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30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调脂、阿司匹林等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2.0%及82.0%,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1.3%及7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及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液静脉滴注及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8.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液及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阿斯匹林,B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阿斯匹林,连用7天。结果B组有一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皮疹退出治疗,观察无出血等副作用,治疗有效率93.1%,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组),疗程为14天。结果 14天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4%,对照组为76.52%(P<0.05);观察8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AMI,对照组4例(5.87%)发生AMI。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87-98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传统抗心绞痛药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U/次,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结果:36例患者加用该药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每次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含片日均用量,心电图ST段压低的导联数(NST)和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便利。  相似文献   

6.
张运辉 《海峡药学》2006,18(5):140-14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42例,用低分子肝素钙0.3mL(7500U),皮下注射1日2次,共7d。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90.4%,心电图总有效率85.7%,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池祥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36-183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每天1次,连用3天,此后改为100 mg口服,每天1次,同时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地尔硫卓或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000 U腹壁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用5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加人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1ml/10kg(851U/kg),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76例(93.8%),高于对照组的60例(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结果及血液流变学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改善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其分成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应用阿司匹林组。结果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阿司匹林组治疗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减少了急性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阿司芬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20粒,3次/d口服,连用2周;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6 000 U皮下注射,1次/d,连用7 d.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76.1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1.79%和58.97%).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银杏叶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结果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疗效明显,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使用安全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3%和94.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7.7%和77.4%(P均〈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9%和81.1%,与对照组(分别为28.3%和60.4%)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讨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今采集2010至2011年因心绞痛来我院就诊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服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52例,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并对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症状、心肌酶谱分析、心电图改善情况行对比分析。结果用药1个疗程后,实验组心绞痛症状消失7例,减轻41例,未见改善4例,总有效率92.3%;心电图恢复正常者12例,改善34例,无变化6例,总有效率88.5%;心肌酶谱恢复正常12例,降低34例,未改善6例,总改善率88.5%。对照组症状消失9例,减轻35例,未见改善者16例,总有效率73.3%;心电图恢复正常者16例,改善30例,无变化14例,总有效率76.7%;心肌酶谱恢复正常16例,降低30例,未改善14例,总改善率76.7%。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常规治疗方式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病(UAP)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用药前后下述指标变化:①心绞痛发作次数;②硝酸甘油消耗量;③心电图的ST—T改变情况。结果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1.7%和5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丹红注射液对UAP患者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NPY的变化及疗效。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作期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1周后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NPY含量较未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地减轻NPY的缩血管作用,对改善UAP患者心肌供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8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绞痛发作频率(1.11±0.76)次/个月低于对照组的(2.23±1.51)次/个月、硝酸甘油使用剂量(1.55±0.92)mg/个月少于对照组的(2.24±1.14)mg/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使用剂量,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庆坤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13-261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除常规(硝酸酯、阿司匹林等)治疗外,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静脉滴注2周,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等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注液与氯毗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及氯吡格雷,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小板板聚集率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及血小板板聚集率改善优于对照。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1.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0.4%和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