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乳腺贴”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180例有规则月经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乳腺贴”贴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0例,采用“乳腺贴”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治疗;采用“乳腺贴安慰剂”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简称对照组)90例,两组治疗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更准确及系统的评价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方法研究用计算机检索自2012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上关于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7篇,合计922例哮喘患者,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有效率优于其他常规疗法[OR=4.20, 95%可信区间CI(1.28, 2.68),Z=3.29,P 0.000 01]。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但本分析纳入文献较少,文献质量存在偏倚,还需要纳入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文献进行下一步研究。穴位贴敷疗法是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中医学认为,药物经皮吸收与中药的性能、气味、归经密切相关,机制主要是经络传导和皮肤透入,这与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即使药物外用,也是通过治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疗效与皮肤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纳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于三伏天期间进行贴敷,第1年基线期所有患者在(肺俞、心俞、膈俞)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第2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继续在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安慰剂组在肺俞、心俞、膈俞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试验组在肺俞、心俞、膈俞进行正常剂量药物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后患者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以及皮肤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基线期试验组、安慰剂组、对照组3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期试验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对照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2016年初伏前比较,3组患者肺功能(MMEF、FEF25、FEF50、FEF75)无明显差异;2017年初伏前,试验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0.01),优于安慰剂组、对照组(P0.05~0.01)。与基线期穴位贴敷相比,试验期试验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刺激性强度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对照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刺激性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小气道功能,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其疗效与贴敷后出现皮肤刺激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年来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胎动不安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11-201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穴位贴敷治疗胎动不安的相关文献,本文从穴位贴敷的历史沿革、作用机理、穴位选择、药物选择、赋形剂的选择以及其他外治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穴位贴敷在治疗胎动不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价简药廉。但在穴位贴敷治疗胎动不安的临床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穴位贴敷治疗胎动不安时候不良反应的观察及评估尚不明确。(2)缺少穴位贴敷时间与疗程的长短相关的研究。(3)对于穴位贴敷治疗胎动不安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结论穴位贴敷对于胎动不安是一种副作用小、操作方便,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分析中医贴敷疗法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从建库到2020年1月的所有关于中医贴敷疗法的文献,按文献来源、发表年代、作者区域分布、文献类型、研究疾病、联合治疗等对文献进行筛选和分类,分析中医贴敷疗法的研究现状。结果 (1)共纳入中医贴敷疗法相关文献759篇,其中临床研究673篇、理论研究67篇、实验研究19篇,其中临床研究涉及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等各个学科的疾病。(2) 1964年首次刊出关于中医贴敷疗法的文献,自2000年之后文献发表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3)中医贴敷疗法的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平衡性,30.17%的文献作者来自于华东地区,仅有5.47%的文献作者来自西南地区。(4) 763篇文献主要来源于期刊、学位论文、报纸、会议论文,其中579篇期刊分布在202种期刊上。(5)文献中涉及的联合治疗方法最常用是中药口服、针灸等中医联合治疗方法。结论 (1)中医贴敷疗法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等,尤其在内科、儿科应用较多;(2)文献主要是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贴敷疗法的理论、机制等基础研究尚显不足;(3)文献质量不高,未来需要进行一些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中医贴敷疗法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2000.1-2011.5)、VIP(2000.1-2011.5)、CBM(2000.1-2011.5)及万方数字化期刊(2000.1-2011.5)、国外数据库Medline(2000.1-2011.5),并辅以手工检索甘肃中医学院及兰州大学图书馆相关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再经2人独立提取数据,交叉核对,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入选文献7篇,纳入病例1 134例,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哮喘的总有效率方面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OR=6.56,95%CI[3.79,11.37];在降低哮喘患者气道阻力,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方面,穴位贴敷疗法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SMD=0.68,95% CI[0.50,0.87].结论 纳入文献评价显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在总有效率、缓解哮喘患者FEV1方面优于药物治疗等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中药采用白芥子、细辛、甘遂、法半夏、苏子、莱菔子等);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中药采用安慰剂),两组均贴敷大椎、肺俞(左右)穴,每年夏季入伏日起,每10天贴1次,计3次为一疗程,连续贴敷3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发病次数、发病程度方面均呈下降趋势;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在改善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减少月发病次数及提高肺功能方面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8.
