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云南省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流行状况及NTM病原谱和优势菌群,为云南省NTM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以适应临床诊治工作需求。方法 对云南省2009、2013—2015年收集的5 406例临床分离分枝杆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与NTM鉴别,对鉴定为NTM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在5 406例临床分离分枝杆菌中共鉴别出NTM菌株87株,其中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以男性为主,40岁以上患者多见。20~39岁患者占所有患者的18.39%,40岁以上占80.46%;患者的民族以汉族为主(占80.46%),其次是彝族(8.05%)。优势流行的菌种前4位为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肺结核高中低疫情地区NTM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肺结核疫情与NTM分离率呈负相关。结论 云南省NTM分离率低,肺结核疫情高的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低,反之则高,地区差异明显,因此应加强NTM流行状况监测,同时结合优势菌种优化诊治流程,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IgM及IgG特异性抗体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RT-PCR检测在住院期间的变化趋势。方法 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ARS-CoV-2感染住院患者根据是否接种疫苗分为疫苗组、无疫苗组。无疫苗组又分为重型、普通型及轻型和无症状组。监测所有患者住院0~<8 d、8~<15 d、15~<22 d、22~<29 d、29~<36 d及≥36 d的核酸检测结果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的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及S/CO值的动态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疫苗组和无疫苗组,住院8~<15 d和≥36 d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15/27)和68.5%(50/73)、0(0/27)和49.0%(36/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8,20.805,P<0.05)。住院0~<8 d和8~<15 d,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3%(26/27)和45.2%(33/73)、100.0%(27/27)和78.1%(57/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8,7.576,P<0.05)。住院8~<15 d、15~<22 d、22~<29 d、29~<36 d。RNA阳性率分别为29.6%(8/27)和76.7%(56/73)、14.8%(4/27)和65.8%(48/73)、7.4%(2/27)和42.5%(31/73)、7.4%(2/27)和26.0%(1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64,20.490,10.957,4.119,P<0.05)。在住院不同时期,疫苗组IgG抗体S/CO值均高于无疫苗组(P<0.05),而IgM抗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的IgM抗体和IgG抗体在住院22~<29 d和29~<36 d的S/CO值均显著高于普通型、轻型及无症状组(F=17.694,15.116,4.037,4.115,均P<0.05)。结论 重型患者IgM和IgG抗体水平在康复过程中免疫防御的激活更大。在接种疫苗的情况下,IgM抗体在SARS-CoV-2感染后仍能很好地反应机体抵抗病毒的整个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特点及血清IgG、IgM抗体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82例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资料,依据胸部CT有无肺炎改变,将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分为肺炎组和无肺炎组,观察其在入院后T1(1~<4 d)、T2(4~<8 d)、T3(8~<15 d)、T4(15~<22 d)和T5(22~<30 d)5个时间点血清IgG、IgM抗体水平。结果 82例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中,临床表现为咳嗽62例、发热31例、咽部不适33例、肌肉酸痛5例和腹泻3例。所有感染者在T1~T5 5个时间点血清IgG和IgM抗体水平M(IQR)分别为50.22(142.20)AU/mL和0.41(0.81)AU/mL、326.50(220.63)AU/mL和0.95(1.62)AU/mL、368.23(76.21)AU/mL和1.09(2.42)AU/mL、368.65(79)AU/mL和0.74(3)AU/mL、5.26(113.10)AU/mL和0.81(3.10) AU/mL。肺炎组血清IgG抗体水平在T1、T4时间点低于无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在T1时间点低于无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时间点的血清IgM抗体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症状较轻,血清IgG抗体在感染病毒后上升,但在肺炎组和无肺炎组中存在部分差异,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血清IgM抗体上升不明显,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2012—2019年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感染情况,为针对性开展精准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深圳市MSM应用时空场所抽样、同伴推动抽样、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抽样、阴性人群随访、跨境调查等不同抽样方法对深圳市MSM开展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筛查及补充检测。使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HIV感染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2019年共检测20 358例MSM,年度检测2 273~2833例。年龄13~77岁,中位数M(P25,P75)为27(23,33)岁,平均(28.99±7.94)岁。HIV总体阳性率8.74%。2013年感染率最高达到12.00%,2019年降低至4.81%(趋势χ2=145.33,P<0.001)。2013年HIV感染率是2012年的1.206倍(P<0.05),但2015—2019年各年度HIV感染率均低于2012年(P<0.001)。40~<50岁感染率最高为12.69%,20-<30岁感染率最低为7.44%。<20岁、30~<40岁、40~<50岁和≥50岁各年龄段HIV感染率分别是20~<30岁年龄段的1.456、1.381、1.940、1.634倍(P<0.001)。时空场所抽样和阴性人群随访的感染率最低均为7.50%,自愿咨询检测和跨境人群调查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1.06%和12.86%。同伴推动抽样和自愿咨询检测人群HIV感染率是时空场所抽样人群的1.298和1.657倍(P<0.001)。在时空场所抽样人群中,无商业性行为人群的感染率(13.06%)远高于有商业性行为人群的感染率(2.06%)(P<0.001)。