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昊翔  钱宝华  郭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153-3155
摘 要 研究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变化与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意义。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和CD62P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转移组血小板CD4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P<0.05)和CD44(P<0.01)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转移组红细胞CD44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5)。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而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这些变化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即CD35)、CD44s和CD58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完整细胞酶免疫定量分析法对75名健康对照人及66名T2DM患者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红细胞CD35、CD58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2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1);CD44s下降不明显(P>0.05);身高和体重影响CD35含量变化。结论红细胞CD35、CD44s和CD58含量减低可能导致T2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它们可能共同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别测定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直肠癌患者Th1/Th2平衡偏移情况及CD4^+CD45R细胞的比例变化,以比较两种术式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检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2组患者术前1d、术后2、7d的外周血中CD4^+IFN-γ^+T和CD4^+IL4^+T细胞比率及IFN-γ和IL-4血清浓度,同时检测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在不同手术影响下的比例变化。结果开腹组术后2、7d的Th1细胞[(4.51±1.52)%,(7.26±2.59)%]与术前[(12.06±1.82)%]相比明显减少(P均〈0.05),Tha2细胞[(6.70±2.41)%,(6.70±2.41)%]与术前[(4.47±1.90)%]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2、7d的IFN-γ[(57.15±23.64)ng/L,(72.70±27.31)ng/L]与术前(123.47±32.52)ng/L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而术后2、7d的IL-4[(55.55±7.29)ng/L,(57.56±7.13)ng/L]与术前[(41.87±5.83)ng/L]相比明显升高(P均〈0.05);腹腔镜组Th1细胞、Th2细胞、IFN-γ和IL-4手术前后数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7d开腹组CD4^+CD45RA^+T细胞(35.11±7.82)与术前(31.11±6.72)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CD4^+CD45RO^+T细胞(61.21±9.13)较术前(68.11±11.42)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平衡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的表达及CD28/CD152和CD80/CD86在外周血T、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和CD8^_T细胞上CD28和CD19^+B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而CD152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也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但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却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及CRP、IL-6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胡瑛  秦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4):2083-2084,2086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18、CD54的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68例ACI患者不同的发病时程、部位、面积及治疗前后黏附分子CD18、CD54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同时检测健康对照30倒。结果ACI时黏附分子CD18、CD54表达明显上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附子CD18、CD54水平与ACI面积、部位关系不大(P〉0.05);ACI患者在7d内黏附分子CD18、CD54均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治疗10d后表达降低。比较治疗前后黏附分子CD18、CD5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附分子CD18、CD54参与ACI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有望成为新的ACI诊断、监测病情及评估预后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开腹手术组(n=30)及腹腔镜手术组(n=27)。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d监测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dCD3^+、CD4^+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1),术后3d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腹腔镜组术后1d的CD3^+、CD4^+、CD4^+/CD8^+比值降低幅度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剖腹手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CD58抗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OSAS住院患者20例,同年龄组健康对照组15例。取清晨空腹新鲜全血3ml,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代表红细胞膜CR1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58表达,以此评价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病中的调节作用。结果:OSAS患者研究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OSAS患者研究组红细胞CD58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CRl活性、CD58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OS—AS发病机制中,尤其是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调节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CD44s和CD44v6在大肠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大肠癌和28例大肠腺瘤及36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与分布和临床意义。结果:CD44s和CD44v6在大肠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7.1%和92.9%,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66.7%和88.9%,两者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5a生存期不足5a组CD44v6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不相关(P〈0.01)。结论: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尤以CD44v6意义更大。而且,CD44v6对大肠癌癌患者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钟琼  马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1566-1569
