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旨在观察高级别脑膜瘤的MRI特征和Ki-67增殖指数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就诊的30例高级别脑膜瘤患者MRI图像及Ki-67进行分析.MRI显示肿瘤内有无囊性成分、是否有硬膜窦、脑动脉主干及视神经等颅内重要结构累及或为颅内外沟通瘤,是否为颅内多发病灶.根据K i-67增殖指数,将患者分成<10%和≥10%两组.按病灶增强后平均直径,分为1(直径≤30 mm)、2(30 mm<直径≤40 mm)、3(40 mm<直径≤50mm)、4(直径>50 mm)组.以肿瘤是否复发为因变量,以肿瘤级别、Ki-67增殖指数分组、肿瘤直径分组、有无重要结构受累、肿瘤内有无囊性成分以及是否为多发病灶为自变量,用多元逻辑回归进行分析以确定影响脑膜瘤复发的危险因素.13例有既往手术史及其病理结果的复发性高级别脑膜瘤进行了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Ⅱ、Ⅲ级脑膜瘤的Ki-67增殖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Ⅱ、Ⅲ级脑膜瘤的复发组与尚未复发组之间的肿瘤级别、是否累及重要结构或为沟通瘤、是否为颅底病变、多发病变、囊性病变等项目之间的比较采用Wald法的x2检验.结果 根据2007年WHO脑膜瘤病理分级标准:Ⅱ级(非典型)和Ⅲ级(间变)脑膜瘤分别为13例和17例.其中16例为复发性脑膜瘤,3例Ⅱ级,13例Ⅲ级,14例为未复发性脑膜瘤,10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Ⅲ级脑膜瘤的Ki-67增殖指数(12.6%±8.5%)高于Ⅱ级组(5.7%±4.3%)(t=2.695,P=0.013).复发组的Ki-67增殖指数(12.3%±8.4%)高于非复发组(6.6% ±5.7%)(t=2.123,P=0.043).颅内重要结构受累在复发组(62.5%)及非复发组(21.4%)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2=5.129,P=0.024).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复发风险随着脑膜瘤级别(x2=5.025,P=0.025),随着颅内重要结构受累(x2=4.527,P=0.033)及肿瘤体积增大(x2=4.158,P=0.041)而升高.Ⅲ级脑膜瘤复发的风险是Ⅱ级脑膜瘤的87倍(OR=87.950);重要结构受累的复发风险是未受累者的65倍(OR=64.590);肿瘤直径每增加一个等级复发的风险是低一级的5倍(OR=5.041).本组13例脑膜瘤组织学级别变化显示,从Ⅰ级脑膜瘤发展为Ⅱ级以及Ⅱ级脑膜瘤发展为Ⅲ级的平均病程为86.3个月和22.7个月,而Ⅲ级脑膜瘤平均复发时间为17个月.结论 肿瘤累及颅内重要结构及大肿瘤是增加高级别脑膜瘤复发的危险因素.Ki-67可作为预测脑膜瘤复发的指标之一.脑膜瘤的级别越高,复发率越高且复发时间间隔越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增殖能力与肿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16例复发性(复发组)和120例非复发性(非复发组)脑膜瘤的术前病史、病理学改变进行分析,其中60例进行了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结果 复发组术前病史较短,病理学分析可见肿瘤结构丧失、细胞成分增多、核多形性、有丝分裂增多、局灶性坏死的计分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率依良性型、非典型型和间变型顺序依次增高,FCM分析可见复发组超二倍体率显著增多,DNA指数(DI)和增殖指数(PI)也显著高于非复发组。结论 脑膜瘤的增殖能力与肿瘤全切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肿瘤增殖活跃是脑膜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脑膜瘤P^53、P^63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的关系。结果:32例复发性脑膜瘤P^53表达阳性7例(21.9%),P^63表达阳性14例(43.6%);38例初发性脑膜瘤中P^53表达阳性5例(13.2%),P^63表达阳性18例(47.4%)。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P^53表达阳性者明显增多(P<0.05);P^63表达阳性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38例初发性脑膜瘤中P^63阳性率(18/38)与复发性脑膜瘤中阳性阳性率(14/32)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P^53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与肿瘤复发无显著性相关;P^63表达水平对脑膜瘤的组织学分级和预测复发均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航  滕良珠 《山东医药》2003,43(6):11-14
为探讨脑膜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70例脑膜瘤患者组织中的PCNA、PR表达情况。结果:32例复发性脑膜瘤组织中PCNA阳性28例,PR表达阳性7例;38例初发生脑膜瘤中PCNA表达阳性22例,PR表达阳性31例,随脑膜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强阳性表达者增多,复发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组织学分级与PR表达阳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组织学分级越高,PR阳性表达率越低(P<0.01),复发组表达阳性率(21.8%,7/32)显著低于初组(81.5%,31/38),有统计学意义(P<0.01),PR阴性组PCNALI明显高于阳性组(P<0.01)。