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溶血磷脂酶(Cs LysoPLA)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PBS对照组为PBS孵育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24 h;Cs LysoPLA单独刺激组为Cs LysoPLA(10μg/mL)单独孵育LX-2细胞24 h;联合刺激组为不同浓度Cs LysoPLA(1、5、10μg/mL)孵育LX-2细胞2 h后,IL-13(20 ng/mL)孵育24 h;IL-13单独刺激组为IL-13(20 ng/mL)单独孵育LX-2细胞24 h;逆转录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星状细胞活化指标分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纤维化相关分子胶原蛋白Ⅰ型(Collagen-Ⅰ)、胶原蛋白Ⅲ型(Collagen-Ⅲ)以及促纤维化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Cs LysoPLA(1、5、10μg/mL)联合IL-13(20 ng/mL)刺激时LX-2细胞α-SMA蛋白表达量。结果 Cs LysoPLA(10μg/mL)可直接抑制LX-2细胞α-SMA、Collagen-Ⅲ的转录,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2、0.002 7);并且Cs LysoPLA(10μg/mL)可刺激LX-2细胞TGF-β1、PDGF基因转录升高,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1、0.003 4);Cs LysoPLA(10μg/mL)可以下调IL-13引起的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1的mRNA水平的升高,与单独IL-13刺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0、0.011 9、0.043 0、0.025 6);Western Bloting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s LysoPLA(1、5、10μg/mL)均可以下调IL-13引起的星状细胞活化分子α-SMA的表达,与单独IL-13刺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0、0.000 5、0.000 2)。结论 Cs LysoPLA(10μg/mL)在高浓度下既可以直接抑制LX-2细胞纤维化,又可以抑制IL-13引起的LX-2细胞纤维化,可能在华支睾吸虫严重感染所致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了抑制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华支睾吸虫severin(Cs severin)蛋白体外对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的影响及对干扰素-α(IFN-α)清除HepG2.2.15细胞内HBV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检测不同浓度(0、60、80、100μg/mL)Cs severin作用乙肝患者PBMC 48 h后HBV DNA拷贝数;采用RT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0、60、80、100μg/mL)Cs severin作用HepG2.2.15细胞以及不同浓度(0、60、80、100μg/mL)Cs severin与IFN-α同时作用下的HBV DNA拷贝数;RT-qPCR检测HepG2.2.15细胞中STAT1 mRNA水平。结果 Cs severin单独作用时不影响PBMC的HBV DNA拷贝,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epG2.2.15细胞中,Cs severin的存在增强了IFN-α清除HBV的作用,且在60~100μg/mL范围内,随着Cs severin浓度的升高,HBV DNA拷贝数下降(P0.05)。STAT1 mRNA水平在Cs severin存在的情况下高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s severin浓度的提高,STAT1 mRNA水平也随之上升。结论 Cs severin不能直接影响HBV复制水平,但可能通过影响STAT1基因的表达而提高IFN-α清除HBV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同题之一。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我省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7.5%,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2%,居全国第2位。本文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1.59%。为引起人们重视,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以此作为我省开展防治的寄生虫病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吸虫的感染情况 ,为肝吸虫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皮试法、直接涂片便检法。结果 :皮试法阳性率为 5 6.87% ,男女无显著性差异 ;便检法感染率为 68% ,男女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吃生鱼是引起该地肝吸虫感染的主要原因 ,今后要加强肝吸虫病的宣传与治疗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LR4基因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致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感染华支睾吸虫C3H/HeN(TLR4野生型)与C3H/HeJ(TLR4基因突变型)小鼠模型,在感染后1d、7d、2W、4W、8W、12W取小鼠肝脏,切片并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C3H/HeN小鼠肝脏大体病变从2W开始,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加重;C3H/HeJ小鼠从2W开始,4W加重,至8W已明显减轻。观察HE、Masson染色肝脏切片示随感染时间的延长,C3H/HeN小鼠前期肝纤维化逐渐加重,至8W起趋于稳定;2W~12W纤维化评分均高于感染前(P0.01)。C3H/HeJ小鼠肝纤维化评分2W升高,4W达高峰并显著高于感染前(P0.01),至8W明显下降。与C3H/HeN比较,感染后2W、4W、8W、12W C3H/HeJ小鼠肝纤维化程度轻(P0.01)。感染后7d,C3H/HeN小鼠的HE染色切片上可见嗜酸性粒细胞,4W达高峰,此后明显减少。感染后2W、4W、8W,C3H/HeJ小鼠嗜酸性粒细胞较C3H/HeN小鼠少(P0.05)。结论 TLR4基因缺失可能在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过程起一定的阻制作用,从而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该寄生虫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住院的906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占同期住院患者16.5%,其中男性797例,比例远高于女性(88.0%vs 12.0%)。70.4%患者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并发肝胆胰疾病患者总数为220例(24.3%),以胆石症比例最高(16.0%),其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78例,胆管结石伴胆囊炎67例。粪检虫卵阳性者占90.2%。