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山沟发生7.0级地震。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立即派遣医疗救援队赶赴灾区,本文为一名普通的医疗救援队成员在灾区救援工作中所记的日记,反映了地震现场救援的危险与困难,以及救援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我国唯一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紧急救援的专业队伍,能在接到命令后1个小时内迅速集结,数小时内赶往世界各地灾区救援.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由二百余名医疗救护、搜索营救和地震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任务是协助灾区进行紧急医疗救援、疫病防治、搜救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3.
时隔云南彝良5.7级地震半年多的时间,4月20日8:02,雅安突发里氏7.0级地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开始了有效地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作为两次均第一批奔赴重灾区医疗救援队的队员,笔者全过程参与了两次地震前线医疗救援急救阶段的工作,对现场救援工作深有体会,现特对比两次地震救援,对救援工作中的物资管理体会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供广大学者和医护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程佳汉  陆惠  刘华  何琼  王芳 《华西医学》2013,(11):1785-1786
芦山地震医疗救援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震区内区域性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担负医疗救援主力军作用。由医院工会领头成立多部门协作的受捐小组,根据地震伤情特点和救援需要,“科学、合理、高效、规范”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使捐赠人的意愿得到充分的体现,地震伤员得到最佳救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救援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探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结果和结论 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后,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及时将无线便携式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发送至地震灾区伤员集合点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开通面向灾区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提供24h包括急诊和危重症救治、骨科、脑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等相关专业的远程救援服务,对地震伤员的抢救提出了诊断和救治意见,形成了救灾现场专家与后方专家的良性互动,使灾区专家医疗队的救治能力倍增.解放军总医院在芦山地震中共进行远程医疗会诊110余例,在对灾难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紧急救治中实现了实时高清会诊和现场手术指导,并在业务层面实现了多媒体通信系统与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在功能层面实现了各联盟医院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以及医疗业务的互联互通,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医疗抢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后华西医院赴绵阳医疗队医疗救援工作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队在汶川地震灾区现场的医疗救援工作,为日后灾害现场医疗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提供参考。强调根据灾害现场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并结合地震灾害不同阶段的医疗救援特点,科学合理调配和利用医疗护理人力资源,是提高医疗救援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75台次汶川地震伤员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875台次汶川地震伤员手术及麻醉方式等情况,为准确分析地震伤员的手术需求、手术人力和物资配备,建立区域性国家级医疗救援中心提供数据。方法收集地震后第1天到31天的地震伤员基本情况、手术和麻醉方式,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并与我院震前1个月手术情况进行比较。数据经双人核对,通过Excle进行分析。结果截至震后31天,我院共对地震伤员进行手术1265台次,其中在外科手术室内完成手术875台次.第1次手术高峰发生在震后3~4天,时间与第1次人院高峰吻合,且全部为急诊手术,以各类截肢术居首(43%)。第2次手术高峰发生在震后9~12天,时间为第2次入院高峰及延后2天,以择期手术为主(64%),伤员主要为复杂、重症需二期手术的骨伤患者,以各类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居首(61%)。结论我院在震后1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地震伤员的手术救治,显示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距离灾区最近的国家级医院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支撑作用,为未来合理配置医疗救援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印尼地震海啸灾区急危重伤员的多国联合转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地震海啸灾区多国陆空联合转运急危重伤病员的机制,以及对灾区医疗救援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尼海啸灾区与多国救援队进行联合医疗救援实践的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印尼地震海啸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与其它国际救援队一起,对217名急危重伤员成功进行医疗转运。结论多国陆空联合进行医疗救援,有利于整合救援资源,提高救援效率;多国联合救援需内部进行详尽分工,优势互补;救援队员的自身防护是完成救援任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谈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医疗救援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国际救援队属于国家级专业灾害救援队伍,是我国第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紧急救援的队伍。中国国际救援队从2000年开始筹备,由中国地震局、武警总医院和工兵部队联合组建,正式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温家宝总理向救援队授旗。中国国际救援队由200余名医疗救护、搜索营救和地震方面的专家组成,协助灾区进行紧急医疗救援、疫病防治、搜救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员中,医疗队员共有36人,均参加过SoS机构培训并考取灾害急救资格证书。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参加过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3次国外大型灾害救援。现向大家介绍一下3次救援行动的情况,及对灾难中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日间病房的医疗物资准备、管理经验,为日后应对突发事件中医院综合性病房医疗物资保障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收集整理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病房医疗救治数据、医疗队和护理模式、物资准备与管理等相关资料。结果在此次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日间病房的医疗护理高效有序的物资服务流程管理与准备工作为其圆满完成大量地震伤员的救治任务提供了充分保障。5月12日至5月29日收治224例地震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论日间病房作为以护理为中心的综合性病房,转型和管理具有灵活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首先腾出可收治病人的病床资源并快速有效地准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展开医疗救护,满足紧急救援伤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此次海地地震的自身特点,分析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灾区紧急医疗救援的救治措施及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灾害医疗救援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海地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开展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2010年1月13日至1月27日,为期15天的海地救援,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共计2500余名,包括700名外伤换药、150多例清创缝合手术、救治危重病伤员12例;挖掘出8具中国烈士遗体和7具包括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指挥Annabi、副总指挥Costa在内的联合国官员遗体.结论 快速、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的基础;独特的工作流程是完成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保证;医疗队员专一多能是参加国际救援的需要;医疗装备制式化是适应国际救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灾难救援中远程医疗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以汶川和玉树地震救援为例,分别收集两次地震中湖北省紧急医疗救援队接诊的1801例和19例地震伤病员资料,分析病情特点、救援方法、实际效果与病员流向。结果:汶川地震接诊1801例伤病员中,外伤病例明显多于其他病种(P<0.01);外伤病例中,单部位伤多于复合伤(P<0.01),且以四肢损伤居多;伤病员在地震后1周内最多,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对所有伤病员进行了检伤分诊,科学规范地进行了院前急救处理,1206例患者在震区部队医院或当地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手术或其他稳定病情措施后分流至德阳、成都等其他地区,救治效果良好。玉树接诊伤病员全部为地震造成的外伤病例,灾区救出伤员、规范处置后全部转运至机场,与空军合作,全程跟踪救护伤病员,抢救转送了19位藏族同胞,无一例死亡。结论:远程医疗救援的快速启动响应,对规范灾区医疗救治秩序,及时有效救治短期内出现的大批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绵竹模式"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的新模式,在玉树救援中得到了检验与升华,为今后开展灾难救援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组织与灾区医疗部门合作、与部队救援力量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度院内、省外以及国际医疗队援助护理人员;迅速组建急诊医疗救护团队、建立地震伤员基本信息快速登记与快速预检分诊流程,制定并优化接收伤员流程、改善信息采集流程;根据不同时期收治地震伤员的情况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地震医疗救援的高效运行。同时保证了院内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确保其间常规住院病人无一人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15.
