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节段线粒体自噬蛋白与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5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39只)和对照组(11只),损伤组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分为5个不同时间点(损伤后1h、6h、24h、48h、72h),每个时间点7只,在损伤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并截取损伤区域约1cm长脊髓节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蛋白(LC3、NIX)及凋亡蛋白(BNIP3、cleaved caspase-3、cytochrome c)表达水平;另取4只大鼠在损伤后24h截取损伤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损伤后神经元自噬体结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中7只大鼠用于Western blot分析,4只用于电镜检测。结果:对照组及损伤后1h、6h、24h、48h、72h脊髓损伤组大鼠LC3表达水平分别为0.2893±0.0325、0.3002±0.0474、0.3943±0.1154、0.4818±0.0426、0.5430±0.0865、0.5790±0.0892;NIX表达分别为0.1392±0.0171、0.1431±0.0325、0.1955±0.1379、0.3841±0.1136、0.4043±0.1059、0.4506±0.0174;BNIP3表达水平分别为0.1354±0.0547、0.1896±0.1264、0.2654±0.1341、0.7220±0.1030、0.4713±0.1041、0.3975±0.1505;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分别为0.2806±0.0999、0.4158±0.1137、0.7865±0.4056、0.9354±0.2659、1.0152±0.3441、1.1608±0.2488;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分别为0.1489±0.0300、0.2196±0.0762、0.3162±0.1656、0.4456±0.1180、0.5407±0.1029、0.5812±0.1388。LC3、NIX、cleaved caspase-3和细胞色素C在24h、48h、72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BNIP3在24h、48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进一步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损伤后24h细胞超微结构,可观察到双层膜结构自噬体,其内包裹有受损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可能通过促进NIX蛋白与LC3结合诱导线粒体自噬,减少凋亡水平,从而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脊髓损伤后早期自噬激活所起的作用尚有争议。其原因在于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自噬能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发生并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另一方面自噬能促进受损变性蛋白的代谢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然而究其对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利弊作用,早期自噬激活的程度具有决定作用,脊髓损伤后适当地上调自噬水平可促进受损变性蛋白的代谢并抑制细胞凋亡,而过度激活自噬可能引发自噬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常和急性打击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环氧化酶(COX)的表达。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后2、4、8、16、24、48h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两种CO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OX-1蛋白在正常胸椎脊髓组织中有基础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后角和白质后索的神经纤维网中;COX-2蛋白在正常胸椎脊髓组织中也存在基础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细胞;急性打击脊髓损伤后COX—1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急性打击脊髓损伤后4h,COX-2蛋白的表达开始增高,损伤后24h染色程度达到高峰,并维持至损伤后48h,表达增高主要出现在脊髓灰质的神经元细胞中。结论与环氧化酶在外周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不同,正常胸段脊髓组织中同时存在COX-1和COX-2蛋白的基础性表达。急性机械打击脊髓损伤后,参与继发损伤的主要环氧化酶亚型是COX-2。  相似文献   

4.
<正>脊髓损伤(SCI)可导致严重且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终身瘫痪,其常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坠落伤及重物砸伤等。SCI造成的神经系统创伤至今仍是脊柱外科的治疗难题。自噬是一种主要依赖溶酶体介导的分解代谢途径,可使功能失调的细胞成分降解以应对各种形式的压力[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Beclin-1和p62被认为是自噬的3种标志物,自噬通量的高低可以通过自噬标志物的水平来评估,LC3Ⅱ或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增加以及p62蛋白表达减少都可以表明自噬水平上升[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信号网络的核心和细胞生长的中央控制器,它在调节细胞代谢、死亡、存活和增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自噬的主要负调节因子[3]。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30只Wiste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采用Allen打击模型(25g·cm),在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于损伤后1d、3d、1周、4周、8周进行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处脊髓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nestin阳性区域面积侧算。结果A组脊髓室管膜细胞只可见极少数细胞胞浆内nestin表达,白质中几乎无表达。B组中nestin于损伤后24h表达于室管膜以及软膜,灰质和白质亦有少量表达,1周达到高峰(P<0.05),4周明显下降,8周时很少或几乎无表达。结论脊髓组织的许多部位可能存在具有分化和更新潜能的祖细胞,脊髓损伤后这些细胞被激活,在功能恢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热休克蛋白70在大鼠急性打击损伤脊髓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急性打击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 70)的表达。方法6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只、手术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各3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手术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分别于处置后的2h、6h、12h、24h、48h、72h这6个时间点各采集5只大鼠的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时点各组脊髓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大鼠正常胸段脊髓中没有基础性HSP70的表达。打击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后2h,脊髓组织内出现HSP70的表达,损伤后24~48h脊髓组织中HSP70染色达到高峰,并维持至损伤后72h。结论在遭遇损伤性刺激后,脊髓组织在随后的2~72h内HSP70的表达明显增加;HSP70可能在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轴突生长抑制因子MAG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采用组织学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5只在不同时期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区MAG的变化。