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7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本文报告79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28.6%为颅内动脉瘤破裂,26.6%为颅内动静脉畸形,6.2%为烟雾病,8.7%为原发脑室内出血,28.8%出血原因不明,其它疾患占1.1%。临床上,颅神经损害、脑膜刺激征多见于颅内动脉瘤;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失语多见于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的 CT 表现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血肿,而颅内动静脉畸形则多表现为颅内血肿。作者强调对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应先行 CT 扫描,腰穿应限于 CT 未见颅内出血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肿瘤等,其中以动脉瘤出血最常见,大宗文献统计表明动脉瘤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52%[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所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迟发性脑缺血,是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成为了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重要目标。Brown[2]倡导"3H"疗法,即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经CT平扫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16层CTA检查以明确病因。结果 CTA显示18例自发性SAH,9例为动脉瘤,3例脑动静脉畸形,3例脑动脉硬化,1例烟雾病,2例阴性。阳性病例中5例经DSA、2例经手术证实,表现与CTA一致,2例CTA表现正常病例行DSA检查阴性1例,CTA漏诊动脉瘤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能为临床诊治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15%[1],引起出血的原因有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动脉炎、颅内肿瘤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等[2]。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AN)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手段。结果重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脏器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25例复发加重,其中死亡12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病因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复发加重是该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病因诊断所采取的检查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病因诊断的影像学检查。结果颅内动脉瘤61例(37.0%),烟雾病(Moyamoya病)8例(4.8%),脑动静脉畸形(AVM)3例(1.8%),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0.6%),联合脑MRI诊断明确海绵状血管瘤1例(0.6%),首次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者91例(55.2%)。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是最为常见的SAH病因,其次为Moyamoya病和AVM。在SAH的病因诊断中,3D-DSA仍为首选检查,被认为"金标准"。在无法实施3D-DSA的条件下,可首先考虑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一般所指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即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其次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烟雾病27例,其中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8例;高血压病11例;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6例;肿瘤卒中1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原因未明4例。结论原发性脑室出血以烟雾病、高血压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为主要原因,除行常规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外,还要根据不同病因采取对因治疗,从而避免再次出血甚至反复出血而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妊娠发生脑内出血是罕见的,而并发烟雾病的报道极少。作者介绍1例妊娠合并烟雾病。患者32岁,第2胎,妊娠32周时突发剧烈头痛,继之意识丧失。既往每年均有多次发作性意识丧失伴抽搐发作。入院查体:浅昏迷,右侧不全性偏瘫,CT证明左颞叶脑内出血,经颈动脉造影发现颈内动脉鞍上段狭窄、脑底与脑凸面及筛区有异常血管网,确诊为烟雾病,行血肿清除术,术后完全恢复,2月后顺利分娩。以后行右侧颈内动脉与椎动脉造影亦示烟雾病。妊娠时脑内出血其中60~80%是由于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所致,而由烟雾病引起者极罕见;普遍认为烟雾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动脉瘤引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外伤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源于动脉瘤破裂者约占50%~70%,其他病因见于颅内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血液病、颅内血管炎及药源性等。本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SAH)例中70%~80%为动脉瘤破裂所致,其中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伴发颅内血肿,临床症状较重,尤其伴有较大血肿者,预后不佳。这些病例急诊容易被误诊为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或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甚至影响早期诊断和急救。临床上应尽早行DSA或CTA检查,明确病因后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现将我院诊治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颅内血管破裂后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由颅脑外伤引起者称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软脑膜自发性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年发病率为 5~ 12 / 10万 ,我国 6城市调查年发病率为 4 / 10万 ,其患病率为31/ 10万。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7%~ 15 % ,仅次于脑血栓形成与脑出血 ,占急性脑血管病的第三位[1] 。本病容易复发 ,死亡率高 ,青壮年多见。发病原因主要为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1993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64例,男26例,女38例,均行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合并颅内血肿);腰穿呈血性脑脊液。40例行DSA检查,动脉瘤31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1例、动脉硬化3例。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治疗25例,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10例。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8例(8/29),血管内治疗死亡2例(2/25),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组死亡1例(1/10)。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动脉瘤破裂常见,DSA是其病因诊断最有价值的手段;动脉瘤破裂至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以血管内治疗及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痉挛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CDFI诊断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DFI检出率颅内动脉瘤为84.5%(82/97)、脑动静脉畸形为91.7%(88/96)、烟雾病为96.8%(61/63)、脑血管痉挛86.2%(75/87),CDFI假阴性2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动态、无创地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筛选诊断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5%,多为脑动脉瘤,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1].少见的原因包括烟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1-2].大多数SAH能够明确病因,但仍有部分SAH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2-6].研究显示,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再次造影的阳性率可达到2%~24%[3-4].本文对120例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以及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38例城市医院急诊收容的非外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的自然病程进行了分析。其中88例(64%)证实为颅内血肿,50例(36%)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除1例为动脉瘤破裂造成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外,其余均为脑实质内血肿。在脑实质内血肿病例组中,发病原因43%(38例)为高血压,依次13%(12例)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6%(5例)为酒精中毒性出血素质,6%(5例)为抗凝治疗合并症,3%(3例)为细菌性动脉瘤破裂,3%(3例)为动静脉畸形21%(18例)原因不明。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组中,74%(37例)是由动脉瘤破裂造成的,12%(6例)是由动静脉畸形造  相似文献   

17.
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先天性疾病,过去常归类于颅内肿瘤中。1854年Luschka首先报告,但迄今对其治疗仍存在问题。脑AVM颅占内肿瘤的1.5~4%,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占6%,与颅内动脉瘤的比例为1:6.5~10%。国内多数学者指出,国人脑AVM的发病率及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所占比例均远较欧美为高,其与颅内动脉瘤之比为1:1,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6.6%。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证实的原因有囊状动脉瘤破裂、颅内和椎管内动静脉畸形破裂、高血压性出血、颅内肿瘤出血、血液病及头部外伤后。用目前可靠的神经放射学技术包括CT扫描和双侧颈、椎动脉造影仍找不到原因的SAH占15-20%。本文评价44例不明原因的SAH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的危险性、有关神经症状和体征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具有典型SAH临床表现,腰穿为血性或黄变脑脊液和/或CT扫描示蛛网膜下腔有血。不包括经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动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本文介绍了各种原因引起的SAH 的临床特征,不仅对常见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所致SAH 的特征作了详细描述,而且对少见原因引起的SAH 也作了介绍,对临床确定SAH 的病因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脑动静脉畸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先天性、非肿瘤性血管异常,自Luschka(1854)首次报告以来已有百余年,但迄今对其治疗仍存在未解决的问题。脑动静脉畸形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中占6%,在经证实的颅内肿瘤中占1.5~4%,脑动静脉畸形与颅内动脉瘤的比率为1:6.5。脑动静脉畸形发自胚胎早期原始动静脉沟通变异的残余,在正常发育情况下动静脉之通变间由毛细血管网隔开。动静脉畸形中包括扩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间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