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G、IgA、IgM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本研究通过检测4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病程初期和恢复期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变化,并和30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RRI组儿童病程初期和恢复期,与健康儿童组比较,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RRI组儿童病程初期与恢复期比较,以上几项比值均明显更低(P<0.05).RRI组儿童病程初期和恢复期,与健康儿童组比较,IgG、IgA、IgM含量明显降低(P<0.05);RRI组儿童病程初期与恢复期比较,IgG、IgA、IgM含量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RRI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临床可以通过检测RRI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比值和IgG、IgA、IgM含量,作为评价RRI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依据和临床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10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0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发现患儿的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细胞则高于对照组。揭示T细胞亚群间的比例失 是RRTI的发病因素之一。提出了调整T细胞亚群功能平衡可能是防治小儿RRTI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34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小儿35例为对照组,在明确诊断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 观察组Th1和Th2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Th1/Th2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和CD8+低于对照组(P<0.05),CD4+高于对照组(P<0.05),且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与小儿哮喘的T细胞亚群及Th1/Th2功能变化存在相似性,两者发病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0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发现患儿的CD_4~+细胞及CD_4/CD_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_8~+细胞则高于对照组。揭示T细胞亚群间的比例失调是RRTI的发病因素之一。提出了调整T细胞亚群功能平衡可能是防治小儿RRTI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分析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意义,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将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进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年龄儿童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不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的患儿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和发病频率方面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相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在发病时会出现显著的变化,这种紊乱性的变化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2002年4月~2003年10月,共采集我院肥胖专科门诊儿童和青少年的单纯性肥胖患儿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1.4±2.2)岁;同期随机抽取37名正常体重学生的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13.4±1.0)岁。采集肘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的亚群分析。结果肥胖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且CD3+、CD4+、CD8+和CD4+/CD8+与肥胖程度无相关性(r分别为-0.012、-0.102、0.139、-0.103,均P>0.1)。正常组CD3+、CD4+、CD8+和CD4+/CD8+与体重也无相关性(r分别为-0.223、-0.076、-0.190、-0.072,均P>0.1)。结论肥胖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无减退现象。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IL-2R,APA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RRTI患儿SIL-2R、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而CD4/CD8比值及血清IgG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D4细胞百分率,血清IgA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RRTI患儿存在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MP患儿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做对照,病程3~7 d,清晨取空腹静脉血3.0 m 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数。结果:MP患儿CD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D3、CD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肺炎越重,CD4、CD4/CD8下降越明显。结论:MP患儿可合并多器官损伤,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CD4、CD4/CD8下降程度与病情轻重和损伤器官的多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常机体中各T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当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机体就可导致免疫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我们就3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探讨ITP与T细胞亚群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足月分娩母亲、新生儿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水平,为围产期母亲及新生儿系统保健提供基础免疫数据。方法:无菌采集健康足月分娩母亲静脉血、肝素抗凝、出生5min新生儿脐静脉及3天新生儿股静脉血、肝素抗凝。由美国RD有限公司提供试剂,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S.P法测定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水平。结果:①健康足月分娩出生5min及3天新生儿与母亲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出生3天新生儿CD4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出生5min新生儿CD3、CD4/CD8及母亲的CD3、CD4、CD4/CD8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出生5min新生儿NKCD16、NKCD57,出生3天新生儿及母亲的NKCD16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明确了深圳健康足月分娩母亲、新生儿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水平;为围产期的母亲、新生儿系统保健提供基础免疫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97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按病情分为重症组(25例),轻症组(72例);纳入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IL-23、IL-22、IL-17)水平。对比上述指标在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之间,重症组不同感染类型(Cox A16型、EV 71型、其他型)组间,重症组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间及重症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间的差异。分析4项细胞因子预测患儿预后的效能。结果 CD3+ T细胞、CD4+ T细胞、NK细胞水平从高到低均依次为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CD8+ T细胞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血清TNF-α、IL-23、IL-22、IL-17水平从低到高均依次为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组不同感染类型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恢复期组相比,急性期组CD3+ T细胞、CD4+ T细胞、NK细胞水平更低,CD8+ T细胞、TNF-α、IL-23、IL-22、IL-17水平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CD3+ T细胞、CD4+ T细胞、NK细胞水平更低,CD8+ T细胞、TNF-α、IL-23、IL-22、IL-17水平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项细胞因子联合预测不良预后敏感度为83.33%,准确度为71.43%。结论 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手足口病病情判断,可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特点,为能正确教育、抚养该类儿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5所幼儿园选择4~5岁反复呼吸道感染学龄前儿童145例为观察组,同龄健康儿童2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进行儿童气质和行为测评。 