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8、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初次发作喘息患儿为轻症组(A组),合并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患儿为重症组(B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8、IL-4和IL-10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A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血清TNF-α、IL-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4、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h1/Th2平衡的紊乱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甲基强的松龙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免疫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中Th17及Treg细胞的百分率;采用ELISA测定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及TGF-β的含量.结果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前,实验组和肺炎对照组患儿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百分率及TGF β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肺炎对照组患儿Th17、Treg细胞百分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实验组和肺炎对照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较前均有减少,而Treg细胞百分率及TGF-β较前均有增加;实验组治疗前后Th17、Treg细胞百分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Th17、Treg细胞百分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抑制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Th17细胞的表达,同时促进Treg细胞的表达,使疾病状态下失衡的Th17/Treg趋于平衡状态,从而减轻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部的免疫损伤程度,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喘憋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不同病原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高反应的疗效是否一致,明确病原种类对孟鲁司特疗效的影响程度.方法:将150例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且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纳入标准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病原20项后分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组与非RSV组,均给予综合常规治疗加服孟鲁司特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及半年内反复喘息次数及哮喘发生率.结果:非RSV组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早期使用孟鲁司特的临床疗效与RSV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内除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外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ECP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细胞因子除百日咳杆菌、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外IFN-γ、IL-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6个月后RSV组发生哮喘5例,非RSV组有13例发生哮喘,经卡方检验两组哮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可以减轻非RSV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改善其所激发的气道高反应,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生率;非RSV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RSV感染后一致;病原种类对孟鲁司特疗效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和重复喘息的影响。方法:10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O、CysLTs、ECP水平及治疗3、6个月后喘息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NO、CysLTs、EC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各指标水平降低更为明显,与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喘息复发率分别为8.00%和18.00%,低于治疗组。结论: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NO、CysLTs、ECP水平,有助于抑制气道炎症,同时也对喘息复发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基因重组干扰素γ( IFN-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Th1/Th2 亚群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 40例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 IFN-γ治疗观察组 2 0例及治疗对照组 2 0例。 1 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组。用 EL 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IL- 4水平。经 IFN- γ治疗后 7~ 1 0 d复查 IFN- γ、IL- 4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 IFN- γ、IL- 4水平均有降低 ,其中 IFN- γ水平下降非常明显( P<0 .0 1 ) ,IFN- γ/IL- 4比值降低 ( P<0 .0 5 )。经 IFN- γ治疗后 ,IFN- γ治疗观察组 IFN- γ水平明显升高 ,IFN- γ/IL- 4比值升高 ,IFN- γ治疗观察组及治疗对照组 IL- 4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提示 :婴幼儿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 Th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紊乱 ,主要表现为Th1功能下降 ;Th2 功能相对增强。经 IFN- γ治疗后 ,IFN- γ/IL- 4比值升高 ,Th1/Th2 失衡得到纠正 ,但未发现 IFN-γ对 IL - 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肺散寒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因子IFN-γ和IL-4比值的影响。[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温肺散寒法治疗组和γ-干扰素对照组,每组30例。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组和γ-干扰素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肺散寒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与γ-干扰素有相同的疗效,能使TH1水平上升,调节TH1/TH2的失衡,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γ-干扰素(IFN-γ)、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82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V感染患儿IFN-γ、TLR4、TGF-β1水平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Spearman分析IFN-γ、TLR4、TGF-β1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FN-γ、TLR4、TGF-β1水平预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价值。 结果中、重度组的年龄、IFN-γ水平均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更低,中度组、重度组的早产儿比例、TLR4、TGF-β1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更高(P<0.05);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是年龄、IFN-γ,危险因素是TLR4、TGF-β1、早产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LR4、TGF-β1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IFN-γ、TLR4、TGF-β1预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病情均AUC>0.70,灵敏度>77%,特异度>60%。 结论TLR4、TGF-β1、IFN-γ对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h1/Th2免疫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以上儿童血清IFN-γ(ng/L)、IL-4(ng/L)。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4^+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CD4^+百分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与对照组IFN-γ、IL-4、IFN-γ/IL-4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哮喘组IL-4水平略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γ水平低于哮喘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以Th2型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 γ 干扰素(IFN- γ )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探讨其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的相关性及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FN- γ 和IL-6。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3CIMcr、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CD3*T、CD3+CD4T/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叫降低,IL-6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与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类似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发生细胞免疫失调。即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Th2细胞功能亢进。