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硼卡钠(BSH)对辐射损伤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探讨硼卡钠辐射防护作用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阳性药组(WR2721,200 mg/kg)、BSH低剂量组(20mg/kg)、BSH中剂量组(40 mg/kg)、BSH高剂量组(80 mg/kg),每组7只。各组动物腹腔注射,给药体积均为0.2 ml/20g;正常对照组和照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药组照射前连续给药2d,每天1次,其余各组照射前24h给药1次。用60Co 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6 Gy,剂量率为0.8 Gy/min。照射后第14天采集小鼠外周血并分离血清,分别检测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BSH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血清SOD活性均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P < 0.05);血清MDA值,低剂量组显著低于照射对照组(P < 0.05),中、高剂量组非常显著低于照射对照组(P < 0.01)。结论 BSH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提示BSH的抗氧化能力是其抗辐射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铁蛋白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给药组。给予6.8Gy照射剂量小鼠30d观察各组存活率实验;给予2Gy照射剂量观察各组小鼠的骨髓微核率并对有核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单纯照射组小鼠照后死亡率较高,25d全部死亡,与给药组比较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一般情况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纯照射组照后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下降,而乳铁蛋白给药组(包括照前给药和照后给药)高于单纯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纯照射组照后3d小鼠骨髓的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而乳铁蛋白给药组低于单纯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乳铁蛋白无论是照前给药还是照后给药都具有较好的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
薯莨和五倍子鞣质对辐射暴露小鼠的防护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薯莨鞣质和五倍子鞣质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茶多酚组(阳性对照组)、五倍子鞣质组和薯莨鞣质组。给予单次8.0 Gy 60Co γ射线照射(剂量率2.0 Gy/min),照前2h及照后18h分别各灌胃给药一次,测定30d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及保护系数等,空白对照组佯照射。结果 单纯照射组小鼠照后16d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12.0±2.45)d。薯莨鞣质组、五倍子鞣质组和茶多酚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6.25±7.13)d、(21.88±8.89)d和(23.25±9.33)d,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 < 0.01或P < 0.05)。结论 薯莨鞣质和五倍子鞣质可提高8.0 Gy 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30天存活率,对γ射线辐射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硼卡钠(sodium borocaptate,BSH)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方法 以BSH为受试物,用60Co 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6 Gy,剂量率为0.8 Gy/min。照射后第3天、第14天检测外周血细胞计数,并于照射后第14天检测小鼠脏器指数。结果 照后第3天,BSH高剂量组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P <0.05);照后第14天,与模型组比较,BSH中剂量组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P < 0.01),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 < 0.05)。结论 BSH能显著提高辐照后小鼠的血小板水平,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免疫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藻低聚糖对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海藻低聚糖对受6.0GyX射线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采用6MVX直线加速器一次全身照射小鼠,3个海藻低聚糖组照射后给药15d。观察小鼠30d存活率、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红细胞数,脾脏指数,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海藻低聚糖能加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数的恢复,明显提高脾脏指数,并且可引起抗氧化物酶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高。结论 海藻低聚糖对受照射小鼠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各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各项检测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60Co γ射线对小鼠一次性照射2 Gy,在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小鼠体重、白细胞(WBC)计数、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及血尿素氮(BUN)含量。结果 照射后首先出现血液WBC数量下降,2 d时降至最低(与照射前比较,P <0.01),3周后基本恢复正常。照射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似一条抛物线,2周时达最高点(与照射前比较,P <0.01),之后缓慢下降。照射后血尿素氮含量呈线性缓慢升高,4周时才显著高于照射前(与照射前比较,P <0.01)。照射后小鼠体重呈直线下降。4周时1/3小鼠死亡。结论 电离辐射可引起小鼠体重下降和血液WBC数量下降,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尿素氮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射线辐照对IRM-2、ICR、615、C57BL/6J四种小鼠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37Cs γ射线对四种小鼠进行4.0 Gy照射后,分别对四种小鼠的外周血分类、骨髓有核细胞及脏器指数进行测定,并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功能。结果 IRM-2小鼠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率均高于615、ICR、C57BL/6J小鼠,IRM-2小鼠与615、ICR、C57BL/6J小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四种小鼠的白细胞分类基本一致。照射后第4周,IRM-2小鼠的WBC、BMNC数量与ICR、615、C57BL/6J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IRM-2小鼠免疫及造血功能较强,是较好的应用于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健康非放射工作人员离体外周血在受到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血液中淋巴细胞凋亡率、Fas表达率的差异。