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惠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的感染状况,初步了解其在人群中的流行特点,为本地区的用血安全提供合适的策略。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法ELISA试剂,对惠州地区2016年3月-2016年12月共56 128名献血者进行HTLV-Ⅰ/Ⅱ抗体初筛,初筛阳性标本再剪血袋辫子一起双孔复查,复查阳性标本进行电化学发光法(ECL)和蛋白印迹法(WB)确证。结果 56 12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初筛阳性20份,确证实验5例阳性,阳性率为0.01%。5名确证阳性者皆为男性,其中3名ECL和WB均阳性。结论调查结果表明惠州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HTLV-Ⅰ/Ⅱ感染,从安全输血角度综合分析,有必要对献血者进行HTLV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春地区献血人群HTLV感染状况,为了解本地区献血人群是否存在HTLV感染和针对其感染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吉林省血液中心随机留取的65821份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进行HTLV-Ⅰ/Ⅱ抗体检测,初筛阳性的样本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WB)实验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RT-PCR)法进行确认。结果 65821份献血标本中初筛阳性结果数25例,占总纳入人数的0.04%,疑似阳性者合计1例,占初筛阳性数的4.00%;疑似阳性者最终确认结果呈阴性。结论长春地区属于HTLV感染低发区或非流行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韶关市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感染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11月于本血站经筛查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标本29 418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对于初筛为有反应性(s/co≥1)的无偿献血者标本,再采用免疫印迹法(WB)及核酸试验(PCR)进一步确认。结果:29 418名献血者中本地献血者占93.603%(27 536/29 418),外地流动人口占6.397%(1 882/29 418);29 418份标本中经ELISA法初筛发现反应性标本量为4份,占0.014%(4/29 418),而经WB法及PCR法检测结果 1份为阳性,阳性率为0.003%(1/29 418)。本研究调查样本来自各行各业,其中献血人群主体来自农民和工人,其次为自由职业者及学生。结论:韶关市29 418名无偿献血者中发现1名HTLV感染,从安全输血角度综合分析,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应对献血者行HTLV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流行状况,为有效控制HIV通过血液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试剂进行初筛实验,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进行确证实验.结果 共检测293 981例标本,初筛抗-HIV可疑阳性134例(0.05%),WB确证阳性9例(0.0031%).结论 HIV在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中呈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浙江省无偿献血人群抗HTLV血清阳性率,对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献血频次献血者抗HTLV血清阳性率进行比较.方法 对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全省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抗HTLV筛检,抗HTLV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认.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献血频次献血者抗HTLV血清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曹珺  王新梅  李树博  郭玮  孟毓 《中外医疗》2013,(27):182+184-182,184
目的探讨在杜绝抗-HIV漏检的前提下,如何能减少假反应性结果的出现,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又对献血者检验结果反馈不造成负面的影响。方法将该站2010—2012年抗-HIV初筛阳性标本和CDC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站实验室检测出的93份呈反应性的标本送市CDC确认实验室确证结果为:反馈确证结果阴性标本为74份,阳性标本为7份(ELISA方法两种试剂筛查都为反应性),不确定样本12份。结论单种试剂做出呈反应性的实验结果呈假阳性的几率比较大,也就是在抗-HIV ELISA实验中存在目前无法避免的假反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Ⅰ (HTLV Ⅰ )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郑州市部分无偿献血者、相关病人血样进行抗 HTLV Ⅰ筛查 ,阳性结果用蛋白印迹实验 (westemblot、WB)确认。结果 :共检测献血者血样 90 74份 ,各种相关病人血样 414份 ,初检阳性 2 4份 ,复检阳性 6份 ,经WB确认均为阴性。结论 :本调查未发现抗 HTLV Ⅰ阳性 ,欲进一步了解感染及流行情况 ,有必要加大调查范围特别是加大相关病人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献血人群抗-HCV反应性、HCV核酸检测结果及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实验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1个进口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检测系统对HCV进行筛查,对抗-HCV呈反应性或/和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RIBA,将2种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共检测133 959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覆盖核酸检测结果的标本113 380例,抗-HCV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比例0.19%(252/133 959),NAT检测阳性共27例,阳性检出的比例0.02%(27/113 380);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确证实验确证阳性的比例19.8%(50/252)、阴性的比例54.8%(138/252)、不确定的比例25.4%(64/252);27例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均为ELISA检测双试剂反应性和确证实验阳性;2家ELISA试剂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2次ELISA+1次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更为安全;针对较高比例的假阳性标本,应建立献血者跟踪随访制度,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进口与国产酶联免疫(ELISA)试剂在筛查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的效果,分析ELISA试剂初筛阳性标本的S/CO比值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本市无偿献血者常规ELISA抗-HIV初筛试验和WB确证试验的检测数据,比较第4代进口与第3代国产ELISA抗-HIV试剂初筛试验结果及与确证结果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IV检测中ELISA与GICA初筛结果与WB确证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评价不同初筛方法与确证结果.方法:分析我中心2018年5月—2020年5月780例HIV感染者样本.采用ELISA及GICA法分别对样品进行初筛,采用WB对样本进行确证.结果:780例血液样本ELISA与GICA初筛双阴性40例,双阳性690...  相似文献   

11.
