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夹心ELISA法及免疫抑制法测定63例UA患者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含量。结果:UA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为(6.34±1.69)mg/L,与SA组(2.21±0.96)mg/L及健康组(1.10±0.64)mg/L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UA患者血清cTnl含量为(8.60±8.34)μg/L,与SA组(2.47±1.79)μg/L及对照组(1.95±1.94)μg/L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K-MB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UA患者存在微小心肌损伤,炎症反应是UA一个重要发病因素,cTnI是判断微小心肌损伤特异且敏感的指标,hs-CRP在UA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的病症,其预后与早期识别、积极治疗有极大关系。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因子之一。在不稳定心绞痛早期检测C反应蛋白,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必要的干预,对疾病的转归影响重大。本文就不稳定心绞痛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测定105例UA患者(UA组)发病和稳定状态时及90例正常对照者(C组)的血清hs-CRP水平,观察同一患者治疗前后患者hs-CRP的变化;并分析随访6个月期间,治疗后的hs-CRP下降与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UA组患者发病时和稳定时的hs-CRP值分别为(7.89±2.29)mg/L及(7.04±2.03)mg/L,均显著高于C组的(1.37±1.05)mg/L(P<0.01);稳定时hs-CRP下降幅度明显(≥0.5mg/L)69例和下降不明显36例,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8%和37.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治疗后hs-CRP水平无明显下降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TnI、CK—MB变化及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154例健康人群、112例uA患者、68例SA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TnI和CK—MB的水平。结果UA组hs-CRP、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1),更远远高于健康组(P〈O.01),并且sA组此三项检测也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UA组和SA组及健康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如果将hs—CRP、TnI、CK—MB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早期发现及危险性预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cTnI与hs-CRP及二者联合检测对UAP近期预后判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二者联合检测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近期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对49例健康人、32例稳定心绞痛(SAP)和58例UAP患者分别进行cTnI,hs CRP检测,并对UAP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3个月,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58例UAP患者中,26例(44.8%)cTnI高于正常,22例(37.9%)hs CRP高于正常,二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cTnI和hs CRP升高组分别为65.4%和36.4%,明显高于cTnI和hs CRP正常组(分别为18.8%和5.6%,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清cTnI水平预测UAP患者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其敏感度(73.9%)、特异度(74.3%)、阴性预测值(81.3%)与hs CRP有可比性(分别为80.0%、70.8%、94.4%)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预测值cTnI(65.4%)高于hs CRP(36.4%),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cTnI和hs CRP同时升高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都明显高于cTnI或hs CRP升高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TnI和hs CRP测定可较敏感地反映微小心肌损伤(MMD),联合检测更可提高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对于预测UAP的近期预后,cTnI和hs CRP都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心肌微循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24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标准将心绞痛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n=52)和UA组(n=72),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cTnI、CK-MB以及CRP水平。将UA组按照Braunwald分级分为低危险组(n=22)、中危险组(n=24)及高危险组(n=26),比较三组cTnI、CK-MB、CRP水平和心肌微循环状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UA患者的cTnI、CK-MB、CRP水平与心肌微循环状态的相关性。结果:UA组、SA组的cTnI、CK-MB、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UA组高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险组、中危险组的cTnI、CK-MB、CRP水平均高于低危险组,且高危险组高于中危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险组、中危险组的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  相似文献   

7.
何宇东  罗娜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67-3868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cTnI的水平变化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5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1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cTn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UAP、AMI组Hs-CRP、cTnI均显著高于SAP组(P<0.01);UAP组与AMI组比较,Hs-CRP、cTn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炎症在UAP、AMI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Hs-CRP、cTnI可作为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独立有效指标(3)联合检测Hs-CRP、cTn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可以增加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评估其抗炎效果。方法:用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61例UA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血清中的hsCRP水平,并根据危险度将UA患者分为Ⅰ、Ⅱ、Ⅲ级,以正常健康体检者60例血清标本为对照组。结果:UA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hsCRP水平分别为(7.81±2.80)mg.L-1及(6.68±2.89)mg.L-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6±0.78)mg.L-1,均P<0.01];随危险度分级的提高,患者的hsCRP水平相应增高,分别为(3.65±2.19)、(8.47±2.86)、(11.32±3.34)mg.L-1;经治疗出院时,除Ⅰ级差异不明显外,Ⅱ、Ⅲ级患者的hsCRP水平降低显著,分别为(7.23±2.76)mg.L-1(P<0.05)和(9.16±3.10)mg.L-1(P<0.05)。结论:UA患者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随危险度分级提高而升高;hsCRP可以作为UA抗炎治疗效果好转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作为评估抗炎效果的指标。方法:根据危险度将UA患者分为II、II、II级,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UA患者(n=125)入院及出院时血清hsCRP水平,以正常健康者(n=50)血清标本为对照组。结果:UA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hsCRP水平分别为7.75±2.26mg/L及6.32±2.71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6±0.69mg/L)(P<0.01);随危险度分级的提高,患者的hsCRP水平相应增高,分别为3.45±1.79mg/L、7.47±2.66mg/L和12.32±2.34mg/L;经治疗出院时,除I级差异不明显外,III、II级患者hsCRP水平降低显著(5.93±2.81mg/L,P<0.05、9.33±3.02mg/L,P<0.01)。