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 对 1990年— 2 0 0 2年间手术治疗的 5 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 ,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疗效按Monden标准评价 ,缓解 14例 ( 2 6 4%) ,改善 2 4例 ( 4 5 3 %) ,无变化 9例 ( 17 0 %) ,恶化 6例( 11 3 %,其中死亡 2例 ) ,总有效率 (缓解 +改善 ) 71 7%。结论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 ,对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对1990-2002年间手术治疗的5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疗效按Monden标准评价,其中缓解14例(26.4%),改善24例(45.3%),无变化9例(17.0%),恶化6例(11.3%),死亡2例。总有效率(缓解+改善)71.7%。结论: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胸腺介入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对重症肌无力具有确切疗效,又能减少创伤性和并发症的新疗法。材料和方法:13 例重症肌无力(MG) ,CT 引导下于胸骨切迹上方经皮穿刺胸腺,用本院研制的微波治疗仪作多点微波热辐射治疗,并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结果:13 例MG 的症状和体征于治疗后3 天内即好转,其中3 例于治疗后肌力即好转。随访3 年后,显著好转10例,好转3 例。胸腺体积于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缩小,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缩小率分别为24 .2 % 、31 .7 % 、34 .1 % 。胸腺内可见低密度区,由胸腺组织和水分气化及凝固性坏死所致。结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腺介入疗法对MG 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显效快,并发症少。适用于MG 伴胸腺瘤或胸腺增生、不愿做胸腺手术切除或无法切除、胸腺放疗效果差、能较好配合治疗的MG 患者。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89倒重症肌无力临床资料,其中药物治疗75例。合并胸腺瘸者行胸腺瘸切除术14倒。结果 药物治疗缓解11例。好转6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手术治疗术后稳定缓解4例。药物缓解8例,无效2例。结论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治疗以药物为主,应用激素中剂量冲击小剂量维持疗法。联合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是有效的;伴有胸腺瘸者行胸腺切除术,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Myasthen ia gravis,MG)中9.0%~35.3%患者伴有胸腺瘤[1]。我科1996-08~2005-09共收治胸腺瘤患者23例,其中伴MG8例(34.7%),均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22~53岁,平均(41.0±8.5)岁;病程1~19个月。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四肢无力、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新斯的明试验阳性。CT或X线检查见前纵隔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多不清晰,向一侧或两侧生长,纵隔明显增宽。根据Osserm an分型,Ⅰ型(单纯眼肌型)1例,ⅡA型(轻度全身型)3例,ⅡB型(中度全身型)3例,Ⅲ型(急性暴发型)1… 相似文献
6.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2011-09出现双侧眼睑下垂,无复视,逐步进展为全身无力,下蹲后站起困难,咀嚼无力,说话时间长,构音逐渐含混,无呼吸困难症状,在外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口服溴吡啶斯的明片治疗,逐渐加量至90 mg,3次/d。服药后肌无力症状稍好转,可以行走,但症状经常反复。2011-12胸部CT发现胸腺区域占位性病变,左侧胸膜有多发结节,考虑为胸腺瘤胸膜转移。在外院行CT引导下穿刺胸膜结节活检,病理提示为B2型胸腺瘤。2012-01入我院,复查胸部CT显示前纵膈左侧可见扁平状软组织肿块影,左侧纵膈胸膜、膈肌、胸壁可见多发结节影,增强扫描可见肿物强化(图1~3)。诊断:胸腺瘤伴左侧胸膜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重症肌无力两种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6至2014-06原火箭军总医院采用两种微创方法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两种术式的围术期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远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有效率-时间曲线,log-rank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机器人组和胸腔镜组均顺利完成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术,均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术后共发生肌无力危象4例(8.0%)。平均随访73.3个月,完全缓解率为34%(17/50),治疗总有效率为86.0%(43/50)。机器人组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与胸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serman Ⅰ型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病理、手术方式和病程对5年累积有效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和机器人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可行,长期疗效满意,两种术式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腺乙醇消融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腺乙醇消融疗法对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31例MG,男13例,女18例,年龄10-54岁,平均34岁。均根据典型的病史、体征、新斯的明试验和肌电图表现等作出诊断。按Osseerman分型:Ⅰ型19例、Ⅲ型7例、Ⅳ型5例。胸腺增生25例,小胸腺瘤5例,正常胸腺1例,均经穿刺活检证实。取胸骨旁为穿刺点,用22G穿刺针在CT引导下穿入胸腺,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直到胸腺瘤或整个增生、正常胸腺充满乙醇为止。结果:治疗后即刻CT扫描,示胸腺内充满高密度影(乙醇混含对比剂),3-4 周CT复查,25例胸腺增生和1例正常胸腺坏死,5例小胸腺瘤坏死。31例MG胸腺乙醇消融治疗后3个月CT复查,胸腺上下径、前后径与治疗前比较分别缩小了59.2%,68.6%,73.2%。30例MG于治疗后2天内部见效,其中23例在治疗后眼睑即能明显睁开。