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烫伤条件下,建立MRSA气溶胶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4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单纯感染组和烫伤合并感染组。合并感染组小鼠皮肤烫伤后,MRSA(ST-239)气溶胶呼吸道感染,采用体重、血常规、菌血症率、皮肤和脏器荷菌量、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指标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与其他两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白细胞数显著增多;菌血症率达100%;皮肤和肺荷菌量较高,分别达108CFU/g和106CFU/g;镜下观察皮肤和肺炎症病变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肤组织内CD138呈阳性表达;multi-PCR测定感染组织内nuc和mecA基因均为阳性。结论 SKH-1无毛小鼠烫伤再辅以MRSA气雾攻击的方式,可成功建立能够模拟临床上烧烫伤患者继发MRSA肺炎的动物模型,此模型对于抗MRSA药物药效评价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稳定的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方法,以便进行相关烧烫伤创面修复研究。方法 取30只Balb/C小鼠,采用自制木质烫伤板,沸水浴法烫取直径8 mm的圆形创面,烫伤时间分别为5s、10s、15 s。伤后48 h,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筛选最佳创面烫伤时间。另取72只小鼠制成深Ⅱ度烫伤创面,采用擦刮法分别接种20 ul菌浓度为1?06、l?07、1?08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 25923的菌液。接种细菌72 h后 ,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炎症反应情况,并测定3d、7d、14 d的皮肤菌负荷,筛选最佳的细菌接种浓度。最后,按最佳条件建模后,观察创面的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中、愈后的组织学变化,以确定此创面感染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结果 组织学结果表明,10 s为深Ⅱ度创面的理想致伤时间,最佳接种菌浓为l?08 CFU/ml,此时,14 d内菌负荷均高于l?05 CFU/g。该模型的创面愈合时间(21?.95 d)较正常创面愈合时间(15.92?.34 d)明显延长(P<0.01),炎性反应明显,愈后不佳。结论 烧烫伤创面感染的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可作为感染创面防治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抗菌肽LL-37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的相关作用,为MRSA的预防治疗以及新药物开发应用提供新策略.方法 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LL-37对临床MRSA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建立96孔板及6孔板生物膜体外模型;通过结晶紫定量法以及激光共聚焦荧光染色法检测LL-37对MR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LL-37对临床MRSA菌株的MIC为12.5 μmol/L.不同浓度LL-37作用后,结晶紫定量法结果表明1/20 MIC亚抑菌浓度的LL-37即可抑制生物膜形成(P<0.01),且抑制率随用药浓度增加也随之提高,在1/4 MIC条件下生物膜形成抑制率可达到63%.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可见,用药组生物膜排列稀疏,厚度变薄,组成菌量明显减少.结论 低浓度的LL-37能够抑制MRSA生物膜的形成,并且对成熟生物膜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源抗菌肽LL-37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大鼠创面的抗菌效果。方法先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LL-37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然后取Wister大鼠30只,切除背部1.5 cm ×1.5 cm大小的全层皮肤,将鲍曼不动杆菌菌液涂抹于创面制成感染模型,并随机分为抗菌肽组、磺胺米隆组、对照组,每组10只。伤后3 h各组分别用0.2 g/L抗菌肽LL-37溶液、100 g/L磺胺米隆溶液或等渗盐水纱布湿敷,每天换药1次。伤后1~3 d大体观察各组大鼠创面的情况;伤后3 d检测痂下组织细菌定量。结果 LL-37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为64μg/mL,MBC为128μg/mL。对照组大鼠相比其他两组活动减少,创面分泌物较多,磺胺米隆组及抗菌肽组创面结痂、干燥、无明显分泌物;抗菌肽组痂下组织细菌定量为(11.9±6.7)×102 CFU/g,磺胺米隆组为(15.2±11.4)×102 CFU/g,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1±36.4)×104 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源抗菌肽LL-37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大鼠创面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MPT64与ESAT6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及保护力. 方法:将MPT64与ESAT6的融合蛋白皮下免疫小鼠3次,每次间隔2 wk,ELISA测定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 最后一次免疫完成后4 wk,分离部分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刺激指数,ELISA检测悬液中IFN-γ水平. 