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邪上受”非皆“首先犯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岳云 《中医杂志》2005,46(8):635-635
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或温热邪气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其发病途径,叶天士在吴又可《温疫论》“邪从口鼻入”的基础上,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篇》)说,对后世影响颇大。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就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肺)”,近世医家亦多宗从。证诸临床实际,温病之发,有始于师者,也有不始于肺者,故我们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只是温病发病的一  相似文献   

2.
吴瑭“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临证用药一得章巧萍(浙江中医学院,310009)温病初起,邪在上焦,上焦虽为心肺所主,然肺主皮毛,喉为肺系,肺气通于鼻,温邪上犯,肺卫首当其冲,因而上焦病证以肺经见证为多,且肺为娇脏,选方用药应以轻清宣透为原则,以宣肺达邪...  相似文献   

3.
针对"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十二字的争议,首先解析了原文"上""受"两个关键字,然后对吴鞠通十二字"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从病位不同、病种不同两方面进行辨析,指出吴鞠通十二字与叶天士十二字的巨大差异,对用伏气温病非议"首先犯肺"者则依据原著从文字、行文逻辑方面进行辨析,最后对《温病学》教材"本条为温病证治总纲"之说进行辨析。总结并指出叶天士十二字仅论新感温病不涉伏气温病并非温病之总纲。  相似文献   

4.
浅谈《温病条辨》之用辛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即谓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先病始于太阴肺经。故治肺乃为首。肺主皮毛、司呼吸,为气之主。其病则为卫分表证,或为肺经本脏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有以卫分表证为主,或以肺气不宣为主,或以肺热津伤为主等不同类型。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肺是初起阶段的病变重心,以及这时温热之邪最易逆传心包,根据这一特点,吴鞠通确立病位在上焦心肺当用轻清之品,以宣肺达邪,透热外出的治疗措施,并将其概括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据此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以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3方治之。他破旧俗,创立新学说,对温病的认识和推动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温病条辨》是祖国医学论洽外感温热病的专著,今已被誉为经典著作之一。仅就书中辛凉平、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治皮肤病,除从皮诊敷药外,并着重从肺、肠及咽喉诊治,而获满意效果。兹将点见,介绍如下: 一、诊喉防治于传叶氏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所谓上受,即所指外邪自口鼻侵入而感染咽喉。尤在泾谓:“咽喉者,为三阴脉之所渍。”上呼吸道之通口,诸经络脏腑之门户,是外邪侵袭的受染源。此若受四时不正之气──病毒感染,势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温病条辨·上焦篇),迫邪犯  相似文献   

6.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在胸中,居位最高,开窍于鼻,以通外气。外邪著人,肺先受之。肺主宣发肃降,司人体治节,温邪犯表可引起种种肺气不宣之症:或腠理失司而痛痹寒热,或气道不利而鼻塞咳喘,或上源受遏而水道失调,或腑气不降而大便秘结。宣肺气即为宣通肺气而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一书中对此法进行了充分、灵活的运用。上焦、中焦乃至下焦各篇均涉及宣肺、风温、暑温、湿温、寒湿、秋燥各病亦均有宣肺之证治内容。兹将书中宣肺内容,归纳为十二法讨论于下。一、宣肺解表法天气通于肺,肺主气属卫。《条辨》开宗明  相似文献   

7.
五、卫气营血的分证 1.卫分证:是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导致肺卫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证候类型。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肺位最高,邪必先伤”。从而说明,温邪外袭,肺卫首当其冲。由于卫气奋起抗邪,以致肺卫功能失调,而产生一系列证候,故可概称为卫分证、卫表证、肺卫证等。其病理特点是:温邪袭表,肺卫失宣。症候表现是: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象浮数等。温病致病的病邪虽然不同,致病特点各异,证候表现亦不尽一致,但其中发热恶寒  相似文献   

8.
温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温热之邪初起多由口鼻而入,首先犯于上焦。即叶氏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上焦不治,邪即可依次下传中焦、下焦,故叶氏有“河间温热,须究三焦”之说。吴鞠通则更进一步地指出:“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在温病的某个阶段中,其病变往往侧重于某个层次和部位,所以在治疗上就必须结合病变浅深的层次和病变部位的高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方药的选择上,亦应有升浮、沉降之别,以使药力直趋病所,而不致诛伐无过。所以药物的升降浮沉学说,在温病针对三焦辨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仅略举数例说明: 一、邪犯肺卫,药用辛凉轻清人体中肺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温病初起,邪由口鼻而入,邪客于肺,势必肺卫  相似文献   

9.
何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这是秋燥病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现简释如下: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说:“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即指秋燥初起必先犯肺。肺为华盖,位处上焦,故曰“上燥”。燥邪犯肺,肺之津气受伤,失其清肃宣降之职,故临床表现除一般津气干燥见症外,常以咳嗽,甚至气逼喘满等肺气膹郁症状为主。治宜宣肺润肺,如治  相似文献   

