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脑电图定量分析及戊四氮(PTZ)致痫观察,探讨不同背景波脑电图大鼠PTZ的致痫域值.方法 健康成年大鼠30只,采用头皮和皮层电极两种方法进行脑电图定量分析比较;建立大鼠急性脑外伤模型,采用头皮电极分别描记急性脑外伤组和对照组大鼠脑电图,并对各波段进行定量分析;探讨PTZ最小致痫量.结果 大鼠皮层脑电图的波形基本上与头皮导联的波形相似,但波幅较大,二者各波段的相对功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脑损伤组定量脑电图慢波(δ、θ波段)较健康大鼠对照组显著增加,快波α波显著减少,α、β、θ波相对功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脑损伤组致痫所需最小PTZ量值较对照组值要小(P<0.05).结论 脑电图应用于临床非精确定位时,头皮导联可代替皮层导联;脑外伤后大鼠脑电图定量分析δ、θ慢波波段相对功率值明显增加,α、β快波波段相对功率值下降,其中α波减少更为显著;脑外伤后大鼠PTZ致痫域值下降.  相似文献   

2.
3.
我院从1996年10月至1998年3月采用北京明思公司研制激光动态脑电图系统,对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进行24h监测,共检出典型痫样放电(尖、棘、尖慢、棘慢综合波)患者248例,对痫样放电时间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我们从1...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SA对癫痫的检测价值,探讨痫样放电在CSA上的特点,方法:用脑电监护仪连续记录清醒与睡眠期脑电后,以2s为单元作离线CSA分析,结果CSA可清晰地显示出清醒期与浅睡期的散频发中高幅放电与1s认上的阵发放电,而不能显著出散在性少量放电与低幅放电;不同的放电类型在CSA上具有不同的特征,结论对于癫痫CSA能在效且应主要应用于放电频繁的癫痫或癫痫状态的监护,并对发作类型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BECCT患儿临床下放电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录像脑电图监测下,对20例BECCT患儿静脉注射氯硝西泮(0.03~ 0.05 mg/kg)抑制临床下放电后,进行 ERP测定及神经心理学测验,并与用药前所测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ECCT患儿临床下放电被抑制后,FSIQ升高(P <0.05),短时视觉记忆增强(P <0.01),而PIQ、VIQ及P3潜伏期用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下放电可能是引起 BECCT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抑制临床下放电,可能会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戊四氮致痫大鼠不同脑区神经肽Y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大鼠不同脑区中的变化,以探讨NPY与癫痫的关系。方法清洁级近交系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A组,n=10)及实验组(40只)。实验组按体重50mg/kg经腹腔注射PTZ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根据癫痫发作分级,0~1级7只为B组,立即取脑;2级以上发作33只,随机于癫痫发作后0(C组,n=10)、6(D组,n=11)、24(E组,n=10)、72h(F组,n=2)取脑。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观察脑组织中海马、中脑、纹状体和额叶中NPY的改变;SP免疫组化染色法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NPY的表达。结果B组中脑、纹状体及额叶NPY含量较A组升高(P<005),而两组间海马NPY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癫痫发作组(C组、D组、E组)各部位NPY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癫痫发作后在中脑、海马、纹状体和额叶的NPY含量明显增高随后呈逐步下降,在癫痫发作后24h其含量与未发生惊厥的B组NPY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癫痫大发作后海马NPY的表达明显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结论NPY与大鼠癫痫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下痛样放电对青少年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为临床表现的特发性癫痫患者65例,无临床发作均超过3个月,其中35例动态脑电图或普通脑电图显示有痫样放电,30例患者动态脑电图均正常。65例患者均服用左乙拉西坦治疗,随访6个月,服药前后分别进行基本认知能力测试,分析两组患者6个月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63例完成本实验,两组实验前后IQ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不明显。但6个月后有痛样放电组认知功能明显下降(P〈0.01),具体表现在数字鉴别(P〈0.01)、汉字快速比较(P〈0.01)、汉字旋转(P〈0.01)、图形再认(P〈0.01)等方面,而脑电图正常组认知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临床下痫样放电可损害患者的认知能力,应受到重视,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癫痫患者以2s为单元作离线CSA分析。结果发现:CSA可显示出清醒与浅睡期散在频发中高幅放电与1s以上的阵发放电,但不能显示出散在少量与低幅放电;不同放电类型,CSA有不同的特征。表明CSA可有效地用于呈频繁放电的癫痫状态的监护,并可判断癫痫发作类型。  相似文献   

10.
冷却致痫区可以抑制神经细胞的异常放电,使其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冷却处理控制痫样放电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癫痫大鼠脑内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常规清理检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大鼠脑内未见HSP70免疫反应(IR)阳性细胞,成四氮致痫12小时后脑内开始出现HSP70IR阳性细胞,24小对IR达高峰.3天后开始下降.7天后消失。HSP70主要在边缘系统(尤其是海马的CA1、CA3、CA4区)、大脑皮质(尤其是颞叶皮质,梨状皮质)等区域表达。同时常规病理检查发现,上述区域散在出现受损的异常神经元。结论:癫痫发作可诱导HSP70在大鼠脑内广泛表达。HSP70表达可作为神经元受损的一个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癫痫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用24h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IEEG)检出痫样放电的162例癫痫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在临床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患者,AEEG可检出有明确定位价值的颅内局灶性异常。睡眠时期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痫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79%),清醒期及睡眠期均出现痫样放电的74例患者中其局灶性异常(67%)均出现于睡眠期,痫样放电仅出  相似文献   

