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12采用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的21例Ⅰ、Ⅱ期Kümmell病,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下肢感觉异常、脊髓压迫、肺栓塞等并发症。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3例为椎旁渗漏,1例为椎间盘渗漏。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而且有助于恢复脊柱的生理角度,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诊治的27例Kümmell病,15例采用PVP治疗(PVP组),12例采用PKP治疗(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数,比较2组术后1 d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结果 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PV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PKP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PKP组术后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2组骨水泥渗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与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伤椎Cobb角较PKP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和PVP治疗早期Kümmell病均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但PVP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在临床推荐优先采用PVP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的25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手术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前后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计算伤椎术前术后相对高度,并观察局部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7±1.5)个月,术中透视(14.7±4.3)次,骨水泥用量(6.2±1.0)mL。术后2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相对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术中出现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未出现静脉渗漏、椎管内渗漏、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率为20.0%。结论采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Kümmell病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平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水泥分布模式对I、II期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将85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Kümmell病患者分为A组(团块组)和B组(团块+嵌插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渗漏率、手术前与手术后、术后3月、6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变化。结果 B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多于A组,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术后3月、6月、1年时B组VAS及ODI评分明显优于A组。结论 PKP是治疗I、II期Kümmell病的有效方法,骨水泥分布模式是影响PKP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团块状+嵌插样骨水泥分布模式效果好于团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单节段Kümmell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30例,采用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B组34例,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射剂量及渗漏情况、手术费用及并发症;分析两组术后第1天、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影像学比较两组上述3个随访时间点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手术费用低于B组(P <0.05)。两组骨水泥注射剂量、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过2年的随访发现,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各随访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影像学方面,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随时间推移,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逐渐降低,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2月~2022年4月对40例无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A组20例,行PKP术;B组20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比较两组伤椎Cobb后凸角的改善情况、术后1 d伤椎高度、术后1年伤椎丢失高度、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改善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伤椎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Cobb后凸角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年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伤椎Cobb后凸角均明显变小(P<0.05);且B组的Cobb后凸角明显小于A组(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年伤椎丢失高度分别为(2.1±0.6)mm和(1.0±0.3)mm,术后1年VAS改善率分别为64%±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椎体造影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单纯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6诊治的52例Kümmell病,26例采用椎体造影联合PKP治疗(观察组),26例单纯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后2 d、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两组术后2 d、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低,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较对照组低,伤椎Cobb角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kümme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过伸体位复位治疗21例老年kümmell病患者,通过测量术前、术后第2d、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中间高度、病椎Cobb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第2 d、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病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病椎Cobb角等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第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随访中1例出现临近椎体骨折。[结论]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体位复位对老年Kümmell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ümmell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22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的方式防止骨水泥渗漏。术后CT扫描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36个月,平均15个月。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出现。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1、85.5,术后分别为2.3、28.9,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分别为2.2、23.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骨水泥渗漏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靶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45例Kümmell病患者,均采用靶点穿刺PKP术治疗,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 4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注入骨水泥(4.34±0.54) m L,手术耗时(42.49±5.29) min,住院(5.05±0.55) d,透视次数(12.51±4.21)次;术后7 d、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椎体高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bb角高于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低于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2例慢性腰背痛,无继发神经损伤、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靶点穿刺PKP术治疗Kümmell病能有效改善疼痛症状,恢复椎体高度,精确的靶点穿刺有助于减少透视次数,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患者在本院接受PKP治疗。