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医家邹澍在<本经疏证>中将<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药物主治和<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相联系,用互证法注解,论述痰饮产生的原因、致病机制、治则及所宜药之缘故,极具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草经》胶有两种,曰白胶,曰阿胶。白胶一名鹿角胶,煮麋角、鹿角为之,其色黄白,因又名黄明胶。阿胶以山右东阿县出者为道地,故名阿胶。 阿胶之作也,初以牛皮为之,见《名医别录》。《周礼·考工记》云“鹿胶青白,马胶赤白,十胶火赤”,郑康成注“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亦不言用驴皮。陶隐居论作白胶“细锉鹿  相似文献   

3.
<本草经集注>是梁·陶弘景汇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两书,并加以注释而成的重要本草著作.该书对古代本草学术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总结了<本经>以后约400年间(公元94年前后~492年)的本草学成就;保存了<本经>、<别录>两书的原貌;创立新的药物分类法;系统整理药学知识,扩展了本草学的内容,使本草学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药里的胶剂是中药里最早的剂型之一,主要成分为动物水解蛋白质类物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只有两种,即鹿角胶(白胶)和阿胶(傅致胶)。陶弘景在《别录》中指出,“白胶生云中,煮鹿角作之,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可以看出这里的“牛皮”二字可能是古...  相似文献   

5.
山东东阿阿胶厂座落在鲁西平原的东阿县县城内,南邻景阳岗、阿胶井,东靠中国第一河——黄河。东阿阿胶已有两千余年的生产历史。最早记载阿胶的医书是《神农本草经》,书中写到: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阿胶”。可见阿胶是发源于山东省东阿县,故名阿胶。解放前,在东阿县阿胶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潘登善 《陕西中医》1999,20(9):423-424
<正>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傅致胶,列为上品。陶弘景称之为盆覆胶,《千金·食治》名驴皮胶。晋唐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习称贡胶。由于昔以山东东阿阿井水与牛、驴等皮熬制而成者著称,故传统有“阿胶”之名。 1 历代制胶原料辨析 熬制阿胶的原料,历代有所不同。 《本经》曰:阿胶,“煮牛皮作之”。《新修本草》云:“阿胶……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7.
木香的鉴别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也均有记载.<名医别录>称蜜香、青木香.<新修本草>载:"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西湖来者不善."李时珍谓:"昔人谓之青木香.后人因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呼此为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可见,古人对木香的种类早有认识.<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分别收载了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等,并作了严格区别.但目前临床使用较为混乱.为保证用药准确,更好地辩析这几种木香,现归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系统考证中医对皮胶类药物应用的分类与历史演变,认为最早的牛皮胶被称为"阿胶"是据其"出东阿""生东平郡"的产地而命名,且与当地水质对制胶的作用有关。唐以前中医皮胶类药物应用主要以牛皮胶为主,猪皮胶也有少量使用。由于唐五代和宋初的"断屠钓"等政策和军用物资需要,直接促成了驴皮替代牛皮成为制作"阿胶"主要原料的历史演变。因此,制作阿胶不必非用驴皮,历史上牛皮更具道地性,这将有助于扩大药用资源,促进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阿胶强骨口服液中阿胶及掺杂皮源成分的专属性检测方法。方法:用序列分析用胰蛋白酶对阿胶强骨口服液及掺入不同杂皮胶的伪品中胶类成分进行酶解,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选择阿胶特征分子离子峰m/z 539.8→612.4及牛皮源特征肽A特征离子对m/z 641.3→726.2作为检测离子对,离子化模式为ESI+,进行多反应监测。同时,建立阿胶强骨口服液中马皮胶成分红外谱检测法,结合质谱法鉴别掺伪马皮胶样品。结果:3批购买的阿胶强骨口服液保留时间均与阿胶对照药材一致,在7.7 min出峰,未出现与牛皮胶溶液对应的牛皮特征色谱峰。6批掺入不同杂皮胶(牛皮胶、猪皮胶和马皮胶)中2批马皮胶自制口服液检测出阿胶对照特征峰;2批牛皮胶口服液样品检测出牛皮源特征峰。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马皮胶自制口服液在1400~1700 cm-1处吸收峰较特异,可与其它胶质进行区别,补充阿胶强骨口服液对马皮源成分的鉴别。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阿胶强骨口服液中阿胶及杂皮源成分的检测,为阿胶强骨口服液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阿胶又名“驴皮胶”,是一味常用的补血中药,阿胶的临床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第一部经典中药作《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书中记载:“煮牛皮作之”、“味甘平,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相似文献   

