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寻弥漫性脑损伤后酶原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pro-MMP-9)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8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不做脑室注射)、盐水组(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脑室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分别在伤后30min、1 h、3 h、6 h、1 d、3 d和7 d处死大鼠,断头取脑.用TUNET法检测细胞凋亡,明胶酶谱法检测酶原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pro-MMP-9)表达;酶学法测定钙蛋白酶活性.结果 pro-MMP-9在30min就有表达,1d时达到高峰,其与细胞凋亡形式相近;钙蛋白酶活性呈现单峰形式,峰值在1d.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调高pro-MMP-9的表达和抑制钙蛋白酶活性(p<0.01),减少细胞凋亡(P<0.01).结论 酶原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升高可导致细胞凋亡,激活钙蛋白酶可能是其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发病12-48小时内的141例ACS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MP-9/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ELISA)及其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的血清MMP-1、-9、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n=60)明显增高,血清MMP-1与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显著正相关,与TIMP-1水平负相关,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发病12-48小时内的141例ACS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MP-9/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ELISA)及其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的血清MMP-1、-9、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n=60)明显增高,血清MMP-1与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显著正相关,与TIMP-1水平负相关,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体外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诱导分化模型,研究CD147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腺苷受体在人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腺苷(adenosine,ADO)对人Müller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血脂康胶囊0.6g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在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分别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在用药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用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康胶囊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表达与其侵袭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70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3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22例,健康体检患者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法分别监测患者血清MMP-9水平,并观察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肿瘤大小及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和健康体检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肿瘤大小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功能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升高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特性及肿瘤生长相关,这可能提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病情进展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扮演者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排卵汤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 (ASR)卵巢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方法采用ASR大鼠模型及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大鼠卵巢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促排卵汤能促进不孕大鼠卵巢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RNA表达 ,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促排卵汤具有促进不孕大鼠卵巢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RNA表达的作用 ,是其促进卵巢排卵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的相关性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3例乳腺癌患者(其中12例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1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情况,同时对两种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癌组织PTEN表达阳性率为43.78%,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为73.91%,癌组织PTE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阳性率为78.26%,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为26.09%,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淋巴结转移组PTEN表达阳性率为16.67%,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阳性率为100.00%,非淋巴结转移组PTEN表达阳性率为72.73%,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阳性率为54.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PTE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呈负相关(r=-2.325,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乳腺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呈低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呈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而且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通过测定两种蛋白水平,评估其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由不同病因导致的以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备受关注但至今尚未阐明。众所周知,免疫系统广泛激活是MODS发展的基础,但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MODS中的作用仍未明了。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脓毒症致MODS中的意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急救中心住院治疗的AMI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依诺肝素等药物。 A组同时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B组同时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每晚1次。患者入院行PCI术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抽取肘静脉血,检测MMP-9浓度。入院治疗后24h内、治疗后4周、12周、24周测定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MMP-9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MMP-9水平较PCI术前、治疗后4周明显降低(P<0.05),B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周MMP-9水平较PCI术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明显降低(P<0.05),B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LVEDD,LVESD,LVEDV,LVESV较PCI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LVEF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LVEDD,LVESD,LVEDV,LVESV较PCI术前、治疗后4周均明显降低(P<0.05),LVEF较PCI术前、治疗后4周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周LVEDD,LVESD,LV-EDV,LVESV较PCI术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均明显降低(P<0.05),LVEF较PCI术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明显升高(P<0.05),A组、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MMP-9水平,改善心室重构;并且剂量增加,疗效增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郭忠玉  黄进 《当代医学》2010,16(30):17-19