检索2010—2020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网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灸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临床研究文献,共纳入文献101篇。概述灸法及灸法联合其他中医药疗法干预CINV的治疗方法,常使用艾条灸、艾炷灸、隔物灸、温灸器灸等不同的灸法操作,主要选取足三里、中脘、神阙、内关等具有健脾胃、益气血、调气机、止呕逆作用的穴位。实际临床应用中,还常将灸法与耳穴压丸、穴位按压、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针刺、中药内服等中医疗法联合应用,以加强对CINV的干预效果。灸法治疗CINV临床应用已较成熟,疗效明显,但具体灸法操作的选择、施灸穴位的选取及刺激的参数等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和规范,以提高灸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临床选用药物、穴位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近20年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建立数据库,提取数据,对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常用穴位及贴敷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录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文献671篇。常用药物为白芥子(82.12%)、细辛(70.49%)、延胡索(65.42%)、甘遂(60.20%)、生姜(59.02%)。常用穴位为肺俞(89.72%)、定喘(46.20%)、心俞(37.11%)、大椎(35.92%)、膈俞(30.70%)。贴敷时间多在夏季三伏天(58.31%)。适用于治疗各年龄阶段人群,疾病控制率均在80%以上。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用药以辛热温阳药为主,选穴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督脉以及特定穴,贴敷时间较多选在夏季三伏天,适用人群广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6—2017年于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患者,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总结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比、呼吸系统疾病分布情况、证候分布特点;同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肺气虚患者分为穴位贴敷组与内外合治组,穴位贴敷组予常规穴位贴敷治疗,内外合治组予穴位贴敷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自拟养肺方,1袋/d,2次/d,疗程为每剂服用3 d,累计9 d,评估内外合治临床疗效。结果: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49;年龄分布从19岁到99岁,其中60~74岁患者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34.73%;呼吸系统疾病中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22.42%)、支气管哮喘(20.57%)、慢性咳嗽(18.72%);常见证候中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肺气虚证(20.71%)、肺脾阳虚证(15.47%)、湿热内蕴证(13.72%);肺气虚贴敷者中内外合治组患者75例,有效率为61.33%,穴位贴敷组患者233例,有效率为46.78%,内外合治组有效率高于穴位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患者神疲乏力、自汗、畏风、易感冒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穴位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肺气虚、肺脾阳虚、湿热内蕴证患者,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发展前景,为中医药治疗急症肠梗阻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中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诸多,西医治疗包括手术、药物;中医治疗包括针刺、艾灸、电针、推拿、中药、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及其他中医药联合疗法,现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疗法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24例,穴位贴敷组29例,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32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穴位贴敷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采用自拟胃瘫外敷方加味穴位贴敷,每日1次;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在穴位贴敷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针刺主穴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关穴,每日1次,共治疗14 d。观察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疗效、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西医治疗组有效率为41.67%,穴位贴敷组有效率为68.97%,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有效率为90.60%,3组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统计发现,3组发生率较高的胃癌、胰腺癌、十二指肠癌患者,西医治疗组有效率为40.00%,穴位贴敷组有效率为66.67%,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有效率为96.43%,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分别为西医治疗组(10.80±3.16)d,穴位贴敷组(7.10±4.41)d,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6.69±2.70)d,穴位贴敷组、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与西医治疗组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穴位贴敷组与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及针刺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穴位贴敷或穴位贴敷联合其他疗法与西药疗法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 5月;辅以手工检索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过刊资料库。中文检索词为腹泻、泄泻、穴位贴敷法、贴敷、敷贴、穴位敷贴等,搜集有关穴位贴敷或穴位贴敷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1标准,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5.1软件。结果: 最终纳入23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疗法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或穴位贴敷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西药治疗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创新热能贴敷疗法配合护理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治疗对血清FSH、LH、E_2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于2014年7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诊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共210例,纳入符合观察标准的研究病例数19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分成3组,传统穴位贴敷组(62例)、创新热能贴敷组(65例)、针刺治疗组(63例)。