另一部分免疫的BALB/c小鼠经尾静脉感染MTB毒株H37Rv,4 wk后计数脾脏细菌负荷数. 结果:MPT64-ESAT6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1∶ 1500,免疫小鼠后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为2.23,而生理盐水免疫组只有0.88;脾淋巴细胞悬液中诱发的IFN-γ为(4.28±0.27)μg/L,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免疫组[(0.48±0.17) μg/L,P<0.05],但不及BCG免疫组[(5.18±0.31)μg/L]. 与生理盐水免疫组(细菌负荷6.45±0.17)相比较,融合蛋白免疫的小鼠,对攻击感染后抗MTB在脾脏中增殖有显著作用,细菌负荷为5.04±0.11,但与BCG免疫组相比脾脏细菌负荷减少甚微(细菌负荷4.38±0.22). 结论:MPT64与ESAT6融合蛋白可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穿心莲对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与抗菌肽LL-37联合应用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O1生物膜,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黄芪、穿心莲和抗菌肽LL-37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20、50、100 g/L黄芪,20、50、100 g/L穿心莲单独用药或分别与32、64μg/mL抗菌肽LL-37联合应用对PAO1生物膜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体外PAO1生物膜模型。黄芪、穿心莲在3.125~200 g/L浓度范围内对PAO1无抑制作用。抗菌肽LL-37对PAO1的MIC为256μg/mL。黄芪、穿心莲单独用药对PAO1生物膜早期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黄芪/穿心莲与抗菌肽LL-37联合用药对PAO1生物膜的形成及对成熟生物膜的清除作用不明显,不具有协同作用。【结论】黄芪、穿心莲均能够早期抑制PAO1生物膜的形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成熟生物膜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与抗菌肽LL-37联合应用时,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15是否能够有效纠正脓毒症小鼠的免疫抑制,改善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方法将铜绿假单胞杆菌经尾静脉注射至C57雄性小鼠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模型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和0.5、1μg IL-15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1μg IL-15。观察脓毒症小鼠的生存时间,计算脏器细菌定植数量,检测小鼠T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并测定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0.5、1μg IL-15组小鼠生存时间为(3.8±3.9)和(5.0±4.9)d,明显长于对照组[(1.9±0.9)d]。腹腔注射IL-15后,小鼠脾脏细菌的定植量[0.5μg组:(15.4±2.9)×103CFU/μg,1μg组:(9.7±1.5)×103CFU/μg]显著低于对照组[(29.8±3.2)×103CFU/μg,P<0.01]。腹腔注射1μg IL-15有效的增加了小鼠T细胞[(69.84±13.28)%vs(58.63±6.25)%,P<0.01]、NK细胞的数量[(20.96±5.78)%vs(9.83±1.36)%,P<0.01]和IFN-γ的表达水平[(526.1±23.8)pg/ml vs(289.4±16.2)pg/ml,P<0.01]。结论 IL-15能够有效的纠正脓毒症小鼠的免疫抑制,充分活化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改善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及评价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康合素)联合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在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收治的成人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患者各30例。以面部左侧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康合素联合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治疗,隔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创面单用等量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隔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治疗7,14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及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浅Ⅱ度烧伤患者中,治疗组7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72.08±7.36)%VS(55.27±6.73)%,(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9.03±2.65)d VS(13.14±3.21)d,(P<0.05)];深Ⅱ度烧伤患者中,治疗组14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83.78±9.05)%VS(62.24±7.97)%,(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6.15±3.63)d VS(22.89±5.17)d,(P<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7.17±1.45)VS(9.19±2.32),(P<0.05)];两组患者两种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康合素联合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能显著加快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菌肽对阴沟肠杆菌感染小鼠创面的抗菌作用。