11.
苦参始载于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名医别录>、<唐本草>中都有记载.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苦参味苦,性寒,无毒.具有清热燥湿,祛火解毒的作用.主治湿热之痢疾,黄疸,赤白带下.阴疮湿痒,皮肤藓疹瘙痒,恶疮,瘰疬等病症.脾胃虚寒要忌服.胃弱者慎用.久服能损胃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但外用就无此副作用.临床药理研究证实,苦参中含有的苦参碱具有抗肿瘤,升白细胞抗菌消炎作用,有对抗心律失常,祛痰平喘作用,有安定作用,有抗过敏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常有些医务人员和病人会把柴胡与银柴胡二者混淆应用,其实两者是功能不同的两味中药.柴胡是辛凉解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茈胡,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今为常用生药,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干燥根;银柴胡是清虚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现从下列几方面对它们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3.
<正> 膠类是我国最早的人工加工药品的一种,用以治疗蛋白质缺乏症,止血剂和妇科调经药。正式载录于神农本草经的就有“白膠”(即鹿角膠)和“阿膠”(即傅致膠)两种。名医别录称白膠“生云中,煮鹿角作之”;谓阿膠“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具体说明膠类作为药用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我国虽于汉时(公元一世纪)始将阿膠作为医药使用,但据事物发展的逻辑,粗膠的工业应  相似文献   

14.
书名考 <吴普本草经>是后汉末时期迄之周时期吴普氏为<神农本草经>一书撰写的辑注本著作.吴普是名医华佗弟子,其传略可以在<后汉书·华佗传>中见到.<吴普本草>一书的书名在传世古籍中有以下一些:  相似文献   

15.
阿胶与其易混品的鉴别叶淑玲③黄丽蓉③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熬、浓缩成的固体胶。为避免鱼目混珠,本文对常见几种外形与阿胶相似的易混品,新阿胶(猪皮胶)、杂皮胶、牛皮胶进行比较鉴别。1正品阿胶长方形块状,黑褐色,平滑而有光泽。质坚硬易碎,断面对光照有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文献考据,诠释出豺漆、豺节之名的含义。并指出《神农本草经》中豺漆五加即为现代之红毛五加。《名医别录》中豺节五加即为现代之刺五加。对一些植物学、药物学著作,误把细柱五加认作是《神农本草经》五加也给予了纠正。  相似文献   

17.
<正> 《名医别录》是一部古典本草名著。该书在梁·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以前,只是一些分散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草经》)中诸名医增录的药物学资料,待陶氏完成《集注》以后,他才将这些散在的增录资料析出,并整理汇集成《名医别录》一书。  相似文献   

18.
肉桂掺香樟树皮(鉴别方法见本刊本期15页). 土鳖虫在土鳖虫腹内填充食盐。桔梗掺石头花的根(鉴别方法见本刊本期20页)。阿胶掺猪皮胶(称新阿胶)、黄牛皮胶(称黄明胶)、水牛皮胶、杂皮胶、骨胶等冒充(鉴别方法见本刊本期24页)。鹿茸用明胶和锯沫揉合,灌入动物皮毛中制作而成。冬虫草将淀粉置于仿制虫草的压模器中加上颜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神农本草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辑本<神农本草经>的积极意义和<神农本草经>的不足之处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草经集注序录》云:“以《神农本草》三品,合三百六十五为主,又进《名医》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二十种”。但据考证,《新修本草》实载《神农本草经》(以下省称《本经》)药物367种,《名医别录》(以下省称《别录》)药物370种,总计737种,并不符陶弘景所说《本经》365,《别录》365,合730种之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