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生新方改善细胞生存的不同微环境对p16/pRb和p53/p21信号通路调控作用,探讨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的1640培养基和低氧细胞工作站培养24 h建立缺血缺氧微环境细胞体外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化瘀生新方组(24. 58 g·kg-1),复合培养基组;复合培养基组加入复合培养基,模型组完全培养基培养;补肾化瘀生新方组加入含有补肾化瘀生新方的血清培养基,均在低氧细胞工作站培养24 h;空白组加入完全培养基正常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16INK4a,p53,p21 mRNA表达、及存活素(Surviv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期细胞数增多,G0/G1期明显降低,p16INK4a,p53,p21,Survivn,Caspase-3,PARP mRNA表达明显升高,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瘀生新方组S期细胞数减少,G0/G1期比值明显升高(P0. 05),p16INK4a,p53,p21,Survivn,Caspase-3,PARP mRNA表达明显降低,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 05)。结论:补肾化瘀生新方通过改善缺血缺氧性微环境调控p16/pRb和p53/p21信号通路延缓BMSCs衰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归芪多糖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WI-38早衰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H2O2诱导建立早衰WI-38细胞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对WI-38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用于诱导细胞早衰的H2O2浓度。实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归芪多糖组,化学染色法和ELISA检测归芪多糖对衰老细胞β-半乳糖苷酶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200μmol/L H2O2可诱导18代WI-38细胞出现早衰。归芪多糖干预后早衰细胞β-半乳糖苷酶和端粒酶活性均未呈现出衰老样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芪多糖可明显增强衰老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显著抑制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生新法协同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延缓大鼠衰老的有效性,明确中医药协同静脉注射BMSCs治疗延缓机体衰老的可行性。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补肾化瘀生新方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2只,按照125 mg·kg~(-1)·d~(-1)的剂量颈背部皮下每日1次注射D-半乳糖溶液,连续45 d,建立大鼠衰老模型。补肾化瘀生新方高、中、低剂量组(27.28,13.64,6.82 g·kg~(-1))灌胃给药,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组不给药,早晚各1次,连续45 d。同时尾静脉注射BMSCs注射3.0×10~6个/m L的BMSCs,每周1次,连续4次。免疫荧光法测定脑、肝、肺、心中CD105,p53,p21,p16~(INK4a)阳性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的脑、肝、肺、心中p16~(INK4a),p53,p2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心脏、肺脏、肝脏中CD105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16~(INK4a),p21,p53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大鼠的脑、心脏、肺脏、肝脏中p16~(INK4a),p53,p2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瘀生新各剂量组大鼠脑、心脏、肺脏、肝脏中CD105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16~(INK4a),p53,p21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补肾化瘀生新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脑、肝、肺、心组织中p16~(INK4a),p53,p21阳性细胞数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补肾化瘀生新法协同静脉注射BMSCs可能影响p16~(INK4a)/Rb和p53/p21途径上的关键基因p16~(INK4a),p53,p21的表达而延缓BMSCs衰老,显示了中医药协同静脉注射BMSCs抗衰防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周玥  姜蓉  杨斌  姚欣  王萍  刘典锋  王亚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172-3175
目的:探讨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在人参皂苷Rg1延缓造血干细胞(HSC)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小鼠Sca-1+ HSC后分5组:对照组,衰老模型组,Rg1组,Rg1治疗衰老组,Rg1延缓衰老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测定和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培养分析Rg1调控Sca-1+ HSC衰老的生物学作用;Southern blotting与TRAP-PCR SYBR Green法检测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结果:与衰老模型组相比,Rg1治疗组和Rg1延缓衰老组Sca-1+ HSC的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G1期细胞比例下降,生成CFU-Mix数相对增加,端粒长度缩短明显减少,端粒酶活性增强;Rg1延缓衰老组各检测指标变化均较Rg1治疗组明显.结论:Rg1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活性和减少端粒长度缩短发挥延缓和治疗Sca-1+ HSC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Caspase3/7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兔的膝关节软骨,将软骨细胞分离传代后,取第三代细胞,用10μg/L的IL-1β诱导正常软骨细胞退变,制备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作为干预措施。