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较少见,误诊率较高,国内有资料报告共45例。我科1973~83年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肛管恶黑者3例,报告如下。例1,陈某某,女,68岁。因便血肛门肿块脱出1月入院。直肠检查:距肛缘上5 cm肛管直肠前壁有一带蒂灰白色包块,约6×5×4 cm,表面呈结节状,蒂直径约1 cm。肿块旁还有一个约1.5cm 直径包块,质硬。临床诊断:直肠息肉。作肿块单纯切除。病理检  相似文献   

2.
例1:男性,68岁。因大便变细及便血4月,加重1月入院。有冠心病史。查直肠距肛门7cm处,呈环状狭窄包块,固定,腔径<1cm。诊断为直肠癌晚期、肠梗阻。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后,造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62岁。因大便次数增多并带血 1 月,就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诊示距肛缘4 cm处及齿状线处可扪及包块,肠镜检查示距肛门15 cm处有一2 cm×3 cm大小、底平、基隆起、表面有白苔附着的溃疡,质软,距肛门4 cm处有一 1.5 cm×3.0 cm大小带蒂样息肉,分叶状,质软,弹性差,齿状线处有一 1. 0 cm×1. 5 cm大小低平隆起,伴溃疡形成。内镜诊断为直肠多发性息肉并溃疡,淋巴瘤可能。病理检查示直肠上端、肛门齿状线慢性溃疡,伴淋巴组织增生,可见少量幼稚淋巴细胞,不除外恶性淋巴瘤;直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浆液淋巴细胞性)。遂…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例 1,女 ,6 4岁 ,因大便形状变细 ,血便 2年于 1997年 7月14日入院。肠镜检查发现自直肠至升结肠回盲部可见弥漫性圆形、半球形息肉 ,表面光滑 ,直径 0 .3~ 0 .5 cm,少数成分叶状 ,有亚蒂 ,息肉以直肠、乙状结肠分布密集 ,降结肠、横结肠分布稀疏 ,总数约 5 0 0个 ,直肠距肛门约 7cm处见一息肉 ,大小约 2 .5 cm,成分叶状 ,有亚蒂 ,表面粘膜糜烂、出血。病理报告 :高分化腺癌 ,其余肠段息肉多处活检组织学诊断为腺瘤样息肉。例 2 ,男 ,34岁 ,系例 1之次子 ,因左下腹痛 ,间断性大便带血半年于 1998年 4月 2日入院。肠镜检查发现自…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报告  患者 ,男 ,5 9岁 ,因解暗红色粘液血大便 2 0 d,于 1998年12月 30日入院。查体 :腹平软 ,右下腹压痛 ,无反跳痛 ,未触及肿块 ,肠鸣音 5 / min,肛门指检 ( - )。纤维结肠镜检查 :距肛缘 19cm处见 2 .0 cm× 2 .5 cm大小息肉 ,病理活检 :乙状结肠粘膜慢性炎症 ,局部呈息肉样增生。钡灌肠造影 :乙状结肠下段见腔内有 1.1cm× 2 .0 cm大小乳头状隆起 ,边缘光滑 ,病变符合乙状结肠息肉。初步诊断乙状结肠息肉 ,于 1999年 1月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手术 ,术中在乙状结肠下段系膜侧肠壁可触及向肠腔突出的肿块 ,约 2 .5 cm× 3.0 cm…  相似文献   

6.
胡云才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4):F003-F003
例1:女性,17 岁,住院号 0221184,因脐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查体:体温 37.2 ℃,口唇、眼睑及双足拇指末端可见黑色素斑。心、肺正常,腹不胀,脐周围压痛,无反跳痛与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腹部透视正常,白细胞14.17×109/L,入院诊断:腹痛原因待查,黑斑息肉病? 入院后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齿状线 10cm、12 cm、30 cm处分别可见 1.5 cm大息肉,行镜下切除。十二指肠镜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有一 2 cm大息肉,镜下切除。但病人腹痛症状逐渐加重,B超检查见腹腔少量积液,在脐右侧探及“同心圆”样强回声团块,考虑肠套叠。…  相似文献   

