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惠州地区14种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选择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种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的1 025例患者,分类统计食物不耐受情况。结果 (1)男、女牛肉(3.84%,4.93%)、鸡肉(4.08%,5.26%)、鳕鱼(13.43%,10.69%)、螃蟹(6.47%,4.77%)、鸡蛋(56.12%,55.39%)、蘑菇(7.67%,9.87%)、猪肉(2.16%,6.24%)、大米(12.71%,13.67%)、虾(3.84%,3.12%)、小麦(29.98%,37.89%)的特异性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玉米(10.79%,6.91%)、牛奶(52.28%,41.12%)、大豆(25.66%,28.78%)、西红柿(27.10%,25.42%)的特异性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分布情况:≤18岁、19~60岁、>60岁组牛肉(6.48%,2.56%,2.08%)、鸡肉(8.45%,12.82%,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31例疑似食物过敏儿童对14种食物不耐受的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饮食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1例食物不耐受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331例食物不耐受患儿中皮肤症状117例,呼吸系统表现103例,消化系统表现57例,过敏性紫癜33例,其他21例。315例对1~14种不等的食物产生的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95.17%;14种食物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牛奶、鸡蛋、鳕鱼、大豆、蟹、西红柿、虾、牛肉、大米、小麦、猪肉、鸡肉、玉米、蘑菇。食物不耐受在0~3岁婴幼儿发生率较高,牛奶、鸡蛋在0~3岁小婴儿较多见(P<0.05),鳕鱼、蟹在>3岁儿童较多见(P<0.05);阳性率较高的前8种食物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190例患儿饮食调整治疗有效率89.47%。结论食物不耐受易发生于婴幼儿,不受性别影响,饮食调整是治疗食物不耐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鄂西北地区消化道疾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及为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9年3月因消化道疾病在十堰市太和医院消化功能室接受食物不耐受检测的7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半定量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阳性率较高的前5位食物分别为虾、蛋清、螃蟹、大豆和鳕鱼,而阳性率较低的前5位食物分别为牛肉、牛奶、小麦、西红柿和玉米。轻度敏感前5位食物:虾、螃蟹、鳕鱼、大豆和大米;中度敏感前5位食物:虾、蛋清、螃蟹、大豆和鳕鱼;重度敏感前5位食物:蛋清、虾、大米、牛奶和大豆。女性患者阳性率较男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清的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而西红柿则相反,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食物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螃蟹、蛋清、牛奶、虾、大豆、小麦等6种食物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食物不同年龄患者无显著差异。结论:鄂西北地区人群消化道疾病患者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与患者性别、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增高,总阳性率为54.98%,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以鸡蛋最多见;不同年龄组过敏食物比较具有差异性。[结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查对临床诊治和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7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体检人群中食物不耐受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 148例体检者做7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7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人数及阳性率分别为:鸡蛋383例(33.40%),鳕鱼147例(12.80%),牛奶114例(9.93%),虾60例(5.20%),花生56例(4.87%),大豆54例(4.70%),牛肉2例(0.14%)。其中对鸡蛋的不耐受程度较高,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青少年组比壮年组和老年组不耐受程度严重,青少年组与壮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壮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检人群中许多人存在食物不耐受,且不同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过敏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为其病因寻找和提供实验室依据并指导饮食治疗。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8例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所检患者中,有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水平升高者33例,占87%。其中IBS发生率最高,达88%(23/26),IBD为58%(7/12)。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率以蟹和虾的IgG阳性率最高,均占41%,其次为大豆、蛋清/蛋黄、大米、牛奶、小麦、猪肉、玉米、西红柿、牛肉、鳕鱼、鸡肉、蘑菇。结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可能是儿童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对于存在食物不耐受的儿童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食物不耐受是食物IgG介导的变态反应,世界上大约有一半左右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食物不耐受现象,国内外最常见的与食物不耐受相关的慢性疾病有:慢性腹泻、慢性头疼、慢性皮疹等。笔者对2010年7月~2013年7月3年来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卉  胡海滨  莫善颖 《吉林医学》2009,30(19):2258-2260
目的: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消化系统疾病致病因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2例有消化系统症状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消化系统症状患者有食物IgG升高者39例,占75.00%。四种消化系统疾病类型中,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生率最高,达82.35%;其后依次为炎性反应性肠病(IBD)、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所吃食物中以蟹的IgG阳性率最高,占38.46%。结论:检测食物IgG对了解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及指导相应饮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卫华  符生苗  赵英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53-1354
目的通过检测14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食物不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提供诊治疾病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690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最低为0(猪肉),最高为56.2%(鸡蛋),其不耐受率从高到低的顺序男性为:鸡蛋、牛奶、螃蟹、鳕鱼、大豆、西红柿、虾、蘑菇、玉米、大米、小麦、鸡肉、猪肉、牛肉;女性为:鸡蛋、牛奶、螃蟹、鳕鱼、大豆、虾、西红柿、玉米、大米、蘑菇、鸡肉、牛肉、小麦、猪肉。结论人群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不同性别有所不同。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患者的症状多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32例儿童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2例儿童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结果132例儿童对14种食物不耐受率最高的是蛋黄/蛋清(63.64%),其次是牛奶(41.67%),最低的是虾(0%);婴儿组、幼儿组和童年组对蛋黄/蛋清、牛奶、西红柿、小麦的不耐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只对蛋黄/蛋清不耐受强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2例儿童中食物不耐受以蛋黄/蛋清、牛奶为主;儿童食物不耐受主要受食物种类、年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倩倩  周玉甩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33-1134