冯娟 《安徽医学》2018,39(2):170-173
目的 调查分析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及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阳市中心血站44047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调查分析MSM感染HIV的献血者相关资料,分析HIV感染率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4404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33例,HIV感染率为0.0075%;其中,通过MSM感染HIV 7例,占21.21%;MSM感染 HIV人群结构特征:年龄18 ~29岁占85.71%,大学以上学历占57.14%,在校学生占42.86%,未婚占85.71%;与历年HIV感染率比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总体呈平稳低流行趋势,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南京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2011年436 672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抗-HIV/HIV-P24初筛检测,初筛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436 672例无偿献血者中抗-HIV/HIV-24初筛有反应性543例,确证阳性43例;抗-HIV/HIV-P24与HBsAg、TP感染分别为1例和9例。结论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且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13.
张秀琼 《右江医学》2001,29(6):515-515
目的 :了解艾滋病 (AIDS)在百色地区献血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献血者进行抗 HIV检测。结果 :在所检测的 18172名献血者中 ,有 76名为阳性 ,经蛋白印迹法 (WB)法确证全部为阴性。结论 :该地区献血者中未流行AIDS ,杜绝了经输血途径传播AIDS疾病 ,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黄秋芳 《医学动物防制》2011,(11):1072-1073
目的通过对501例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复检试验和确证试验结果分析,了解受检样本假阳性分布情况以及筛查试验阳性结果与确证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各HIV初筛实验室送检的初筛阳性血清,采用ELISA法及胶体硒快速法复检后,任一复检试验阳性标本再采用蛋白印迹法做确证试验。结果在501例送检样本中ELISA法、胶体硒快速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出HIV阳性例数情况分别为407(81.2%)、388(77.4%)和377(75.2%),以确证试验结果为准,献血员、孕产前检测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2.0%和66.7%。结论献血员、孕产前检测者假阳性率较高,复检试验为双阳性的标本与确证结果符合率最高,因此ELISA法结合快速试验是较有效的复检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州番禺地区献血人群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流行情况,为国家制定地区性血液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无偿献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ELISA双孔复查,复查阳性标本为HTLV初筛阳性标本.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电化学发光试验,对化学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筛查工作中,HIV核酸检测(HIV nucleic acid test,HIV NAT)反应性是否可代替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抗体确证试验作为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筛查方法的确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641份,比较其HIV NAT结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判定的WB结果,并对HIV NAT反应性但WB不确定或阴性的献血者分析其CDC随访的WB检测结果.结果 641份标本中,219份(34.2%)HIV NAT结果为反应性,其中WB确证结果为阳性206份,WB不确定13份,WB阴性0份.对13份ELISA不合格HIV NAT反应性WB结果不确定的标本经北京市CDC随访成功7份,WB均转为阳性;其余6份HIV NAT和WB条带结果支持HIV早期感染,且依据2019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判定为WB阳性.因此219份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献血者均为HIV感染者.结论 对采用HIV ELISA双试剂和HIV核酸并行检测程序的采供血机构,对于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可考虑直接上报为HIV确证阳性;对于HIV NAT非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则送CDC参照临床诊断检测策略进行确证,可助于缩短HIV阳性献血者的确证时间.  相似文献   

17.