结论 深圳市MSM人群HIV感染率在2013年达到峰值以后逐年下降,且时空场所抽样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1990—2020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为提高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计算1990—2020年保山市6 838例HIV/AIDS病人的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6 838例HIV/AIDS病人,全死因死亡1 757例(25.69%),平均生存时间为19.51年(95%CI:18.51~20.51);随着防控措施的强化,相对于2005年以前的第一个时期,后三个时期5年生存率均有所升高而死亡风险均下降。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HIV/AIDS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男比女:HR=1.223,95%CI=1.094~1.367)、确诊年龄(40~<50岁比15~<25岁:HR=1.743,95%CI=1.110~2.739;50~<60岁比15~<25岁:HR=2.092,95%CI=1.306~3.351;≥60岁比15~<25岁:HR=3.179,95%CI=1.984~5.094)、感染途径(经注射吸毒传播比经异性传播:HR=0.694,95%CI:0.58~0.83)、样本来源(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比羁押人员:HR=1.584,95%CI=1.283~1.955)、抗病毒治疗(未接受ART比接受ART:HR=17.159,95%CI=15.062~19.547)、首次CD4细胞值(CD4为200~<350个/μL比<200个/μL:HR=0.536, 95%CI=0.459~0.627;350~<500个/μL比<200个/μL:HR=0.390,95%CI=0.323~0.472;≥500个/μL<200个/μL:HR=0.350,95%CI=0.286~0.427)。结论 在云南防治艾滋病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保山31年来HIV/AIDS病人生存率得到较大提升,但男性、确诊年龄大、异性性途径传播、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和首次CD4结果低是HIV/AIDS生存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海南省农村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病的现状和趋势变化,为制定海南省农村妇女保健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5个市县农村2014—2017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系统中35~≤64岁妇女5种生殖道感染常见病(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黏液脓性宫颈炎、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5个市县农村2014—2017年35~≤64岁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13.77% ,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少数民族妇女感染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间,育龄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率(16.73%)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文化程度中,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妇女感染率高(P<0.001)。5种常见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疾病中,患有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妇女感染HPV的风险最高(OR=2.621)。生殖道感染疾病越多种,HPV感染风险越高(OR=2.244,95%CI:1.393-3.614,P<0.01)。结论 海南省农村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存在民族、年龄和文化程度间的差异,需加强农村妇女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早筛查早治疗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云南省住院HIV/AIDS患者合并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6—2020年住院HIV/AIDS患者分泌物或脓液标本检出阳性的294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4份病例中分离出病原菌35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b)123株,占比34.5%,以大肠埃希菌(15.4%)、肺炎克雷伯菌(3.9%)、铜绿假单胞菌(3.6%)为主;革兰阳性杆菌(G+b)14株,占比3.9%;革兰阳性球菌(G+c)108株,占比30.3%,其中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1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4.2%)、溶血葡萄球菌(2.8%)为主;真菌37株,占比10.4%,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5.9%);分枝杆菌75株,占比21.0%。其中结核分枝杆菌41株(11.5%),非结核分枝杆菌34株(9.5%)。294例HIV/AIDS患者中有52例为混合感染,占比17.7%。不同标本来源中G+c、G-b、分枝杆菌和混合感染四类病原菌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分枝杆菌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来源于术后切口与来源于其他部位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易合并各种病原菌的伤口感染,对该类患者应及时送检分泌物或脓液培养,特别是对CD4+T淋巴细胞数量低的患者应及时送检,从而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海南省艾滋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和整理截至2018年12月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统计报表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截至2018年12月,海南省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2 937例,报告病例超过500例的市县有2个,占全省病例总数的59.18%;男、女性别比为5.85∶1,年龄3个月~91岁,20~<40岁年龄组占62.65%。现存活和2018年新报告病例性传播构成比分别为89.62%和96.95%。海口市和三亚市现存活病例男男同性性(MSM)传播构成比占60%左右;15~<20岁和20~<30岁年龄组MSM传播构成比分别占80.00%和71.62%,60岁及以上年龄组异性性传播构成比占89.73%;未婚病例MSM传播构成比占64.74 %,已婚病例异性性传播构成比占72.24%;大专及以上文化MSM传播构成比占72.72%,初中及以下文化异性性传播构成比占60.48%;不同年龄组、婚姻和文化程度病例性传播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省报告病例地区分布差异大,以性传播为主,不同地区和不同特征人群性传播方式有差异,应因地制宜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抗结核时长的手术病理标本5种病原学检测技术阳性率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7年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经规范抗结核共282例肺外结核患者按手术取材前抗结核时间不同分为 0~<7 d、7~<14 d、14~<28 d、28~<60 d和≥60 d共5组,对各组采用抗酸染色涂片(AFB)、实时荧光定量PCR(TB-DNA)、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TB)、GeneX-pert MTB/RIF (X-pert)、结核培养(CTB)等5种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临床诊断为标准,282例手术标本病原学总阳性率为89.36%(252/282),X-pert、TB-DNA、SAT-TB、CTB和AFB阳性率分别为89.36%、78.01%、39.72%、15.25%和14.18%;以CTB为金标准,SAT-TB的阴性预测值为92.35%(157/170);X-pert与CTB判定RFP耐药吻合率为100.00%。