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腹胀消失及体重增长等方面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从而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46例符合喂养不耐受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治疗3天,观察两组患儿每日完成的奶量、呕吐及腹胀情况、体重增长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呕吐、胃潴留缓解、体重增长情况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喂养不耐受的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及腹胀消失、体重增加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可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且胎龄34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鼻饲管间断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和对照组28例(单纯予以鼻饲管间断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记录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体重、头围、身长的生长情况,每日奶量的增长,每日体重的增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患儿体重、头围、身长的增长及每日奶量的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深度水解配方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寻求喂养不耐受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将100例早产儿(胎龄29~36周;出生体重1200~2200g)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均实施早期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24h内开始口服(或经胃管)微生态制剂乳酸菌,0.165/次,2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儿进奶量、残奶量、体质量、呕吐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62%,P〈0.01),治疗组患儿出生2周内每日进奶量、残奶量、下降最低体质量、每日增长体质量、胃肠营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酸菌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白俊华 《现代保健》2013,(1):114-115
目的:评估双歧杆菌口服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51例,分为实验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口服加腹部抚触;对照组25例,常规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后胃残留量、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腹胀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在胃残留量、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腹胀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口服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3~2018-05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2)、对照组(n=32)。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试验组采取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均治疗5~7天。对比2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完全肠道营养时间、每日进奶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90.63%(29/32)较对照组68.75%(22/32)高(P<0.05);试验组胃潴留、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完全肠道营养时间较对照组短,每日进奶量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3/32)与对照组6.25%(2/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给予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可增强疗效,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7年12月的42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时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静滴3~51μg/(kg·min)的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比较患儿在呕吐、体重增长及胃潴留量方面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呕吐,体重增长及减少胃潴留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0.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4.3%、9.5%及9.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早产儿胎龄30~31周52例和胎龄32~34周68例,分别在两个胎龄内各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其中用药组于生后第2天常规给予红霉素3 mg/(kg·d),1次/d,共10 d;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3 ml/(kg·d).结果 在胎龄30~31周早产儿用药组和对照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胎龄32~34周早产儿用药组与对照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分别为(13.8±4.5)、(17.2±4.2)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10.5±1.6)、(13.8±1.5)d]、住院时间[分别为(28.5±6.8)、(35.5±7.2)d]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7.6%(6/34)、35.3%(1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胎龄32~34周的早产儿是安全有效的,但对胎龄30~31周的早产儿效果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100-510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100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均采用口饲管喂养,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8 mg.kg-1.d-1,12 h 1次,疗程5~7天,同时配合暖箱遮光(暖箱外壁罩上深色布罩)。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胃残留量(每次喂奶前)、腹胀消失、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达到经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蠕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早期微量胃肠营养支持,了解其对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收住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分为治疗组(早期微量胃肠营养)54例和对照组(非早期微量胃肠营养)49例,治疗组患儿出生后4~6 h,如生命体征稳定且无胃肠喂养禁忌证,开始0.1~4ml·kg-1·d-1缓慢加奶,对吸吮能力欠佳者,经口胃管喂养。对照组生后仅给予静脉营养,待患儿出现吸吮反射后则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每次5~10 ml,每天每次增加奶量2.5~5 ml/kg。观察两组间生长速率及喂养不耐受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生后1~4周每周的平均体重生长速率分别为:(-2.12±5.23)、(11.84±3.76)、(15.93±4.15)、(21.34±4.21)g·kg-1·d-1。对照组生后1~4周每周的平均体重生长速率分别为(-3.6±5.23)、(9.43±4.27)、(14.23±3.64)、(18.14±4.49)g·kg-1·d-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微量胃肠营养对早产儿生长速率影响显著,且减少出现喂养不耐受,应积极开展早产儿微量喂养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的措施,并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发生情况,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到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第1次排黄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喂养出现腹胀、胃残留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时给予新型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产儿母乳喂养组和早产儿配方喂养组,观察在达到全肠道营养前后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和纠正胎龄至40周时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并作组间比较,同时还经较两组早产儿对喂养耐受精情况.[结果]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显著优于母乳喂养组(P<0.01),身长,头围增长及神经行为发育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母乳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明显少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P<0.05).[结论]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能达到与母乳喂养早产儿同样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F)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3周院内喂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适宜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方式.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住院的60例胎龄<32周且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  相似文献   

15.
龚小莲 《现代保健》2014,(35):12-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患儿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干预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缓解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为早产儿的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定期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标准母乳强化剂喂养,观察组在母乳喂养中根据早产儿蛋白质摄入量实施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比较两组的体重、身长、头围和喂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喂养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明显增高,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明显增高,干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821、5.217,P<0.05)。结论 相比于标准母乳强化剂喂养,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实施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喂养可更好地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且该母乳强化喂养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可减少喂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静脉营养组50例和非静脉营养组43例。2组均根据病情给予一般性治疗,静脉营养组在24h内开始静脉营养,非静脉营养组则尽早开始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经口或鼻胃管喂养。结果静脉营养组与非静脉营养组病例,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分别为16.0%和39.5%,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日龄分别为(11.4±4.0)d和(13.4±4.6)d,每日增加体重分别为(21.5±5.14)g/d和(19.3±4.71)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消退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生长发育所需,避免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同时未增加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快速增加氨基酸剂量对早产儿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合理的早产儿氨基酸应用方案。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出生体重1000~1800g、出生24h内人住本院的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在出生后24h内开始静脉营养,氨基酸起始剂量均为1.5g/(kg·d),研究组每天增加1g/,kg,对照组每天增加0.5g/kg,终点目标达到3.5g/(kg·d)。脂肪乳、葡萄糖及电解质的应用均按本院静脉营养方案执行。研究遵循双盲原则。结果共纳入早产儿37例,研究组18例,对照组19例。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头国等人口学特征相似,宫内感染、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静脉营养5d内两组早产儿氮平衡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5,P=0.652),但研究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7.23±2.48)d显著早于对照组(9.42±2.03)d(t=-2.090、P=0.044)。其他指标包括完全喂养的时间、体重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并发症包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机械通气、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不同剂量氨基酸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早产儿每天的热量摄入无影响(F=1.893,P=0.218)。结论早产儿需尽早供给氨基酸,起始剂量宜高于1.5g/(kg·d),快速增加氨基酸剂量未影响早产儿早期的氮平衡状态,但有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且不增加并发症和住院负担。  相似文献   

19.
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早产儿管理的重点,经口喂养成功与否决定早产儿能否顺利完成从肠外营养-管饲喂养-经口喂养的转换。经口喂养能有效改善住院早产儿近期和远期预后。笔者拟就早产儿经口喂养支持技术的相关理论、评估方法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进食奶量、喂养不耐受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较对照组早产儿进食奶量增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体重增长多,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