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汤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汤对胃癌前病变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复春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余4组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中药治疗组给化浊解毒汤,西药治疗组给予胃复春,共4周。末次给药后禁食、水24 h,称重,麻醉后处死,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经治疗后癌基因Bcl-2、c-myc的阳性表达率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癌基因Bcl-2、c-my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浊解毒汤通过降低癌基因Bcl-2、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从而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状态,是该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郭喜军  张颜伟  赵见文 《河南中医》2011,31(10):1119-1122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中药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APC、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癌前病变大鼠中抑癌基因APC、P16的表达与浊毒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结合致癌物的综合造模方法复制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化浊解毒中药组(以下简称"中药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3组。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化浊解毒中药灌服,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将大鼠断头处死,解剖取胃,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APC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黏膜APC和P16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胃黏膜APC和P16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化浊解毒中药能上调胃癌前病变大鼠抑癌基因APC、P16的水平,增加APC、P16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说明胃癌前病变大鼠中抑癌基因APC、P16表达与浊毒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PTEN、FAK及paxillin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90只4~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取15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均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综合饥饱失常、浓盐水灌胃的方法制备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维酶素组,每组13只。空白组正常饮食,余均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3 m L/kg、2 m L/kg、1 m L/kg化痰消瘀方灌胃,维酶素组给予10 m L/kg维酶素灌胃,均灌胃8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PTEN、FAK及paxillin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胃黏膜无癌前病变改变,模型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癌前病变改变,中药高、中剂量组和维酶素组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均0.05),且中药高剂量组改善程度高于其他各给药组(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EN在空白组强阳性表达;模型组鲜有表达;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表达量逐渐降低,但高于模型组(P均0.05);中药高剂量组PTEN表达量高于其他各给药组(P均0.05)。FAK、paxillin在空白组极少表达,模型组表达量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均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二者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其中高剂量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给药组(P均0.05)。结论中药化痰消瘀方可显著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抑癌基因PTEN,调节FAK的去磷酸化,通过FAK/Src信号通路下调paxillin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中药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蛋白激酶C(PKC)、细胞周期素E(CyclinE)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乙醇、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做相应的处理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PKC、CyclinE表达水平。结果各治疗组PKC表达及CyclinE蛋白阳性率较自然恢复组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中药可能是通过下调PKC及CylinE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中药复方凉血固元汤对急性辐射伤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30只,取5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用~(60)Co-γ射线照射制造大鼠急性胃辐射伤模型,取造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4组:单纯照射组、地塞米松组及中药低、高剂量组,每日观察大鼠生存状况,在照射后第3天麻醉、处死大鼠,行胃组织HE染色并评分,采用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 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 Caspase-3)的蛋白表达,PCR法检测Bax、Bcl-2与Caspase-3 mRNA表达量。结果照射后各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稀便,以单纯照射组明显,中药高剂量组呈不成型的软便。病理观察见单纯照射组细胞间隙扩大,腺体排列不整齐,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各治疗组损伤程度有所减轻,损伤评分均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胃黏膜轻度充血、水肿,损伤评分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TUNEL表达结果显示,中药高剂量组TUNEL阳性细胞表达数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在蛋白表达方面,单纯照射组Bax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较单纯照射组降低(P0.05);单纯照射组、地塞米松组及中药低剂量组Caspase-3及Bax/Bcl-2较空白组均升高(P0.05或P0.01),中药高剂量组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或P0.01)。各组mRNA表达比较,单纯照射组、地塞米松组和中药低剂量组中Bax mRNA相对表达量及单纯照射组和地塞米松组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均升高(P0.05或P0.01),而中药低、高剂量组能降低Bax mRNA和Caspase-3 mRNA表达,以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凉血固元汤能减轻由~(60)Co-γ射线引发的大鼠急性胃辐射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Bax与Caspase-3表达,降低Bax/Bcl-2,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善胃Ⅰ号方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该方干预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善胃Ⅰ号方组,每组20只,造模24周后开始给予药物干预,给药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善胃Ⅰ号方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模型对照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P〈0.05)均降低,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善胃Ⅰ号方组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模型对照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善胃Ⅰ号方可能通过抑制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Bcl-2蛋白的表达并促进Bax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对胃癌前病变的发展进行干预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康舒宁对大鼠胃癌前病变(PLGC)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和胃康舒宁组),采用饮用N-甲基-N-亚硝基-N-硝基胍(MNNG)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用维酶素和胃康舒宁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及Bcl-2/Bax比值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用药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蛋白表达明显提高,而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胃康舒宁组明显优于维酶素组。