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胆醇化学名1-苯基丙醇(简称苯丙醇),为强利胆药,具有强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它在体内能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并促进胆汁的分泌,从而还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本品的毒性极小,极少有副作用,长期服用耐受性良好。适用于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术后综合症及高胆固醇血症等。本品经全国各地30余所医院进行了近300例临床试用表明,利胆醇有强的利胆作用,对  相似文献   

2.
清肝利胆浸膏保肝、利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浸膏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利胆、退黄作用。方法:用CCL4-和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观察血清ALT和AST;用麻醉大鼠胆管收集胆汁,测定胆汁中胆固醇和总胆红素的含量;用异硫氰酸-1-萘酯造成黄疸模型,测定血液中ALT和AST、总胆红素。结果:清肝利胆浸膏能显著降低CCL4致小鼠ALT和AST升高,对D-GaL致小鼠ALT和AST升高亦有明显降低,对大鼠胆汁分泌有增加,对胆汁成份胆固醇、总胆红素升高有明显的降低。结论:清肝利胆浸膏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利胆和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研究虎杖水提液的利胆保肝作用。方法以大鼠胆管插管法,十二指肠给药,记录给药前1h,给药后1,2,3和4h胆汁流量及胆汁中胆红素(TBIL)和胆固醇(CHO)含量,观察虎杖水提液利胆作用;采用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观察其对肝的保护作用。结果虎杖水提液可增加大鼠胆汁分泌量(P<0.05或P<0.01);可明显降低CCl4模型小鼠血清ALT和AST含量(P<0.05或P<0.01)。结论虎杖水提液具有利胆和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柠檬醛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的新适应证。方法:行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引流胆汁,测量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用致石饲料致小鼠胆石形成模型,评价柠檬醛抑制胆石形成的作用;用人胆石体外试验柠檬醛的溶石作用;用常规的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观察柠檬醛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柠檬醛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反复给予柠檬醛仍有显著和持续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在利胆的同时降低胆汁中的总胆固醇、胆红素、黏液的含量;将柠檬醛予小鼠灌胃给药可抑制其胆囊结石的形成,体外实验可溶解人混合型胆石,并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结论:柠檬醛具有强而持久的促进低含量胆固醇、胆红素和黏蛋白胆汁的分泌,以及抑制胆石的形成和溶解胆石的作用,因此柠檬醛可望成为治疗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的新药,而其镇痛抗炎、广谱抗菌的作用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  相似文献   

5.
肝复康滴丸对大鼠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肝复康滴丸对大鼠的利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胆管引流法测定肝复康滴丸对大鼠胆汁流量及胆固醇和胆红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肝复康滴丸各剂量组各个时间点均能增加胆汁流量,以中剂量组药后1h差异最为显著(P<0.01);各剂量组胆汁中胆红素及胆固醇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以中剂量组的差异最为显著(P<0.01)。结论:肝复康滴丸能增加胆汁流量,抑制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分泌,提示肝复康滴丸具有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荜澄茄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的新适应证。方法:行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引流胆汁,测量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用致石饲料致小鼠胆石形成模型,评价荜澄茄抑制胆石形成的作用;用人胆石体外试验荜澄茄的溶石作用;用常规的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观察荜澄茄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荜澄茄的水提物、醚提物、醇提物都有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并反复给予其提取物仍有显著和持续地促进大鼠胆汁的分泌作用;在利胆的同时降低胆汁中的总胆固醇、胆红素、黏液的含量,喂饲其生药粉末还可抑制小鼠胆囊结石的形成;体外实验其醚提物可溶解人混合型胆石;将其给小鼠灌胃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结论:荜澄茄具有促进低含量胆固醇、胆红素和黏蛋白胆汁分泌以及具有抑制胆石形成和溶解胆石的作用;因此,患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石症的患者可望成为草澄茄制剂治疗的新适应证,而其镇痛抗炎作用及其广谱抗菌作用将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钱草颗粒剂的药理作用.方法: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抗炎实验:通过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以左右耳片重量差为肿胀程度,计算各组肿胀度;利胆实验:采用胆管引流法测定金钱草颗粒对大鼠胆汁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金钱草颗粒可抑制由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且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能明显增加胆汁分泌量,且中剂量组效果最佳,3h累积胆汁量为(1.68±0.02)mL,与空白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金钱草颗粒有显著的消炎利胆作用,对胆囊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消石利胆胶囊剂为家兔脑磷脂与家禽胆盐配伍制成的生化药物,对胆囊炎和胆石症有较好的疗效。本文研究了消石利胆胶囊的药理作用,大鼠灌胃消石利胆200mg/kg 30 min后,胆汁流量明显增多;3×10~(-5)g消石利胆对家兔、豚鼠离体胆囊平滑肌呈正性变力性效应,并使家兔十二指肠收缩;试管实验未见消石利胆有明显的溶解人胆固醇型结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消胀片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分为6组,分别灌服健脾消胀片(大、中、小剂量)混悬液;舒胆通混悬液;清肝利胆胶囊混悬液和同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收集各组大鼠胆汁量,检测胆汁中总胆汁酸、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等含量。结果:健脾消胀片可使大鼠胆汁中胆汁酸、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1),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健脾消胀片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5):1162-1164
目的:评价消炎利胆片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微创术后利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炎利胆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出血量和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为71.05%(P<0.05),出血量和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消炎利胆片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微创术后消炎利胆的疗效较为明显,其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7,(11):1528-1531
目的观察舒胆胶囊的抗炎利胆作用。方法通过舒胆胶囊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舒胆胶囊对正常Beagle犬胆汁分泌的影响和对乙酰胆碱(Ach)所致离体胆囊平滑肌收缩的影响,观察其利胆作用。结果舒胆胶囊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能促进犬胆汁分泌量的增加,并且可明显对抗Ach引起的豚鼠胆囊平滑肌强烈收缩活动。结论舒胆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清胰利胆颗粒的薄层层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该法色谱斑点清晰,附近无杂质干扰。结论:建立了专属性较强的薄层鉴别清胰利胆颗粒中金银花、牡丹皮的方法,该法简便,快捷,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Translated from Khimiko-farmatsevticheskii Zhurnal, Vol. 25, No. 8, pp. 38–41, August, 199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黔产习见蓼水提物(AE P)的利胆、保肝和抗炎作用。方法 测定大鼠的胆汁排出量及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Ca2 + 的含量;CCl4肝损伤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度、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棉球肉芽肿增生和免疫器官指数。结果 AE P能明显增加胆汁量,并能明显增加胆汁中总胆汁酸含量及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和Ca2 + 含量;能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能明显抑制耳廓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不影响免疫器官指数,但对肉芽肿增生无明显影响。结论 AE P具有利胆、急性肝损伤保护及抗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In experimental dystrophy of the liver in rats provoked by introduction of CCL4 the enlargement of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is followed by a diminished excretion of sodium. Administratio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of cholagogues--dehydrocholic acid (250 mg/kg), flaminum (50 mg/kg) and sodium selenite (30 mg/kg) for a space of 7 days helps restore the volumetric natriuresis. It may be assumed that in experimental dystrophy of the liver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the natriuretic factor in the liver is deranged. Introduction of the cholagogues under study helps re-establish its formation.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ats' kidneys to the natriuretic factor remains practically unchan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