方法 采集上述两类人员清晨空腹外周血,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对照组不照射X射线,照射组分别给予1、2、4 Gy剂量的X射线照射,剂量率为1.0 Gy/min,照射后分离提取淋巴细胞、染色培养,12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表达率,用flowjo和SPSS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结果 两类人员离体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8,P>0.05),Fa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5)。每一类人员各剂量组间T淋巴细胞早期、晚期、总凋亡率及Fas表达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6,P>0.05)。结论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非放射工作人员离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表达率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桑牛强生胶囊对4.0Gy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桑牛强生胶囊(SN)对4.0 Gy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阿归对照组和药物大小剂量5个实验组。实验组小鼠以60Coγ射线照射和给予环磷酰胺注射形成骨髓抑制模型,药物组给予不同剂量中药口服,正常对照组与环磷酰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前及实验后测体重,第7、14天检测血象,停药后的第2天,处死小鼠,观察骨髓有核细胞数。结果 SN可使由于60Coγ射线照射和环磷酰胺所致的Hb、RBC、WBC、PC减少明显提高,骨髓有核细胞数比环磷酰胺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N有显著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具有防治辐射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咖啡酸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接受4.5 Gy X射线照射的辐射损伤小鼠模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CFA组,观察小鼠30天存活率、体重、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细胞形成单位(CFU-MK)及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和脾脏指数(SI)等指标。结果 CFA组小鼠的30天存活率、体重、WBC、BMNC、CFU-GM、CFU-MK、CFU-S和SI数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 CFA能促进辐射损伤小鼠的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纳米氧化铈(CeO2)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1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氨磷汀)、纳米氧化铈低剂量组(100 mg/kg)、纳米氧化铈中剂量组(300 mg/kg)和纳米氧化铈高剂量(900 mg/kg)组。小鼠经3.5 Gy 60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率1 Gy/min)。于照射后3天、8天处死小鼠,检测脾脏和胸腺系数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并对照后8天小鼠血浆SOD和小鼠胸腺淋巴细胞肌动蛋白微丝骨架进行观测。结果 照后3天,与照射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铈中、高剂量组的胸腺系数明显增加(P<0.05或P< 0.01),优于阳性药物组;纳米氧化铈用药组脾脏系数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氧化铈药物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均降低,特别是低剂量组微核细胞率与照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作用优于阳性药物组。照后8天,与照射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铈药物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持续降低;纳米氧化铈中剂量组小鼠血清总SOD活力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腺淋巴细胞微丝骨架形态较完整。结论 纳米氧化铈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保护造血组织免于辐射诱发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鲨鱼软骨粘多糖对γ射线损伤雄性小鼠免疫器官及生殖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0.5g/kg·d)、中(1.0g/kg·d)、高(2.0g/kg·d)三个剂量鲨鱼软骨粘多糖组,每天一次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0.4ml/20g,灌胃2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以剂量率为0.83Gy/h的60Coγ射线进行一次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5Gy。于辐照前1d,辐照后3d、14d测定小鼠体重、外周血白细胞数,辐照后14d测定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睾丸重量指数,精子总数及精子畸形率。结果 鲨鱼软骨粘多糖可使辐照后3d中、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辐照后14d,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及精子总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小鼠的脾指数及睾丸重量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鲨鱼软骨粘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器官及生殖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剂量率60Co γ射线对SD大鼠的损伤生物效应,为其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SD大鼠置于60Co放射源下照射,每天照射1 h,连续照射7天,剂量率为0.072 Gy/h,累积剂量为0.5 Gy。照射完成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照射后SD大鼠的外周血白细胞为3.50×109/L,对照组为6.2×109/L,下降明显(P <0.05);血小板、红细胞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不明显;照射组的骨髓DNA平均OD260吸光值为1.083,对照组的为1.304,骨髓DNA明显降低(P < 0.05);照射组血清中SOD活性平均值为373.83 U/ml,对照组为421.59 U/ml,明显下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大鼠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剂量率γ电离辐射对SD大鼠的造血系统、抗氧化系统的损伤较严重,对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致死剂量的γ射线照射健康NIH小鼠后,其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动物于室温环境下饲养,给予小鼠致死剂量,即9.0 Gy的60Co γ射线一次全身均匀照射。分别于照射前和照射后1、3、6、9、12、24 h用NO检测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中NO水平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NOS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致死剂量照射后,小鼠肝脏组织中NO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正常参考值的趋势;照射后6 h开始升高并维持至照射后9 h,与照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12 h开始恢复,并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P>0.05)。