13.
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痫性放电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6例癫痫患者常规脑电图(REEG)与24h脑电图(AEEG)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REEG阳性率为30%,而AEEG的阳性率为86%;(2)不同类型癫痫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大脑活动的规律和特点,REEG无1例记录到癫痫发作,而AEEG有27例(48%)记录到癫痫发作安全过程的大脑电活动变化,结论发作期的EEG对确定癫痫类型有重要意义,全身  相似文献   

14.
戊四氮致痫对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戊四氮(PTZ)致痫对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TZ致痫后大鼠海马内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的特点,同时观察了不同强度的痫性发作与GFAP改变的关系。结果 GFAP改变于PTZ致痫后12h 开始,24h 达到高峰,72h 已开始回落,并且痫性发作的强度与GFAP改变有一定的联系。结论 癫痫与星形细胞之间确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GFAP和Fos蛋白在戊四氮致痫大鼠前脑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在戊四氮导致癫痫发作时前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形态学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法分别显示前脑内GFAP和Fos蛋白表达的时间规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显示GFAP和Fos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戊四氮导致大鼠癫痫发作早期,前脑的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体积增大,突起粗大,GFAP表达阳性,随着存活时间的变化,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经历先逐渐升高后降低的过程。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表达Fos蛋白阳性,也呈现逐渐升高又降低的变化;另外,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在前脑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二者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和神经元一起参与了戊四氮所致癫痫发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乙酰谷酰胺对戊四氮致痫大鼠大脑病理改变的影响,以及乙酰谷酰胺对大鼠脑内GABABR和NMDAR1表达的影响,寻找乙酰谷酰胺对癫痫的治疗的机制.方法 戊四氮腹腔注射建立癫痫模型,分组给与不同剂量乙酰谷酰胺治疗,经主动脉灌注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大脑病理改变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BABR和NMDAR1的表达.结果 各组神经细胞坏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GABABR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NMDAR1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各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乙酰谷酰胺对癫痫导致的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并且其疗效呈现一定的剂量和治疗时间依赖性.乙酰符酰胺对脑内GABABR和NMDAR1表达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推测乙酰谷酰胺的作用机制不是通过这两个受体起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戊四氮诱发癫痫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发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化学点燃大鼠癫痫模型,观察癫痫发作后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的形态学变化,探讨癫痫敏感性形成机制。方法利用戊四氮(PTZ)制作化学点燃大鼠癫痫模型。采用点燃成功后3d、7d两个时间点,应用神经元高尔基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和定量分析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树突改变。结果颗粒细胞的形态学参数(树突总长度、树突分支点数、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和树突棘密度)在PTZ点燃后3d时均显著降低(P〈0.05),而在PTZ点燃后7d时明显回升,并明显高于生理水平(P〈0.05)。结论在PTZ点燃大鼠癫痫发作后,颗粒细胞树突出现明显的可塑性改变,并在PTZ点燃后7d时出现发芽现象,这可能与癫痫敏感性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汤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戊四氮诱导制作的癫痫模型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癫痫模型组、德巴金组、定痫丸组、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汤中剂量组和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癫痫模型组常规饲养,其他各组给予药物德巴金,定痫丸,低、中、高剂量柴胡疏肝汤处理,均连续灌胃治疗5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 戊四氮致痫后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明显增强,而应用中、高剂量的柴胡疏肝汤,德巴金和定痫丸治疗后,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均明显减弱,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大鼠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无明显减弱.结论 柴胡疏肝汤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含有柴胡皂甙及其他多种有效的抗癫痫成份多靶点干预海马及额叶皮质c-fos表达水平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haihushugantang on the expression of c-fos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rontal lobe cortex of pentylenetetrazole (PTZ)-induced epileptic rats. Methods Forty-eight PTZ-induced epileptic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epileptic model group,Valproate treatment group, Dingxianwan treatment group, and lower-dose, medium-dose and high-dose chaihushugantang treatment groups (n=8).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also employed (n=8). The epileptic rats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epileptic model group were fed normally. Ra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s were performed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medicines (Valproate, Dingxianwan and chaihushugantang) for 5 weeks in succession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c-fos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rontal lobe cortex of all the rat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fos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rontal lobe cortex of rats in the epileptic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c-fos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us and the frontal lobe cortex of rats in the medium-dose and high-dose chaihushugantang treatment groups and Valproate treatment group and Dingxianwa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epileptic model group (P<0.05). But the c-fos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us and the frontal lobe cortex of rats in the low-dose chaihushugantang treatment group showed no obvious decrease. Conclusion Chaihushugantang has good antiepileptic effect, might through affecting the c-fos expression in the epileptic rats. The antiepileptic mechanism of chaihushugantang can be related to saikosaponins and other antiepileptic constituents in it.  相似文献   

19.
20.
临床下脑电图痫样放电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下痫样放电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过脑电图和神经心理尤其认知功能的测试。正确识别临床下痫样放电及其导致的短暂性认知损害。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