结论:胃康舒宁通过调节病变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异常表达,改变Bcl-2/Bax比值,使细胞凋亡趋于正常,而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逆转作用,其疗效优于维酶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化淤中药时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乙醇、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造模型成功后,将造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作相应的处理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PKC表达水平。结果各治疗组PKC表达较自然恢复组下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中药可能是下调PKC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时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芪多糖对脾虚型糖尿病大鼠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究其对脾虚型糖尿病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GK大鼠雄性65只,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正常饮食喂养。剩余采用苦寒泻下法合并饮食不节法制备脾虚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5组:即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红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红芪多糖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以0.2,0.1,0.05g·kg~(-1)·d~(-1),二甲双胍组以0.675g·kg~(-1)·d~(-1)进行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取胃窦部组织采用TUNEI(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法检测胃窦部组织胃黏膜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胃粘膜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胃窦组织中Bcl-2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芪多糖高、中剂量组胃窦组织胃粘膜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胃窦组织中Bcl-2 mRNA表达(P0.05)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Bax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红芪多糖可能通过提高Bcl-2/Bax的表达,抑制脾虚型糖尿病大鼠胃窦组织胃黏膜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益气化瘀方对子宫复旧不全SD级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及子宫内膜增殖影响的研究,为孕妇产后疾病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试验用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SPF级动物)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需求,分为5组,除去空白组以外的四组进行子宫内接种大肠杆菌,进行造模,然后给药,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模型组对比,新生化颗粒组、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和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凋亡率降低,P0.05;与新生化颗粒组比较,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凋亡率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2)与模型组对比,新生化颗粒组、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和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P0.05;与新生化颗粒组比较,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和Bax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表达增加,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能通过调节使Bax蛋白表降低,使Bcl-2蛋白表达增加,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促进产后子宫增殖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联合饥饱失常饮食控制法及雷尼替丁灌胃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造模共12周。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6周。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胃组织中SOD、CAT、GSH-Px、MDA水平及TNF-α、IL-1β、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组织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及腺体排列紊乱,腺体数目明显减少,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SOD、CAT、GSH-Px水平及胃组织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萎胃通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病理及IκB激酶β(IKKβ),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复春组、萎胃通调汤高、中、低剂量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复合造模法制备CAG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萎胃通调汤高、中、低剂量组、胃复春组分别灌胃给予24,12,6 g·kg-1萎胃通调汤及0.45 g·kg-1胃复春混悬液,1次/d,连续12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IKKβ,Bcl-2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镜下可见100%固有腺体萎缩及轻-重度肠上皮化生,2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复春、萎胃通调汤均能改善模型大鼠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病理损伤,其中高剂量效果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IKKβ,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复春组与萎胃通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IKKβ,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P<0.01),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萎胃通调汤高剂量组IKKβ,Bcl-2 mRNA和蛋白呈现与正常组相似的表达水平。结论:萎胃通调汤能改善甚至逆转大鼠CAG癌前病变胃黏膜,其干预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胃黏膜IKKβ,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Bax、Bcl-2、P53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该方干预PLGC的基本作用机制。方法:12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维霉素组、加味香砂六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造模24周后开始给予药物干预,给药6周,其后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中Bcl-2、Bax及P53mRNA表达水平。结果: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各剂量组体质量则持续上升(P﹤0.05),明显高于模型组(76.6±5.2)及维霉素组(86.2±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对照组及维霉素组升高(P0.05);加味香砂六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间比较,中剂量组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EGFR、VEGF表达最低,模型组表达最高(P0.05)。