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释名》作为小学四大经典之一、最早字源学专著,有其一定的历史地位。清人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总集《释名》研究之大成,辑集各家之注文。本文考证王氏《释名疏证补》引用医籍种类、数目,以及引用形式、内容,并探讨清人注释《释名》引用医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释名疏证补》总集了历代研究《释名》的学者对《释名》之注解,明引医经注家包括毕沅、王先谦、王先慎、叶德炯、苏舆、王启原、孙诒让等人,其中多援引《素问》、《灵枢》之经文。这些引文皆对《释名》条文及注文起着不同的作用。以下就医籍引文所释对象与所起作用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3.
剖析<释名疏证补>医籍引文的注释对象和对注释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从医学生物学角度列释了《本草纲目》中的土芋及其之后的薯蓣、零余子、甘薯共4个品种(名);同时论及了与土芋紧相关联的几个品种,剖析了土芋的土卵、黄独及土豆3个释名,并且对各品种(名)形态、功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具体、全面的评点、联系,得出了土芋释名为黄独和/或土豆欠妥、它们实是3个不同品种的看法,附带提出了土芋所属薯蓣科中的一个具体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7.
8.
《医籍考》     
“《中国医籍考》为日·丹波元胤所编,原书名《医籍考》,成书于公元1826年(道光六年),全书共80卷,收辑我国历代医籍,远起秦汉以降,近及道光初年,将达2600种。除直接取材于医学著作外,凡历代史书、各科书目、地志博物、艺文著述、笔记杂说等书中有关记载,均加以搜罗,进行条分缕析,分门别类。对每一种书籍,都注明出处、卷数、存佚、序言、跋语、著者传略、历史考证等项目,有的还附有作者按语。……不失为一部具有相当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以上原文照录于人民卫生出版社《中  相似文献   

9.
10.
《证治汇补》对中风病的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立新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31-1732
清代名医李用粹论治中风病别具一格,主要有三因制宜、真中、类中分治,急救倚单方、外治、论治分病位而施,倡补气血、益脾肾、重视防治结合,发挥王履类中学说、审因识病机论治等特色,对中风病理论的发展、完善居功至宏。  相似文献   

11.
广州碑刻众多.医史类现存可见者有<鲍姑祠记>、<粤秀山三元宫历史大略>、杏林庄碑刻、道家炼功碑、蛇药仙方碑、"黄应中家传妇科乌鸡丸"等石碑,亦散见于各种方志文献的记载一这些资料,显示了岭南医学的悠远精深和地方特色,以及医疗技术不够普及的情况下民间对神祗、名医的医药崇拜和原始医药俗信等情况.比如在民问信仰的神系里有专司医疗的金花夫人,名医鲍姑、华佗、桐君等人也被奉为医神.人们还认为.地方神祗也有逐疫的神威.民间观念中对心诚则灵的判断,其实也隐含着医患配合、树立患者信心的意义.近代名医、梁培基所镌"天医处"等石刻,也显示了岭南医学对系统、和谐的治疗方式的追求,记录了医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多为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胃气上逆所致,属中医学"胃脘痛"、"嗳气"、"吐酸"、"嘈杂"等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可靠的疗效,其中东汉张仲景所创部分经方也切合其病机而起到治疗作用,尤其是在减少复发率方面跟西药对照效果显著。列举5个有代表性的经方(四逆散、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陷胸汤),综述了近年来经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在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适用于中医医案文献自动分词的方案。方法使用层叠隐马模型作为分词模型,建立相关中医领域词典及测试语料库,对语料库中古代医案文献和现代医案文献各300篇进行分词及评测。结果在未使用中医领域词典时,两类医案文献分词准确率均为75%左右;使用中医领域词典后,古代医案文献的分词准确率达到90.73%,现代医案文献的分词准确率达到95.66%。在未使用中医领域词典时,词性标注准确率古代医案文献为56.74%,现代医案文献为64.81%;使用中医领域词典后,现代医案文献为91.45%,明显高于古代医案文献的78.47%。结论现有分词方案初步解决了中医医案文献的分词问题,对现代医案文献的词性标注也基本正确,但古代医案文献的词性标注影响因素较多,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医药学遗产,通过对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历史的回顾,学术价值及其工作主要内容的阐述,强调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中医学术之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的一项历史性的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鲍良红 《江苏中医药》2006,27(12):59-61
考释了数条中医古籍中常用而《汉语大词典》未见收录的词语语义,发现《汉语大词典》在义项收列、书讧溯源等方面存在可商之处。《汉语大词典》集古今汉语语词之大成,涉及知识面极广泛,而中医诊疗活动无疑是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医古籍也是我国古代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充分认识古医籍语词研究在古汉语研究和古医籍整理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代文献中的"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古代文献中,"蛊"作为一个与疾病有关的词,含义模糊而多歧.本文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归纳了"蛊"的不同含义并探讨其内在联系.指出"蛊"既是古人对病因的推测,又作为病名与证候名,概括了一系列复杂而严重的症状表现,体现了古人认知疾病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丹  赖文 《中医药文化》2004,21(2):45-45
由于历史的演变 ,使古今事物名实每多不符 ,这对现代中医学人理解中医药古籍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 ,辨别名实作为中医古籍训诂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艰巨性、广泛性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中医药文献数字化成果应用中,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起关键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草人 《中医药文化》2001,18(2):33-34
据笔者考证,宋代马志《开宝本草》谷精草文与苏颂《图经本草》江宁府谷精草图所反映的谷精草原植物,都是今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umbollate(lour)Merr,而并非今之药用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Erocaulon buerberiaum  Koern。今之谷精草始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演变过程如下。 谷精草的形态记载沿革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谷精草,白花细叶。”《日华子本草》:“(谷精草)二三月于田中生白花者。”宋代马志《开宝本草》:“(谷精草)二月、三月于谷田中采之。一名…  相似文献   

20.
通过赴港调查和对香港中医药发展历史及文献的考察,认为应该对保存不多的香港中医药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系统调查,并研究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