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与免疫复合法介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免疫复合法(Ⅰ组)、TNBS/乙醇(Ⅱ组)、乙醇对照(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Ⅳ组).Ⅰ组先间隔2周给予兔肠黏膜制备的抗原乳化液(含抗原8 mg)免疫2次.4组均于禁食24h后用0.65ml不同液体灌肠:Ⅰ、Ⅱ组均为100mg TNBS/kg 50%~醇;Ⅲ组为50%乙醇;Ⅳ组为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21d,第8周、12周处死大鼠,观察大体病灶及光镜下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Ⅰ、Ⅱ组均出现糜烂、溃疡等典型UC结肠病变,Ⅰ组还伴有末段回肠病变;Ⅰ组的病变可维持8周,Ⅱ组病变3周后趋向愈合.Ⅲ组病变仅黏膜充血水肿和少量糜烂或浅表溃疡,第21d痊愈.Ⅳ组未见组织损伤.结论:免疫复合法重复性好,病变更类似人UC,持续时间长,是较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平  董蕾  罗金燕  马卉  管海涛  商鹤玲 《医学争鸣》2005,26(19):1738-1740
目的: 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 方法: 给SD大鼠饮用40 g/L DSS溶液7 d,然后改正常饮水10 d. 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于实验8,13和18 d分别处死4~5只,行组织学大体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及透射电镜观察. 计算盲肠、回盲部至肛门段结肠、胸腺、脾脏质量指数并测直肠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 结果:大鼠饮用40 g/L的DSS 7 d均出现腹泻、隐血试验阳性. 可见炎症主要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部分表面上皮脱落,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浸润的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伴有MPO升高[(8.84±3.67) nkat/g vs (127.19±27.84) nkat/g, P<0.01]及脾脏增大[(3.45±1.00) mg/g vs (5.07±1.31) mg/g, P<0.05]. 停药后症状及结肠病变逐渐恢复, 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 结论:此模型病理改变类似人UC.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苍防汤对其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的DSS水溶液连续喂养3月龄雄性SD大鼠5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给予低剂量(1.0g·kg-1 ·d-1)和高剂量(10.0 g· kg-1·d-1)的...  相似文献   

4.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用鼠肠道的正常菌丛-鼠大肠杆菌免疫大鼠,定期检查便潜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和结肠的病理改变。结果证明,大鼠经4次免疫后,在结肠中可以形成溃疡,同时看到便潜血阳性,免疫复合物含量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鼠肠道的正常菌丛-鼠大肠杆菌免疫大鼠,定期检查便潜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和结肠的病理改变。结果证明,大鼠经4次免疫后,在结肠中可以形成溃疡,同时看到便潜血阳性,免疫复合物含量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征  汪维伟 《重庆医学》2007,36(7):661-66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一种慢性结肠、直肠炎性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并与结肠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其发病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为了探讨本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我们用免疫法复制成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实验模型。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Wistar系雄性大鼠,体重90~120克,共80只。定量配方饲料,自由饮水。二、抗原制备:取人体手术后新鲜结肠,制取粘膜匀浆,冷冻24小时,融冻后高速离心30分钟,取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 经结肠给大鼠注入 8%乙酸溶液 ,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 ,10d后处死大鼠取出结肠 ,肉眼观察并做组织学切片进行镜下观察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黏膜内TNF α、IL 10、NF κB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大鼠的一般情况、大体病理及组织学病理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 ,并且结肠黏膜TNF α、NF κB表达明显升高 ,IL 10表达明显降低 ,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亦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该大鼠模型重复性好 ,方法简单 ,短期内即可出现明显症状 ,适合于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新药开发 ,同时还可用于评价新药疗效。  相似文献   