认为PCNA、PR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复发显著性相关,可作为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脑膜瘤复发原因分析(附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 ,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 2 0 %。虽然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 ,但部分患者仍有复发[1~ 3 ] 。本文对 2 8例行肿瘤全切术后复发脑膜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旨在探讨脑膜瘤复发的因素。1 临床资料2 8例患者均为我院 1 981~ 2 0 0 1年收治者 ,男 1 1例 ,女 1 7例 ;年龄 1 4~ 6 8(平均 47)岁。肿瘤复发 1次2 6例 ,2次 2例。 2 8例中 ,第一次复发为术后 6~ 2 4 0个月 ,平均 95个月 ;2例 2次复发者 ,第二次复发与前次复发时间分别间隔 1 1个月、5个月。本组第一次手术均行肿瘤全切 ,且病理检查示脑膜瘤 ,再次手…  相似文献   

6.
脑膜瘤的VEGF改变与肿瘤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与脑膜瘤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脑膜瘤标本的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对其中38例进行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63例脑膜瘤中,53例(84.1%)VEGF蛋白表达阳性。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VEGF表达显著增强(P〈0.05),VEGF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7例复发性脑膜瘤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原发性脑膜瘤(P〈0.05)。结论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反映脑膜瘤的良恶性程度和细胞增殖能力。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显微全切除鞍膈脑膜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鞍膈脑膜瘤手术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有效治疗和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13例患者采用改良手术入路,扩大病变部位的暴露范围,减少术中因牵拉所造成的脑损害,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分块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与病变关系密切的血管、神经、丘脑下部、垂体、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结果 13例均一次全切除肿瘤,随访1~8年,无肿瘤复发,除1例术前视力已完全丧失外.3例生活自理。9例均恢复正常。结论 经纵裂胼胝体前切除鞍膈脑膜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可一次全切除肿瘤,并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微侵袭显微外科技术是其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蒋洪涛  张健  费昶  衡雪源 《山东医药》2009,49(38):46-47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T和(或)MRI资料完整者16例,其中肿瘤呈分叶状或扁平状生长9例,密度或信号不均匀13例,有囊性表现6例,边界不清5例。复发性脑膜瘤中MM的发生率为8.72%(5/57),高于初发性脑膜瘤2.31%(12/518),P〈0.05。行SimpsonⅠ级切除6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SimpsonⅢ级切除3例。随访30-132个月,复发11例(73.3%),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复发2例、SimpsonⅡ级切除复发4例,SimpsonⅢ级切除患者均复发。结论复发性脑膜瘤MM的发生率较初发性脑膜瘤高。CT、MRI检查MM多表现为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分叶状生长、囊性脑膜瘤及边界不清较一般脑膜瘤常见。手术切除后易于复发,生存时间较短,肿瘤复发与切除级别有关。  相似文献   

9.
196例老年人颅内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经手术治疗的196例老年人颅内脑膜瘤,其中3例为多发脑膜瘤,本组137例(69.9%)初诊时被误诊。肿瘤全切除140例,次全切除37例,部分切除19例,本组纤维型脑膜瘤多见,共84例,占42.3%,手术死亡16例,手术死亡率3.2%,存活的180例中有167例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为提高手术效果,必须对脑膜瘤患者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估计,并讨论了老年人脑膜瘤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滕良珠  王国栋 《山东医药》1996,36(11):36-37
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滕良珠,王国栋脑膜瘤的发病串仅次于颅内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19%。30~50岁为其发病高峰,约占4/5。肿瘤好发于大脑凸面、大脑镰、矢状窦及颅底部位,以颅内压增高及肿瘤压迫所造成的神经系定位症状及...  相似文献   

11.