益气化瘀补肾方组分别加入IL-1β及不同溶度(5%,10%,20%)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培养液,对照组分别加入IL-1β及不同溶度(5%,10%,20%)空白血清培养液,分别培养24h、48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另取对数生长期第三代软骨细胞分为4组:正常软骨细胞+20%空白血清;正常软骨细胞+20%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IL-1β诱导软骨细胞+20%空白血清;IL-1β诱导软骨细胞+20%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每组6个复孔,每孔100μl,各组分别用相应的血清培养24h、48h后进行检测,采用Caspase3/7试剂盒检测各组软骨细胞的Caspase3/7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益气化瘀补肾方血清均能拮抗IL-1β抑制软骨细胞增殖;与正常软骨细胞+20%空白血清组比较,IL-1β诱导软骨细胞+20%空白血清组Caspase3/7酶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1β诱导软骨细胞+20%空白血清组比较,IL-1β诱导软骨细胞+20%益气化瘀补肾方血清组Caspase3/7酶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软骨细胞+20%益气化瘀补肾方血清组的Caspase3/7酶活性与正常软骨细胞+20%空白血清组和IL-1β诱导软骨细胞+20%益气化瘀补肾方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血清能拮抗IL-1β抑制软骨细胞增殖,下调软骨细胞Caspase3/7酶活性,从而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张蕴慧  李运伦  赵婧  霍青 《山西中医》2011,27(8):44-45,50
目的:探讨钩藤总生物碱保护高血压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和脱落状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测定胸主动脉内皮β-半乳糖苷酶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胸主动脉内皮端粒酶活性。结果:钩藤总生物碱改善血管内皮形态,内皮细胞排列整齐,表面光滑,减少内皮细胞脱落,减轻内膜损伤。钩藤总生物碱能降低大鼠胸主动脉内皮β-半乳糖苷酶表达和内皮端粒酶活性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钩藤总生物碱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细胞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松花粉延缓细胞衰老及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立新  喻陆 《四川中医》2004,22(4):11-13
目的:探讨松花粉延缓细胞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中药延缓衰老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方法:松花粉作用于人胚肺衰老型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生长速度,β-半乳糖苷酶染色方法测定细胞的衰老,利用TRAP-ELISA测定处理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松花粉作用细胞后,能够明显促进细胞群体倍增水平,衰老型成纤维细胞显著下降;端粒酶活性明显上升,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松花粉很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端粒酶活性而延缓细胞衰老的,端粒酶再激活很可能是细胞逃脱衰老的重要机制,也表明端粒酶在细胞复制性衰老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前期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g1有明显延缓脑衰老作用,但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为研究人参皂苷Rg1抗脑衰老的可能机制,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Rg1正常组、脑衰老模型组、Rg1脑衰老模型组,每组10只(脑衰老模型组:大鼠皮下连续42 d注射D-半乳糖(120 mg·kg-1),qd。Rg1脑衰老模型组:在脑衰老模型复制同时,16 d起开始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20 mg·kg-1)27 d,qd。Rg1正常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6 d起开始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20 mg·kg-1)27 d,qd。正常组:注射等时与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复制结束或药物注射完成第2天进行相关实验。通过水迷宫实验、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实验、ELISA实验、酶标比色法实验、Southern blotting和PCR-ELISA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脑衰老情况、海马区IL-1和IL-6炎症因子变化、海马区抗氧化指标SOD和GSH变化以及海马区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脑衰老模型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减退,脑组织切片显示SA-β-Gal染色阳性颗粒增多,海马区SOD活性降低,GSH含量减少,IL-1,IL-6含量增多,端粒长度缩短,端粒酶活性降低。Rg1脑衰老模型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SA-β-Gal染色蓝色颗粒减少,海马区SOD活性增高,GSH含量增多,IL-1,IL-6含量减少,端粒长度缩短受到阻止,端粒酶活性增高。Rg1正常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空间记忆能力增强,SA-β-Gal染色蓝色颗粒减少,海马区IL-1,IL-6含量减少。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调节端粒系统、炎症因子水平和抗氧化作用发挥延缓脑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老年大鼠心脏自由基代谢和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衰老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和补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16周。末次给药后1 h,将大鼠麻醉后取血清和心脏。测定血清和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β-半乳糖苷酶和p16蛋白表达。结果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NO含量和CA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补肾活血方各剂量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NO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补肾活血方各剂量组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补肾活血方各剂量组心肌组织β-半乳糖苷酶和p16蛋白表达降低。结论补肾活血方通过抗氧化损伤和抑制抑癌基因p16表达,发挥抑制老年大鼠心肌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5)