方法:超声处理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经分离纯化后,体外实验分析抗菌肽的抑菌特性。取ICR小鼠30只,切除背部1cm&#215;1cm全层皮肤,涂抹阴沟肠杆菌菌液作为感染模型,随机分为3组。伤后2h和每天各组分别用等渗生理盐水、100g/L的磺胺米隆或0.1g/L抗菌肽滤纸湿敷,伤前和伤后3d抽血观察白细胞变化;伤后3d痂下肌肉组织细菌定量和计算存活率。结果:抗菌肽纯化蛋白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术后3组白细胞记数均减少,对照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痂下肌肉组织细菌定量抗菌肽组(99&#177;32)&#215;10^2CFU/g和磺胺米隆组(87&#177;31)&#215;102CFU/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4&#177;338)&#215;10^3CFU/g(P〈0.01);对照组伤后3d存活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超声处理能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其对阴沟肠杆菌感染的ICR小鼠创面有较强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对感染结核病小鼠肺部菌落计数(CFU)的影响,为临床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治疗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BALB/C小鼠,体重18~20 g.按照气溶胶感染装置感染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建立结核病模型,检测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后肺部CFU.结果 异烟肼组小鼠全肺的CFU为(2.00±0.17)log10CFU,较空白对照组相比下降了4.29 log10CFU.莫西沙星组的小鼠全肺的CFU为(2.69±0A0)log10CFU,较空白对照组相比下降了4.0log10CFU,左氧氟沙星5、10、20 mg/kg各剂量组的CFU分别为:(6.15±0.20)log10CFU、(5.67±0.29)log10CFU、(5.07±0.40)log10CFU,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下降了0.14 log10CFU,0.62 log10CFU,1.22 log10CFU.结论 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活性显示剂量相关性;左氧氟沙星的早期杀菌活性不及异烟肼与莫西沙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27-30+封三
目的研究家蝇抗菌蛋白对小鼠皮肤烫伤模型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磺胺嘧啶银组和抗菌蛋白组,制备皮肤烫伤模型,将供试品按0.2 mL/只的剂量涂抹创面上,1次/d。于损伤后第7、14、21天测量皮肤损伤面积,计算伤口愈合率,同时用免疫组化试剂盒常规方法测BFGF、EGF含量。第21天取损伤部位皮肤,组织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第21天抗菌蛋白组和磺胺嘧啶银组小鼠皮肤损伤部位愈合率均值分别为93.15%和91.79%,与生理盐水组均值71.32%比较,提高了21.83%和20.47%(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21 d时抗菌蛋白组皮肤组织已完全愈合,对照组尚未完全愈合。抗菌蛋白组BFGF及EGF表达在14、21 d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家蝇抗菌蛋白能改善小鼠烫伤部位肉芽组织生长状态,可能是通过促进BFGF、E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拉草提取物黄酮类成分对大鼠皮肤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感染的抑菌作用,为新型抗感染中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水醇提取法提取乌拉草有效成分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黄酮含量,采用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乌拉草有效成分对细菌的抑菌活性,试管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24只SD大鼠采用自制烫伤仪构建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青霉素钠(NaBP)对照组和乌拉草提取物CM-70治疗组,每组8只。3组大鼠创面皮内多点注射接种20μL(1.0×108 CFU·mL-1)S. aureus,次日3组大鼠分别涂抹无菌生理盐水(0.5 g无菌脱脂棉吸附生理盐水0.5 mL·cm-2)、NaBP(0.5 g无菌脱脂棉吸附NaBP,5 000 U·kg-1体质量)和10 g·L-1乌拉草CM-70提取物稀释液(0.5 g无菌脱脂棉吸附0.5 mL·cm-2乌拉草CM-70提取液)。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感染情况,采用创面痂下细菌定量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烫伤后第1、2、3、4、5、6和7天创面细菌数(CFU·g-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烫伤前...  相似文献   

13.