目的评价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急性左心室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心功能的近期及远期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左心室AMI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非随机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29例,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32例,普通药物治疗组17例。分别监测AMI后30天、90天、180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diameter 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PCI组及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在30天、90天和180天LVDED、LVDSD与普通药物治疗组(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VEF明显高于普通药物治疗组(P〈0.05);急诊PCI与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组在各个时点比较LVDED、LVDSD、LVEF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急诊PCI、早期药物溶栓联合择期PCI均可以抑制中晚期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预后且明显优于普通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46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未应用IABP支持下采用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7 d时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AMI分类、病变位置、病变累及分支及置入支架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ABP时间平均为(84.12±34.74)h,2组术前CRP、TNF-α、IL-6水平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时2组CRP、TNF-α、IL-6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术后2周、3个月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0.43%vs.56.25%,P<0.05)。结论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在急诊行PCI治疗时联合IABP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术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6例成功接受急诊PCI术的AMI患者,根据心肌Blush分级分为0+1级组(n=26)、2级组(n=32)和3级组(n=28)。于PCI术前及术后24h、48h、14d测定血浆BNP浓度,14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浆BNP水平PCI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24h、48h和14d时Blush0+1级组>Blush2级组>Blush3级组,24h时分别为(631±285)ng/L、(362±149)ng/L和(278±135)ng/L(P<0.05);48h时:(482±246)ng/L、(278±112)ng/L和(205±124)ng/L(P<0.05);14d时:(257±133)ng/L、(163±78)ng/L和(119±50)ng/L(P<0.05)。14d时BNP水平与LVEDVI(r=0.75,P<0.01)、LVESVI(r=0.78,P<0.01)呈正相关,与LVEF(r=-0.63,P<0.01)呈负相关。结论急诊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显著影响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初次急性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患者分为两组:rhBNP组(n=42)和对照组(n=40)。rhBNP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直接PCI术后即刻予以常规剂量静脉应用rhBNP,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发病后1、12、24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防半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24周随访,rhBNP组左心室心肌重量(LVMWg)、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rhBNP组患者半年后在心力衰竭和复合终点事件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直接PCI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可进一步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并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改变。方法应用RT-3DE测量34例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LVEF),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LVEDV、LVESV和SV测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LVEF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01);LVEF的减小与LVEDV的增大呈负相关(r=-0.758)。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测量左心室容积和LVEF,能有效评价冠心病左室重构后左室收缩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NYHA分级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状态。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75例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一时期的75名同龄健康老年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LVEF、LVDD、LVDS、EDV及ESV水平,并比较不同NYHA分级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DD、LVDS、EDV及ESV水平则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NYHA分级越高者的LVEF水平越低,而LVDD、LVDS、EDV及ESV水平越高(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状态相对较差,且NYHA分级越高者的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恢复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急诊PCI组66例,对照组62例,PCI组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对照组给于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住院期间及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并分别于发病后1、6个月做心脏彩超了解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诊PCI组住院期间及1年内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左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6个月后,PCI组左心室容积小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可减少老年AMI患者MACE发生率,能阻止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其远期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未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对患者预后是否有影响. 方法将未能及时行急诊再灌注治疗且后期因各种原因未能行择期PCI或CABG术的122例AMI患者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比较两组QRS积分、心肌酶学峰值、LVEF及起病1个月内病死率情况. 结果 A组QRS积分、心肌酶学峰值及起病1个月内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 < 0.05),但A组LVEF明显高于B组(P < 0.05). 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以对心梗患者心肌产生保护作用,从而在其后发生AMI时能减轻心肌损伤,对其预后有益.通过询问AMI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史,对判断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637例经临床确诊的ST段上抬型、发病时间短于12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急诊PCI(105例)、溶栓(94例)、药物(348例)三组,依据logistic回归方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值,各组又分别分为高危、低危2个亚组。以Timi血流分级判断急诊PCI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血栓、慢复流、无复流情况,记录住院期间临床事件,4周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各组及亚组28d病死率。结果急诊PCI组IRA开通率为100%,支架率为99.O%;高危与低危两个亚纽术中冠脉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3%、20.31%;慢复流发生率分别为30.12%、25.27%,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4.00%、0.00%(P均〉0.05)。临床事件发生率:出血:三组及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药物组及亚组显著高于急诊PCI、溶栓组及亚组(P均〈0.01)。心绞痛;再梗死:溶栓组及亚组较急诊PCI、药物组及亚组高(P〈0.05或P〈0.01)。急诊PCI组及亚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LVEF:药物纽及亚组较急诊PCI、溶栓纽及亚组下降(P均〈0.05)。三组28d病死率分别为O%(0/105),7.46%(7/94),18.72%(82/438)(P〈0.05或P〈0.01);高危亚组病死率分别为0%(0/74)、10.45%(7/67)、26.03%(82/315)(P〈0.05或P〈0.01)。结论急诊PCI较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单纯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能充分开通IRA,改善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缩短住院天数,可进一步降低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