目的观察山核桃叶总黄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保护作用,以探讨其抗衰老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株以AngⅡ诱导48 h复制衰老细胞模型。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山核桃叶总黄酮不同剂量(1、2.5、5μg/m L)组;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β-半乳糖苷酶检测内皮细胞衰老程度,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有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细胞周期多停滞在G0/G1期,S期细胞比例减小,表明成功诱导了衰老模型;而给与山核桃叶总黄酮预处理后明显改善了细胞衰老状态,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NO浓度增加。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对AngⅡ诱导的HUVECs细胞衰老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抑制内皮细胞衰老,保护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山茱萸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D-半乳糖致衰人胚肺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对比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D-半乳糖对人胚肺细胞的致衰作用。选取合适的D-半乳糖浓度进行造模,用MTT法观察山茱萸不同活性部位对D-半乳糖致衰人胚肺细胞的影响。选取对D-半乳糖致衰人胚肺细胞有保护作用的山茱萸活性部位,进行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结果:4g/L的D-半乳糖在作用72h时,Sg/L的D-半乳糖在作用48h、72h时造模具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E和山茱萸制品总提液、生品总提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总提液(生品、制品)正丁醇萃取部位、生品总提液水部位、水煎液去多糖(生、制)、水煎液去多糖(生、制)二氯甲烷萃取部位、水煎去多糖(生、制)正丁醇萃取部位、水煎液去多糖(生、制)水部位对D-半乳糖损伤的人胚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山茱萸活性部位可减少D-半乳糖致衰细胞的数量。结论:山茱萸几种溶剂萃取部位可保护D-半乳糖造模损伤的人胚肺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和p53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传代培养至第4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6mol/L,48h)诱导其衰老;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中药提取物组和替米沙坦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β-半乳糖苷酶染色、CCK-8细胞计数、细胞周期分析、p53 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AngⅡ组较空白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增加(P<0.05);CCK-8检测活细胞数减少(P<0.05);细胞大量停滞于G0/G1期,而S期和G2/M期逐渐消失(P<0.05)。中药提取物组和替米沙坦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下降(P<0.05),CCK-8活细胞数增加(P<0.05),细胞周期阻滞改善(P<0.05)。中药早期作用更加明显(P<0.05)。AngⅡ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53 m RNA和蛋白表达;中药提取物和替米沙坦两组p53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中药早期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够有效地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5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肾蒙药当贡-4对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活性和端粒酶活性的作用。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组用当贡-4分别以每天2,0.5 g/kg的剂量灌胃,连续灌胃6周后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端粒酶活性。结果蒙药当贡-4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卵巢组织SOD和端粒酶活性,降低MDA含量,蒙药当贡-4用药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蒙药当贡-4可提高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具有抗大鼠卵巢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江苏地产白首乌C21甾苷(CSG)对D-半乳糖(D-gal)衰老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SG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d-1)和维生素E(Vit E)对照组(100 mg·kg-1·d-1),除正常组外均采用D-gal 10 mg·kg-1颈背部皮下注射,试验期为56 d。检测小鼠血清、心、肝、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心、肝、脑组织SOD活性降低,含量增加,血清、心、肝端粒酶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3个CSG组及Vit E组小鼠血清、心、肝、脑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减少(P<0.01);低剂量CSG组及Vit E组小鼠血清端粒酶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中、高剂量CSG组小鼠血清端粒酶活性升高(P<0.01);3个CSG组及Vit E组均能升高小鼠心脏端粒酶活性(P<0.01);3个CSG组及Vit E组小鼠肝及脑组织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CSG能拮抗自由基损伤,提高D-gal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心、肝、脑组织SOD活性,减少MDA含量,提高血清、心组织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效果,探讨益气化瘀补肾方在协同诱导、调节分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取成年大鼠股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原代BMSCs,体外培养、分离及纯化。取第3代大鼠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中药含药血清诱导组(B组)、单纯TGF-β1诱导组(C组)以及中药含药血清联合TGF-β1诱导组(D组)。