【结果】 观察组气质类型分布以及气质维度在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注意力分散度上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适应性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子;观察组男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和躯体诉述、抑郁、幼稚不成熟、分裂样、攻击5个因子与对照组男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和行为8个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气质特点与正常儿童不同,适应性是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子,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按照年龄将其分为:A1组年龄<3岁,B1组3~6岁;同时选择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A2组年龄<3岁,B2组3~6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入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 CD3+)及其亚群( CD3+CD4+、CD3+CD8+)的绝对计数;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G、A、M( IgG、IgA、IgM)含量。结果 A1、B1组CD3+、CD3+CD4+细胞绝对计数及IgG含量均较相应正常对照组A2、B2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1与A2组比较t值分别为0.003、0.033、0.017;B1与B2组比较t值分别为0.041、0.045、0.012,均P<0.05)。在<3岁儿童中,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IgA含量较正常同龄儿童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5,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CD3+T淋巴细胞总数绝对计数的降低,尤其是CD3+CD4+T辅助细胞的减少,使其对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削弱,浆细胞产生Ig过程障碍是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末梢血钙、锌、铁、镁、铜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各元素水平在RRTI儿童中的意义。方法 以2015年11月-2016年3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体检准备行末梢血元素检测的6个月~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患有RRTI儿童132例为研究组,并将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其中每组按年龄分三个年龄段,1岁以下、1~2岁和2岁以上。采用北京博晖BH5100S型原子吸光光谱仪测定元素水平。测定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各年龄段血锌水平、1岁以下血钙水平、2岁以上血钙和血铁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年龄段血镁、血铜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五种元素的相关性分析,钙、锌、铁三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RRTI儿童与锌元素缺乏密切相关,与钙、铁元素缺乏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三者之间在代谢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胚胎对于母体来说是半异己的同种移植物,母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能否识别并耐受胚胎抗原,直接影响妊娠的建立与维持.所以研究孕期母胎界面及母血系统免疫中T细胞和NK细胞免疫状态可以帮助了解妊娠免疫耐受的机制,也可以认识一些严重影响妊娠结局的病理妊娠的发病机制.该文主要对孕期母胎界面及母血系统免疫中T细胞表面标记、辅助细胞1/辅助细胞2模式、自然杀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标记与杀伤活性的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神木县大气污染与儿童呼吸道感染住院人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神木县的气象因素(气温、相对湿度)和环境因素:二氧化硫(SO,)、二氧化氮(NO:)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及16岁及以下儿童的住院资料。利用SAS9.3对气象、环境因素和住院人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判断主要污染物。利用R3.0.1统计软件的建立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引入大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因素拟合线性模型,并考虑其滞后效应,评价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儿童呼吸道感染住院的相对危险度。结果神木县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PM10与空气污染指数(API)的相关系数为0.917,P〈0.01。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因素及其它污染物的影响后发现,首要大气污染物PM10浓度每上升10μg/m3时,每日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上呼吸道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x)为1.002(0.996~1.007),t=0.589,P=0.556;下呼吸道为1.000(0.995~1.005),t=-0.007,P=0.995。当日或滞后1~10日内PM10浓度变化均不能显著改变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率。结论神木县首要污染物PM10浓度变化对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情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对患儿及其家长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PedsQLTM 4.0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对728例2~7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比较RRTI患儿及其家长与健康儿童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得分的差异,分析儿童自答问卷和家长代答问卷生存质量得分的一致性,并对患儿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RRTI患儿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同龄健康儿童(P<0.05)。患儿家庭影响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同龄健康儿童家庭相应维度得分(P<0.05),家庭影响各维度得分与患儿生存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5)。RRTI儿童自答问卷的生理功能、社交功能及总得分高于家长代答问卷得分(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家长与患儿间的社会关系和家长文化程度与患儿生存质量得分有相关性(P<0.05)。 结论 RRTI对患儿生存质量及其家庭均存在一定危害,家长的社会学特征对患儿的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不同时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及B细胞CD15+,CD19+和CD23+的改变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n=30),选择同期入托体检,无过敏性疾病史及无阳性过敏疾病家族史的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n=2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儿童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分别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采集静脉血2mL,对照组采血方式与研究组相同,采用肝素抗凝、流式细胞术方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和CD15+及CD19+CD25+表达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①研究组急性期CD4+为(14.84±5.03)%,CD4+/CD8+为(0.25±0.13)%,CD19+为(3.89±1.32)%及CD19+CD23+为(0.24±0.1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3+为(82.55±5.49)%,CD8+为(66.17±8.10)%,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②研究组内随时间推移及感染的控制,CD4+,CD4+/CD8+,CD19+及CD19+CD23+逐渐升高,CD3+,CD8+细胞逐渐降低;③研究组病程6个月时,CD3+为(67.98±8.01)%、CD4+为(32.81±6.79)%、CD8+为(33.96±7.37)%、CD4+/CD8+为(0.93±0.31)%及CD19+CD23+为(1.30±0.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病程6个月时,CD9+为(14.60±4.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CD3+,CD8+明显增高,CD4+,CD4+/CD8+,CD19+及CD19+,CD23+。明显降低,病程6个月时,CD3+,CD4+,CD8+,CD4+/CD8+及CD19+CD23+表达正常,但CD19+仍低于正常水平。这提示,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并持续至临床症状消失后较长时间,应引起重视。该结果可为临床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单核细胞增多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