10.
<正> 病毒性心肌炎多认为属于祖国医学之“心悸”、“胸痹”,此论欠妥。盖“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心神未伤,君体受损矣。稽其病机,多由外感温热时邪,犯及上焦或由卫入营,热伤心包络,或湿热邪毒伤其中焦、波及上焦发为本病。是以此病之初,当以温病求之而治,病急而浅,得之于暴,其病多实,或用辛凉之药以逐邪,或用清热败毒之品以折其势,或加益气养阴之类以护其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您刊1980年第8期“问题解答”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否温病唯一发病途径的问题,所作出的否定性解答,大有商榷的必要。 (一)混淆了温病发病机转。“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语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的开首。从全文来看,叶氏之意是将其作为风温发病的机转和传变趋向的。我们可以从他亲定的《三时伏气外感篇》中:“风温者,……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转引自南京中医学院1978年编《温病学》原著选释,以下  相似文献   

12.
吾师段光周教授,师承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彭展样教授,精研(内经》、《金匾》等经典并勤于临床,誉满全国。段师认为治咳必求于本,临证务当审明病因、病位、病性而因人制宜,随证立法,故于寻常止咳法外屡获奇中。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求因吾师谓咳嗽一症,首当辨明外感内伤。《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之矣。”外感必有受病之因与可凭之症。盖六气皆令人咳而有伤寒、温病之异;温病又有温热、湿热、燥热不同。段师据前贤“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及“见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少阴”等…  相似文献   

13.
温病湿热犯肺的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包括湿热病邪、暑湿病邪、湿热疠气,尚有部分温毒病邪,本文所论限于湿热病邪和暑湿病邪。湿热之邪由表人里多侵于中焦脾胃,故中焦脾胃证候多且繁杂,为众多医家所重视。然温邪始上焦,终下焦,在感邪之初,亦可有肺脏受邪者,为多数医家所忽略。纵观诸多温病研究文献,对于湿热诸邪犯肺则很少提及,此类证治的研究报道亦较少。从现代医学对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研究来看,外感湿邪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有直接关系,成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多见有湿证表现。  相似文献   

14.
吴瑭“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说,深刻地概括了上焦温病的性质、部位和特点,揭示了手太阴温病的治疗准则。温病初起,邪犯上焦,上焦虽为心肺所同主,但肺合皮毛,肺气通于鼻,温邪上受,肺卫首当其冲,故上焦病候以肺经见症居多。因此,宜用象羽毛那样的浮散之品,轻清宣透,因势利导,令邪有外泄之路,而杜闭门留寇之虞。“非轻不举”的治疗大法,从药物性  相似文献   

15.
在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项目培训”的学习中,重温了温病学相关经典著作,对其温病学辨证体系在儿科的应用,特别是对常见的外感病证的辨证规范有了一些新的思维,现简述于下。《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毒、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病名虽多,其实分为两大类,即温热类和湿热类。吴鞠通根据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提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与小儿新感病证初期证候尤其吻合,本文以儿科临床为着眼点,探索儿童感受温邪后在上焦手太阴肺经常见的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16.
风温风温,为感受风温病邪而致的新感温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尤以春季为多见。临床以发热、烦渴、喘咳为特征。初起,温邪上受犯肺,严重者逆传心包,邪扰肝经,则动风发痉。《温病条辨·解儿难》称为“风温痉”。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谓:“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经谓春病在头,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血分亦伤。”因风乃天地之阳气,温乃热化之邪,两阳相灼,先伤上焦,然其病变,总不外乎“手三阴为病薮”。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指出:“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明确了风温的发病,主症及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6、什么叫“顺传”?什么是“逆传心包”?形成“逆传心包”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顺传”和“逆传心包”是温病学中的重要概念。所谓“顺传”是指温邪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可向中焦阳明传变,中焦病不愈,则可传入下焦肝肾,温病这种“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方式称为顺传。王孟英说:“自肺之胃腑,病机欲出而下行,故曰顺。”说明邪在上焦手太阴(一般指肺卫证),内传胃肠,病势下行,邪有出路,病邪易于排除,故称为顺传。王氏还进一步解释说:“吸入之邪先犯于肺,肺经不解,则传于胃,谓之顺传,不但脏病传腑为顺,而自上及中,顺流而下,其顺也有不待言者”。“逆传心包”一般认为是肺卫之  相似文献   

18.
<正>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认为温病的发生,始于肺卫。此后二百多年来,一直把它作为温病的发生规律和起病形式。如《温病条辨》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又如新版高校教材《温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3月第一版)说:“随着温病学的发展,不少温病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邪从上受首先犯肺或直趋中道的受邪途径学说。”皆认为温病除“伏气内发”外,都是口鼻受邪从肺卫开始。然而温病的发生,并非都从肺卫开始,把肺卫作为温病之始,是极其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姑立此论。  相似文献   

19.
对温邪首先犯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叶天士在吴又可《温疫论》:“邪从口鼻而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长期临床实践和体会,而提出的。这对进一步认识温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影响极大。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于太阳”。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只是温病发病的一种形式,不能做为温病发生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热之邪侵犯肺络,使肺气不宣,以咳嗽为主症。但咳,身不甚热,微渴等证,说明感邪轻浅,故只宜辛凉轻剂以清散肺络热邪。桑叶善走肺络以疏风清热,菊花亦善清散肺经风热。二味用为主药,疏散在肺之风热,给邪以出路,使其得以内清外散,而咳嗽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