结果:损伤组脊髓损伤后第1天灰质内出现片状出血、中央区碎裂,轴突断裂及脱髓鞘改变;第3天神经元肿胀,逐渐形成空洞,胶质细胞减少;1周残存神经元减少,胶质细胞增生;3周脊髓损伤区出现囊腔样变。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脊髓损伤后1天即可见到髓鞘中MAG的表达,3天后达到高峰,到3周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MAG可能在脊髓损伤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自噬与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关系.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体重250~ 30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吗啡耐受组(M组)和吗啡+自噬增强剂雷帕霉素组(MR组).采用鞘内注射吗啡20 μg,2次/d,连续7d的方法制备吗啡耐受模型.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MR组鞘内注射吗啡20 μg,2次/d,连续7d,并于第3天第2次注射吗啡同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2.3μg,连续3d.于鞘内注射前及第1、3、5、7天第2次鞘内注射后30 min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最后1次MWT测定结束后1h取L4-6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及自噬标记蛋白LC3Ⅱ的表达.以p-mTOR占总mTOR表达水平的百分比反映mTOR的活性.结果 随鞘内注射时间延长,M组和MR组MWT逐渐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和MR组鞘内注射期间MWT升高,脊髓背角mTOR活性降低,LC3Ⅱ表达上调(P<0.05);与M组比较,MR组鞘内注射第3、5、7天MWT升高,脊髓背角mTOR活性降低,LC3Ⅱ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脊髓背角自噬增强是吗啡耐受形成时机体的适应性调节机制,可延缓吗啡耐受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42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9):对照组(Con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o组)、特异性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3-MA组)和3-MA+七氟醚预处理组(3-MA+ Sevo组).I/R组胸主动脉球囊阻断+体循环低血压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Sevo组于缺血前24h时吸入3.4%七氟醚2h,3-MA组和3-MA+ Sevo组分别于再灌注即刻和吸入七氟醚前15 min时鞘内注射20出3-MA(10 mmol/L).于再灌注24h时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随后处死取脊髓,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Beclin 1、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I/R组脊髓LC3B、Beclin 1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NDS评分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evo组、3-MA组和3-MA+ Sevo组脊髓LC3B、Beclin 1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NDS评分降低(P<0.05);Sevo组、3-MA组和3-MA+ Sevo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抑制自噬溶酶体途径,减轻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8)、急性脊髓损伤组(B组,n=24)和急性脊髓损伤后大剂量MP治疗组(C组,n=24),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静脉注射大剂量MP治疗。分别在术后3、7、14d对B、C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再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Nogo-A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同时应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Nogo-A表达量,并与A组比较。结果:B、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Nogo-A蛋白在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分布于神经细胞的细胞浆和脊髓神经纤维周围呈包裹神经纤维的状态。B、C组各个时间点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7d时最高,14d时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显著升高,早期应用大剂量MP对Nogo-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腺苷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Q  Zhao J  Wang Q  Li M  Hou T  Li Z  Zh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219-222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细胞外腺苷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性腺苷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细胞外钙离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腺苷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58只,制作成T13脊髓腹侧压迫模型,用微透析技术每20min连续收集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仪紫外检测法检测细胞外液腺苷的含量;伤前15min蛛网膜下给予非特异性腺苷受体激动剂2-氯腺苷,伤后立即开始每10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格列本脲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即单纯椎板切除组(对照组)、脊髓损伤组(损伤组)与脊髓损伤后格列本脲治疗组(治疗组).HE染色及电镜观察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损伤后45min、6 h、24 h、3 d、7 d的磺脲类药物受体1(sulfonylurea receptor type 1,SUR1)表达变化,利用IPP 6.0软件对SUR1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并对大鼠血糖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HE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脊髓出血和胶质细胞增生随时间延长而加重,治疗组的组织出血、小胶质细胞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均较损伤组轻.电镜观察:治疗组的炎症细胞浸润、髓鞘板层结构破坏及线粒体肿胀程度等均较损伤组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除45 min时SUR1尚未表达外,其余各时间点治疗组的SUR1表达均较损伤组弱.术后24 h,损伤组SUR1表达达高峰,此后随时间逐渐下降.三组各时间点的SUR1平均光密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大鼠,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大鼠的血糖稍下降,但三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格列本脲治疗能显著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格列本脲通过抑制SUR1的表达而发挥脊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杰  竺得洲  王浩  李连华  刘智  孙天胜 《中国骨伤》2020,33(12):1128-1133
