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这组病例ER、PR、Her-2、EMA、E-Cadherin、CD31、p53、Ki-67的表达。结果:11例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或腺样排列,细胞呈里面朝外(inside-out)的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团由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形成主间质分离。印片细胞特征性形态学表现为桑葚体样细胞球表面细胞质呈微绒毛样改变。11例中7例有血管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63.64%。免疫组化EMA线状表达于微乳头和腺样结构的外侧缘;E-Cadherin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强表达,而间质面的细胞膜表达减弱。Ki-67表达率平均30.3%。ER阳性率81.81%,PR阳性率72.73%。Her-2阳性率(+++)18.18%。结论:IMPC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增殖、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特征性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E-Cadherin、EMA等检测有助于IMP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48岁 ,在妇女病普查中 ,经红外线扫描查出左乳房外上象限一包块 ,直径约 1 5cm大小 ,质软硬 ,能左右活动 ,不能上下活动 ,与皮肤无粘连、乳房对称乳头与皮肤未见异常。左腋下可扪及一直径约 1 6cm大小淋巴结、质硬 ,移动差 ,右侧乳房未见肿块 ,建议手术切除病理化验 ,诊为左乳腺癌 ,进行根治术。切除肿块质硬 ,切面灰白 ,病理检查 :大体标本为灰白色软组织一块直径约 2 6cm ,表面无包膜 ,切面中心有直径约 1 6cm之肿物 ,质硬韧 ,呈浅黄色 ,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病人术后行保驾放化疗、术后 6a余 ,在妇女查体中发现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分泌性癌(SB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差异, 并探讨SBC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检索1990年—2016年的SBC和IDC患者, 经筛选后确定109例SBC(SBC组)和558 814例IDC(IDC组)入组研究, 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按1∶4比例匹配平衡混杂因素, 分析匹配前后两种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BCSS)和总生存期(OS), 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SBC组与IDC组在诊断年龄、婚姻状态、性别、组织学分级、AJCC N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BC组BCSS与I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 OS优于IDC组(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种族、婚姻、性别、病变部位、组织学分级、AJCC分期、手术方式和E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分析,旨在提高乳腺黏液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接受右侧乳房全切除术+右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或右侧保留乳头乳晕全乳切除术+右腋窝淋巴结切除术,及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黏液癌的21例患者,共计22个乳腺癌病灶(1例为双侧乳腺黏液癌)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术后22个乳腺黏液癌病灶的临床、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与组织病理类型间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 22个乳腺黏液癌病灶中,单纯型为14个(富细胞型为6个,少细胞型为8个),混合型为8个。主要临床表现为,81.8%(18/22)病灶以发现乳腺肿块1~12个月就诊,仅14.2%(3/21)患者为体检时X射线摄片提示钙化而就诊。超声检查提示,所有患者均存在无假包膜的实性肿块,85.7%(12/14)的单纯型肿块为边界清楚,回声等于或略低于皮下脂肪回声,其中92.9%(13/14)的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5.0%(6/8)的混合型和14.3%(2/14)的单纯型乳腺黏液癌显示为肿块边界较模糊并细小毛刺,内部回声较脂肪回声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超声和X射线摄片检查提示术前疑恶性比例均为63.6%(14/22)。X射线摄片表现为,肿块为10个,局限性不对称致密影为2个,结构扭曲并恶性钙化和单纯不定性钙化各为1个。肿块主要为高密度,单纯型者边界清楚或呈浅分叶,混合型者边界不规则和毛刺改变。81.8%(18/22)的病灶被超声或X射线其中之一疑似为恶性。45.5%(10/22)的病灶术前超声和X射线摄片均疑似为恶性。结论乳腺黏液癌以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乳腺黏液癌,尤其是单纯型不具备典型乳腺癌恶性肿块的影像特征,超声和X射线摄片可提示为良性病变,肿块边缘特征是重要的辨别良、恶性的影像特征,混合型肿块较单纯型更具浸润性特征,建议使用超声和X射线摄片联合诊断以避免误诊,当两者之一疑为恶性时,应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王永敏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7)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及特征,增强对乳腺肿瘤的病理学认知.方法 通过对2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样癌的病理学分析,结合免疫表型相关文献来探讨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从临床病理分析来看,2例患者均表现无痛性肿块,在组织变化上呈现多节状或弥漫状,核仁较为显著,间质存在淋巴细胞浸润现象.结论 针对乳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研究较少,在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分析上与普遍乳腺癌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67例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检:直径在0.2-0.9cm的白或灰黄色质实结节有60例,结节存在钙化现象的有4例,肉眼未见灰白小结节的有3例;镜检:甲状腺滤泡上皮出现分支状或者乳头状的增生,有呈单层排列的瘤细胞覆盖在表面,存在纤维血管轴心,细胞核以排列拥挤、体积较大、卵圆形、可见核沟、清晰的小核仁为主要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中Galectin-3、CK19、Mesothelial Cell表达阳性率为100%;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在10%以下的有51例;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在40%左右的有16例;其中存在颈部淋巴结内转移的有12例.结论: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漏诊率很高,因此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在做出正确病理学诊断的基础上为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观察女性乳腺小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探讨其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通过对5例乳腺小管癌进行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腺小管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由分化好的小腺体或小管组成,上皮细胞分化较好,轻度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小管结构缺乏肌上皮细胞,部分小管呈锐角状;小管之间为富于细胞的纤维性间质。病理诊断时应与硬化性腺病、微腺管腺病、分化好的浸润性导管癌、放射状瘢痕等鉴别。结论乳腺小管癌是一种预后极好、由高分化小管结构所组成的特殊类型乳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距离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本组4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腋淋巴结转移15例,占35.71%;无转移27例,占64.29%;肿瘤大小:≤2cm15例,占35.71%,2~3cm18例,占42.86%,3~4cm5例,占11.90%,﹥4cm4例,占9.52%;Her-2/neu阳性12例,占28.57%,阴性30例,占71.43%;组织学分级:Ⅰ级9例,占21.43%,Ⅱ级19例,占45.24%,Ⅲ级14例,占33.33%。对局部浸润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69,P﹤0.05),腋淋巴结转移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58,P﹤0.05),Her-2表达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0,P﹥0.05),组织学分级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9,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与其局部浸润距离呈现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判断依据;而Her-2表达、组织学分级与肿瘤浸润距离无相关性,而且取材简单,可作为浸润性导管癌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主要依据,不能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大汗腺癌(A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筛选出的8例乳腺大汗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采用过碘酸雪夫(PAS)、阿辛蓝(AB)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A-P法检测GCDFP-15、Mucin-1、Ki-67、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C-erbB-2。