目的调查浙江省余姚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不耐受的食物,进而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食物变应原皮试阳性率为69.10%,其中阳性率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蟹(53.95%)、蛋清/蛋黄(43.42%)、鳕鱼(35.53%)、大豆(17.11%)和牛奶(14.47%)。结论食物中的蟹、蛋黄/蛋清和鳕鱼是余姚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最主要的食物过敏原,测定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对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及相应的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4种常见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能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近年来,食物不耐受与疾病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探讨食物不耐受在皮肤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本文对57例皮肤病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食物不耐受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系统疾病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1-2],它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属Ⅲ型变态反应,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性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如皮肤系统的皮疹和红斑,消化系统的慢性腹泻和溃疡,神经系统的疲劳、偏头痛等.本研究针对特殊人群14种常用食物的不耐受进行分析,为指导人群合理饮食及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5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食物不耐受的测定及儿童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探讨儿童食物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6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与年龄、性别、喂养方式的关系,对检测阳性的患者予以停用不耐受的食物,同时据是否加用双歧活茵辅助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56例患儿中,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85.90%,对两种以上食物不耐受在所研究患儿中占钏%;生后4月内的喂养方式以混合喂养居多;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对检测阳性患儿嘱禁食相关食物同时予以双歧活菌制剂辅助治疗,症状改善可明显优于单禁食组。结论食物不耐受是引起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因素之一,不耐受的食物是经常接触的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甚至多种,以鸡蛋、牛奶为主,其发生与年龄、性别、饮食结构、生后早期的喂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对食物不耐受惠儿通过禁食致敏食物,同时予以双歧活菌制剂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郴州市成年人食物不耐受的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郴州市3 655例成年健康体检者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浓度,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级统计,分析相同的食物在各组合(4项、7项、14项)间的阳性检出率,分析男女性别间食物不耐受情况。结果 3 655例成年健康体检者中男2 319例,女1 336例,年龄20~60岁。体检者14种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总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鸡蛋(31.46%)、螃蟹(22.95%)、虾(9.43%)、大豆(9.21%)、大米(6.65%)、牛奶(5.50%)、鳕鱼(4.54%)、猪肉(3.43%)、玉米(2.33%)、蘑菇(2.00%)、西红柿(1.66%)、牛肉(1.20%)、鸡肉(0.44%)、小麦(0.36%);除4项的猪肉阳性检出率2.23%与14项的猪肉阳性检出率6.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7,P<0.001),其它不同组合相同食物的不耐受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对鸡蛋(Z=48.02,P<0.001)、牛奶(Z=18.37,P<0.001)不耐受率比男性高,且总体(Z=29.262,P<0.001)不耐受率高于男性。结论郴州市成年健康体检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较高,部分食物男女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人群食物不耐受的情况,以对食物敏感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指导,并为协助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617例体检者血清中对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同时分析食物不耐受与季节分布关系。结果:617例体检者中IgG抗体阳性334例,食物不耐受阳性率54.13%(334/617),其中对食物轻度不耐受为30.1%(186/617),中度不耐受者为16.7%(103/617),高度不耐受者为7.1%(44/617);14种食物中以鸡蛋的不耐受者最多,猪肉和小麦无不耐受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在夏季较高(57.94%),冬季较低(50.00%)。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有助于对食物敏感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指导,同时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34例婴幼儿湿疹和96例正常婴幼儿检测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评价婴幼儿湿疹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方法:将134例婴幼儿湿疹患者设为观察组,将96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婴幼儿设为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取血清检测食物不耐受过敏原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134例观察组患者中108例结果阳性,阳性率80.5%,96例对照组婴幼儿中有18例结果阳性,阳性率1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湿疹患儿体内特异性Ig G阳性率较高,提示婴幼儿湿疹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8.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群中食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20%。流行病学研究显示,0.5%~3.8%的儿童和0.1%~1%的成人有食物过敏问题[1]。由于临床表现难以区分,人们误将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物不良反应均归咎于食物过敏,人群自我报告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真实患  相似文献   

19.
韩煦 《医学综述》2012,18(7):1043-1045
食物不耐受是临床上不同于食物过敏的另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它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某种或多种食物发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抗体与过敏原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而引起机体的相关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是治疗食物不耐受最佳且有效的方法。现就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食物不耐受的检测方法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食物不耐受是归属免疫球蛋白(Ig)G介导的一种复杂的食物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不耐受是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食物不耐受血清IgG检测方法的建立,当前,很多慢性症状或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或腹泻、皮肤反应、哮喘、慢性疲劳综合征等,都可检测出食物不耐受的IgG抗体~([1]),有国外报道称,人群中可有高达45%的人对某种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而且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