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疗静脉外渗的方法.结果 针对引起输液外渗的机体、药物等因素,给予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结论 对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旦发生,应立即终止输液,建立新的输液通道.现介绍一种静脉输液外渗后终止输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防护卡的设计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静脉输液是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但因针尖锐角产生的切力切割血管而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容易导致静脉渗出、药物外渗等,不但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1].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液体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借鉴美国输液护理协会制定的<输液护理实践标准>等规定[2],在美国手套式静脉输液屋的基础上,设计与研制了较为完善的静脉输液防护卡.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的治疗疾病、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的给药途径。然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发生输液部位液体外渗,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防患外渗发生,结合我所多年的基础护理操作经验,现将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静脉输液外渗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发生的43例输液外渗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药物性质、疾病原因、患者配合、护理技术等为导致心血管内科输液外渗的相关因素。结论静脉输液外渗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护理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要关注高风险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因素,做好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6.
作为护理工作者,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在治疗抢救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如何让小儿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而静脉输液外渗更是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减少婴幼儿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减少要幼儿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的发生.方法 将120例因腹泻导致严重脱水的婴幼儿分别选择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输液,分为观察组(先行葡萄糖酸钙再续氨苄青霉素静脉输液)和对照组(先行氨苄青霉素再续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液)各60例,观察输液外渗情况.结果 观察组输液外渗低于对照组(X2=20.31,P<0.01).结论 选择额静脉、颞浅静脉行静脉输液、先行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液,可减少婴幼儿输液外渗的发生.若单独输注葡萄糖酸钙药液,拔针时宜先行氯化钠冲洗针头,可避免药液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而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旦发生,尤其是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性大,组织坏死严重,就会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也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甜甜 《护理学报》2009,16(20):30-30
临床中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出现液体外渗的现象,造成局部皮下水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临床中常用50%的硫酸镁湿敷来减轻水肿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了1个简单、方便的方法,适合输液过程中手背静脉输液液体外渗处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方芬 《当代护士》2016,(10):179-180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管理应用在降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中,分析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活动效果。结果应用品管圈管理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为5.8%,显著低于应用前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可有效地降低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  相似文献   

11.
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所致液体外渗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以便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留置针输液的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神经外科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 644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按其不同穿刺部位,不同持续输液时间,药物的性质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 644.例患者中发生非穿刺性液体外渗有29例,发生率1.76%.发生液体外渗与置管的部位、持续输液时问、药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穿刺部位大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4l%、1.66%、1.12%、0.94%,发生率最高的是大隐静脉,其次是头静脉;不同持续输液时间,≤24 h、-48 h、-71 h、≥72 h各时间段液体外渗发生率分别为0.41%、0.88%、1.76%、3.40%,发生率随着持续输液时间的延长,液体外渗发生率也随着逐渐上升;外渗发生率最高的是持续输液≥72 h的患者,药物的性质(刺激性和非刺激性)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15%,刺激性药物外渗发生率高,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发生率低.输液是一种侵人性操作,液体外渗也与输液器、护士操作不当有关.结论 采用留置针者静脉输液时,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合理科学安排输液顺序、缩短液体持续滴入时间,能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保护延长置管时间,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提高治疗成功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正>静脉输液是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而静脉输液外渗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门诊输液室输液外渗风险更高。临床中各种原因可导致静脉外渗,当发生输液外渗时,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皮下组织坏死,影响治疗,而且也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常见隐患之一。我院自2011年7月  相似文献   

13.
正静脉输液外渗系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药液在输入过程中渗漏出静脉进入皮下组织中。静脉输液是重要的临床给药途径之一。而输液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老年长期输液者,由于血管弹性差、难以固定,是静脉输液外渗的高发人群[1]。输液外渗会造成烧灼、肿胀、局部红肿、中重度疼痛、皮肤暗紫、抽无回血等[2],加之老年人抵抗力差、皮肤敏感,若输液外渗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局部组织严重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创伤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会增加静脉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1 300例静脉输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结果#br# 1 300例新生儿中,发生静脉输液外渗200例(15.38%);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早产、输注药物、患儿血管弹性、置管材质、穿刺部位,穿刺护士工作年限是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静脉输液存在严重的外渗风险,应针对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干预,以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72-5173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护理问题,而老年患者更是输液外渗的高发人群。因静脉输液造成的血管损害,尤其是长期静脉输液致浅静脉永久性损害及再输液困难以致不能再输液[1],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笔者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顺序对减少婴幼儿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为120例腹泻伴Ⅰ度脱水的婴幼儿分别选择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输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再续阿莫西林、氟氯西林;对照组先静脉滴注阿莫西林、氟氯西林,再续葡萄糖酸钙.观察两组输液外渗情况.结果:两组输液外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再续阿莫西林、氟氯西林可减少婴幼儿输液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间歇性气压结合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9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在用50%硫酸镁湿敷的同时加用间隙性气压治疗,比较两组输液外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输液外渗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17,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间歇性气压结合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可显著提高静脉输液外渗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理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药物从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思想上、技术上的种种原因常会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甚至影响给药,本文就静脉输液外渗的机理、预防及治疗予以讨论,并对历年来国内外输液外渗的进展予以列出、以求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延长静脉使用寿命,保证医嘱用药要求,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操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给病人带来痛苦,若不及时恰当处理,会发生组织坏死甚至致残[1].近年来,国内护理工作者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输液外渗,已分别进行了总结报道,但作较全面的综述则研究不多.为引起广大护理人员重视,本文就近年来的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护理进行综述如下,仅供同道们在护理工作中作一参考. 1 静脉外渗后能引起局部坏死的药物[2,3,4,5]1.1 抗肿瘤药如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M),表霉素(EDI),长春新碱(VVR),环磷酰胺,柔红霉素,平阳霉素,博莱霉素,顺铂等多见,而氨甲喋啶,5-Fu导致静脉损伤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静脉输液领域不断发展,但输液前对药物渗透压、pH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尚未成为规范,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多见[1]。高渗性药物是指药物渗透压>450 mOsm/L的的药物。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输入的药液漏出或渗浸在静脉以外的皮下组织中。静脉输注高渗性药物时药液外渗易刺激静脉和皮下组织,造成局部血管损伤、静脉炎、膜间室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2,3]。我们采用六神丸蜂蜜膏外敷治疗高渗性药物静脉外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