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输入性非恶性疟的流行特征及血液临床检验指标特征,为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8年武汉市境外输入性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的非恶性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生化检验结果,分析病例发病—诊断时间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28例完整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血液检测资料,其中间日疟9例、卵形疟15例、三日疟4例,均为境外输入性非恶性疟。间日疟主要由亚洲和东北非洲输入,卵形疟和三日疟全部由撒哈拉以南非洲输入。12例回国后超过3个月发病,潜伏期最长14个月,发病—诊断时间1~30 d,超过6 d 16例,中位数7.50 d。与血液指标正常值比较,28例非恶性疟血红蛋白、白蛋白下降,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肾功能正常。发病—诊断时间超过6 d组的病例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6 d内组下降(P<0.05)及淋巴细胞比率恢复正常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境外输入性非恶性疟感染致贫血和肾损害不明显,长潜伏期和发病-诊断时间较长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总蛋白及白蛋白下降明显,三日疟贫血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疟病例来势凶险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易致误诊贻治。深圳市历年有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发生 ,以流行区 (海南省 )输入的病例为主 ,近年出现出国人员 (非洲、印度 )回深圳发病的病例。现将 1994~2 0 0 2年的 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8例均为青壮年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9~ 33岁。来自海南的外来民工、服务员 5例 ,外派非洲、印度返深圳的工作人员 3例。发病前均有到当地疫区从业、生活史 ,多在 5~ 9月返深圳时发病 ,死亡 2例。2 临床情况8例起病均急骤 ;高热、头痛为主要症状 ,热型多呈突发性持续高热 (39~ 4 1℃ )…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保山市发生的1例重症恶性疟病例的发病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保山市治疗重症恶性疟病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用药前后血中原虫变化及治疗过程中血象变化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患者血中原虫密度极高,血小板很少,病情危重,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在规范使用两次抗疟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恢复,出院后10 d,回访病人已痊愈。结论恶性疟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重症疟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输入性疟疾,及时根治和控制疟疾传播。方法对2011年3月2日和4月1日两例入境检出感染疟疾的劳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监测。结果检出的两例恶性疟疾经多次发病和抗疟治疗,血涂片复查仍有疟原虫,可能是由于治疗不规范或抗药性造成。结论随着新疆劳务输出的增加,将伴随输入性传染病增多的危险。因此加强对归国和前往疫区的劳务人员疟疾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疟疾感染者要按疗程足量进行根治,有效防止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0岁,非洲布隆迪人,系我院外训系学员。既往有疟疾反复发作史7年。患者于2002年10月入学后不久出现发热,体温38℃,伴恶心、呕吐、腹痛,在学院门诊部查疟原虫阴性,考虑为“急性胃肠炎”,经补液对症治疗,1d后症状消失。约1周后又有类似症状发作,即送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查肝功、疟原虫等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相关资料,为今后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例病例的外出史、诊疗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2例病例有明确的外出高疟区务工及旅游史,结合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等,确诊为输入性重症恶性疟病例。及时给予杀虫治疗,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医疗机构对有明确的外出疟疾流行区返乡人员及时进行排查、隔离治疗及采取护理措施,避免重症甚至死亡病例的出现,保持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2005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输入性恶性疟的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江苏省14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疫情报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均为境外输入,有明确的疫区生活史,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流行病学监测、提高流动人员对疟疾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提高临床医技人员的疟痰诊疗水平等综合性措施有助于输入性恶性疟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2017年河北省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的调查情况,积累重症疟疾的救治经验,避免恶性疟死亡病例的再次发生。方法 收集患者就诊的各医疗机构的门诊、住院诊治记录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该患者为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曾在安哥拉务工100 d。自述在国外期间未曾患有疟疾。回国后当天即出现发热症状,发病后第4天到某社区卫生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无好转。再到定州市医院就诊,未查到具体病因。后经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转诊,发病后第5天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确诊。该患者从初诊到确诊辗转了5家医疗机构,病情发展迅速,在发病后第7天、确诊后第3天因病情凶险,持续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死于恶性疟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疟疾病例就诊意识偏低和医疗机构诊治能力不足可能是本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做好前往疟疾流行区人员的健康教育,增强人群的疟疾求诊意识,提高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能力,尤其是重症疟疾病例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输入性恶性疟的诊治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蒙中秋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33-1334
