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cervicalcancer)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40例宫颈浸润癌(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ICC)标本(ICC组)、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I,CINI)标本(CINI组)、3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CINⅡ~Ⅲ组)标本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的p16蛋白表达;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测定上述标本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结果P1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无表达,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呈现过表达(ICC组,CINI组,CINⅡ~Ⅲ组);在CINI,CINII~HI,ICC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5.0%,83.3%和100.0%。P16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进展而增加(P〈O.001)。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的感染率为0,CINI,CINⅡ~Ⅲ,ICC组分别为55.0%,80.0%和92.5%。HPV一16和(或)一18亚型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常见感染亚型。P16蛋白过表达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宫颈组织明显高于HPV呈阴性或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ow—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LRHPV)感染宫颈组织(P〈0.05)。结论P16蛋白过表达,可用于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组织。P16蛋白过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在各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病理诊断为CIN的宫颈上皮活检或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正常宫颈(20例)、CINI(30例)、CINII(34例)、CINⅢ(26例)宫颈上皮组织标本中SPAG9蛋白的表达。结果:@SPAG9蛋白在CINI~Ⅲ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91.18%~93.33%)均高于正常宫颈组(P均〈0.01),CINI、CINII及CINII组间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PAG9免疫反应评分,CINII组织中SPAG9蛋白的表达评分高于CINⅡ组织(P〈0.05),后者的表达评分又高于CINI组织(P〈0.05)。结论:SPAG9蛋白在CIN各级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CIN的组织学分级相关,SPAG9蛋白可以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DEK与Hpa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宫颈癌石蜡标本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45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进行Hpa及DEK基因检测。结果(1)DEK在宫颈癌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24.4%、10.0%。宫颈癌组织中DEK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织和正常组织(X2=38.05,P〈0.01;)(2=5.77,P〈0.05);Hpa基因在宫颈癌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24.4%和10.0%,宫颈癌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织和正常组织(x2=31.69,12.94,P〈0.01)。(2)在宫颈癌组织中DEK基因表达与Hpa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617,P=0.001)。结论宫颈癌组织及CIN组织中DEK、Hpa的表达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合素链接激酶(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湖南省益阳医专附属医院妇产科收集的59例宫颈上皮瘤变( CIN)标本、44例术后病例确诊的宫颈癌标本及30例病理检查为正常宫颈组织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ILK在上述几种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K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的ILK表达阳性率(86.36%)显著的高于CIN I级标本的(62.5%)、CIN Ⅱ~Ⅲ级标本的(65.71%)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23.33%)(χ2值分别为5.144、4.725、29.737,均P<0.05)。 CINⅠ级标本患者的ILK表达阳性率(62.5%)、CINⅡ~Ⅲ级标本的(75.71%)均显著的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3.33%)(χ2值分别为8.472、11.675,均P<0.05)。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5.173、4.810、4.020,均P<0.05),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275、1.991、0.129,均P>0.05)。结论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显著的高表达,同时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各种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41例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宫颈癌、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CINⅠ组)、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Ⅱ~Ⅲ级(CINⅡ~Ⅲ组)、15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的宫颈组织标本中,中期因子的表达与定位。双盲法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①宫颈癌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对照组的宫颈组织中,中期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13.3%,40.0%。6.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中期因子表达随宫颈病变加重而升高。②在宫颈癌组织中,中期因子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并在宫颈局部癌灶直径≥4cm的癌组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各组间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期因子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中期因子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这提示,中期因子与宫颈癌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CDK8的表达水平,分析CDK8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特征,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CDK8表达水平:宫颈癌组>高度宫颈病变组>低度宫颈病变组>正常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淋巴结转移者CDK8的表达高于无转移者,CIN中高度宫颈病变者持续组CDK8表达高于痊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DK8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进展相关,CDK8检测有助于预测宫颈病变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Twist、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慢性宫颈炎为对照,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Twist(原位杂交)、E-cadherin、Vimentin(SABC免疫组化法)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慢性宫颈炎、CINI、CINII、CINIU及宫颈癌组中: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10.O%、28.1%、29.6%、42.9%、64.3%,其中Twist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E-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率分别为80.O%、68.8%、55.6%、51.4%、39.3%和0、6.3%、7.4%、31.4%、32.1%,其中两者在宫颈鳞癌组、CINⅢ组中的表达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析全部CIN及宫颈癌病例,Twist的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37,P〈0.01),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宫颈组织中Twist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癌变发生关系密切,Twist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脆性组胺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在宫颈涂片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宫颈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涂片(computer—assisted cytology test,CCT)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74例)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40例)的可疑宫颈病变患者1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宫颈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表达缺失,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其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3.3%,30.0%,60.0%和71.4%。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表达升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60.0%.80.0%,85.7%,而且其染色强度明显升高。各组间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1)。结论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表达缺失,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其表达缺失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级有关,高级别的癌前病变缺失率明显增高;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逐级增高,可用于评估癌前病变的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基质降解素(MMP-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累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CIN发生、发展以及对CIN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30例CIN累腺组织、40例CIN非累腺组织、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MP-7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累腺CIN组MMP-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未累腺CIN组和正常组俨〈0.05);MMP-7 mRNA及蛋白无论在CIN累腺组还是非累腺组Ⅲ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Ⅱ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CINⅡ期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累腺CIN中MMP-7高表达可能与宫颈锥切术后复发及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倾向密切相关;MMP-7可作为预测CIN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诸暨市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研究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以探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新手段.