因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n细胞功能紊乱是导致患儿发生喘息的免疫学机制,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4例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NF-γ水平显著底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1/Th2失衡致IFN-γ水平降低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与IL-8和TNF-α可以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细胞免疫因子IL-18、IFN-γ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ELISA方法,检测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和随访2个月时的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2)将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呼吸困难评分,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仅给予综合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2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孟鲁司特钠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细胞因子和NSE的变化,分析其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共采集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97例(轻症组65例,重症组32例)和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外周血,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Foxp3+ Treg,ELISA法测定IL-6、IL-10、TNF-α的含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NSE水平,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重症组患儿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水平显著降低(P<0.05),IL-6、TNF-α、NSE水平显著增高(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中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患儿外周血中TNF-α、NSE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观察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IL-6、IL-10、TNF-α、NSE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为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患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尿白三烯E4(LTE4)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22例急性期、恢复期喘息性疾病患儿(喘息组),20例急性期非喘息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非喘息组),20例健康体检儿(正常对照组)血清IL-4、IFN-γ及尿LTE4水平,分析IL-4与IFN-γ的比值,分析IL-4、IFN-γ与尿LTE4的相关性.结果 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L-4水平较非喘息组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0.05,0.01);血清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尿LTE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与非喘息组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恢复期血清IL-4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尿LTE4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喘息组急性期血清IL-4/IFN-γ比值较非喘息组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F=15.86,P<0.01);恢复期血清IL4/IFN-γ比值较急性期明显下降(t=4.14,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t =5.94,P<0.01).喘息组急性期尿LTE4水平与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1),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81,P<0.01).结论 IL-4、IFN-γ及LTE4可能共同参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气道炎症反应,喘息患儿存在Th1/Th2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15.
陈素哲  赵涛  范伟  王鹏  张元芳 《重庆医学》2018,(15):2074-2076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对毛细支气管炎再发喘息的预防及对Th1 /Th2的影响.方法 将8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舒利迭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4 (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情况及1年内患儿喘息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IL-4和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年内发生喘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可能通过纠正Th1 /Th2失衡等机制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N K )细胞的数量及内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变化。方法收集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组)27例,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肺炎组)25例,健康婴幼儿(健康组)20例。取外周静脉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所占百分比;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NK细胞,采用标准刺激剂离子霉素(PMA)+佛波酯(Ion)刺激NK细胞,进行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NK细胞内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情况。结果毛支组与流感肺炎组较健康组 NK 细胞数量减少,且毛支组 NK 细胞数量低于流感肺炎组(P<0.05)。NK 细胞在PMA+Ion刺激下,毛支组较健康组NK细胞内IL-4、IFN-γ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肺炎组NK细胞内IL-4、IFN-γ表达与健康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毛支组与流感肺炎组比较NK细胞内IL-4、IFN-γ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细胞数量及NK细胞内IL-4、IFN-γ的变化参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早期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时内源性皮质醇浓度和Th1/Th2类细胞因子及TGF-β1,揭示RSV感染时内源性血浆皮质醇的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小于1岁的急性RSV感染的婴儿,其中重症21例,轻症21例.同时选择21例同期健康婴儿做为对照组.ELISA方法 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FN-γ、IL-4、IL-5、IL-10和TGF-β1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重症组IL-12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IL-12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TGF-β1和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TGF-β1和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IL-5和IL-10在3组中没有差别(P>0.05).IL-12和IFN-γ水平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RSV感染可导致患儿IL-12和IFN-γ水平降低,从而出现炎症反应,可能与血浆皮质醇和TGF-β1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免疫细胞分型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病因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均为第一次喘息发作的初治患儿)作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另外,选择同一时期60例肺炎支气管炎作为支气管炎组,正常对照组患儿60例,对3组患儿采取血常规、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型以及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检测,对其结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3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Th1/Th2细胞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外周血清IL-4、IL-2、及IL-17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细胞分型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因当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TIgE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6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轻症组20例,重症组16例)、30例普通肺炎患儿以及30例同期健康查体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三组的血清IL-13、IL-8、TNF-α、TIgE水平。结果:两组肺炎患儿血清IL-13、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毛支炎组血清IL-13、IL-8、TNF-α、TIgE均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毛支炎重症组的TNF-α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IL-13、IL-8、TNF-α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TNF-α水平与毛支炎病情相关,且毛支炎患儿血清TIgE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1):1467-1470
目的:研究顺尔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7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顺尔宁、甲基泼尼松龙,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前后采集血清并测定炎症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相应细胞因子的含量,采集外周血并测定T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治疗后3、7d时,两组患儿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降钙素原(PCT)、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CXCL8、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7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1、Th17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中IL-4、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2、Treg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血清中MCP-1、PCT、ICAM-1、CXCL8、CRP、IFN-γ、IL-17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1、Th17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4、TGF-β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2、Treg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支原体肺炎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调节Th1/Th2、Th17/Treg细胞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