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脏直视术后心肌保护效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ST.Thomas’s停搏液组)、实验组(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Egb761,每1000ml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50mlEgb761),每组10例。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分别于下列时点采取桡动脉血:①作皮肤切口前;②主动脉开放即刻;③再灌注后2h;④再灌注后6h;⑤再灌注后24h。测定血清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并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动脉开放后所有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Tnl、CK-MB的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再灌注后2、6、24h实验组血清cTnl、CK-MB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手术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重,实验组则损伤较轻。结论Egb761能减轻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乌司他丁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婴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年龄≤10个月行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自体冷血停搏液组30例(A组)、含乌司他丁冷血停搏液组30例(B组)。分别于主动脉开放后1、6h测量左心做功指数(LCWI)、心脏指数(CI)及每搏指数(sI),监测术中心脏复跳时间及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情况。结果两组自主复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脏自动复跳时间[(34.2±4.7)s]及正性肌力药物依赖[40.0%(12/30)]均明显低于A组(52.1±6.5)s和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1、t=1.895,P均〈0.05);B组术后不同时点CI及SI、LCWI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含乌司他丁自体冷血停搏液利于婴儿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对未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将4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采用中浅低温氧合血停搏液先行主动脉根部顺灌或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停跳心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开放前温血灌注心肌保护;对照组(n=20)采用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及临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术后各时点实验组CK、CK-MB、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微,术后自动复跳率高,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因此,含血停搏液多种灌注方法结合可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提供更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4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术中心肌保护液分别使用含血停搏液或HTK液。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72h及7d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B型脑钠肽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2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临时起搏器应用情况、多巴胺剂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B型脑钠肽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多巴胺剂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HTK心脏停搏液对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将4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采用中浅低温氧合血停搏液先行主动脉根部顺灌或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停跳心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开放前温血灌注心肌保护;对照组(n=20)采用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及临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术后各时点实验组CK、CK—MB、eTn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微,术后自动复跳率高,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因此,含血停搏液多种灌注方法结合可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提供更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含血高钾停搏液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1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4:1冷含血停搏液,n=21)和试验组(应用HTK液,n=30)。分别于术前、术后24h、72h、7d时检测外周静脉血中B型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起搏器应用、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呼吸机支持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BNP与cTnI升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现心律失常、低心排和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数在试验组中明显减少。【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1:4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7.
丹参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阁  王刚  胡型锑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2969-2971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500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主动脉开放后3h(T4)、主动脉开放后24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前列地尔(PGE1)作为心肌保护液的组成成分进行冠状动脉顺行性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术中于St.ThomasⅡ号冷晶体心肌保护液中一次性加入PGE1 0μg,对照组则单纯应用St、ThomasⅡ号冷晶体心肌保护液,两组其他条件相同。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30min,升主动脉开放后5min,1,2、6、24h取血标本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记录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cTnⅠ、LDH复灌后1h到24h;CK复灌后5min到24h;CK-MB复灌后6、24h,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治疗组复灌后1、2、6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多巴胺用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前列地尔作为心脏停跳液的组成成分进行冠状动脉顺行性灌注,可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症瓣膜手术心脏复苏困难与再次温血停跳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例重症瓣膜置换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的成功处理经验.尝试心肌保护新方法.方法: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重症瓣膜置换患者,采用重新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完全静止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10例重症瓣膜置换患者心脏复苏困难均自动复苏。结论: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不含停搏液)持续灌注的处理,对于复苏困难的心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东璐  陶仁海  杨秋满 《护理研究》2008,22(12):1086-1088
[目的]评价冷晶体停搏液灌注压在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术中心肌保护的效应关系.[方法]将30例择期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体重小于10 kg的VSD患儿随机分成3组,即A组、B组、C组,各10例,分别以45 mmHg、75 mmHg、100 mmHg的压力顺行灌注冷晶体停搏液,于麻醉诱导后主动脉阻断(ACC)后30 min主动脉开放,(CCR)后30 min,术后2 h、24 h、48 h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测血清(CK-MB)和肌钙蛋白I(cTn-I).临床观察心脏停跳及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3组在ACC后各时点CK-MB、cTn-I与基础值相比明显升高,且分别于术后2 h、24 h时达到高峰;但就升高幅度A组低于B组,更低于C组.灌注压力与诱导停搏时间呈负相关;与自动复跳时间呈正相关.自动复跳率A组高于B组、C组.术后多巴胺辅助用量大于5 μg/(kg·min)者,A组1例、B组4例、C组5例,肾上腺素支持者分别为0例、2例、2例.[结论]体重小于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时,停搏液的灌注压力在小于100 mmHg时心肌保护安全,但是以45 mmH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含血心脏停搏液是从体外循环氧合器中取血与生理盐水(林格液)配制后的停跳液混合,使血球压积维持在20%左右,钾离子浓度维持在(25~30)mmol/L,通过高钾去极化使心脏停搏,此法灌注后心脏始终红润、柔软,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高,术中HCT稳定,血液稀释少,能较好地维持胶体渗透压,升压药用量少,比单纯的晶体灌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对体外循环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0例法洛四联征或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高钾冷晶体心脏停搏液(St.Thomas’s停搏液),观察组St.Thomas’s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比较2组术前、术后24h心肌酶谱指标、能量物质及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h肌酸激酶((452.24±123.65)u/L)、肌酸激酶同功酶-MB((21.78±11.10)u/L)、乳酸脱氢酶((458.34±123.45)u/L)、肌钙蛋白T((1.81±1.02)μg/L)及心肌细胞凋亡率((6.58±1.