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症状隐匿,与肝胆胰疾病关系密切,粪便反复多次查虫卵简便易行,可作为筛查方法,戒除生食鱼虾习惯对减少感染有重要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杨  林佳岚  罗辉  董慧敏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2):1125-1129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监测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将收集的患者标本分为6个组,分别是健康组40例、慢性乙肝组47例、慢性乙肝肝硬化组47例、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组40例、慢性乙肝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组30例及慢性乙肝肝硬化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组27例,并检测凝血4项指标做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凝血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单纯华支睾吸虫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延长,同时乙肝感染组及合并感染组的凝血酶时间(TT)、PT、APTT指标延长,FIB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乙肝组相比,慢性乙肝肝硬化组与合并感染乙肝组的PT、APTT、TT指标延长,FIB指标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和合并感染乙肝组相比,合并感染乙肝肝硬化组的PT、APTT、TT指标显著延长,FIB指标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会进一步加重乙肝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并且慢性乙肝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至肝硬化会加重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在治疗乙肝患者的同时要警惕是否有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测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慢性乙肝患者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后肠道菌群的生长状况,探索肠道菌群与合并感染状态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运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收集健康人、单纯患慢性乙肝的患者、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患者、慢性乙肝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者4组人群的新鲜大便标本各30例进行培养,并以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四种菌群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比较4组人群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对慢性乙肝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患慢性乙肝的患者组和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患者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合并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患慢性乙肝的患者组和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患者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当慢性乙肝患者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菌群失调状况加剧,使疾病的进程进一步恶化,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和病程的恶化相互作用,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于家禽类能否作为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的问题,迄今尚有争论,有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鸡、鹅、鸭可作为本虫的保虫宿主。江西易明华通过实验感染也曾二次报道鸡、鸭体内可查见成熟的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但更多的是持否定态度的文第报道。为弄清这一问题,我室于1987年11月对鸡、鸭作实验感染试验、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从广州郊区太和养鸭场购买童鸭六只,在菜市场购买健康本地鸡二只,经粪检均未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12月~2009年1月在该院普外科实施内镜保胆取石手术的204例患者的胆囊结石,将结石磨碎过滤后涂片镜检.同时随机抽取同期108例实施内镜保胆取石手术患者的胆汁,离心后将沉渣涂片镜检.结果 204例胆囊结石中163例检出华支睾吸虫卵,检出率79.9%,108例胆汁中,46例检出华支睾吸虫卵,检出率42.6%,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华支睾吸虫卵在胆色素性结石、胆固醇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9.6%、57.9%和70.0%,三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叉(P<0.0001);204例胆囊结石中,159例来自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如广东、广西(胆色素性结石占69.2%,胆固醇性结石占5.7%,混合性结石占25.2%),45例来自华支睾吸虫病非流行区,如甘肃(胆色素性结石占11.1%,胆固醇性结石占22.2%,混合性结石占66.7%),两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结果第一次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有密切关系;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胆囊结石以胆色素性结石为主,在非流行区以胆固醇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为主;华支睾吸虫卵在胆囊结石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胆汁;胆囊结石磨碎过滤镜检是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宿主过程中,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肝脏病变(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与巨噬细胞极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构建华支睾吸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Masson染色检测感染小鼠肝脏胶原沉积情况;检测感染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了解肝细胞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平滑肌蛋白(α-SMA)、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Arg1)、抵抗素样分子α(Retnlα)、白细胞介素-10(IL-10),了解感染小鼠肝纤维化状况和巨噬细胞M1、M2极化类型变化。结果感染小鼠肝脏胶原沉积在感染后第8周最为明显。ALT、AST和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均在感染后1~2周处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NOS、Arg1、Retnlα及IL-10的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4周均处于较高水平,Arg1的转录水平在感染后8~10周仍处较高水平。i NOS与α-SMA、Collagen-Ⅰ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5),Arg1与胶原沉积状况(Ishak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状况可能与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类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琼海、昌江、三亚、临高、琼中5个县(市)15个乡镇7958人进行调查,查见华文睾吸虫感染者32人,感染率0.4%。15个点中有9个点查见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占调查点的60%。其中临高调查5个点中有4个点,琼海调查4个点中有3个点查见华支睾吸虫感染者。  相似文献   

13.
14.
