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此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技术.本文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动物的选择、动物给药方案、含药血清的处理、含药血清的添加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分别做出评价,阐明了血清药理学在现代中药,作为中药体外药效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都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方案、采血方案、血清灭活与保存、对照组的设定与血清的添加量、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阐明血清药理学在中药体外药效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含药血清实验方法及其在中药新药研制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含药含清实验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中药的药效,可以用于体外药理学实验中对有效药物、利剂工艺的初步筛选,为新药研究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对于含药血甭的制备方法,一般认为药物和观察指标不同,需要首先对含药血清的时效和量效进行研究,以便确定给药剂量、采血时间、含药血清添加浓度等含药血清的制备和实验条件,为了节约人力和物力,对于常用中药也可采用“通法”制备含药血清。  相似文献   

4.
血清药理学是一种新兴的、运用含药血清进行药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本文对最近几年来血清药理学方法在生物体各系统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作一综述,并对血清药理学应用进行综合评价,阐明了血清药理学方法在中药及复方体外药效学及药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复方黄黛片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阳  陈楠楠  张德杰  黄世林  李悦萌 《医学争鸣》2005,26(17):1594-1597
目的:建立复方黄黛片(CRNIT)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 方法:以兔为含药血清的供体,以NB4,K562等人白血病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析因设计,观察给药与否、血清灭活与否、血清浓度及培养时间各因素对白血病细胞株抑制率的影响及四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结果:①正常、含药兔血清砷浓度分别为(0.010±0.001) mg/L和(0.110±0.006) mg/L(P<0.01);②给药与否、血清灭活与否、血清浓度、培养时间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四因素间有交互作用;③不同组合的兔血清在100~400 mL/L浓度下对NB4,K562细胞株的生长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间呈现出良好的依赖关系. 结论:① 0.75g/(kg*d)的剂量灌服于兔并给药5 d是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较为理想的给药方案;②给药与否、血清灭活与否、血清浓度、培养时间是构建CRNIT含药兔血清反应体系的关键因素;③对正常血清进行灭活处理有助于减少因动物健康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的差异而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未灭活的含药兔血清可全面展示复方黄黛片的抗白血病作用;④当反应体系中血清浓度为100~400 mL/L时,实验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药理学方法是指动物经口服给药后采集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方法。1984年由日本学者首次提出,国内90年代初开始探索,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药理的研究,现已成为中药体外药效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以前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以中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避免了中药直接体外用药的一系列干扰,不但能反映中药及其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而且能反映可能由药物诱导机体内源性成分所产生的作用,更接近药物在体内环境产生的真实过程[1],为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药药理学作用提供了新的手段。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它不仅具有体外实验条件可控性强、使用材料少等优点,而以其更适合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研究的独特之处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实验对象的选择、给药剂量的确定,给药方案、采血时间、血清的处理等方面正在日趋规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实验动物选择在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中,动物常采用大鼠、小鼠、兔、豚鼠等。陆慧晶[2]认为:原则上,选择动物时应尽量选与人类生物特性近似的物种,制备血清的动物应与获取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动物相一致,从而缩小或避免动物血清之间以及动物血清和人类血清之间在理化、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柴胡止血液含药血清的标准。方法 观察给药 3天或 7天 ,灭活或未灭活处理制备的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对培养的兔子宫内膜组织块分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给药 3天未灭活的空白血清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给药 7天已灭活的空白血清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柴胡止血液含药血清的制备应选取连续给药 7天后采集并需经灭活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血清药理学是日本学者田代真一在1984年第一届和汉医学会上首次提出[1],指在动物经口服给药一段时间后采血,分离血清,用此含药血清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它为科学地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2]。1997年以王喜军为代表的科学研究者将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与理论方法引入中国医药研究领域,中药血清药理学方面的研究随之开展起来。血清药理学较中药直接作用于体外实  相似文献   

9.
血清药理学在抗肝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研究表明,含药血清实验方法能很好地反映中药的药效,可以用于体外药理学实验中有效药物、制备工艺的初步筛选,为新药研制提供有意义的信息。随着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深入,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应用逐渐增多。主要集中体现在体外细胞培养和基因表达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复方五仁醇胶囊保肝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复方五仁醇胶囊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大鼠为含药血清供体,以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增殖(MTT法)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泄漏的影响两个指标,结合含药血清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分别采用单因素考察、多因素的正交试验,优选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并确定体系中血清添加量。结果:每天以成人等效剂量10倍的甲醇提取物间隔8h分两次给正常大鼠灌胃给药,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2h采血制备含药血清比较合理,体系中加入10%该条件下制备的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损伤肝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细胞ALT泄漏。结论:适宜条件下制备的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模拟了体内药物的作用环境,使得中草药这种成分复杂的药物在体外抗肿瘤实验中,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可靠,目前已经成为研究中草药抗肿瘤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文献,着重从中草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草药、中草药方剂(复方)等几方面阐述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在中药抗肿瘤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药血清药理学应用研究展望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为了研究复方药物离体实验而诞生的学科,是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也是中药复方研究中所采用的重要实验方法之一。目前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了我们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经过我们在实验中的探索和实际应用,提出几点不...  相似文献   

13.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血、分离血清,并用此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技术。1984年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在第一届和汉医药学会会议上提出并命名。该项技术更适合中药特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1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体外实验方法广泛得以建立和开展。传统的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是将中药及其复方粗制剂直接加入到体外细胞反应体系中进行,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六神丸含药血清的制备,探讨六神丸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方法。[方法]分不同的给药剂量、给药天数和不同的采血时间制备含药血清。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砷含量;薄层色谱法定性检测六神丸含药血清中蟾酥成分。用四氮唑溴盐(MTT)法确定最佳血清制备方案。[结果]血砷含量随着给药剂量、给药天数增加和采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薄层色谱表明六神丸含药血清中有蟾酥成分。六神丸含药血清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60(HL-60)细胞的抑制率,随给药剂量、天数增加、采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随着含药血清的添加量而升高。[结论]中药血清药理学含药血清的制备应区分不同的中药,采用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血清药理学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清药理学是指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施加于体外实验反应体系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对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的探讨。本文论述了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并结合作者的思路,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所存在的问题的逐步解决、方法更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它将更广泛地应用于:(1)复方药物的评价,具有直接的、快速的、敏感的、准确的作用等特点;(2)复方药物的机制研究,血清药理学是复方药物的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随着化学分析手段的的完善,复方药物中有效成分的逐步确认,其药理学机制也终将被揭开;(3)老年痴呆等慢性病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生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血清药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动物的含药血清进行药理实验的方法,称为“血清药理学”。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粗制剂直接用于体外药理试验时,所含有的各种杂质或鞣质成分及其本身的酸碱度都会影响体外细胞的生存环境,经常会造成一些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因此其实验结论科学性较差,难以得到认可。实践证明,离体实验方法对于药理学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技术。1988年日本学者田真代一^[1]提出了血清药理学的概念和实验方法。国内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探索,近10年来此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药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药血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运用体外成骨细胞培养和中药血清干预实验,研究和发现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报道已屡见不鲜。该法与传统的将中药粗提物直接加入反应体系中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中药本身的理化性质不确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而且相对接近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的真实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药和复方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转化和转变,有助于中药真正有效部位、活性成分的发现,能客观地阐明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理。1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给动物灌胃或人服用一定量的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一定时间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在体外试验中研究其作用及机制,存在困难,为此产生了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规范化。就近几年血清药理方法学方面的动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以及血清处理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