目的检测几类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上糖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补体调节蛋白CD55和CD59表达情况,综合分析各类贫血中网织红细胞(RET)的变化特点,探讨他们在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荧光标记的CD55、CD59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技术及亚甲蓝活体染色检测,30例正常人、25例缺铁性贫血(IDA)、2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7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HA),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AA-PNH)、30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外周血中CD55^-和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及REF值。结果正常人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均〈5%,44%的IDA患者CD55^-、CD59^-红细胞百分率在5%-20%之间,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5%,MA及AHA患者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5%。33%AA患者CD55^-、CD59^-细胞百分率在5%-15%之间。PNH及AA-PNH患者CD55^-、CD59^-细胞百分率均〉1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类贫血间REY值差异显著(P〈0.01)。结论IDA、AA、AA—PNH、及PNH外周血中CD55^-、CD59^-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PNH最为明显,IDA变化最小。联合RET检查有助于各类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愈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DBTC诱导的大鼠慢性胰腺炎与CD4+、CD8+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二氯二丁基酯(DBTC)诱导建立SD大鼠慢性胰腺炎(CP)模型,研究CP病理变化其及与CD4+、CD8+细胞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入0.8mg/kgDBTC的80%乙醇溶液,分别于d3、d14、d2s、dss处死;对照组注入等量80%乙醇溶液于d56处死,均肉眼观察并取胰腺组织一部分经HE染色,光镜下行病理学观察及评分,另一部分采用SP免疫组化法行CD4+、CD8+染色计数。【结果】3d组及对照组胰腺及肝、肾、肺基本正常,其他各组胰腺大体形态改变包括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坏死及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等。镜下发现:14d组(8只)1只轻度CP;28d组(10只),5只轻度CP,1只中度CP和1只重度CP;56d组(12只),4只轻度CP,3只中度CP和4只重度CP,28d和56d组病变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分及CP发生率明显高于14d组(P〈0.05或P〈0.01),28d组则明显低于56d组(P〈O.05)。实验组中部分肝和肺大体形态表现为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及脓肿形成,肾无明显改变,各镜下与大体形态表现基本一致。各实验组cD8+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4d组和28d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6d组cD8+计数明显高于14d组和28d组(P〈0.05),CD4+在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实验组中,非CP大鼠胰腺CD8+计数明显低于轻、中、重度CP(P〈O.05),CD4+/cD8+比值则相反(P〈0.05),中与重度CP之间各指标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BTC能成功地诱导建立SD大鼠CP模型,在该模型CP发展过程中胰腺组织内浸润的CD4+、CD8+起了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中CD39和CD73在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76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的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常规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肝移植出院后一年内复查外周血CD4+CD25+CD39+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百分比,同时检测CD4+CD25+CD39+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CD4+CD25+CD7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百分比,CD4+CD25+CD73+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以及CD4+CD25+CD127-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检测时患者肝功能良好,无合并感染及新发恶性肿瘤。另选取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的6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肝移植术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CD4+CD25+CD39+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01)。肝移植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绝大多数的CD4+CD25+CD39+T细胞的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79.67±7.98)%vs.(82.40±7.01)%,P〉0.05]。两组外周血中CD73+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14.97±4.91)%vs.(13.82±4.47)%,P〉0.05],大约20%的CD4+CD25+CD73+T细胞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18.78±5.53)%vs.(19.19±5.89)%,P〉0.05]。两组大约70%的CD4+CD25+CD127-T细胞FoxP3阳性,且两组间FoxP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67.43±6.41)%vs.(69.37±5.15)%,P〉0.05]。结论在肝移植患者和健康人群中,CD39+Treg可能是主要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群,可以作为鉴定Treg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外周血CD4+CD25+CD39+Treg细胞在成人肝移植患者中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D44及其变异体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食管癌蜡块(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食管癌中CD44的表达共145例,CD44v6共146例。SPSSl6.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的数据统计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各组中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Uis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D44及CD44v6在5例小细胞癌中均不表达O%,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1%(127/140)和82.27%(116/141)。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100%(10/10)及88.89%(8/9),中分化组分别为98.21%(55/56)及94.74%(54/57),而低分化组则分别为83.78%(62/74)及72%(54/75)。CD44及CD44v6在鳞状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在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间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及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化越好,CD44及CD44v6的表达越强。结论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它们可以作为食管癌组织学分型的一个辅助标记物及预后预测因子之一。