深圳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淡水鱼及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深圳市肝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检深圳市各区水产品15个品种257份样品,用消化法筛查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收集3088份人群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描速流行病学分析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淡水鱼样品中检出含华支睾吸虫囊蚴45份,检出率为17.50%。在所抽检的15个品种中检出率较高的鱼种依次为鲩鱼40.74%、鲮鱼26.O%、鲤鱼22.5%、大头鱼22.85%、生鱼16.6%、非洲鲫鱼14.5%;深圳5个区淡水鱼的感染率由高到低是龙岗、宝安、南山、罗湖和福田,分别为26.0%、17.9%、15.0%、14.0%和14.0%;检测3088份血清标本,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105份,总阳性率3.40%;男性阳性率为3.26%,女性为3.93%;20-29岁、30,39岁、40-49岁与50-81岁各年龄段人群的阳性率分别1.16%、2.44%、4.75%和7.67%。结论 深圳市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鲩鱼的感染率较高;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总阳性率与广东省平均感染水平相比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深圳市公务员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1918份公务员血清样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华支睾吸虫IgG抗体。结果共调查1918人,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阳性者为126人,感染率6.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6.8%,女性感染率为5.2%。在各年龄组中以50~5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公务员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于居民总体感染水平,应将公务员作为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17.
华支睾吸虫感染长爪沙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支睾吸虫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需要选择经济、易饲养而又适宜的动物宿主。鉴于长爪沙鼠所具有的优点,我们试用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长爪沙鼠,初步获得成功,现简单报道如下。九只成年长爪沙鼠(由广东省卫生防疫站从贵州省卫生防疫站引进的实验饲养动物)分成五组,分别喂以不同量的活囊蚴(500,300,200,100,空白),并以家兔作陌性对照。在感染后12天、27天和45天解剖,撕碎肝胆组织沉淀找虫,制片观察。感染后12天和27天查见的虫体,仍未发育成熟,睾丸子宫隐约可见(图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肝脏病理学特征及IFN-γ、IL-4、IL-12表达情况,探讨IFN-γ、IL-4、IL-12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在感染后的不同时段剖杀小鼠,取其肝脏,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IFN-γ、IL-4、IL-12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H—E染色:感染后1天,小鼠肝脏无明显变化。感染后4天,小鼠肝脏轻度肿胀,肝脏汇管区表现为轻度炎症反应。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理改变趋于严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Th1细胞凶子IL-12和IFN-γ的表达呈现大致相同的趋势,在感染后1周开始上升,在4周达高峰,随后下降,至第12周仍高于正常组水平(P〈0.05)。而IL-4的表达水平则自感染后第1周开始持续上升,-直持续至感染后第12周实验观察结束,且随感染时问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细胞因子IFN-γ、IL-12和IL-4的阳性表达主要在汇管区、肝小叶坏死区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肝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发生了由Th1免疫应答向Th2免疫应答转变的趋势;华支睾吸虫病前期Th1细胞免疫应答占优势,后期Th2细胞免疫应答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大鼠抵抗华支睾吸虫重复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支睾吸虫也称肝吸虫,成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引起人体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东南亚,我国近年估计有1 000多万人感染肝吸虫[1],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一般认为人体感染后无保护性免疫,流行区人群常常发生再感染和重复感染[2].近来发现初次感染治愈的大鼠产生很强的抵抗再感染力 [3,4].但有文献报道初次感染后未治疗大鼠对重复感染无明显抵抗[4,5].为了弄清大鼠是否能抵抗华支睾吸虫重复感染,我们将10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分2~5次感染大鼠,结果发现大鼠能抵抗华支睾吸虫重复感染.此外,我们还观察了不同初感染时间对重复感染的影响,发现初感染后1周抵抗力开始出现,第4周时达到高峰,重复感染虫体发育比迟缓,现将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能否体外感染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以期为阐明慢性乙肝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株(LX-2),用不同浓度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感染,HBV DNA终浓度分别为104、105、106、107拷贝/mL,在感染24、48和72h收取细胞。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方法测定细胞内的总HBV DNA和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Southern blotting及Northern blotting方法测定细胞内是否存在HBV复制中间体及mRNA。结果在HepG2.2.15细胞中,分别检测到2.58拷贝/细胞和0.86拷贝/细胞的HBV DNA和cccDNA。在少量LX-2细胞中,可以检测到HBVNA,均在0.05拷贝/细胞以下,在所有LX-2细胞中未检测到cccDNA;用Southern blotting和Northern blotting方法未检测到LX-2细胞中存在HBV复制中间体及mRNA;而在HepG2.2.15细胞中检测到阳性条带。结论在体外实验中,未发现HBV感染肝星状细胞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