7.
例1,男,63岁,病案号64264,因便血伴左下腹隐痛八个月于1986年6月入院。肛诊指尖可触及肿块下缘,纤维结肠镜检,距肛缘9 cm处直肠前壁有菜花样肿物凸向肠腔,镜头未能通过肠管病灶处,活检诊断为腺癌。手术发现腹膜反折上2 cm的直肠前壁有4×4 cm肿块,距该肿块21cm的乙状结肠上又有2×1.5cm肿块,行直肠中上段及乙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报告3例Peutz-Jeghers综合征(下称PJS)消化道息肉恶变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例1 女,40岁。因便血伴里急后重半月入院。患者14a前曾因肠梗阻在外院手术。术中发现“小肠肿瘤”,切除小肠40cn。病理结果不详。3a前肛门指诊发现直肠息肉。其父死于胃癌,其一子10a前发现空肠息肉。查体:消瘦贫血貌,口唇及两颊有多个0.3cm×0.2cm紫黑色色素斑,手指和脚趾也有同样斑点。钡灌肠示:结肠多个圆形充盈缺损。乙状结肠镜检查:距肛门15~20cm肠腔有多发息肉,距肛门4cm处可见肿物突入肠腔。入院2周行全大肠切除(包括40cm回肠)及回肠造瘘术。术中同时发现右附件肿物(6cm×5cm×3cm)并予以切除。切除的40cm回肠及全部结肠内可见多发息肉,大者直径3.5cm,小者如米粒。直肠肿物约10cm×8cm×6cm,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5年经内镜、手术、病理确诊的食道平滑肌瘤、胃巨大平滑肌肉瘤、男性腹腔恶性畸胎瘤、回盲瓣脱垂、青少年型息肉病。现报告如下: 一、食道平滑肌瘤:患者女性,47岁。因吞咽梗阻一月入院。食道钡剂造影,贲门以上5cm长充盈缺损、边缘不规则、粘膜紊乱,钡剂通过受阻,上段食道扩张,有分流征。胃镜检查:距门齿40cm处,食道后壁有2.5cm×5cm×5cm包块隆起、粘膜完整、色泽正常,包块上下缘有桥形皱襞。包块质较软、有弹性。活检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手本发现:食道下段后壁肌层有5.5cm×5cm×3cm肿块。切面灰白色,质细,见大小不等的瘤结节。镜检为平滑肌瘤。二、胃底巨大平滑肌肉瘤。男性、51岁。因反复黑大便2年,大量呕血入院,素无腹痛史。胃镜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王某,女性,17岁,学生,镜检号1194。因间断性便血、腹痛三年余于1987年1月14日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好,营养发育正常,各种理学检查未见异常。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约25cm处有一长蒂息肉样肿物,瘤体呈卵黄大约有3.Ocm×3.Oem×3.5cm,表面不甚光滑,质中等硬,充血明显,呈结节状,经取病理检查诊断为幼年型息肉。决定经纤维结肠镜行高频电凝切除术。因息肉体积较大,分次切除,术中顺利,无任何并发症。术后病人一切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27岁,已婚,因检查发现结肠息肉2年就诊。既往于1岁时发现口唇及颊黏膜,双手指、足趾末端黑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1995年因”肠梗阻”行外科手术,术中发现肠息肉,行部分肠段切除术。其母亲有“胃息肉”病史,未明确诊断。患者2003年9月28日肠镜提示结肠多发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息肉8处,病理示:结肠黏膜增生性息肉。2005年4月29日再次肠镜提示结肠多发息肉,病理结肠黏膜错构性息肉,结合临床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2005年6月6日肠镜下见距肛门40~10cm处可见19余枚大小不等的息肉,最大的直径约3cm,最小的约0.5cm,除距…  相似文献   

12.
<正> 例1,女性,56岁。因大便带血,左下腹疼痛半年余来院就诊,行纤维结肠镜检诊断为乙状结肠癌,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患者于1994年8月10日在连硬外麻醉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探查发现除乙状结肠肿瘤外,回肠距回盲部约40cm处有一肿块突出肠腔外,肿瘤大小约4×4×3cm,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为小肠平滑肌肉瘤,行回肠肿瘤近远端肠管及系膜切除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乙状结肠腺癌,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给予化疗,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健在。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15岁,学生。因长期反复大便带血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术前未洗肠。镜管置入距肛门10cm处遇阻,发现枣大小息肉一枚,表面暗红色,触之出血。为排除多发息肉,继续推进观察。因肠腔内容物过多,观察困难,将镜管反复进退,尾部上下左右多次摆动,致患者突感腹痛,出汗,恶心。诊断肠穿孔,急症剖腹探查,见乙状结肠下段前壁穿孔,直径1cm,双层缝合修补,痊愈出现。  相似文献   