9.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及其病理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建立一种类似人类溃疡性结肠炎(UC)特点的动物模型,将60只封闭群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每组20只,A组应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乙酸复合法,B组单纯应用DNCB,C组单纯应用乙酸,对3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程:A组大于16周,B组2周,C组8周;免疫学反应:造模前及造模完成后1周CD4+CD29+细胞A组为5.01±2.01%,11.17±2.18%,P<0.01;B组为4.96±1.87%,10.98±2.87%,P<0.01;C组为4.93±1.96%,5.06±2.03%,P>0.05;病理学改变:3种方法均可产生粘膜溃疡、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等UC组织学特征;症状:3种方法均可造成大鼠腹泻、粘法血便等UC症状。结论:复合法大鼠UC模型既克服了DNCB病程短、自愈性强的缺点,也克服了乙酸法不具有免疫反应模型特征的缺点,又同时保留了二者症状、组织学改变与人类UC相似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新的UC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以2,4—二硝基氟苯制遣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方法和结果。造模完成后12天内观察的36只大鼠中32只的结肠有明显的溃疡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与37只健康大鼠比较,溃疡期大鼠离体结肠的肠腔基础压降低,推进活动表现为节律异常增高、相对性肛向出超或单纯无力型改变。而造模后第12~第50天观察的11只大鼠仪1只发现溃疡;本组大鼠结肠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其中8只的肠壁尚有较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属溃疡恢复期。该恢复期大鼠结肠的推进行为较溃疡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吴琼  郭蒙  叶华  朱宇珍  郑学宝 《海南医学》2013,24(19):2880-2883
在化学诱导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模型中,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可以大大缩短结肠炎诱导癌变的时间,重现人类结直肠癌隐窝病灶-腺瘤-腺癌发展顺序.由于AOM/DSS模型重现率高,以及简单的造模方法,已成为化学预防研究的典型造模方法.本文从AOM/DSS动物模型、炎症相关性癌症及结直肠癌中AOM/DSS模型的应用、结直肠癌组织学三个方面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及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与肠黏膜组织内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观察2种证候大鼠病理组织形态学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TL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2种模型中,脾虚模型病理组织形态学表现较肝郁脾虚模型更为明显,脾虚模型组TLR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郁脾虚模型组.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TLR2的高表达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和肝郁脾虚的客观化证本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NBS/乙醇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溃疡、炎症持续时间及如何建立持续而稳定的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10只)、模型A组和模型B组(各30只)。除空白组外各模型组采用TNBS/乙醇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A组大鼠给予一次性灌肠造模;模型B组每隔7d重复造模,持续至第8周。各模型组大鼠分别于造模第2周、5周、8周(空白组大鼠于造模第8周)随机抽取8只大鼠处死,进行结肠病变肉眼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A组大鼠的体重、结肠病变肉眼评分及病理学评分在第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第5周、第8周无差异(P〉0.05);模型B组大鼠的体重、结肠病变肉眼评分及病理学评分在第2周、第5周、第8周均有差异或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采用TNBS/乙醇法每周灌肠造模可成功构建持续而稳定的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 给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d后,改为蒸馏水自由饮用10d,如此进行4个循环,每天观察症状。在第1个循环和第4个循环后剖杀小鼠,取出整段结肠行实体显微镜观察及切片组织学研究。结果 所观察的症状、实体显微镜像、组织学病理改变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结论 此模型制作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多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孙茂庆  卜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296-298,308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兔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30 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5组,每组 6 只,实验组分别用5乙酸、8乙酸、10乙酸灌肠造模,阳性对照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造模,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肠,比较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5乙酸造模组DAI与TNBS对照组无统...  相似文献   

17.
葡聚糖硫酸钠致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 给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d后,改为蒸馏水自由饮用10d,如此进行4个循环,每天观察症状。在第1个循环和第4个循环后剖杀小鼠,取出整段结肠行实体显微镜观察及切片组织学研究。结果 所观察的症状,实体显微镜像,组织学病理改变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结论 此模型制作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多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大鼠每天经一定时间限制活动和束绑后肢3周后,用5%醋酸灌注大鼠结肠造成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分别在3、6、12d后处死检测实验指标。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粪便溏泄、肾上腺重量增加、胸腺重量下降;结肠粘膜在光镜下可见到大量炎细胞浸润、出血、水肿、粘膜溃疡等;大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明显下降;全血粘度在45、18、1125s-1切变率时比明显升高;造模12d后,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单胺类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显著升高;以上各项均比单纯醋酸诱导组改变明显。用疏肝健脾方药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病证结合模型是中医证候模型在西医疾病上的具体化,又是西医疾病模型的中医证候化。本实验选择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其与中医肝郁证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方法:大鼠每天经一定时间限制活动和束绑后肢3周后,用5%醋酸灌注大鼠结肠造成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分别在3、6、12d后处死,检测实验指标。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粪便溏泄、肾上腺重量增加、胸腺重量下降;结肠粘膜在光镜下可见到大量炎细胞浸润、出血、水肿、粘膜溃疡等;大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明显下降;全血粘度在45、18、1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北豆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 colonitis,UC)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和中药组(单味北豆根中药原液)。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法对除对照组外的其他3组大鼠制作UC模型。模型建立后,分别给予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药物灌胃,中药组北豆根单味药原液,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周后处死,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分别取各组大鼠相同位置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观察。结果:(1)ELIS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6、MMP和VEGF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血清中IL-6、MMP和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IL-6和MM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荧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MMP和VEGF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IL-6、MMP和VEGF表达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IL-6和MMP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VEGF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学结果:模型组炎性程度最高,结肠黏膜广泛消失,腺体结构不完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西药组与对照组炎性程度最低,结肠黏膜较为完整,腺体结构完整,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中药组明显优于模型组但低于西药组和对照组。结论:北豆根单味药原液对UC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为降低通过IL-6、MMP和VEGF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