结果:8例均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因发现乳房包块就诊。组织学8例均为高级核,其中大汗腺导管原位癌(ADCIS)1例, ADCIS伴浸润性大汗腺癌(IAC)5例,IAC伴非大汗腺型DCIS灶2例。镜下主要有2种形态:A型,胞质嗜伊红染的粗颗粒状;B型,胞质淡染,呈细粉尘颗粒状,如毛玻璃样。8例AC的PAS染色阳性,AB染色在ADCIS阴性,在IAC可有50%细胞阳性,并同时表达GCDPF-15,AR,Mucin-1及Ki-67;除1例外,ER均不表达。结论: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表现和大体形态与非乳腺大汗腺癌相似,多发生于单侧并且多数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1)特征性的AC型细胞;(2)GCDPF-15阳性率高;(3) AR阳性率高,ER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BLBC)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病理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0例BLBC和54例非BLBC乳腺癌(对照组)组织进行VDR、EGFR检测,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LBC组织标本中的VDR、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0%(12/50)、82.00%(41/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与EGFR表达水平的相关分析发现,VDR蛋白与EGFR蛋白在BLBC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VDR和EGFR参与BLBC的发生与发展;VDR低表达及EGFR表达率较高,提示BLBC可能对1,25(OH)2D3及类似物不敏感,而EGFR可以作为BLB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同梗死部位和冠脉病变血管血浆hs-CRP、Hcy的变化。方法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冠脉造影分为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37例和急下壁心肌梗死组32例。于发病24h内抽取静脉血行血浆hs-CRP、Hcy检测。结果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早期血浆hs-CRP和Hcy均高于正常值,且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的hs-CRP和Hcy要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Hcy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且可反映心肌损害和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pathological assessment of breast cancer tissue are key roles undertaken by pathologists working within the field of breast disease. It is essential to differentiat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benign breast disease from those of early and established breast cancer. Once cancer is confirmed, the pathologist is required to provide an evaluation of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determining prognosis and the requirement for further treatment(s). The pathologist undertakes these roles as a member of the breast cancer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who meet regularly within each breast cancer unit to discuss new patients who may have breast cancer and those with confirmed diagnoses in which the treatment plan requires definition. 相似文献
14.
黄国琴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5):675-677
目的探讨派特灵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行宫颈高频电刀电圈切除术治疗,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术后6个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正常而高危型HPV检测阳性未自然转阴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派特灵局部上药,对照组不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停药3、6个月后再次进行细胞学及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治疗组停药3、6个月后抗HPV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0.0%、90.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0.0%、35.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79、3.751,均P〈0.01),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HPV—DNA负荷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3.606、4.365,均P〈0.01),对照组无明显疗效(U0分别为0.947、1.407,均P0〉0.05),治疗HPV负荷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3.653,U2=3.147,均P〈0.01)。结论派特灵可用以治疗高危型HPV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干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89例正常产正常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在按需喂养的同时给予口服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妈咪爱",同时随机选择175例正常产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给予正常开奶,按需喂养,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1次/d监测胆红素值。结果:观察组1周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生后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19,P(0.05;t=-1.923,P(0.05)。结论:口服"妈咪爱"干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可有效地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从而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早期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微波、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因宫颈糜烂要求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微波组和LEEP组,分别用微波和LEEP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术后12周末宫颈糜烂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LEEP组均大于微波组(P〈0.05),阴道排液时间LEEP组明显短于微波组(P〈0.05)。轻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微波组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并与同期47例采用放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85%,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livin在非小细胞癌(NSCLC)组织中的扩增与表达,分析该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在2005至2010年收集的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检测l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IHC检测,50例NSCLC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82.00%,而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livin低表达(6.67%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FISH检测,livin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为88.00%,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ISH和IHC两种方法在检测NSCLC组织中livin基因表达具有一致性.Livin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NSCLC诊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方法 复习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8岁,左乳2例,右乳4例,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单侧乳腺肿块,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大体境界清楚,也可呈浸润性生长,镜下病理形态学多样,肿瘤成分包括腺上皮细胞(腺腔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基底细胞)构成,免疫组化表型腺腔细胞表达CK7、E-Cadherin、CK5/6、CD117,基底细胞表达P63、SMA、s-100,6例均获随访资料,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类少见类型的乳腺癌,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