从汶川经验到玉树医疗救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地震后仅702 天在中国青海海拔4 000 米的玉树州又发生7.1 级强震。至4 月19 日12 时,已造成1 706 人遇难,256 人失踪,12 128 人受伤。作为卫生部在西部的区域性国家级医院,震后1 小时组织首批医疗队和救援物质,当天赶赴现场参加72 小时内的黄金救援。震后第2 天筹备500 万元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运往救援现场,并组织第2 批医疗救援队集结待命。震后33 小时先后4 批次接诊空运地震伤员93 人及严重高原反应的武警官兵9 人,总计102 人。利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一手经验和循证建立完善的一套地震伤诊疗规范,四个集中,科学救治。至2010 年4 月19 日12 时,共收治地震伤员93 人,其中危重伤员54 人,完成手术58 台,无一例死亡。汶川经验在玉树地震医疗救治中更快、更好、更有效、更科学地得到应用、完善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会诊在雅安芦山地震救援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护理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结果:在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开通面向灾区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借助此系统。我们对部分地震重伤员进行了远程护理会诊。结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护理质量,有利于伤员的早日康复,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护理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型灾害中急诊护理的救援能力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救灾专家给灾难(害)下的定义是:“超过受灾地区现有资料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破坏”。2008年5月12日突然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里氏8.0级的强地震,我国立即启动了以医疗救援为中心的紧急救援,短短几天救援人员就达到20余万,其中参与医疗紧急救援的人员达10万人以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距离地震中心最近的一所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医院,其急诊科首当其中被灾害事件推到了救治伤员战斗阵地的最前线,成为灾区伤病员的特殊救护通道。我们运用急救护理出色的完成了地震抢救任务,现将其介绍如下,旨在总结大型灾害中的救援能力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6):F0002-F000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受灾面积覆盖4571万人口,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震区唯一的一所国家级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肩负起抗震救灾医疗救援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条件下的物资管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本文作者作为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赶赴灾区并从事医疗物资管理工作。结合此次抗震救灾医疗的实际工作,就地震应急条件下的医疗物资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应急条件下的医疗物资准备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5·12汶川地震后一年,灾区参与医疗救援医务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按照目的抽样方法抽取2009年5月12日到5月18日期间在绵竹、德阳、什邡、成都、绵阳、彭州、梓潼、安县八个市县参与地震医疗救援的医务人员共500名。采用PTSD-17项筛查问卷(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对回收有效问卷按地区分为灾区组(绵竹、什邡、绵阳、彭州、安县)和非灾区组(德阳、成都、梓潼)。结果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有效率为96.2%。汶川地震后一年,从上述参与医疗救援的医务人员中共初筛出PTSD112例(23.3%),焦虑240例(21.6%),抑郁104例(49.9%),焦虑合并抑郁94例(19.54%)。两组在PCL-C总分(48.29±29.90vs34.76±18.03)、PCL-C频率分(16.27±15.14vs9.99±10.25)和PCL-C严重程度分(32.03±15.26vs24.85±8.60),SAS粗分(37.39±10.35vs32.22±7.61)和SAS标准分(46.73±12.94vs40.27±9.51)以及SDS粗分(42.00±8.32vs37.99±9.63)和SDS标准分(52.50±10.39vs47.48±11.92)方面,灾区组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PTSD(28.52%vs16.59)、焦虑(28.89%vs12.32%)、抑郁(58.15%vs39.34%)、焦虑共病抑郁(26.67%vs10.43%)的初筛阳性率比较发现,灾区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的分布发现,灾区组分布比率更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历汶川地震灾难后一年,灾区参与救援医务人员中的PTSD、焦虑、抑郁发生率仍较高,且严重程度比非灾区参与救援医务人员更重,应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干预与康复方案,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灾区救援医务人员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