师长宏  范雄林  柏银兰  薛莹  张海  徐志凯 《医学争鸣》2004,25(18):1633-1636
目的: 研究Ag85B与ESAT6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对MTB感染小鼠的保护力.方法: 采用皮下包埋的方法,将预先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表达蛋白免疫小鼠3次,每次间隔2 wk,用MTB培养上清滤液蛋白(culture filtrate proteins, CFP)作为抗原,ELASA测定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为了检测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引起的细胞免疫应答,最后一次免疫完成后4 wk,取一部分免疫小鼠分离脾淋巴细胞,体外用抗原刺激,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刺激反应,ELISA检测悬液中IFN-γ水平. 另一部分免疫的BALB/c小鼠经尾静脉感染MTB毒株H37Rv,4 wk后计数脾脏细菌负荷数. 结果: Ag85B-ESAT6 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为1: 1000,ESAT6-Ag85B 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为1: 5000. 融合蛋白Ag85B-ESAT6和ESAT6-Ag85B免疫组淋巴细胞刺增殖指数分别为2.40±0.17 和2.60±0.25,而生理盐水组只有0.90±0.21;相对应的IFN-γ含量分别为(3.51±0.30) μg/L和(4.05±0.41) μg/L,显著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0.50±0.25) μg/L, P<0.05,但不及BCG免疫组(5.55±0.31) μg/L. 与生理盐水免疫组(细菌负荷6.31±0.13)相比较,融合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对攻击感染后抗MTB在脾脏中增殖有显著作用(细菌负荷分别为5.04±0.11和5.15±0.29, P<0.05),但与BCG免疫组相比脾脏细菌负荷减少甚微. 结论: Ag85B与ESAT6融合蛋白可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两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BACTEC MGIT 960培养法与罗氏(L?wenstein-Jensen,L-J)培养法)同时验证利福平(rifampin,RIF)在结核感染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探讨采用BACTEC MGIT 960培养系统在结核感染的小鼠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BACTEC MGIT 960培养组与L-J培养组,经尾静脉注射1.0×10~6 CFU/mL H37Rv菌液感染36只C57BL/6雌性小鼠,感染一周后18只小鼠采用利福平治疗四周,18只小鼠注射等量磷酸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用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与罗氏培养法对36只小鼠肺、脾及肝组织匀浆液进行培养。结果采用BACTEC MGIT 960培养法,RIF治疗组中肝、肺及脾组织培养物的报阳时间分别为(187.11±10.20) h、(347.22±12.70) h、(276.39±13.09) h,对照组为(142.50±11.70) h、(251.67±16.63) h、(230.28±7.22) h,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罗氏培养法,RIF治疗组中肝、肺及脾组织荷菌量分别为(5.15±0.15) log_(10) CFU、(3.30±0.23) log_(10) CFU、(3.40±0.25) log_(10) CFU,对照组荷菌量分别为(5.90±0.25) log_(10) CFU、(3.88±0.31) log_(10) CFU、(4.15±0.30) log_(10) CFU,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采用BACTEC MGIT 960培养法和罗氏培养法进行荷菌量检测,其培养结果相符,但是前者检测出阳性结果时间平均缩短一半,并且区分度也较高,说明BACTEC MGIT 960培养法在动物模型的荷菌量检测中更有优势,可运用于结核感染动物模型中荷菌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融合蛋白LL-37-haFGF有明确促创面愈合效果,从体内、体外两方面评价LL-37-haFGF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LL-37-haFG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毒性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标法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情况,根据国家SFDA 2010年《治疗用生物制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设计皮肤急性、长期毒性试验,以及皮肤刺激性和过敏试验.结果 LL-37-haFGF不影响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和凋亡;对皮肤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皮肤解剖结构无明显改变,主要脏器均正常;125 μg/cm2剂量对局部皮肤刺激性平均反应积分值为0,累积刺激指数为0;在125 μg/cm2剂量对皮肤平均反应值为0,致敏率为0.结论 局部应用LL-37-haFGF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在体内、外模型上均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小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ICR小鼠112只,采用雌激素化+阴道灌洗白假丝酵母菌菌液,构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小檗碱低、中、高剂量)和制霉菌素组,各18只,相应药物干预10天,观察小鼠在接菌后4、7、14天症状、体征、微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接菌第7天,小檗碱高剂量组和制霉菌素组感染症状、体征消失,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高剂量组真菌载量和阴道灌洗液真菌阴性鼠数均明显下降[(1.83±0.75)104CFU/m L比(18.17±2.93)104CFU/m L,P0.05;5鼠比0鼠,P0.05]。