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Linn,1758)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已有20多个国家报导了人体感染病例及其致病的严重性,发病地区多因吃生菜(如水田芹)而感染,该地种植水田芹的环境被患有肝片吸虫病的牛、羊粪便污染所致,牛、羊是主要的保虫宿主,造成经济损失。但人体感染并没有年龄的特异性。我国动物肝片吸虫病较普遍,尤以水草丰盛的牧区为主。人体感染虽少,但多为儿童,70年代病例有所增加,目前已有报导者10数例,其中已有因不能确诊而致死的。我院于1978~1980两次收治来自乌审旗的一名  相似文献   

2.
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是寄生于草食动物或人体肝胆中的寄生虫病其主要表现为肝实质损害及胆道梗阻的症状。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中南美、欧洲、非洲等地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牧羊区。我国草食动物感染也较普遍,而人体感染比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少见得多。  相似文献   

3.
人体片形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维平 《医学综述》2005,11(11):1007-1009
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apatica Linnaeus,1758)和巨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 Cobbold,1855)等片形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类畜主人次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总称。片形吸虫是反刍动物,尤其是牛、羊等胆道内常见的寄生虫,亦可寄生人体引起片形吸虫病。片形属的吸虫已报道9种及亚种或变种,有些被认为是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同物异名。由于肝形吸虫与巨片形吸虫的成虫及虫卵形态相似,病理检查难以区别,所以报道的病例不可排除有二者相混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硝氯酚原为治疗牛、羊等家畜肝片吸虫病的药物。自1974年Rim应用本药治疗朝鲜肺吸虫病的报导之后,国内陆续用此药治疗人体卫氏肺吸虫病和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此药对肺吸虫病、肝吸虫病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安全剂量下也有恶心、出汗过多、肌肉关节疼痛等副作用,并注意到本药对视功能和视器的损伤问题。我们自1979~1983年之间收治3例硝氯酚中毒所致的失明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吉林省龙外县桃源乡人肝片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黄牛,绵羊次之,稻田地区黄牛平均感染率为77.16%,最高达92.00%,最低为73.39%,绵羊感染率为12.5%。本文初步探讨了皮内试验用于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筛选作用。对3,143人作了皮内试验,阳性者二例(0.063%),与粪检结果相符。传播途径可能与生吃水生植物、菱角或喝生水、误食肝片吸虫囊蚴有关。  相似文献   

6.
斯氏狸殖吸虫病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源性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53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城镇居民占54.7%,儿童占83%,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饮生溪水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胸肺型和脑型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占62.3%,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皮下包块活检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误诊率达41.5%。吡喹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斯氏狸殖吸虫病流行呈"城镇"化态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认识,加强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以降低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误诊率。吡喹酮疗效较好,可作为斯氏狸殖吸虫病治疗首选药物,而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  相似文献   