方法 对在诸暨市医院行宫颈筛查的3153名女性,进行HPV、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及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分析HPV感染状况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HPV检出阳性946例,感染率30.0%;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宫颈正常、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 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CINⅡ-Ⅲ)及宫颈癌中HPV检出率分别为25.4%、31.6%、74.7%、97.4%,显示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以宫颈正常组为对照,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的OR值分别为1.8、29.8、47.4;CINⅡ-Ⅲ、宫颈癌>二重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及CIN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诸暨市女性宫颈HPV感染较高,以HPV16、HPV18和HPV58型为主,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高度相关,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i neoplasia,CIN)Ⅱ及Ⅲ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行宫颈电圈环切术的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病变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CIN Ⅱ组(n=68,59.13%),CIN Ⅲ组[包括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n=47,40.8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本组115例患者均于宫颈电圈环切术后4~6个月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6~8个月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查,并随访至2008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进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研究。结果CINⅡ组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73.53%(50/68),CIN Ⅲ组为95.74%(45/47),CIN Ⅲ组较CINⅡ组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宫颈电圈环切术后,6例患者(5.22%,6/115)病灶残留或复发。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患者中,宫颈电圈环切术后,5例病灶残留或复发,占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总例数的5.26%,与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阴性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8.12%,阳性预测值为57.14%,阴性预测值为98.15%;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6.15%,阳性预测值为16.13%,阴性预测值为98.81%。宫颈电圈环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检测均呈阳性的4例患者,全部病灶残留或复发,因此联合两种检测方法具更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结论宫颈电圈环切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有效方法。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高度相关。术前对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评估术后预后临床意义不大。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对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效果及患者转归,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萍  夏月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547-2548
目的明确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锥切对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对高淳县人民医院22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患者行LEEP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23例CINⅠ和106例CINⅡ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切缘均无病灶残留,97例CINⅢ及宫颈原位鳞癌患者中3例切缘为CINⅠ级,予定期门诊随访;4例因切缘为CINⅡ或CINⅢ,均在1个月后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结果为宫颈鳞癌Ⅰa1期,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结论 LEEP锥切是治疗CIN的理想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mac、L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宫颈鳞状细胞癌24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5例(CIN Ⅰ组),CIN Ⅱ13例(CIN Ⅱ组),CIN Ⅲ13例(CIN Ⅲ组),正常宫颈组织15例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的Smac和Livin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Smac阳性比例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5.658,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Smac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04,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Livin阳性比例分别为79.17%、76.92%和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9.420、17.279、14.412,均P<0.05);CIN Ⅰ组与对照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36、0.000,均P>0.05);CIN Ⅰ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明显低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x2值分别为20.843、22.611,均P<0.05);低分化患者Smac阳性比例为42.86%,明显低于高中分化患者(x2=11.657,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和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2,P<0.05).结论 Smac和Liv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宫颈病变进一步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因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存在异常细胞的413例妇女的资料,平均年龄39.40岁(年龄范围21~7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和HPV-DNA分型。结果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Ⅰ患者中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Ⅱ患者中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Ⅲ患者中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检出符合率最高。慢性宫颈炎患者一种或多种高危型HPV( HR-HPV)感染率要低于CIN患者(χ^2=32.105,P=0.000),宫颈癌HR-HPV感染率为100%。慢性宫颈炎患者与CIN患者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650)。宫颈病变患者以单一HR-HPV亚型感染率更常见,其与多重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0,P=0.000)。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HR-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宫颈病变DNA倍体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改环  朱宇  朱凤全  田庚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57-2659
目的:探讨DNA异倍体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宫颈鳞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81例(C INⅠ-Ⅱ级42例,C IN-Ⅲ级39例),慢性宫颈炎30例行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正常宫颈组20例作为对照。结果:C INⅠ-Ⅱ级、C IN-Ⅲ级、宫颈癌组DNA异倍体率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C INⅠ-Ⅱ级、C IN-Ⅲ级DNA异倍体D I值与宫颈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C INⅠ-Ⅱ级、C IN-Ⅲ级D 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FCM进行DNA倍体分析对于宫颈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及上皮内瘤样病变恶性倾向的判断、治疗及随访有着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0份宫颈分泌物及组织,其中2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2例CINⅡ及20例CINⅢ、22例正常女性宫颈组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几组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对宫颈组织中IL-10 mRNA表达进行测量.结果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CINⅠ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2.32,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8.11,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5、7.12,均P<0.05),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5),IL-10的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血清IL-10的表达与HPV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IL-10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02,P=0.001).宫颈组织IL-10表达不仅和HPV感染密切相关,而且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相关.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IL-10相关,IL-10的表达与HPV和子宫颈癌疾病阶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PV亚型在苏州地区宫颈疾病谱中分布特点。方法:运用DNA杂交技术对2005例宫颈病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病患者HPV感染率为58.2%,复合感染率21.6%。HPV感染率,慢性宫颈炎患者为19.3%,CNⅠ患者为56.8%,CNⅡ患者为82.2%,CNⅢ患者为90.5%,宫颈癌患者为100%。21种HPV亚型全部检出,其中HPV16、52、58、33和18型最为常见的,分别占26.5%、25.0%、16.4%、12.3%和11.1%。结论:苏州地区宫颈疾病中HPV16型是最常见高危亚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感染的HPV亚型差异可能反映疾病的转归,提示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宫颈疾病患者HPV高危亚型特别是HPV16的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 Ⅱ~Ⅲ级并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76例,对比宫颈锥切术前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48.68%,升级24例(31.58%),其中浸润癌8例(10.53%);降级15例(19.74%)。结论CIN Ⅱ~Ⅲ级行诊断陛宫颈锥切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预防浸润癌的漏诊,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