另外,鉴于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高表达率,提示其可能为食管癌干细胞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郭晓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379-2380,238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在低浓度AFP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近3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低浓度AFP肝病患者224例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检测作为研究。依据肝病种类分为肝癌组(n=112),肝硬化组(n=67),肝炎组(n=45)。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查体者63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GP73的表达情况;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亲和吸附离心管洗脱获得,同时化学发光法检测原始血清中总AFP和AFP-L3,计算AFP-L3在总AFP中的比率。结果肝癌组AFP-L3和GP73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中AFP-L3和GP7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GP73阳性率显著高于AFP-L3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FP-L3和GP7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L3与GP73均可作为诊断低浓度AFP肝癌的血清标记物,二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提高低浓度AFP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通过阻断致敏小鼠的B7/CD28及CIM0/CD154共刺激信号途径,探讨其免疫功能的变化,为应用于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将致敏的BALB/c小鼠分成4组:①CTLA4Ig+anti—CD154鼠源性同型对照抗体;②anti—CD154单克隆抗体+CTLA4Ig鼠源性同型对照抗体;③CTLA4Ig+anti—CD154单克隆抗体;④CTLA4Ig及anti—CD154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同型对照抗体。正常BALB/c小鼠应用CTLA4Ig及anti—CD154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同型对照抗体。给予每只小鼠CTLA4Ig和anti—CD154单克隆抗体或相对应的同型对照抗体各500μg,于移植前7天尾静脉输注,每组小鼠各5只。移植当天处死各组小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CD19+CD69+B细胞数量、CD44high/CD62Lhigh/及CD44high/CD62Llow-T细胞数量。用流式细胞仪或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致敏后CD19+CD69+B细胞数量与正常小鼠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断B7/CD28或/和CIM0/CD154共刺激信号通路后可见抑制效应(P〈0.01),两者同时阻断具有协同作用(P〈0.01)。小鼠致敏后记忆性T细胞CD44high/CD62Lhigh及效应性T细胞CD44high/CD62Llow/-与正常相比亦明显增多(P〈0.01)。阻断共刺激信号通路后可使其明显抑制,CTLA4Ig和anti-CD154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P〈0.01)。各组小鼠细胞因子及IgG、IgM抗体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中致敏抗体检测显示致敏后特异性抗体升高,阻断共刺激信号通路后其明显被抑制(P〈0.01)。结论:阻断B7/CD28或CD40/CD154共刺激信号途径均能抑制致敏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同时阻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透析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细胞水平。结果①血液透析前、后、CKDⅢ-Ⅳ组Treg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血液透析前后差值,TregP〉0.05;尿素氮(BUN)、血磷(P),P〈0.01。②根据患者Kt/V、尿素氮下降率〉65%等,将患者分为透析充分与透析不充分组。BuN透析后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毒症毒素可导致Treg不足,Treg参与了尿毒症的发生和发展,透析后并不能改善Treg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率及CD34^+细胞CD95(Fas)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及CD34^+细胞Fas表达率。结果MDS患者CD34^+细胞比率RAEB、RAEB—T组较RA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AEB、RAEB-T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4^+细胞Fas表达率RA、RAEB、RAEB—T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A与RAEB、RAEB—T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AEB与RAEB—T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34^+细胞比率进行性升高系提示MDS病情进展的标志;CD34^+细胞Fas表达率在MDS显著增高但于疾病恶性转化过程中其表达率逐渐降低;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可能系MDS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D44及CD44v6在癌前食管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食管病例蜡块(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癌前食管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140例。SPSSl6.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的数据统计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各组中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D44及CD44v6在正常的鳞状上皮,只表达于上皮基底层3~5层细胞,随着上皮的增生,表达的细胞层数逐渐增加,在非典型增生的上皮则主要表达于有异型的上皮,而原位癌则几乎表达于上皮的全层。CD44及CD44v6在各种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均存在差异(均P〈0.01),其中从正常食管组织及伴上皮增生但无细胞异型的食管组织至食管鳞状细胞癌之间,其表达强度逐渐增强,而从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至食管鳞状细胞癌之间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结论CD44及CD44v6在癌前食管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为食管癌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沈鸿彬  王丽芳  张利  王雷 《临床荟萃》2010,25(20):1755-1757
目的 研究3-磷酸肌醇激酶(P13K)和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以及P13K和CD44v6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4例正常食管黏膜、9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13K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13K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vs 71.3%、4.2% vs 76.6%,均P<0.01).随着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的增加,P13K和CD44v6表达增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3K、CD44v6在淋巴结转换阳性的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2.0%vs 47.7%,90.0%vs 61.4,均P<0.01),P13K与CD44v6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30,P<0.05).结论 P13K和CD44v6表达均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P13K和CD44v6协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