7.
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月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3):162-163,16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可引起肝外各脏器的病变与损害.国内外已有陆续报道。肾脏为HBV感染的重要脏器之一,导致乙肝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ON),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HBV—GN的病理类型主要是膜性肾病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故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对该病的疗效较差。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排斥药物,其对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优先抑制作用提示MMF治疗某些肾小球疾病可能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胆管结石,也可称为胆结石,是发生于人体肝胆系统内任何部位的结石,其主要可包括胆囊结石、肝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以及复合部位结石等,以上多种疾病类型在临床中均较为常见。目前,临床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段,如引流术或切除术等,手术效果良好;但也有大多数医疗实践表明,许多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预后不佳,仍需再次或多次接受手术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手术疗效,增加患者医疗费用,且不利于其术后快速恢复;故当前环境下,本文详细收集并总结了多次手术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并探讨了其接受多次手术治疗的具体原因,希望以后的手术实践活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素贤 《肝博士》2014,(4):20-22
正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某些药物由于其自身的毒性或人体对其发生过敏反应,引起肝脏的损伤,严重者需行肝移植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中西药均可引起肝损伤,目前上市的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且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致肝损伤的可能。药物性肝损伤既可发生在无肝病史的健康者,也可发生在原有肝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斯氏狸殖吸虫病53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源性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53例住院治疗的斯氏狸殖吸虫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3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中,城镇居民占54.7%(29/53), 儿童占83%(44/53),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生饮溪水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胸肺型和脑型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占62.3%(33/53),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皮下包块活检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误诊率达41.5%.吡喹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结论 斯氏狸殖吸虫病流行呈"城镇"化态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认识.吡喹酮可作为斯氏狸殖吸虫病治疗首选药物,而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同时伴有一些非运动症状,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逐渐认识,其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目前国内外PD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就国内外帕金森病常见的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在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会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会区目前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为制定今后的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调查对象采取改良加藤氏厚片法检查肠道寄生虫卵,并对感染对象分年龄,职业,学历和家庭聚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507人,其中有279人次感染各种寄生虫卵,总感染率为55,03%,共查出肠道寄生虫5种,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达50.30%。被调查者中农民和农村行政干部的感染情况最为严重,随着学历的增高感染情况有所降低。结论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会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有升高趋势,特别是农村较低学历人群感染为甚。加强重点人群寄生虫病防治将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运动障碍疾病,目前治疗以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但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可产生运动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诱发运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其受疾病严重程度、病程、左旋多巴剂量及治疗时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病年龄为保护性因素,不同药物的使用可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Primary osteoporosis, a commonly encountered metabolic bone disease in the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the aged people, can be classified by modern medicine into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Type I) and senile osteoporosis (Type II). The disease seriously affect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eople as it often cause ostealgia, fracture and the secondary symptoms or diseases. Presently, the pharmacotherapy (including both Chinese herbal drugs and western drugs) remains the first among all other therapeutic methods which are mainly adopted in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t home and abroad. Studies related have been curried out quite early and systematically, and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but limit of the pharmacotherapy has also been found. Certain non-drug treatments (such as dietetic therapy, physical exerci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qigong, especiall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although with a late start, have been proved effective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following is a summary of all the contribution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65-168
胆总管结石多继发于胆囊结石,这在国内外临床上均较多见。近20年来,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也从传统的开腹手术转变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包括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等。要想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就必须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本文就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巯嘌呤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的首选药物,巯嘌呤药物在人体内代谢产物可 干扰核苷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白细胞减少,不得不减量或停止使用巯嘌呤药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亚洲人群中核苷酸焦磷酸酶15(NUDT15 )基因突变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所致的白细胞减 少等不良反应有密切联系。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NUDT15 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的最新研究 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年来福建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动态和影响因素,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 分别于1988—1991年(第1次)、2001—2003年(第2次)、2015年(第3次)三个时期,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调查点开展调查。结果 在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福建省人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84.4%、36.01%和5.77%, 第3次较第2次下降83.98%,较第1次下降93.16%;检出的人体寄生虫虫种分别为36种、11种、12种;感染度由轻、中度为主降为轻度为主;第1次以多虫种混合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67.3%,最多一人同时感染寄生虫种数为9种;第3次以单一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为0.33%,仅2人同时感染2种虫种。 重点寄生虫蛔虫、鞭虫2015年(第3次)分别仅在20%和60%的调查县检出,较第1次下降99.88%和99.34%;钩虫感染率下降84.46%,局部地区钩虫感染率还处在较高水平。目前,钩虫已成为感染优势虫种。结论 福建省寄生虫感染率总体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降低钩虫的感染率仍是今后寄生虫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胆管消失综合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志江 《医学综述》2008,14(2):285-287
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主要指多种因素包括先天性畸形、感染性、恶性病变、缺血性、免疫性、药物、特发性、中毒性引起的病理过程使肝内胆管树结构破坏而致肝胆管局灶或弥漫性消失,临床上出现胆汁淤积综合征。近年,随着肝移植手术的成熟和发展,包括VBDS在内的胆道并发症已逐步成为肝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最大可能避免其渐进过程和潜在致命结局,做出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疾病的第三位死亡病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天然药物中寻找糖尿病补充治疗剂,以期减少糖尿病药物的副作用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人参在我国和东亚的应用已有数千年,作为滋补强身的药材闻名世界.众多研究显示,人参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具有抗糖尿病作用,人参作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应用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综述人参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作用,为人参及其活性成分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liver diseas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orldwide, as well as the leading cause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result of similar modes of transmission, approximately 30% of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are co-infected with HCV. Among intravenous drug users, almost 90% of people infected with HIV are also infected with HCV. Because of treatment with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have improved survival and are no longer suffering from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nd malignancy as in years past. As a result, co-infection with HCV has now become a frequent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Furthermore, liver disease secondary to HCV infection is now the leading cause of hospital deaths in HIV-infected people in the US. HIV infection accelerates the course of HCV-related liver disease and viremia. It is less clear whether HCV infection affects the clinical course of HIV; however, HCV-related liver disease can limit many individuals from receiving anti-HIV therapy. HIV/ HCV co-infection is common, and serious. Physicians caring for HIV-infected patients worldwide must now address hepatitis C virus co-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