治疗后随访4年,显著好转23例,好转7例,无效1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腺乙醇消融疗法对MG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易行,并发症少,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重症肌无力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reported 21 cases of myasthenia gravis. All investigated by laboratory tests, conventional chest X-ray study and CT scan, and document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There were 9 cases of thymoma, 2 thymic cyst, 8 normal thymus, 1 atrophic thymus and 1 thymic hyperplasia. In this serie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CT scan was over 90%. Of course, CT is a highly efficient technique for evaluation of abnormalities of thymus, but high resolution CT scanner and the ability of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CT image are even mor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的麻醉方式和术后呼吸支持的原因。方法67例MG患者,ASAⅠ~Ⅱ级。择期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切除手术,MG分型:Ⅰ型7例,Ⅱa型13例,Ⅱb型35例,Ⅲ型7例,Ⅳ型5例。术前常规口服溴吡斯的明,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琥珀胆碱,麻醉维持用氧气、氧化亚氮和异氟烷,不用非去极化肌松剂。拔管指征:患者意识清楚,自主呼吸时潮气量>8 ml/kg,呼吸空气5 min后SPO2>95%,PETCO2<45 mmg,能按指令完成动作。术后8 h内开始口服小剂量的溴吡斯的明。根据术后是否需要呼吸机支持分成两组:术后立即拔管组(A组)和术后延迟拔管组(B组)。结果55例在手术室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82%,12例术后需呼吸支持8h至5 d,术后延迟拔管率为18%,术后需要带气管导管和呼吸支持的患者随MG的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结论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琥珀胆碱麻醉诱导,吸入氧气、氧化亚氮和异氟烷维持,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MG患者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细胞免疫依赖、体液免疫介导、补体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但其引起免疫应答的始动环节仍不十分清楚.由于绝大多数MG患者伴随胸腺异常,故推测导致MG发生的免疫反应起始部位可能在胸腺.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后者在此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从而获得识别外来抗原的能力,但同时也去除了对自身抗原的反应性,因此胸腺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诱导自身免疫耐受,从而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在伴胸腺增生的MG患者中,胸腺肌样细胞表达的抗原表位与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类似,是交叉免疫发生的基础.胸腺瘤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是可诱导T细胞分化、发育的功能性肿瘤,约15%的MG患者伴有胸腺瘤.由于胸腺瘤相关MG与胸腺增生相关MG的病因并不相同,所以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针对胸腺、胸腺瘤与MG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对胸腺瘤在MG发病中的免疫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报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CT资料。CT诊断27例胸腺瘤,病理证实25例,其中良性胸腺瘤19例,恶性胸腺瘤6例,另2例为胸腺增生。CT诊断10例胸腺增生,病理证实7例,另3例为正常胸腺。笔者根据自家经验并结合文献指出:30岁以上患者,CT能准确检出胸腺瘤且可靠地与胸腺增生及正常胸腺鉴别,为胸外科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手术指征;30岁以下患者,CT对胸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CT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7月住院诊治的241例MG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按患者发病年龄分为4组,统计胸腺各种改变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情况。结果:胸腺正常者118例(48.96%);胸腺增生者34例(14.10%);胸腺瘤89例(36.9%)。胸腺正常、胸腺增生以及胸腺瘤在四个组中的比例分别为71.05%、48.68%、35.41%、64.51%;23.68%、17.10%、12.50%、0%;5.27%、34.22%、52.09%、35.49%(Х^2值为32.8,P〈0.005)。胸腺正常主要出现在小于20岁年龄组(71.05%)及大于60岁年龄组(64.51%),胸腺增生主要发生20岁以下年龄组(23.68%),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比例逐渐降低;胸腺瘤主要出现在40~59岁年龄组(5z.08%)。结论:MG患者的胸腺病变在不同的年龄组中,发病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手术处理因素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及其对手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临床分型、病理检查结果、围手术期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辅助呼吸等方面对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 手术后并发危象 9例 ,死亡 3例 ,辅助呼吸时间 (0~ 96 0h) ,平均 12 1h。气管切开 11例 ,纵隔感染 5例。术后随访的 4 9例中 ,症状完全缓解 4 0例 (81 6 % ) ,部分缓解 5 (10 2 % ) ,总缓解率 4 5 (91 8% )。结论 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原因是Os serman分型在Ⅱb 型以上 ,术前抗胆碱酯酶用药不规律 ,手术后有效的呼吸辅助类型的选择、呼吸道的管理及其肺部并发症防治 ,手术时机选择的恰当与否 ,有无合并胸腺肿瘤等因素。为防止术后出现猝发肌无力危象 ,可适时作气管切开 ,但掌握切开的时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0.
成人重症肌无力中胸腺淋巴样滤泡性增生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认识成人重症肌无力(MG)中胸腺淋巴样滤泡性增生的CT表现。方法 复习13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胸腺淋巴样滤泡性增生的MG患者胸腺区的CT表现,并与165例正常人作了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例组中有31例胸腺增大、5例直径〈3cm的结节,共36例(26.9%)可在CT上确诊;9例(6.7%)呈形态正常但未增大的软组织密度胸腺、2例(1.5%)有〉3cm的肿块被认为该病的可能性很大;其余病例在胸腺区内都有密集度不一的斑点、索条影;无一例胸腺区完全为脂肪取代。上述表现除斑片、索条影外,其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是在成人MG病例中诊断胸腺淋巴样滤泡性增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