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8.57±135.36)u/L、(38.42±5.36)u/L)、(647.12±162.33)u/L、(2.98±1.12)μg/L及(14.21±1.63)%)(P〈0.05);术后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磷酸激酶及各物质能量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可有效维持缺血期间能量供应,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对婴幼儿未成熟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补充含巯基氨基酸-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以增强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本实验观察NAC对高脂饲喂离体猪心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4月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高脂饲喂10周取心脏连接Langendorff装置。实验组(n=5)灌注4℃晶体停搏液加入NAC(0.04mol/L)。结果发现①复跳20分钟实验组左室收缩末期压和dp/dt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复跳20分钟心肌和灌注流出液GS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LPO、L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NAC用于冠状血管病变心脏的心肌保护具有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脂质、离子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对离体鼠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血停搏液组、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改良的Langendorff离体心逆灌注模型,测定左室收缩峰压和正负压力微分恢复率、冠状动脉流量、心肌含水量(MWC)、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漏出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三磷酸腺苷含量(ATP)、心肌梗死面积(MIS)。每组随机留取标本,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组的左心室功能恢复指标、ATP含量和SOD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冷血停搏液组(P<0.01),而MWC,LDH、CK漏出率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和冷血停搏液组(P<0.05),电镜超微结构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冷血停搏液组。结论:含二氮嗪的冷血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研究已经证实应用人停搏供心进行心脏移植可以取得与非停搏供心移植相同的效果,但如何对停搏供心进行处理使之达到或接近非停搏供心移植的效果是一个新的课题。 目的:采用新西兰大白兔离体停搏供心模型,探讨3种不同的器官保存液Celsior液、Pioacidile液和UW液对停搏供心的保护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2006—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心功能室完成。材料:选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UW液灌注组、Celsior液灌注组、Pinacidil液灌注组。 方法:制作免离体停搏供心的模型,当心热缺血10min后,分别应用4℃的UW液、Celsior液、Pinacidil液经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后4℃保存。4h后取出免心固定在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上复灌。 主要观察指标:复灌后30,60,90,120min兔心脏血流动力学、2h内平均冠状动脉流量、心肌含水量及丙二醛含量。 结果:复灌后120min Pinacidil灌注组左室发展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均优于其余两组(P〈0.05)。UW液灌注组复灌后120min心率高于另两组(P〈0.05)。Pinacidile液灌注组和Celsior液灌注组心肌中含水量少于UW液灌注组,UW液灌注组心肌丙二醛含量高于Celsior液和Pinacidile液灌注组。复灌后120min内Pinacidile液灌注组心肌平均冠状动脉流量大于Celsior液和UW液灌注组。 结论:Pinacidil液对停搏供心的保护优于UW液和Celsior液,表现为左室心功能及冠状动脉流量恢复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次灌注停搏液与二次灌注对心肌保护的作用及对手术配合的影响。[方法]50例病人,分别采用4:1心脏停搏液在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或用冠状动脉左右灌注管进行逆行灌注,单次灌注组灌注量为1200mL~1800mL;二次灌注组首次灌注量为1000mL~1800mL,第二次灌注量为400mL~1200mL。[结果]单次灌注组心脏自动复跳24例(96%),电击复跳1例(4%);二次灌注组心脏自动复跳19例(76%),电击复跳6例(24%)。单次灌注组与二次灌注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次灌注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二次灌注组。[结论]单次灌注停搏液可使心肌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了心肌的再灌注损伤,能更好地保证体外循环停止后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山莨菪碱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3,他引:9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2)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654-2组(13例)和对照组(11例),654-2组患者术中心肌灌注液中加入654-2(15mg/500ml),对照组则常规用冷晶体停搏液,通过右心房皇管分别于手术开始前、转流后3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停机,手术结束,术后1日及术后3日抽血测定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2组患者术中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正性肌为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组术中血SOD均明显下降,以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术后1日654-2组血SOD含量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于术后3日才恢复术前水平。2组术中血MDA含量则较术前上升,仍以对照组为明显(P<0.05),手术结束时开始下降,术后3日降至术前水平,术中主动脉开放后654-2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较对照组高,术后对照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等)的使用量较654-2组增多,结论:654-2可保持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SOD活性,减少心肌细胞MDA产生,有效地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CPB)的经验。方法采用中度低温、轻度血液稀释和高流量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术中注意心、肺及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经主动脉根部一次灌注4oC改良St.Thomas液500ml使供心快速停搏,供心离体后用4℃威斯康星大学溶液(uw液)1000ml灌注,并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结果9例患者手术顺利,平稳脱离体外循环机。住院时间为(63.33-i-33.39)min,供心缺血时间为(401.83±115.97)min,体外循环时间(121.67±49.25)min。4例于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5例电除颤后复跳。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为(73.63±6.26)%。结论良好体外循环管理,有效的供心心肌保护及重要脏器保护是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婴幼儿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综合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n=10)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晶组,n=10)。于心脏停跳即刻、缝合右心房切口前分别取小块右心房肌肉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并对线粒体、细胞核、肌纤维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组心肌保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冷晶体液组最重,综合组最轻。心肌超微结构评分冷血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冷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9~16.78,P<0.05~0.01)。结论: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20.
磷酸肌酸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76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阴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常规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各种手术,均采用4℃ThomasⅡ号液间断顺灌行心肌保护。实验组在灌注液中加入磷酸肌酸2g/L,分别在阻断主动脉前和开放主动脉后0min,1,6,24h测定心肌酶,比较两组自动复跳率、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复跳时间、复跳后血流动力学、围术期升压药应用、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术后心功能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心肌酶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心肌缺血有良好保护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