目的:探讨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侵占率>50%、椎体后缘存在翻转骨块)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9~57岁。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6例,其他伤2例。骨折部位:T11 4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所有患者采用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方式,通过测量伤椎前缘丢失高度、伤椎邻近节段Cobb角、椎管侵占率评价影像学效果,并通过Frankel脊髓损伤评级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6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28(15.9±5.4)个月。手术时间(234±41)min,术中出血量(431±93)ml。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术前(52.25±10.10)%,术后3 d(8.93±3.61)%,末次随访(9.25±2.88)%;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 d无明显变化(P>0.05)。伤椎邻近节段Cobb角术前(28.19±10.89)°,术后3 d(5.31±5.14)°,末次随访(6.81±4.59)°;椎管侵占率术前(67.68±12.45)%,术后3 d(7.69±4.46)%,末次随访(4.75±1.63)%,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 d也有一定程度恢复(P<0.05)。末次随访时12例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改善,4例未获得改善,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者;VSA评分由术前的(7.8±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8±0.7)分。结论:对于椎管侵占率> 50%、椎体后缘存在翻转骨块的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具有复位精确、减压彻底、固定牢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急性脊髓半切损伤的早期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取10只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随机分为2组,脊髓半切损伤组及MP治疗组各20只。各组动物再随机平分为2个小组,分别在脊髓半切损伤后1d、7d进行BBB法神经功能评分、脊髓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中丝(neurofilament 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测定。结果脊髓半切损伤后立即使用大剂量MP明显提高了伤后7d时MP治疗组的BBB评分;对损伤脊髓的组织形态学有明显改善;明显提高了NF的表达,抑制了GFAP的表达。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MP对大鼠急性脊髓半切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剑英  刘云蛟  江天蔚 《中国骨伤》2004,17(12):748-749
我院自1996-2002年收治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24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Dick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人施行后入路Dick内固定手术,对手术前后损伤椎体的高度、Cobb角及脊髓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损伤椎体高度恢复均达90%以上,Cobb角均小于10°.随访3~48个月(平均10个月),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无丢失,无椎弓根螺钉断裂现象.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评定显示除1例术前为A级者无恢复外,其余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入路Dick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而可靠的方法,早期手术效果好.术后早期行床上功能锻炼,晚下床活动则是防止断钉及脊柱畸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期手术疗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侯为林  瞿玉兴 《中国骨伤》2006,19(5):261-263
目的:探讨大剂量激素冲击并早期前、后路手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11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23~63岁,平均37岁;受伤时间30min~6h。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2例,D级1例。早期大剂量激素冲击的同时,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3例行后路单开门椎板减压侧块钢板固定,2例先后路减压复位再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结果:跟踪随访3~22个月,平均13个月。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平均提高2.1级,其中A→B1例,A→C1例,B→C2例,B→D3例,B→E1例,C→E2例,椎间融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早期大剂量激素冲击积极手术内固定可获得彻底地减压、有效防止脊髓继发损伤,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9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年龄15~75岁,平均35.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11年,平均25个月。患者均存在脊髓前方压迫及后凸畸形,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其中10例后凸角>20°,平均35°(21°~75°);59例后凸角<20°,平均9°(0°~16°),以后凸角的大小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标准,对后凸角<20°者行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术,对后凸角>20°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6年,平均12.5个月,59例(85.5%)患者获得满意的减压。10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的患者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后凸角平均10.8°(0°~40°)。44例(63.8%)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17.6%,主要是感觉功能恢复,而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78.8%,感觉和运动功能都有所恢复,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可以根据其后凸角大小选择经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术或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术后患者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和后凸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dynamic changes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Ca(2+)]i)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Ca(2+)]i and the functional damage of the spinal cord. METHODS: The rats were subjected to a spinal cord contusion by using a modified Allen's method. The [Ca(2+)]i in the injured segment of the spinal cord was measured by the technique of La(3+) blockage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t 1, 4, 8, 24, 72, and 168 hours after injury. The motor function on the inclined plane was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spinal cord [Ca(2+)]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or P<0.01) aft er spinal cord injur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0.05) between the changes of [Ca(2+)]i and the motor function. CONCLUSIONS: [Ca(2+)]i overloa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