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姆外翻患者的效果,并进行近期随访研究。方法选取濮阳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度足姆外翻患者17例(31足),采用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对比手术前后患者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并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系统(AOFAS)对患足进行评分,统计术后骨性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94.26±7.58)min,住院时间为(2.46±0.63)d;术后HVA、IMA均小于术前,AOF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所有患足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姆外翻患者效果显著,且近期随访发现骨性愈合率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改良keller截骨术治疗足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患足手术前后常规拍摄足正位片,测量拇外翻角(IMA),第(1~2)跖骨间夹角(HVA),手术方法选择小切口Keller截骨+拇内收肌部分切除并转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疗效评定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籽骨系统在拇外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45足正常足和141足拇外翻足籽骨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以胫侧籽骨位置(tibialsesamoidposition,TSP)来表示]进行测量,并与拇外翻角(halluxvalgusangle,HVA)、跖间角(intermetatarsalangle,IMA)、跖趾关节半脱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足与拇外翻足籽骨的绝对位置无差异,TSP与HVA、IMA呈明显的相关关系.245足正常足TSP的正常值范围为TSP≤3.92足拇外翻足行手术治疗中,19足行改良McBride手术,24足行跖骨头颈部截骨术,29足行跖骨基底截骨术,20足行Keller手术.因为Keller手术并不能矫正TSP,故共随访72足拇外翻足,随访时间1~6年,平均4年.术后HVA为5°~10°,平均7°;IMA为5°~9°,平均7°;TSP均为3或4.根据孙俊英等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优60足(83%),良8足(11%),差4足(6%),优良率为94%.结论TSP应该作为常规术后疗效评价及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对于TSP位置异常者,应首选骨性手术,以恢复正常的跖骨籽骨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高龄拇外翻患者采用较为彻底的截骨矫形手术,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风险.方法 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拇外翻患者38例(59足),根据畸形情况选择Austin术式或第一跖骨双段截骨术治疗,分析拇外翻角(HVA)、1,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固角(PASA)角度矫正情况及足功能评分(AOFAS).结果 术后患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hevron截骨术及远端软组织手术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36例轻、中度拇外翻(42足)患者,行Chevron截骨术及远端软组织手术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3足)加Akin截骨术行通用骑缝钉固定,术后随访14-24个月,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足术后HVA、IMA和DASA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优良率明显优于术前。结论 Chevron截骨术及远端软组织手术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轻、中度拇外翻效果确切,降低HVA、IMA和DASA效果显著,配合中药内服和外洗能够提高手术疗效,在促进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老年拇外翻并锤状趾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老年拇外翻并锤状趾患者采用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月的拇外翻角(HVA)及跖骨间角(IMA),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制定的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估患者功能愈后。结果术后6月,患者HVA,IMA均显著减小,AOFA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可显著改善老年拇外翻并锤状趾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HVA,IMA改善明显,AOFAS评分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7.
袁毅  瞿刚波  罗兵  杨家福  周兵华  唐康来 《重庆医学》2018,(14):1900-1903,1907
目的 探讨Scarf联合改良Mcbride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选择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采用Scarf联合改良Mcbride截骨术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38例(47足),获得随访31例(38足).对趾骨近端关节固定角(PAA)增大患者加用拇趾近节趾骨Akin截骨,对第2、3跖骨头转移痛患者,行第2、3跖骨Weil截骨.通过手术前后足站立位、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比较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DMAA)、PAA等,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42个月.HVA由术前(41.82±5.28)°降至术后(17.03±4.04)°,IMA由术前(19.00±3.78)°降至术后(9.24±1.98)°.DMAA由术前(19.42±5.65)°降至术后(8.71±2.74)°,PAA由术前(5.66±3.27)°降至术后(3.82±2.09)°,AOFAS评分从术前(41.47±6.29)分上升为(84.82±6.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arf联合改良Mcbride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具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采用软组织松解联合Chevron、Akin截骨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疗效。方法:2012-06~2014-03,采用软组织松解(Mc Bride手术)联合Chevron、Aki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16例(28足),有2例(单足)病人同时合并有第二跖骨痛,同时行Weil截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夹角(IMA)的大小及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AOFAS)评分,术后随访6~24mo,平均14.3±2.1mo。结果:术前IMA角为15.5 l°±4.03°,术后IMA角为6.65°±3.29°;术前HVA角为36.74°±5.24°,术后HVA角为10.85°±3.81°,术前AOFAS评分为43±10.5分,术后为90±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轻中度拇外翻病人,采用软组织松解联合Chevron、Akin截骨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手术适应症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术联合两种不同入路外侧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重度外翻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接受Scarf截骨术,并于同一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术;B组接受Scarf截骨术,并于第一、二跖趾关节间另行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手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AOFAS前足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A、B两组间比较,术前HVA、IMA、AOFAS前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HVA、IMA、AOFAS前足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矫正外翻。