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疗法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我科2000年6月~2005年8月共收治69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老年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营养物质的摄人、防治并发症,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与既往收治的58例行单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非老年患者(非老年组)的1、3、5年生存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尿毒症患者1年、3年及5年存活率与非老年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尿毒症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早期充分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营养物质的摄人、防治并发症,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显著提高生存率,降低透析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76例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中后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76例高龄尿毒症患者因各种原因停止透析者有14例,改腹膜透析的有8例,因各种并发症(如脑出血、心肌梗塞、肺感染、肿瘤等)死亡的有6例,现有48例继续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多,危险性大,要做好透析全程护理工作,严密观察透析中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加强饮食指导和管理,以保证高龄尿毒症患者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吴宇红  陈茂盛  王捷  沈晓琴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43-1044,F000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血液透析患者62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32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炎症指标以及重要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血液透析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占54.5%)。结论老年血透患者生存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进一步加强老年血透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透析方式治疗老年尿毒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较为理想的透析方法。方法对40例血液透析(HD),36例腹膜透析(PD),和24例血液透析滤过(HDF)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三组患者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主要并发症、生存率和死亡原因。结果PD组透析后白蛋白显著下降,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都有小幅上升。HDF对尿素氮、血肌酐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显著。三种透析方式的KT/V值均大于1.2,达到充分透析的要求。结论这三种方法都是老年尿毒症患者理想的透析方式,但是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HD组心血管并发症较高。PD组心血管稳定性好,但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感染。对于那些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考虑选择PD进行透析。HDF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高,改善了生存质量,病死率低。适用于易出现血透并发症及不适症的尿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王磊 《吉林医学》2009,30(17):1890-1891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在临床治疗中积极防治,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4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高血压最高,其次为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感染。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占46%)和脑血管疾病(占30%),其次为重度感染(15.4%)和严重营养不良(7.7%)。结论:改善老年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早期充分透析,积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可提高老年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吴金凤 《安徽医学》2011,32(7):1020-1021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血液透析(ESRD)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12月在某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侓性透析患者共40例为样本,调查其营养、炎症及心血管并发症等情况,并随访1年,记录生存和转归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40例患者中有4例(10%)死亡,2例(5%)失访,34例(85%)继续透析治疗。A组(≥65岁)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B组(〈65岁)。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年轻患者,MIA综合征是老年透析患者生存率低于年轻患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56例,其中老年组32例、非老年组24例,比较两组存活率、死亡原因及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1年、3年及5年存活率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血液透析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病(占34.38%)和感染(占21.88%);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明显差于非老年组。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积极防治并发症,做好心理疏导,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26例,观察其血透前后各种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体重、肾功能、血红蛋白及每日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坚持维持性血液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可提高老年MHD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31例、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生存率、死亡原因、透析中不良反应及合并精神抑郁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MHD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老年血液透析第一年的病死率高,死亡原因第一位是心血管病,第二位是感染;透析中不良反应及合并精神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明显差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及血液透析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可提高老年MH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高龄尿毒症患者间歇性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间歇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5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间歇性血液透析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对血液透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结果:太多数患者都能有效的改善症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周到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高龄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1~2007—12在该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和血液透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死亡56例,占45.9%,其中因心血管病死亡31例(55.38%),严重感染9例(16.07%),脑血管病7例(12.50%),全身衰竭6例(10.71%),消化道出血3例(5.36%)。其他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血压和高钾血症等也是与血液透析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病和严重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充分透析,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防治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吴小群 《医学综述》2012,18(14):2301-2302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长期的生存率。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生存率。结果 3年后,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生存28例,生存率为53.85%;对照组患者生存39例,生存率为78%,糖尿病肾病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因感染死亡11例,占45.83%,心血管疾病死亡5例,占20.83%,脑血管疾病死亡3例,占12.5%,其他5例,占20.83%。