14.
例1,女,52岁。因发现腹部包块入院。查体:腹部明显膨隆,左腹中下部可触及-30cm×25cm大小之包块,表面光滑,质硬,无触痛,推之活动。B超诊断:腹腔实性肿块。钡剂灌肠,见钡剂到达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后,沿肿块周围通过,肠腔极度扩大,粘膜正常。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乙状结肠极度扩张,切开肠壁见有30cm×25cm×20cm的巨大粪石,重4120g,表面光滑,剖开见中心钙化并有5条蛔虫。病理报告:先天  相似文献   

15.
静脉滴注甲硝唑致迟发性剧烈腹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肛门周围持续性跳动样疼痛3天入院。查体:体温37.4℃,膝胸位3点距肛缘2.5cm处可触及到-4cm×3cm的包块,中等硬度,压痛,无波动感;血WBC11×10^9/L,中性0.81,诊断为肛门周围脓肿。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们自1986年1月至1988年4月,于166例因下消化道出血而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者中,发现结肠毛细血管扩张5例,其中4例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7~65岁,平均51.6岁。5例均因反复便血就诊,病程3个月~3年,平均19个月。便血每次量少,但反复发生,3例为血粪相混或便末解少量淡红色便,2例为暗红色血便,经治或不治便血均能停止。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m,1例伴有左下腹隐痛。4例曾行钡灌肠检查均未发现异常,3例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其中1例见距肛门18cm处有出血灶,另1例发现乙状结肠有息肉,并行手术治疗,但  相似文献   

17.
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0岁,因粘液性血便、大便次数增加4月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直肠指检:距肛门4cm可及一4cm×3cm大小之肿块,质硬。钡灌肠:直肠占位性病变(直肠息肉);肠镜:直肠窝近肛管处可见一4cm×3cm大小之菜花状肿块,病理为小细胞恶性肿瘤。入院诊断:直肠癌。入院后经术前准备,于2000—12—01行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因反复腹痛、腹泻3个月,大便带血1个月余入院。自诉入院前3个月余不明原因出现右中上腹隐痛,伴腹胀、腹泻,同时伴脓血便1个月余,体重略有减轻。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右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5~7次/min,未触及明显包块。纤维结肠镜检查:横结肠见一4.5cm×3.5cm大小包块,粘膜面糜烂坏死、出血,考虑为横结肠癌。临床诊断:横结肠癌?治疗予结肠癌根治术、肠系膜淋巴结清扫。术中见横结肠近肝区处有一5cm×4cm大小包块,质硬,不光滑,边界清。病理检查:肠一段,长40cm,距下切缘12cm处见直径3.5cm…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71岁。2015年5月下旬无诱因出现便血,伴大便习惯性改变。无疼痛,无里急后重,无腹部包块,肛门部无包块脱出,无腹痛,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2015年6月23日,肠镜示:距肛门3 cm处可见大小为3 cm×5 cm结节状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肠镜下活检小组织的病理诊断提示:(距肛门3 cm处直肠活检组织)恶性肿瘤,倾向腺癌。2015年6月26日以"便血月余"收入胃肠外科。专科检查:腹部平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内镜及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63例大肠癌的内镜、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多发生于40~70岁(77.78%)。40岁以下占7.94%.临床无特异,多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和腹部包块等.63例大肠癌中检出1例多原发癌(1.59%)。肿瘤发生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直肠66.15%,其中58.14%发生在距肛门7cm以下。乙状结肠15.39%,降结肠4.62%,横结肠3.08%,肝曲1.54%,升回盲肠9.23%.组织分型均为腺癌,息肉癌变8例12.70%。结论:大肠癌多生于40~70岁,但40岁以下并不少见,症状无特异,全结肠均可发生,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多发,无条件行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行肛门直肠指检,以求早发现,早诊断.对大肠息肉积极治疗是减少大肠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