李虎庆  刘玉光 《山东医药》2013,53(29):41-43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的4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于全麻下行显微手术肿瘤切除术。术中根据受累静脉窦的位置、闭塞程度、周围重要引流静脉的相互关系、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受累的静脉窦硬膜行电灼保留、切除、修复或重建。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14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42例随访时间1.5—12年,复发率为28.6%。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主要方法,肿瘤手术切除完整程度是影响术后复发与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在临床中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5%~18%[1],仅次于胶质瘤,脑膜瘤为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归类于颅内脑外肿瘤,其生长缓慢.头颅MRI检查提示肿瘤周围存在水肿带,虽然脑水肿并不是脑膜瘤的特征征象,但是当脑膜瘤增大而导致周围脑皮质发生缺血坏死及恶性脑膜瘤时,均伴有明显脑水肿,若不及时控制将威胁生命[2].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CT诊断(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20%,中年女性多见。脑膜瘤起源于中胚层结缔组织,发生在蛛网膜颗粒。好发部位包括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大脑凸面、幕切迹、前中后颅凹底和桥小脑角处。脑室内及三脑室后亦可发生。肿瘤多为单发,偶见多发。CT平扫见脑膜瘤多为椭圆形稍高密度影,肿瘤以广基与颅板或脑膜密切相连,瘤旁水肿或多或少,有明显的占位表现,脑室内脑膜瘤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及新的手术理念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如何预防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总结归纳22 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显微手术切除治疗过程及效果. 结果 本组Ⅰ级切除9例, Ⅱ级切除13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 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和术前充分估计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脑膜瘤是起源于侧脑室内脉络膜组织或脉络丛基质,发病率占脑室内脑膜瘤的77.8%[1,2],侧脑室三角区为肿瘤好发部位.侧脑室脑膜瘤位置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侧脑室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已经很高[3],但是一些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术后并发症较多.如何在全切肿瘤的同时减少并发症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本文总结2002~2010年老年侧脑室脑膜瘤46例的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软组织内瘤(STS)手术后复发的因素,进一步确定STS的切缘。方法分析在我院行扩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25例STS患者,记录肿瘤复发时间、大小、深浅位置等。重点观察肿瘤术后复发的类型和解剖部位。结果肿瘤复发类型为单发,两处复发,多发(≥3处),中位复发时间为7个月。近侧复发率为18.9%(11/60),复发构成比为39.3%(11/28)。原位复发率21.7%(13/60),复发构成比为46.4%(13/28)。远侧复发率为8.3%(5/60),复发构成比为10.7%(5/28)。结论控制STS术后复发应扩大切除近侧范围及严格无瘤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脑膜瘤的特点,提高对儿童脑膜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21例脑膜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儿发病年龄1.5岁-13岁,平均9.5岁,男:女=12:9,其中脑膜瘤19例,脑膜肉瘤2例;临床表现多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局灶神经功能缺乏等症状;术前经头颅CT及MRI明确肿物存在;21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17例全切患儿仅1例复发,2例脑膜肉瘤手术大部分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后死亡,平均存活9个月。结论 儿童脑膜瘤早期诊断,行手术全部切除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头颅CT及MRI对儿童脑膜瘤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30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肿瘤抗原(BTA)试验,并随访1年。结果BTA试验总阳性率为53.5%,BTA试验性阳性者术后33.3%复发,阴性者23.1%复发。认为TBA试验是诊断膀胱肿瘤并估测其预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红光  李冰  孙梅  向毅  黄楹 《山东医药》2011,51(42):56-57
目的观察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鞍结节脑膜瘤患者25例,采用缩小的额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5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3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2例,术后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有不同程度恢复20例、无改善3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随访5~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切口小、术野合理、肿瘤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