组间相同检查比较:CTB在0~<28 d内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60 d患者(P<0.001),其余4种方法 各时间段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组内不同检查间比较: X-pert阳性率在各组内均显著高于AFB、SAT-TB、CTB(P<0.001),但与TB-DN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B-DNA各组内均显著高于AFB、CTB、SAT-TB(P<0.05);各组内CTB与AF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8 d后CTB阳性率均明显低于SAT-TB(P<0.001)。结论 不同抗结核时长的手术病理组织标本中5种病原学检测技术阳性率差异较大,规范抗结核0~28 d内常规送检X-pert、CTB有利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X-pert、TB-DNA、SAT-TB、AFB阳性均不宜作为疗效评估的单一指标,而SAT-TB可作为CTB阴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患病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20日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隔离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123例,采用问卷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运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SAS评分(37.23±12.59)、SDS评分(51.94±5.38)均高于全国常模(P<0.001),焦虑、抑郁所占比例分别为32.5%(40/123)、41.5%(51/123)。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年收入及出院诊断结果是焦虑的影响因素,年收入是抑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收入<1万、1~<3万元、3~<5万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年龄组30~<50岁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较高,患者年收入是焦虑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抑郁的影响因素,需要对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方法,并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3种分枝杆菌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探针并制作基因芯片,通过PCR‐反向点杂交鉴定23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9种非分枝杆菌和10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结果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3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9种非分枝杆菌菌株,特异性为100%。103株临床分离株经鉴定87株为结核杆菌复合群(MTC);16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其中脓肿分枝杆菌5株、胞内分枝杆菌3株、鸟分枝杆菌3株、偶发分枝杆菌2株,以及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各1株。103株临床分离株鉴定结果与测序法完全一致,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3copy/mL。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并区分MTC和NTM,具有简便快速及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散发性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感染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皮肤NTM感染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药物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自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散发性皮肤NTM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鉴定及PCR扩增病损组织DNA分枝杆菌hsp65基因并鉴定。结果:共37例患者,30例为海分枝杆菌感染,6例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1例为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感染,PCR法较细菌培养更为敏感;21例有外伤史,21例有养鱼史或海产相关工作史,1例有美容手术史。海分枝杆菌感染皮疹多表现为结节和浸润性斑块,沿淋巴管播散常见,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临床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上常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多采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克拉霉素二联或三联治疗,治愈率90.00%;6例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散发性皮肤NTM感染以海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外伤(包括美容或手术)及鱼类或海产接触为常见诱因;组织病理改变无致病菌特异性,确诊需有病原学诊断依据。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可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克拉霉素中任两种联合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Mycobacterium avium (M. avium) and 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M. intracellulare) are the major causative agents of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related pulmonary infections.