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椎间盘突出症、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病变的首要诱因。椎间盘组织具有以基质为主要结构,细胞散在分布于基质内的结构特点。蛋白聚糖和胶原是椎间盘基质内最主要的蛋白质,对于基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不可或缺,因而它们的损耗是椎间盘退变中的重要环节。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是椎间盘蛋白聚糖中最主要的一种;基质内Aggrecan的损耗(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麝香对退变椎间盘基因表达谱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从 9个月模型组、麝香治疗组大鼠颈椎间盘中抽提mRNA ,经反转录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 ,获得椎间盘cDNA的探针 ;cDNA探针与大鼠BiostarR - 4 0s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结果由激光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标准化处理、ratio值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麝香组与模型组比较 ,11.1% (共 4 4 1条 )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 2 6 0条基因表达量上升(R >2 .0 ) ,182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 (R <0 .5 )。经过信息学分析 ,在上述两张芯片上都有基因表达量明显变化的 90条 (R >2 .0或 <0 .5 ) ,其中基因表达量都明显上调的 2 5条 (R >2 .0 ) ,其中功能明确的基因有 3条 ;都明显下调的 2 0条 (R <0 .5 ) ,其中功能明确的基因有 5条 ;麝香发挥明显上调作用的共 13条 (由R <0 .5到R >2 .0 )。结论 麝香对退变椎间盘出现总体调控。筛选出大鼠退变椎间盘中相关基因 ,特别是有较多的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类基因表达 ,说明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介导了椎间盘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转录组分析鉴定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IDD)中潜在的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寻找IDD免疫相关的关键靶点。方法 从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GEO)的GSE67567数据集中获得基因表达谱,并筛选差异表达m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RNA(miRNA)。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筛选免疫相关模块,并使用Cytoscape构建lncRNA-miRNA-mRNA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通过免疫浸润分析确定相关的免疫细胞,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免疫相关的关键靶点。通过GSEA筛选关键的生物过程和途径。使用GEO的GSE124272数据集验证关键靶基因的表达。结果 WGCNA结果表明,蓝绿色模块与免疫力有关。免疫浸润分析显示,CD4幼稚T细胞可能是关键的免疫细胞。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4个mRNA(UHMK1、ZFP36L2、ZCCHC3、ZBTB20)和1个lncRNA(LINC00641)可能是IDD免疫相关的关键靶点,建立了一个免疫调节相关的ceRNA网络。GSEA结果显示,LINC00641可能通过TGF-β信号通路调节IDD。验证结果表明,这些关键基因在GSE124272数据集中存在差异表达。结论 mRNA(UHMK1、ZFP36L2、ZCCHC3、ZBTB20)和lncRNA(LINC00641)是IDD免疫相关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椎间盘退行性变(IDD)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寻找疾病的新型诊断标志物。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GSE124272、GSE150408数据集下载IDD相关的外周血样本芯片数据,筛选出IDD组和正常组之间的DEG。使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DEG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然后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获取关键基因,并利用GSE23130数据集中的纤维环样本芯片数据进行验证。利用GSE124272、GSE150408数据集中的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中关键基因的诊断效能。结果 联合分析后筛选出597个DEG,包含363个上调基因和234个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DEG主要参与细胞黏附、细胞凋亡、趋化作用和细胞迁移等功能,KEGG分析发现DEG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和癌症中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筛选出17个关键基因,经验证获得RBMX、EEF1A1、SSR1和POLR2C这4个基因,ROC曲线分析显示这4个基因对IDD诊断效能显著,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41、0.710、0.702。结论 RBMX、EEF1A1、SSR1和POLR2C或可成为IDD的新型诊断标志物,为该病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现代科学对椎问盘退变疾病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体外培养的椎问盘细胞的研究及认识却相对较少。由于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费用低、结果分析较简单,无伦理问题等特点,使其在椎问盘退变研究中引起重视并不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通过建立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探讨椎间盘退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联合应用内毒素与激素的方法制备典型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模型,并通过终板微血栓染色证实;对照组为阴性空白对照,不给予任何药物干扰,仅标准饲料喂养.3个月后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椎间盘的水含量、生化成分含量和组织形态学,从而评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结果 终板微血栓染色证实实验组成功构建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模型,3个月后实验组动物椎间盘水含量、生物化学成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椎间盘切片染色可见椎间盘退变的表现.结论 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可直接导致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营养供给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椎间盘细胞在不断分裂增殖和外界不利因素的持续刺激下极易发生老化。衰老细胞在影响椎间盘结构和功能同时异常表达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通过分泌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蛋白酶类等物质加速椎间盘退变的进程。目前已证实抗衰老治疗在椎间盘退变疾病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包括减少衰老细胞发生、细胞移植抗衰老治疗等,特别是近些... 相似文献
15.
16.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被认为是临床下腰痛的重要原因,其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椎间盘退变的分子基础研究已经成为热门.椎间盘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导致了它易于退变的特点.椎间盘退变开始与椎间盘细胞学行为的改变有关,包括细胞死亡的增加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然而,在退变椎间盘中的细胞死亡机制仍不明确,主要包括细胞凋亡和自噬.对椎间盘退变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能够为将来进一步改善和治疗椎闻盘退变打下基础.虽然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椎间盘本身的生物环境对生物学治疗的发展仍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