龙银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18-2119
目的:分析本地区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和分布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为保障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站2007年-2013年111802人份无偿献血样本抗-HIV初筛结果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对确证阳性样本的献血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筛查双阳样本48例、单阳样本86例,经蛋白免疫印迹法(WB)法确证阳性35例均为ELISA法双阳样本。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31%,35例感染者中男性29人、女性6人;感染年龄集中于26岁~40岁(54.3%);与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无明显相关。结论近年来HIV感染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应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尽量筛查和屏蔽高危人群献血,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以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郑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TLV-Ⅰ/Ⅱ感染情况,为本地区无偿献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筛查HTLV-Ⅰ/Ⅱ,初筛阳性标本采用蛋白印迹法(WB)确证。结果随机抽查2014年12月无偿献血者8 800份标本,结果检测出初筛阳性标本8份,初筛阳性率为0.09%,采用WB确证实验确证8份初筛阳性标本全部为阴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属于HTLV-Ⅰ/Ⅱ感染的非流行区或低发区,为确保血液安全和受血者的健康,建议在非常规检测HTLV-Ⅰ/Ⅱ的区域,使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或存放14 d以上的血液成分,有效阻断HTLV-Ⅰ/Ⅱ的经输血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邯郸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情况,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IV的风险。方法对邯郸市2002-2013年672 866人次献血者样本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抗-HIV,对于1种或2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样本判为HIV初筛阳性,送邯郸市CDC实验室采用WB法进行确证实验。对初筛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邯郸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初筛阳性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确证感染者24例,不确定者21例,年均感染率为0.36/万,年度感染率有增加的趋势;HIV感染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8~40岁占多数(79.2%);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居多;外地户籍与本地户籍比例为9:15;职业中以其他和农民居多。大部分经性传播,MSM感染者占半数以上;感染者多数为初次献血。WB法确证阳性者均为HIV-1型感染,未发现HIV-2型感染。WB带型全带的占41.7%,gp160、gp120、p41、p24出现率为100.0%,其次分别是p66(87.5%)、p51(79.2%),单带p55和p39出现率分别为54.2%、50.0%。HIV不确定者WB带型出现最多的是p24(81.7%),其次分别是gp160(25.6%)、p17(9.5%)、gp41(4.8%)。结论邯郸市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感染者具有男性多、年轻化、学历低、职业流动性大的特点,血液安全面临形势严峻,应加强固定献血队伍的建设,注重多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经血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中非重复反应性样本确认方法,探讨此类献血者血液安全性及归队屏蔽策略。方法对391例HBV单项NAT(Grifols Proleix Elite Assay)反应性样本使用原NAT检测系统进行重复检测,非反应性样本使用罗氏MPX 2.0核酸检测试剂进行确认,并补充乙肝"两对半"试验,对部分HBV单项NAT反应性献血者进行回访追踪。结果 391例单项HBV NAT反应性样本原系统重测,90例样本仍为反应性(占23.01%),301例样本为非反应性(占76.99%)。296例非重复反应性样本在罗氏MPX 2.0试剂复核阴性,5例样本呈反应性,推断为低水平HBV隐匿性感染。HBV NAT重复检测非反应性样本组在抗-HBs项的阳性率高于重复检测反应性样本组(x~2=7.629,P0.05),在抗-HBc项则反之(x~2=15.303,P0.05)。8例HBV NAT非重复反应性献血者随访复检NAT合格,18例献血者复检呈单项NAT反应性,后用双NAT系统重测,6例献血者单或双NAT系统为反应性(抗-HBc均为阳性),12例献血者为阴性(抗-HBc阳性9例)。结论在鉴定HBV NAT非重复反应性样本及献血者复查时,在原有检测基础上补充另外一种灵敏度相当的核酸检测系统进行复试,并增加抗-HBs和抗-HBc检测能进一步甄别假反应性样本和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样本,建议采供血机构以3-6个月为间隔对核酸检测中HBV NAT非重复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一次以上复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