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drug susceptibility profiles between these two species.Methods A total of 393 NTM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Shanghai Pulmonary Disease Hospital.Sequencing of partial gene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strains at species level.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rug susceptibility against 20 antimicrobial agents. 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VNTR) typing was conducted to genotype these two species.Results A total of 173 (44.0%) M. avium complex (MAC)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41 (10.4%) M. avium isolates and 132 (33.6%) M. intracellulare isolates. Clarithromycin and amikacin were the two most effective agents against MAC isolates. The Hunter-Gaston Discriminatory Index (HGDI) values for VNTR typing of M. avium and M. intracellulare isolates were 0.993 and 0.995, respectively. Levofloxacin resistance was more common among the unclustered strains than among the clustered strains of M. intracellulare.Conclusion M. intracellulare was the most common NTM species in China. Clarithromycin and amikacin had high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MAC. VNTR typing of MAC isolates revealed a high discriminatory power. Levofloxacin resist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unclustered strains of M.intracellulare.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HA)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至种的水平。方法:以分枝杆菌rpoβ基因编码序列为靶基因,应用PCR-RDBHA检测126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以PCR-DNA测序为对照,对经PCR-RDBHA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临床分离株进行PCR-DNA测序。结果:126株临床分离株中,经鉴定115株(91.3%)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11株(8.7%)为NTM。NTM中,4株胞内分枝杆菌,1株堪萨斯分枝杆菌,1株戈登分枝杆菌,2株瘰疬分枝杆菌,3株脓肿分枝杆菌。11株NTMPCR-RDBHA与PCR-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PCR-RDBHA能鉴定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至种的水平,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杭州市结核病定点诊治医院2013—2021年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肺病的流行状况,为杭州市该病的临床防治诊疗及流行病学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科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经抗酸杆菌涂片及BACTEC MGIT960确诊为分枝杆菌感染,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与NTM的菌群鉴定,对鉴定为NTM的菌株采用HAIN基因分型鉴定法及DNA微阵列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感染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13—2021年,从37 52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标本中分离出NTM菌株1257株,检出率从2013年的0.8%上升到2021年的6.7%。患者中男性占50.76%,女性占49.24%。年龄分布上,60~79岁的中老年患者最多,占55.0%。2013年检出3种NTM菌种,分别是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龟/脓肿分枝杆菌;2021年菌种分布达13种,前三位分别是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结论 2013—2021年杭州地区NTM检出率持续升高,感染人群以男性、60~79岁的中老年为主,感染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慢性乙肝患者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后肠道菌群的生长状况,探索肠道菌群与合并感染状态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运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收集健康人、单纯患慢性乙肝的患者、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患者、慢性乙肝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者4组人群的新鲜大便标本各30例进行培养,并以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四种菌群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比较4组人群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对慢性乙肝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患慢性乙肝的患者组和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患者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合并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患慢性乙肝的患者组和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患者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当慢性乙肝患者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菌群失调状况加剧,使疾病的进程进一步恶化,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和病程的恶化相互作用,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即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细胞癌患者(HIV/HBV-HCC)和非合并HIV感染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BV-HCC)临床资料,总结HIV/HBV-HCC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20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首次确诊的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