A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L-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B组为含10%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的L-DMEM培养基,C组为含10μg/L TGF-β1的LDMEM培养基,D组为含10%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及10μg/L TGF-β1的L-DMEM培养基。连续培养3、7、14、21 d,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使用Alcian Blue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表达情况,使用RT-PCR方法检测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m RNA表达情况。结果:培养3 d时,仅有D组可检出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培养至第14天时,D组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及其m RNA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结论:TGF-β1可以诱导大鼠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联合中药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能进一步提高诱导分化的效率,揭示了中药在干细胞组织工程领域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归多糖对小鼠衰老造血干细胞端粒、端粒酶及P53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当归多糖(ASP)对小鼠造血干细胞(HSC)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及P53表达的影响,探讨ASP调控HSC衰老的可能机制。 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衰老组和干预组,衰老组采用X线全身均匀照射,建立小鼠HSC衰老模型;干预组在照射期间给予ASP灌胃;正常组给予NS灌胃。免疫磁珠分离HSC,运用细胞周期分析和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HSC衰老生物学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表达,Southern blot 和TRAP-PCR分别检测HSC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X线能显著增加衰老组HSC G1期细胞比例、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及P53蛋白表达;降低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衰老组比较,ASP能显著抑制衰老HSC G1期细胞比例及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的增加;下调P53蛋白表达;增加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 结论: ASP能够拮抗X线诱导的HSC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下调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化瘀方对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Wistar青年大鼠7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n=14)。除空白对照组外,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连续6周,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药物组每天分别用不同浓度补肾益气化瘀方提取液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然后检测大鼠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补肾益气化瘀方能明显提高衰老大鼠CD4+、CD8+、IL-2及IL-4含量(P≤0.01),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半溶血素含量(P≤0.01),及大鼠脾指数、胸腺指数。结论:补肾益气化瘀方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衰老大鼠卵巢SOD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天年饮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鹤  杨振军  薛景凤 《陕西中医》2009,30(10):1422-1424
目的:观察衰老大鼠卵巢SOD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中药天年饮的保护作用。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并给予天年饮灌胃。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PCR-ELISA法检测卵巢组织SOD活性和端粒酶活性。结果:天年饮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卵巢组织SOD和端粒酶活性,天年饮用药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中药天年饮可延缓卵巢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的作用。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并给予天年饮灌胃。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PCR—ELISA法检测卵巢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和端粒酶活性。结果天年饮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卵巢组织SOD和端粒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天年饮用药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天年饮可提高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具有延缓卵巢细胞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活性的作用。方法:体外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取第3代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成骨及成脂诱导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实验分为补肾活血汤全方组、补肾组、活血组及空白对照组,运用补肾活血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干预第3代BMSCs 48h,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MTT结果显示:体积分数5%及10%补肾活血汤全方含药血清均有促进大鼠BMSCs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运用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干预后,处于增值分裂期(S+G2+M期)的BMSCs百分率增多,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全方含药血清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