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健康人员(健康组)进行分析,均采用光电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PT、Fbg、aPTT和T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或底物显色法检测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s、vWF、uPA和PAI);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法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和大血板比例(PLT、MPV、PDW、PCT和PLCR)。结果肝癌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PT、Fbg、aPTT、TT、Ps、vWF、uPA、PAI、PLT、MPV、PCT和P-LCR各值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癌介入治疗前和健康组比较,治疗前PT、Fbg、aPTT、TT、Ps、vWF、uPA、PAI、PLT、MPV、PCT和P-LCR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凝血四项、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异常,实行介入治疗对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364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82例轻度患者作为A组、282例重度患者作为B组,26例子痫患者作为C组,同时选取98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D组。检测并比较四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PLT均比低于正常妊娠孕妇,且随病情逐渐加重,数值逐渐下降(P〈0.05),而PDW、MPV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且随病情逐渐加重,数值逐渐升高(P〈0.05)。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PT、APTT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缩短,FIB明显增加,且随病情加重,差异逐渐增大(P〈O.05);INR与正常妊娠孕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例病情严重者APTT、PT显著延长,FIB减少。结论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可进一步了解凝血功能,对于防止血栓和子痫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II(FVII)、凝血因子VIII(FVI-II)、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采用ELISA法测定。uPA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T、APTT、TT、Ps、VWF、uPA升高,Fg、FVII、FVIII、FX降低。(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T、APTT、Ps、vWF、uPA降低,FVII、FVIII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T、APIT、TT、Ps、vWF、uPA升高,Fg、FVII、FVIII、FX降低。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凝降低,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黄小芳 《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2007,26(6):414
探讨妇女妊娠过程中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该医院正常妊娠妇女56例(妊娠组),检测其不同孕期(早期:12—14周、中期:24—26周、晚期:36—40周)及50例非妊娠正常妇女(非妊娠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同时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孕妇在孕程中血小板的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探析其对临床的作用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的153例孕妇根据怀孕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各51例,并选择同期的45例体检正常的非孕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PLT、MPV、PDW、FIB、PT、APTT。结果:PLT:各组之间差别不明显;MVP:晚期组最低、中期组次之,早期组和对照组差别不明显且高于其他两组;PDW:早期组、中期组及对照组差别不明显且低于晚期组;FIB:对照组最低,早期组和中期组次之,晚期组最高;PT和APTT:对照组最高、早期组和中期组差别不明显次之,晚期组最低。结论:孕程中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都有一定的变化,且随着怀孕时间的延长变化更为明显;应积极追踪,以及早获得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发生的征兆。 相似文献
7.
刘谦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451-45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PCT显著降低(P〈0.05),MPV、PDW显著升高(P〈0.05),PT、APTT、INR明显延长(P〈O.05),FIB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测定23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小板数目(PLT)、容积(MPV)、容积分布曲线(VDC)、粘附率(AdhP)、最大聚集率(MAR)及膜糖蛋白Ib(GPIb)、膜糖蛋白Ⅲa(GPⅢa)。结果表明,PHC患者的PLT、MPV及容积分布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dhR、MAR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MPV与AdhR呈有意义的负相关,而GPIb与R_(10)、GPIb与AdhR以及GPⅢa与MPV、GPⅢa与R_(10)、GPⅢa与MRA均呈有意义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重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132例重度烧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自原(Fbg)水平;用迈瑞BC-5800无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重度烧伤患者PLT、PT、TT、APTT、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存在的凝血系统障碍、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是严重烧伤后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凝血指标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8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监测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结果 术后子宫肌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HCT)均升高(P>0.05).术后子宫肌瘤患者活化部分...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T、APTT、FIBV、TT、PLT含量检测对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68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APTT、PT、TT及PLT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T、APTT、FIB、TT、PL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五项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以从多个角度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增高(P<0.05);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9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确诊患者作为实验组,3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正常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常规凝血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以及多种凝血、抗凝和纤溶标志物,即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蛋白C活性(PC:A)及狼疮抗凝物(LAC)。对测定结果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PT、APTT、LAC和P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FIB、FⅧ:C、VWF:Ag水平明显升高,AT:A、PLG:A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ROC曲线分析D-D、VWF:A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722,其余各项均<0.7。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凝血状态异常,处于血栓前状态,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D-D、VWF:Ag可作为协助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非特异性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BKM Ac.T5d iff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PLT、MPV、PDW、PCT结果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值做对照。结果:化疗前ALL患者PLT、MPV、PC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LT、PDW、PCT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MPV比化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恢复早期可见MPV、PDW、PCT比骨髓抑制期及化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LT明显高于骨髓抑制期(P〈0.01),与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完全缓解期PLT、PCT、MPV、PDW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PLT、MPV、PDW和PCT四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治疗前后ALL患者的骨髓代偿情况、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骨折创伤与单纯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对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创伤患者180例,按骨折类型分为多发骨折组78例与单纯骨折组102例,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血小板参数水平的差异。结果多发骨折组、单纯骨折组PT、aPTT、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发骨折组均显著低于单纯骨折组(P0.01)。多发骨折组、单纯骨折组Fbg、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发骨折组均显著高于单纯骨折组(P0.01)。多发骨折组、单纯骨折组PLT、PDW、MPV、P-L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发骨折组均显著高于单纯骨折组(P0.01)。结论骨折尤其是多发骨折创伤患者发生血栓相关并发症风险甚高,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血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性评估与预防指导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前(A1组)、后(A2组)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比较A1组(52例)、A2组(52例)及30例对照组(B组)指标。PT、aPTT、TF、Fbg、FⅦ、FⅧ、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采用ELISA法,uPA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结果1.与B组比较,A1组aPTT、TT、Fbg、FⅧ、Ps、vWF、uPA和PAI均升高(P〈0.05~0.01)。2.与A1组比较,A2组Fbg、FⅦ、Ps、uPA和PAI降低(P〈0.05~0.01)。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凝血及纤溶过度激活,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其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xt-1800i五分类血球分析仪检测7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出血37例,无出血34例)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患者PL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出血组PLT与无出血组比较有降低(P〈0.05),伴随Child-pugh积分的增加,PLT降低程度明显。MPV、PDW在肝硬化出血组和无出血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Child-pugh积分的增加,早期肝硬化时MPV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肝硬化患者与正常组比较MPV显著降低(P〈0.01)、PDW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的参数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血卟啉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致发光荧光光谱技术,地76例原发性肝癌、168例慢性肝病及33例健康人进行全血卟啉类物质测定。结果表明,肝癌组锌卟啉和原卟啉峰值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病 组及对照组,尤其是原卟啉峰值可高于慢性肝病组1倍以上,各组间具有极显著性 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重症肺炎患儿及其合并其他疾病患儿凝血功能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8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将其分成单纯重症肺炎组(A组,n=88)和合并其他疾病组(B组,n=40)两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C组,n=60)。观察比对三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小板参数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并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儿在PT、a PTT、Fbg等凝血指标检测水平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D-D水平、MVP、PDW、PLCR及PLT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及CRP、IL-6、IL-10等炎性因子检测结果对比均显示C组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易出现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参数异常及炎性因子升高等情况,重症肺炎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患儿病情危重程度更高,血液高凝状态及炎性反应更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