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pylori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文献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密切。免疫反应在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病变的免疫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因子Cag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CagA阳性的Hp感染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度,并通过抗原模拟、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增强全身或动脉局部的炎症反应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密切,免疫反应在纲门螺杆菌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就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病变的免疫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分泌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作为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的重要载体,外膜泡具有侵袭力强、携带毒素稳定性好的特性。幽门螺杆菌释放的外膜泡携带CagA蛋白突破胃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后入血,进一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一系列炎性反应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慢性感染类型之一。多项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升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也更易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炎症、免疫反应等多种机制影响血压,而高血压可能通过影响维生素D水平来影响幽门螺杆菌的定植。现进一步阐述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基因特征与宿主临床结果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其致病机制涉及到菌体毒力因子、宿主及感染后引起的炎症与免疫反应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随着幽门螺杆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幽门螺杆菌基斟多态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毒力基因cagA、vacA、各黏附基因、oipA、iceA及dupA基因结构多态性、编码蛋白功能的差异及其与宿主临床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改良的Giem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胃癌标本MMP-9和MMP-2表达情况.采用Fisher's exact检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1.9%(26/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MMP-9和MMP-2表达均具有相关性(χ2=7.77,P<0.01;χ2=8.08,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增加胃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9和MMP-2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研究表明,幽门杆菌感染后可能存在一个从急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到胃癌的典型过程。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在该病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的幽门螺杆菌菌株携带的基因不同,iceA基因自1998年被首次提出,之后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幽门螺杆菌iceA基因的致病机制、iceA基因的分布及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幽门螺杆菌iceA基因相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该院门诊和住院的4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确诊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观察组)198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对照组)20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临床特征。同时观察组成功根治幽门螺杆菌(184例)与根治前进行对比。结果 2型糖尿病感染幽门螺杆菌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高于无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而根治幽门螺杆菌后糖尿病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紊乱,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可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1.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1(6):382-382
池肇春等教授主编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一书现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从事幽门螺杆菌研究为中心的专家学者为主、并组织有关专业的学者共同执笔。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分别介绍幽门螺杆菌细菌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防;下篇为各论,全面介绍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4):262-262
池肇春等教授主编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一书现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从事幽门螺杆菌研究为中心的专家学者为主,并组织有关专业的学者共同执笔。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分别介绍幽门螺杆菌细菌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胃癌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致死原因中位居第二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胃癌的多阶段发病机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缓慢诱导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并经过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阶段,最终发展为胃癌。相关研究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能够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并且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阻止一部分胃癌前病变的发展并使其逆转。文章就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胃癌预防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病情呈持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了对患者消化系统产生损害作用外,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相关。探讨Hp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等关系,对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根治Hp感染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研究等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研究表明, 糖尿病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往往不太理想。该文中我们将对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总结, 为提高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最近的一项系统回顾显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8.5%,约有44亿人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同时也是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具有遗传多样性,不同菌株引起的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其与宿主的遗传易感性和生存环境有关,主要与细菌毒力因子有关。目前关于幽门螺杆菌dupA基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幽门螺杆菌dupA基因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感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巨细胞病毒(CMV)、幽门螺杆菌(Hp)、单纯疱疹病毒(HSV)、流感病毒、EB病毒、B型柯萨奇病毒(CBV)等都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随着机体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数即感染负荷的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系数也随之增加。病原体感染可能作为一种损伤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系统,激发局部免疫反应甚至全身性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下面仅就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池肇春等主编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治》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全国10余个医疗单位、医学院校和从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专家集体撰写,介绍当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预防现状和进展。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介绍幽门螺杆菌病因学、诊治和预防,包括最新进展与现状;下篇重点介绍了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疾病,同时也介绍幽门  相似文献   

19.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癌因子,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中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同时也是胃癌高发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一个临床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层面的健康管理大问题,本共识的制定对我国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防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除年龄、种族、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吸烟、肥胖等传统高危因素外,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及炎症反应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Hp、颈动脉彩超来探讨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