小檗碱高剂量组和制霉菌素组效果相当[(1.83±0.75)104CFU/m L比(1.67±1.21)104CFU/m L,P0.05;5鼠比6鼠,P0.05]。结论小檗碱能有效治疗雌激素化小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润肤消炎洗剂对特应性皮炎(AD)皮损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影响.方法 选取23例AD患者,左侧(或右侧)上肢(或下肢)的典型皮损作为治疗组靶皮损,对侧相应皮损则作为对照组皮损.(1)治疗组靶皮损以润肤消炎洗剂外洗或湿敷,治疗14 d.对照组皮损不给予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皮损处金葡菌定植密度.(2)检测润肤消炎洗剂对标准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靶皮损的金葡菌定植密度[(107 893±260 049)CFU/c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皮损[(343 321±424 940)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润肤消炎洗剂(中药浓度1 g/ml)对标准金葡菌和MRSA均具有抑菌作用,与阳性对照组(2%夫西地酸钠)的抑菌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炎、抑制金葡菌可能是润肤消炎洗剂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清洗溶液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伤口疼痛及愈合轨迹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用室温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观察组用37℃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2组创面按照统一的方法选择敷料、包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换药次数、时间、疗效、伤口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第2周[(1.46±1.03)分比(3.85±1.15)分]、第4周[(0.58±0.64)分比(2.74±1.40)分]、第6周[(0.08±0.14)分比(1.90±0.21)分]和第8周[(0.04±0.02)分比(1.45±0.65)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创面愈合率第2周[(49.22±8.52)%比(26.32±5.29)%]、第4周[(86.28±10.21)%比(49.76±9.38)%]、第6周[(94.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牡蛎酶解液对2型糖尿病小鼠皮肤软组织创伤愈合修复的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成功复制的2型糖尿病皮肤软组织创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牡蛎酶解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牡蛎酶解液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于模型复制成功后次日分别给予0.25 g/10(g·d)、0.50 g/10(g·d)、1.00 g/10(g·d)牡蛎酶解液灌胃处理;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同时间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初元Ⅰ型产品0.1 mL/10(g·d)灌胃处理。分别于术后第3天、7天、14天观察小鼠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模型复制后第14天小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创面组织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创面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 牡蛎酶解液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术后3 d、7 d、14 d的创面愈合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小鼠创面愈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菌肽LL-37对结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构建LL-37过表达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未经感染的HT-29细胞)、空载组(给予感染空载质粒的HT-29细胞)、LL-37过表达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AMPK抑制剂组[给予感染空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Dorsomorphin,Dor)]和联合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 Dor),每组6只。采用结肠癌HT-29细胞复制结肠癌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感染24 d后剥离肿瘤测量质量并计算抑瘤率,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LC3Ⅰ和LC3Ⅱ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AMPK、p-AMPK、mTOR及p-mTO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LL-37过表达组小鼠结肠癌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降低(P<0.05),抑瘤率升高(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空载组比较,AMPK抑制剂组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升高(P<0.05)、抑瘤率降低(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LL-37过表达组比较,联合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抗菌肽LL-37能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进而抑制结肠癌HT-29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