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测量并记录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的矫正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ODI、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后凸角分别为(8.9±0.4)分、(87.5±3.5)%、(41.3±5.2)%、22.1°±1.8°,术后2 d分别为(2.2±0.6)分、(31.8±4.1)%、(71.2±4.9)%、12.6°±1.4°,末次随访时为(2.0±0.3)分、(26.1±1.3)%、(70.7±4.8)%、13.2°±1.8°,术后2 d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用于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安全、有效,能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10采用改良单侧PKP治疗的9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结果 9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3~27个月,平均13.7个月。手术时间19~55 min,平均28.3 min。98例骨水泥均分布满意,7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邻近椎体骨折。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较术前降低,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时间较短,骨水泥渗漏率较低,骨水泥分布情况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侧或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Kü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单侧穿刺PKP治疗(单侧组),19例采用双侧穿刺PKP治疗(双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骨密度T值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骨折疼痛程度,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单侧组术中骨水泥渗漏4例(15.38%),双侧组3例(15.79%),均无明显神经脊髓症状,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但单侧组住院时间与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行胸部正位X线片检查未发现肺栓塞。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个月。无椎体再骨折及骨水泥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两组组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Cobb角较术后1 d无明显丢失(P0.05)。两组间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PKP治疗Kümmell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单侧穿刺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PVP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术前过伸体位复位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2-10-2015-12共收治26例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57-82岁,平均68.1岁;伤椎分布:T113例,T1210例,L19例,L26例,L33例,其中单椎体骨折21例,双椎体骨折5例。术前均予以过伸体位复位技术,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有一定程度矫正后,予以单侧穿刺PVP手术。结果 4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5.4%)。术后随访16-25个月,平均21.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其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亦较术前有明显矫正效果(P0.05)。结论Kümmell病通过术前体位过伸复位有利于矫正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联合单侧PVP手术可较好地降低腰背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11诊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1例采用PKP治疗(PKP组),41例采用PVP治疗(PV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2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PKP组骨水泥注入量较PVP组多,骨水泥渗漏数较PVP组少,手术时间较PV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伤椎前缘高度较PVP组大,伤椎Cobb角较PVP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VP与PKP治疗均能显著减轻疼痛并促进术后快速康复,PKP在恢复伤椎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的效果优于PVP,且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浸骨水泥明胶海绵填充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9-11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浸骨水泥明胶海绵填充治疗的42例Kümmell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结果 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4~40个月,平均2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骨水泥反应等并发症。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盘渗漏2例,椎体前缘渗漏1例。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浸骨水泥明胶海绵填充治疗Kümmell病能够快速止痛,腰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ümmell病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Kümmell病患者共7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与非渗漏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ümmell病分期(Ⅰ/Ⅱ期)、症状持续时间、骨折部位(胸椎/腰椎)、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分布形态(团块样/海绵样)、椎体前壁高度丢失值、椎体前壁压缩程度、椎体楔形角、椎体前壁高度、椎体后壁高度和骨水泥体积分数。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骨水泥渗漏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骨水泥体积分数对骨水泥渗漏的预测价值。结果:70例患者中出现骨水泥渗漏32例,渗漏率为45.7%。单因素分析显示,Kümmell病分期、椎体前壁压缩程度、椎体楔形角及骨水泥体积分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7-07采用Wiltse入路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治疗的13例老年Ⅲ期Kümmell病。结果 2例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症状。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1~25)个月。术后1周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治疗Ⅲ期Kümmell病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而且能恢复脊柱序列、伤椎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且随访时间2年的32例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8例,年龄69.95±7.72岁(56~87岁),骨密度T值-3.43±0.22SD(-2.5~-5.1SD)。记录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中线高度、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骨水泥强化椎体形态学改变等。结果:7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时间为2.81±0.97年(2~6年)。椎体强化术后3d伤椎椎体高度和局部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复位的椎体出现再塌陷,局部后凸角度加重(P0.05)。术后3d 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骨水泥椎体均与相邻椎体自发性融合,6例出现骨水泥碎裂和移位,8例骨水泥周围出现透亮线。结论:椎体强化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Kümmell病术后即刻疗效显著,但中长期随访时,骨水泥强化椎体出现塌陷及后凸角度增大,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防Kümmell病患者椎体前壁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3例临床诊断为Kümmell病的患者,予以行PKP术治疗,同时术中应用明胶海绵置入椎体前壁处预防骨水泥渗漏,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73.84±8.44)岁。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胸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X线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1±0.83)分、(2.92±1.13)分、(1.69±1.11)分,治疗后1 d、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ODI分别是(71.08±9.46)%、(17.85±7.82)%,治疗后3个月的ODI较治疗前改善(P0.05),患者术后胸腰椎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示椎体前壁无骨水泥渗漏。结论:明胶海绵可预防Kümmell病椎体前壁骨水泥的渗漏,降低椎体前方主动脉等软组织的热损伤和机械损伤风险,不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和胸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