结论:UA患者hsCRP平均水平明显比正常人高,并随危险度分级提高而增加,治疗后除I级外水平下降明显,显示抗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检测血清cTnI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不稳定心绞痛 (UA)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学水平 ,探讨其检测意义。 [方法 ]cTnI与心肌酶 (CK ,CK -MB)分别采用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系统和酶法作为检测手段。 [结果 ]5 0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 (0 .30 6± 0 .393) μg/Lvs(0 .0 2 7± 0 .0 2 1) μg/L (P <0 .0 0 1) ,且与CK -MB有相关性 ,(P <0 .0 0 0 1)。在 5 0名UA患者中有 31人血清cTnI高于正常。其中 14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 (12例发生心肌梗塞 ,2例猝死 ) ,表示不良转归的预测值为 4 5 .2 % ,且随浓度增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增大 ;在 19人血清cTnI低于正常中 ,无一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 ,表示良好转归的预测值为l0 0 %。 [结论 ]在UA病人中 ,cTnI检测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性高于CK及CK -MB。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高敏感度 ,高特异性的指标 ,对UA的病情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郭志强  马静萍 《实用医技》2007,14(36):5024-5025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病情变化迅速,极易发展为AMI或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故早期对UA预后做出相应的预测,通过积极的干预,将会大大的降低其恶化及病死率。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血清肌钙蛋白T(cT-nI)比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加之目前肌钙蛋白T检测试纸条的应用,已使cTnI快速床边检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郭志强  马静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5024-5025
<正>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病情变化迅速,极易发展为AMI或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故早期对UA预后做出相应的预测,通过积极的干预,将会大大的降低其恶化及病死率。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血清肌钙蛋白T(cT- nI)比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 MB)检测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加之目前肌钙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缓解期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动态变化。 方法 对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前后连续监测hs- CRP动态变化,hs- CRP测定方法为增效胶乳散射速率免疫比浊法,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含量,并与30 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缓解期血清hs- 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并于发作前2日内出现血清hs- CRP含量升高,发作当日hs- CRP水平达到高峰,与缓解期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 .01),hs -CRP与cTnI变化成正相关。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 CRP的连续监测对预测心绞痛发作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静  陶贵周 《医学综述》2009,15(12):1886-188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其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和hs-CRP等指标有轻微改善,实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采取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显著控制炎症反应和降低血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关系。方法:严格筛选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颁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并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清晨空腹血清胆红素浓度。所测得的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样本间采用单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并将每两组间进行多重比较,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胆红素浓度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血清胆红素可能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意义和在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发生心脏事件中的价值。方法 :对AMI患者血清中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进行了动态观察 ,并对UA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其血清cTnI浓度与其 1~ 2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关系 ,评价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后价值。结果 :在AMI胸痛后 4小时内 ,6 0例病人cTnI阳性为 5 2例 ,检出率为 86 6 7% ,与CK -MB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1) ;4 0例UA病人cTnI阳性为 18例 ,检出率为 4 5 % ,与CK -MB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在对AMI的动态观察中 ,cTnI在发病后 4小时即有很高的检出率 ( 86 6 7% ) ,12~ 2 4小时达到高峰 ,其阳性率为 10 0 % ,在 5天和 7天时仍有很高的检出率 (分别为 6 8 33%和4 0 % ) ;在对UA的随诊观察中 ,cTnI高于正常的UA患者 ,其预后要比cTnI正常的差 ,其心脏事件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cTnI能敏感地反映心肌损伤 ,并且特异性较好。在对早期急性和中晚期亚急性AMI的检测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对UA的预后评价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40例(DM组)及同期住院不伴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非DM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住院的稳定性心绞痛40例为对照组。受检者检测Hcy、hs-CRP浓度,均经正规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分组比较标志物浓度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DM组、非DM组血浆Hcy、hs-CRP浓度均较对照组高(P<0.01),另DM组二者浓度均较非DM组高(P<0.05)。DM组与非DM组血浆Hcy和血清hs-CRP浓度呈正相关。在随访中,DM组、非DM组再发心绞痛、AMI、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DM组高于非DM组(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是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均于入院后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同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入院起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为(18.26±3.61)mg/L,对照组为(4.05±1.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正常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4%,CRP升高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急性炎性反应有关,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为观察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比较其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结论:血清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