致死剂量照射后,小鼠肝脏组织中有iNOS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97(P<0.01)。结论 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后,动物肝脏组织中NO水平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受试药物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游泳实验及胸腺、脾脏重量测定并指数计算,鸡红细胞作免疫原的溶血素测定实验和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来反映受照射小鼠的免疫功能及全身状态。用6MV-X射线照射造模,灌胃给药苞叶雪莲水提物,预防性给药(照射前)一周,治疗性给药(照射后)一周,共14d。后按既定方法对各组小鼠进行指标检测,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照射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及全身状态均有明显的影响。在游泳实验中,用药组游泳时间均长于模型组(IR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组的胸腺系数值都高于IR组,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溶血素实验测定光密度值(OD值),用药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苞叶雪莲水提物对小鼠免疫系统可能有一定的放射防护作用,在药物制备、成分分析、用药方式及剂量、用药时间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C形臂X射线机扫描对小鼠的辐射损伤作用。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昆明雄性小鼠分成6组,设对照组、单次、两次、四次、八次、十六次扫描组。用C形臂X射线机全身扫描各组小鼠24 h后,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ABTS快速法)、GSH检测试剂盒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分别用于检测脾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照射组小鼠外周血淋巴和骨髓细胞的DNA损伤(γ-H2AX)水平(1 h后检测)和骨髓细胞周期进程变化(24 h后检测)。结果 四次、八次和十六次C形臂X射线机扫描显著增加了脾脏中ROS的水平(P < 0.05),十六次扫描极大的降低了GSH含量和T-AOC(P < 0.05)。四次、八次和十六次C形臂X射线机扫描增加了小鼠外周血淋巴和骨髓细胞的γ-H2AX水平。十六次C形臂X射线机扫描增加了骨髓细胞G0/G1期和G2/M百分率(P < 0.05),八次和十六次扫描降低S期百分率(P < 0.05)。结论 C形臂X射线机扫描对小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刺五加多糖对60Co γ射线辐照大鼠的胃肠道及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6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R-2721组、523片组和刺五加多糖高(200 mg/kg·d)、中(100 mg/kg·d)、低(50 mg/kg·d)剂量组。5 Gy 60Co γ射线(吸收剂量率为0.388 Gy/h)全身照射一次。分别于照前5d、照后第3、10、14天测定大鼠体重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照后第14天断颈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肝、脾、胸腺指数、肠道长度,睾丸、附睾指数及精子相对计数。结果 照后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体重、脾脏、胸腺指数及肠道长度、睾丸、附睾指数及精子相对计数均明显下降,刺五加多糖各给药组各项指数相对模型对照组均升高;照前刺五加多糖各给药组WBC明显或非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给药剂量的增大,WBC值增高,提示刺五加多糖在动物正常情况下可以升高白细胞,照后模型对照组WB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刺五加多糖给药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升高,刺五加多糖可以促进辐射大鼠外周血WBC的升高;照后模型对照组肝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辐射造成大鼠肝损伤,引起肝肿大,此时刺五加多糖中、低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降低,提示药物对辐射大鼠肝脏有保护作用。结论 刺五加多糖对辐射大鼠的胃肠道及生殖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p16、CyclinD、CDK4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了2Gy X射线照射后p16、CDK4基因转录变化,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yclinD mR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三者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研究证实,2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8 h脾细胞p16 mRNA水平明显增高,12 h恢复正常水平。p16蛋白表达于照射后24 h明显增高(P <0.05)。周期蛋白CyclinD mRNA水平轻度降低,其蛋白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照射后2 h,脾细胞CDK4 mRNA水平开始降低,持续到72 h,降至最低值,为假照射组的55.9%。照射后8~72 h,CDK4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0.05~P <0.01)。结论 电离辐射照射后脾细胞内p16基因表达增高;CDK4基因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Radaway抗辐射胶囊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I(外周血白细胞计数)、Ⅱ(骨髓细胞微核检测)、Ⅲ(骨髓DNA含量测定)3大组,每大组又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辐射对照组。各组根据不同指标选择不同的照射时间均以同一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1次。结果 以3Gy剂量照射后第14天各剂量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辐射对照组(P < 0.01);照射后第3天,中、低剂量组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辐射对照组(P < 0.01),低剂量组的骨髓DNA含量显著高于辐射对照组(P < 0.01)。结论 Radaway抗辐射胶囊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方法制备的石花制剂对小鼠急性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探讨石花制剂治疗小鼠急性辐射损伤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小鼠在照射前腹腔注射10mg/kg、20mg/kg、40mg/kg、80mg/kg石花制剂,进行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9 Gy,观察小鼠的30d活存率和保护系数;照前15min、30min、1h、2h、4h腹腔注射石花制剂,观察30d活存率和保护系数;照前肌肉注射和口服给予石花制剂,观察30 d活存率和保护系数;照前腹腔注射醇提和水提的石花制剂,观察30d活存率和保护系数。结果 石花制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20~80 mg/kg)可显著提高受照小鼠的30d活存率和平均活存天数;照前15min至1h腹腔注射石花制剂对受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辐射损伤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照前肌肉注射石花制剂时,防护效果略逊于腹腔注射给药,而同样剂量口服给药时,则防护作用不显著;水提取的石花制剂在照前不同时间腹腔注射给药,防护效果与50%乙醇提取的石花制剂近似。结论 石花制剂对小鼠急性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最佳给药方案为照前30min腹腔注射40mg/kg的石花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