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非糖尿病肾病差,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尽早进行血液透析,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并改善患者自身的贫血状况,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黄云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57-158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长期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7年5月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生存率。结果3年后,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生存32例,生存率为53.3%;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生存48例,生存率为80.0%,糖尿病肾病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F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因感染死亡12例,占42.85%;其次为心血管疾病8例,占28.57%;脑血管疾病5例,占17.86%;其他3例,占10.71%。糖尿病肾病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尽早进行血液透析,在治疗期间要积极的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并改善其营养状况和贫血,充分地进行血液透析,积极地控制并发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128例死亡的血透患者中,主要死亡病因为心血管疾病(47.2%)、脑血管疾病(36.5%)和感染(23.8%)。与非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患者相比,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41.8%、32.1%,P<0.05)、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56.3%、32.6%,P<0.05)、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较高(26.7%、11.2%,P<0.05),而BMI较低(P<0.05)。与非感染死因患者相比,死于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透始年龄偏大(65.37、62.1%,P<0.05)、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51.5%、30.4%,P<0.01),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1)。与>3个月死亡者相比,≤3个月死亡的血透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36.42%、14.17%,P<0.01),而血红蛋白、血钙水平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感染。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防治透析相关性并发症,根据病情适时开始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早期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冯辉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14-30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0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按HbA1c控制标准分成达标组(HbA1c≤6.5%)43例和未达标组(HbA1c>6.5%)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以及死亡原因。结果:3年后达标组患者生存27例,生存率为62.79%;未达标组患者生存22例,生存率为46.81%;未达标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达标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标组患者因感染死亡12例,占48.00%,心血管疾病死亡6例,占24.00%,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占8.00%,其他5例,占20.00%。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组的患者预后较达标组患者差,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DM透析患者是很有价值的。对于糖尿病透析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85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85例患者行血液透析2452例次,其中发生低血压556例次(22.67%),经处理后恢复至正常血压并继续完成透析532例次(94.06%),余下24例次(4.32%)因低血压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需要终止血液透析,无患者死亡。结论:根据老年心血管功能特点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能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对延长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病死原因及危险因素,为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20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的患者,其中病死患者40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5年间病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400例MHD病死患者,男219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近11年来血液透析(HD)治疗患者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趋势,探讨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接受HD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进行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死亡病因的构成及其演变特征。结果: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进行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计1482例,其中男845例,女637例,平均为51.6±16.5岁,青年(≤35岁)患者占19.8%,中年(36~59岁)患者占44.5%,老年(≥60岁)患者占35.7%,接受HD治疗患者的年龄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006年度HD患者平均年龄为54.4±17.2岁,显著高于1996~2000年接受HD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49.4±15.8岁(P〈0.05)。在导致长期HD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中,慢性肾炎所占比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糖尿病则有逐年上升趋势。接受HD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死亡共计116例,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仍然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感染,与10年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近10年来,接受HD治疗的患者人群年龄有迅速增长趋势,慢性肾炎导致的HD治疗患者人数有显著下降,而糖尿病导致的HD治疗患者则显著增加,导致长期HD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仍然是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和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血液透析治疗41例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成活期≥12月与<12月的患者比较,开始透析前年龄更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水平更高,贫血程度较轻,而透析期间的营养状况更好,透析更充分,心血管病和感染并发症更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表明透析前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透析中发生心血管或感染并发症、血浆白蛋白水平、贫血纠正程度等是高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等级医院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原发病及死因的构成比。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1986~2013年有关血透原发病及死因的文献,共搜集3 60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2 432例,按文献数据来源,分为二甲医院、三乙医院、三甲医院,纳入的研究血透原发病的例数分别为871、723和1 523例;纳入研究血透死因的例数分别为312、429和1 207例,分析其原发病及死因构成比。结果  血透患者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9.32%,糖尿病占18.24%,高血压占14.22%;不同时期不同等级医院血透患者原发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糖尿病及高血压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尤以糖尿病为甚。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42.35%)、脑血管疾病(21.5%)、感染(11.76%);2000年前二甲医院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高钾,2000年后相应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三级医院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且心血管疾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二甲医院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与三甲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乙医院与三甲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透患者主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其中糖尿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同一时期三级医院血透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构成比更高。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且心血管疾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