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各剂量组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EGFR、VEGF表达与模型对照组及维霉素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明显(P0.05)。加味香砂六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间比较方面,三剂量组EGFR表达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VEGF的表达,与低剂量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可促进胃癌前期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并下调EGFR,VEGF,C-erb-2的表达水平,达到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加减益经汤对卵巢功能减退(decreasing ovarian reserve,DOR)模型大鼠卵巢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模DOR模型大鼠,设置模型组、空白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补佳乐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每组大鼠卵巢组织上AMH、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卵巢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卵巢卵泡细胞的过快凋亡导致卵巢功能减退,加减益经汤能够增加卵巢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卵泡细胞的凋亡,改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欣康组,每组10只。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采用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Bax及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细胞凋亡数量及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明显,与中药低剂量组及欣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欣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达到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目,从而起到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中B细胞淋巴瘤-2 (Bcl-2)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2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10只)与对照组(10只),行适应性喂养一周,使用MNNG结合情志刺激、饥饱失常法造模,从16周(造模成功后)起,观察组大鼠给予半夏泻心汤3g/ml灌胃,对照组使用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予8周,治疗8周以后将大鼠处死,分别取胃大弯、胃体、胃小弯、胃窦及胃底2mm胃黏膜两枚;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胃黏膜病理状况和EGFR、Bcl-2蛋白表达状况。结果:给药后,观察组大鼠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大鼠腺体显著萎缩,局部腺上皮出现增生,同时伴随炎性细胞浸润,胃小凹结构模糊、排列发生紊乱,产生淋巴滤泡,有杯状细胞;观察组大鼠机体黏膜没有发现萎缩现象,伴随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观察组大鼠EGFR、Bcl-2蛋白表达量及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半夏泻心汤经过调整EGFR、Bcl-2蛋白表达,诱使"病态"细胞凋亡,使细胞增殖和凋亡平衡恢复,从而起到逆转PLGC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对实验性胃癌前病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把100只大鼠随机分成为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中药大剂量组)、D组(中药小剂量组)、E组(对照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配合饥饱失常诱导造模。造模后A组正常喂养,B组予蒸馏水灌胃,C组按2 mL/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混悬液灌胃,D组按2 mL/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小剂量混悬液灌胃,E组予胃复春混悬液灌胃。观察大鼠胃黏膜的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胃复春组比较,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组能有效改善胃黏膜肠化和异型增生(P<0.05),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小剂量组能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水平(P<0.05),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组能明显降低EGFR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VEGF及EGFR的表达,逆转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AI)及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cl-2、P53变化规律,探讨王氏连朴饮治疗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组织AI及SABC法N步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基因相关蛋白Bcl-2、P53。结果:模型组胃黏膜细胞促凋亡基因相关蛋白过度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王氏连朴饮各剂量组(P〈0.05),正常组与王氏连朴饮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脾胃湿热证模型组大鼠AI升高,Bcl-2、P53表达增强。王氏连朴饮有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cl-2及P53过度表达、修复胃黏膜的作用,从而调节细胞凋亡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善胃Ⅱ号方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rasP21蛋白的影响及其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制备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30周).将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空白组(20只)、模型组(30只)、西药组(40只)、中药组(4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作胃癌前病变模型.造模30周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分别给予善胃Ⅱ号方或维酶素灌胃6周,处死大鼠并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P16、ras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表达显著降低、rasP2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16显著增高;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P1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sP2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善胃Ⅱ号方可阻断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的腺体进一步肠化与异型增生.升高P16蛋白的表达、降低rasP21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有效防治胃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NF-κB、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120只根据体质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均自由饮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采用标准的饲料雷尼替丁喂养,热盐水灌胃,同时配合饥饱失常的复合造模法进行造模。至16周结束,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4只做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模型成功后全部停止造模及干预药物。模型制备成功后随即处死所有大鼠,剖腹取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NF-κB,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胃黏膜NF-κB,COX-2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欣胃颗粒可降低NF-κB,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欣胃颗粒可通过下调PLGC大鼠模型胃组织NF-κB、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抗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