所有患者均在相同穴位进行针刺或贴敷治疗,并进行有效地临床护理,观察记录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Kupperman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卵泡刺激素(FSH)、血清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情况来评估创新热能贴敷疗法配合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Kupperman评分、临床疗效、FSH、LH、E_2比较无差异(P0.05),证明3组患者可进行临床比较。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临床疗效、FSH、LH、E_2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传统穴位贴敷组比较,针刺组、创新热能贴敷组的Kupperman评分、临床疗效、FSH、LH、E_2水平改善更优(P0.05),证明3组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Kupperman评分、FSH、LH、E_2水平,且针刺组、创新热能贴敷组的改善程度更优。治疗后针刺治疗组与创新热能贴敷组比较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证明创新热能贴敷治疗与针刺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疗效、Kupperman评分、FSH、LH、E_2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采用创新热能贴敷疗法配合护理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文献的选穴与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方式检阅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和Pub Med数据库中有关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取穴和所用药物的频次,以总结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文献的选穴与用药规律。【结果】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文献中所采用的单味中药频次居前5位的是吴茱萸(47次)、肉桂(43次)、酸枣仁(38次)、朱砂(26次)、黄连(22次);药物组合中酸枣仁—夜交藤合用的几率最大,其次为朱砂—琥珀,再次为肉桂—吴茱萸—朱砂。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文献中所选用的单个穴位频次居前4位的为涌泉(95次)、神阙(38次)、内关(30次)、三阴交(27次),穴位组合中三阴交—肾俞—脾俞合用的几率最大,其次为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再次为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物为吴茱萸,经常配伍使用的药物组合为酸枣仁—夜交藤。常用的穴位为涌泉,常用的配伍穴组为三阴交—肾俞—脾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观察穴位贴敷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指导.方法 将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1个月后将两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JO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JOA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加快疼痛缓解、改善腰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敷贴穴位贴敷的戒烟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某2个社区年龄≥18岁的烟民210人进行入户调查(最终纳入200人),随机分为中药敷贴组和安慰剂敷贴组。中药敷贴组124人在开展吸烟有害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自制中药敷贴穴位(甜味穴)贴敷,安慰剂敷贴组76人在开展吸烟有害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自制安慰剂敷贴穴位(甜味穴)贴敷。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烟民贴敷后的感受变化、食欲变化、睡眠质量及贴敷前后吸烟量的变化。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贴敷后,中药敷贴组感受不适、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发生率分别为9.7%,0.8%,4.8%,安慰剂敷贴组分别为2.6%,0,1.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敷贴组贴敷后与贴敷前比较,吸烟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71,P0.01);与安慰剂敷贴组贴敷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中药敷贴穴位贴敷戒烟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烟民的吸烟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曾丽珠 《当代医学》2021,27(25):78-81
目的 Meta分析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词为小儿推拿、穴位贴敷、支气管肺炎等,年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搜集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的相关研究.根据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6篇文献,采用Cochranc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共696例患者;4篇文献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隐藏及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为高偏倚风险,对研究者和受试者实施盲法、对结局指标评价实施盲法及其他偏倚为风险偏倚不确定,结果数据的完整性为低风险偏倚;1篇文献随机序列的产生、结果数据的完整性为低风险偏倚,对研究者和受试者实施盲法、对结局指标评价实施盲法及其他偏倚为风险偏倚不确定,分配隐藏、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为高风险偏倚;1篇文献随机序列的产生、结果数据的完整性为低风险偏倚,分配隐藏、对研究者和受试者实施盲法、对结局指标评价实施盲法及其他偏倚为风险偏倚不确定,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为高风险偏倚;纳入6篇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异质性较小(I2=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两组支气管肺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21,95%CI(2.47,7.16),P<0.00001].结论 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对于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能控制病情的发展,缩短治疗时间,疗效优于西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综述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发展前景,为中医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