两组间比较HVA,IMA,AOFAS前足评分手术前后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1例畸形复发,2例足趾轻度麻木的并发症;B组没有出现畸形复发,但出现3例足趾轻度麻木,3例对疤痕不满意的并发症。两组均未出现感染,跖骨头缺血坏死(AVN)的并发症。结论 Scarf截骨术联合两种不同入路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均可以有效地治疗中、重度外翻。单一切口手术的患者对手术瘢痕的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跖骨远端截骨外移加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有 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的 5 2例拇外翻患者 ( 84足 )行跖骨远端截骨外移加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后的疗效 ,对比手术前后拇外翻角 (HVA)矫正度 ,了解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 6~ 4 8个月。患者住院时间平均 1 5d ,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 2 0d。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平均 4 1d。术后 8周时疼痛减少率为 87% ( 45 /5 2 ) ,平均HVA矫正度为 1 7°。术后 6个月时优良率 94 % ,无一例骨坏死。结论 :该方法治疗拇外翻简便易行 ,矫形满意 ,恢复行走较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锁骨下切口与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研究患者给予锁骨下切口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吞咽不适症状发生情况以及美容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吞咽不适症状发生概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耗时、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美容满意度评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 锁骨下切口甲状腺手术具有术后疼痛症状与吞咽不适症状轻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腭裂术后伤口2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56例腭裂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术后伤口处理分别采用A组填塞碘仿纱条和B组免填塞碘仿纱条,观察术后体温改变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大于B组,并发症2组无明显差异.B组术后反应较轻,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结论腭裂术后伤口处理免填塞碘仿纱条的方法优于填塞碘仿纱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压痛最明显处横切口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2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08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疼痛评分、切口美观指数和治愈率。结果两组全部治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切口感染率降低,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切121愈合美容效果好。结论压痛最明显处横切口是阑尾切除术的理想切口,比麦氏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早、切口感染率低、切口愈合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 IOL)的普及和显微手术技巧的日益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术后裸眼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SIECCE IOL),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凌宇  付鹏 《华夏医学》2013,26(1):31-3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325例(38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0例(238眼),B组125例(146眼),A组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这两种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均降低,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3d、1周、2周泪膜破裂时间(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BUT与术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散光度数均较术前增加,其中术后3d、1周、2周、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A、B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散光度较B组大,差异显著(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及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均增加,且A组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B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和3个月术眼中央区和切口附近角膜厚度较术前及A、B两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3d、1周和2周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较术前有较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到术后1个月时基本上升到正常水平。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B组较A组下降程度更大,恢复的速度稍慢。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具有对泪膜功能、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影响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8.
谢忠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50-1652
目的:探讨乳晕区脓肿的合适切口,以减轻切口疤痕。方法:55例乳房脓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32侧乳房脓肿靠近乳晕区,在切开引流术中采用了柄状环乳晕切口;B组25例26侧乳房脓肿位于乳房周边,行放射状切口。通过术中排脓、适当冲洗、纱布充填引流和术后换药,10 d左右Ⅱ期缝合切口。结果:两组乳房脓肿术中排脓彻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乳头乳晕血运、清除脓腔间隔从切开引流到Ⅱ期缝合的时间间隔以及冲洗脓腔操作的难易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柄状环乳晕切口疤痕不明显。结论:柄状环乳晕切口可应用于约20%的乳房脓肿患者,合理应用柄状环乳晕切口进行乳房脓肿的切开引流,不仅引流效果好,而且乳房切口疤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与探讨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中采用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共15例,计18侧,其中有三侧行保守治疗,余均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有无张口度和(或)张口型的改变,有无颞下颌关节弹响的发生,有无双皮质螺纹钉的松脱、吸收等。 结果 14例患者均无面瘫、涎瘘发生,1例患者出现短暂的额纹消失,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2 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1次/d、1支/次,2个疗程)支持治疗,3个月内恢复正常,15例患者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恢复良好(双脚规测量张口度≥3 cm),无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咬合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CT示双皮质螺纹钉固定在位、无松脱,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术后6个月三维CT(水平位和冠状位)结果示:髁突头与关节盘位置关系恢复较好,无明显关节粘连、髁突头吸收等。 结论 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髁状突囊内骨折坚强复位内固定术时能在直视下行复位固定,具有视野暴露清晰、较少面神经损伤、极少损伤关节盘和关节软骨等优点,可为髁状突囊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