输入性恶性疟是当前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和口岸监测的一个棘手问题。通过近年来我国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报道的部分文献诊治资料统计分析,发现患者多因延误诊治而病情加重或死亡,既有病例个人重视不够,更多是医生临床误诊。因而,加强口岸防疟宣传、提高医务工作者恶性疟检测诊治水平是预防输入性恶性疟传入我国、降低恶性疟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一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资料,为输入性疟疾诊冶及预防提供参考资料.收集该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诊治经历及流行病学等资料并进行分析.该患者疟疾发作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WBC)5.02×109/L,红细胞计数(RBC)3.91×1012/L,血红蛋白(HGB)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输入性恶性疟疾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9年11月—2018年3月收治的89例输入性恶性疟疾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进行总结。统计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发热、寒战、肌肉疼痛、头痛等患者占所有病例的百分比;统计贫血、黄疸、少尿或无尿、肝脾肿大、意识障碍等患者占所有病例的百分比;依据WHO第三版重症疟疾标准对所有病例进行评估;统计各分型病例占所有病例的百分比;了解显微镜下疟原虫密度、形态;采用疟疾快速诊断试剂(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并与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照青蒿素类药物蒿甲醚与青蒿琥酯的疗效;总结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浆吸附例数。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国外生活史及蚊虫叮咬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100.0%),寒战、肌肉疼痛、头痛患者分别占所有病例的96.6%、94.4%、92.1%;贫血、黄疸、少尿或无尿、肝脾肿大、意识障碍分别占100.0%、79.8%、30.3%、28.1%、11.2%;分型以急性肝损伤、高原虫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见,分别占79.8%、62.9%、30.3%。所有病例外周血涂片入科前均查到疟原虫,环状体(小滋养体)73例(82.0%),大滋养体14例(15.7%),配子体2例(2.3%)。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验,RDT)36例(入科治疗后),阳性25例(其中镜检阴性4例),阴性11例。疟原虫镜检阳性32例。应用蒿甲醚后7 d镜检阴转率93.8%,青蒿琥酯7 d镜检阴转率100.0%。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浆吸附等支持对症治疗86例痊愈。3例在入院前因诊断不清而延误治疗,导致入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流行病学史的详细调查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至关重要;镜检与RDT检测结果要依据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青蒿素类抗疟治疗安全、有效,无抗药性,重症病例青蒿琥酯首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浆吸附及支持对症治疗,对抢救重症疟疾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输入性恶性疟发病态势和处置现状,探索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2010年湖北省输人性恶性疟疫情、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发病初诊及确诊时间进行计数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输入性恶性疟28例,比2009年上升64.71%,死亡1例,发病高峰在7月.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1~54岁,农民工占46.43%、工人占25.0%、工程技术人员占14.29%.输入初发11例,占39.29%,复发16例,占57.14%,健康带虫1例,占3.57%.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3.22 d,至确诊时间平均为5.96 d.感染地为缅甸、印尼、马里等11个国家.结论 输入恶性疟呈逐年上升态势,患者多为出国务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患病后就医不及时,存在继发病例潜在威胁.应加强务工人员防疟知识宣传,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加强疫点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淮安市25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升疟疾诊治能力和监测响应水平,防止输入性疟疾的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2—201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疫点基本情况表、疫点调查与处置报告、医院有关疟疾诊治的病历资料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淮安市2012—2019年输入性疟疾258例,其中恶性疟203例,间日疟4例,卵形疟39例,三日疟8例,混合感染4例。输入地广泛,涉及22个国家,其中非洲255例、大洋洲2例和东南亚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98.83%、0.78%和0.39%。国外居住15~2 990 d,期间发病次数0~30次;回国多集中在春节前、麦收前和秋收前三个高峰,占总回国人数72.48%(187/258)。清江浦区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09例,占42.25%;20~<49岁青壮年215例,占总病例数的83.33%;民工131例,占总病例数的50.78%;回国至发病时间间隔平均为9.5 d,最长为634 d,其中93.10%(189/203)的恶性疟患者在回国后30 d内发病。患者自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2 d,30 d内确诊254例,占总数的98.45%。结论 淮安市自2012年以来全市报告的均是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应加强对往返于高疟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归国人员的疟疾筛查,提高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和疾控部门复核血片的能力,避免死亡病例发生和防止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绵阳市2009—201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9年绵阳市共有169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年均发病率0.43/10万。其中间日疟64例(37.87%)、恶性疟91例(53.85%)、三日疟1例(0.59%)、卵型疟5例(2.96%)、混合感染8例(4.73%)。输入性病例全年均有分布,6月和7月最多,均为22例,占全年的26.04%。169 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10例(5.92%)来自国内其他省份,38例(22.49%)来自亚洲6个国家,121例(71.60%)来自非洲24个国家。全市10个县市区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病例平均年龄(38.45±11.74)岁,主要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发病至诊断时间平均为4.18 d,39.05%、56.21%的病例分别在县级、市级医疗机构确诊。结论 绵阳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仍然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提高医务人员疟疾诊治能力,完善疟疾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尤其是出境人员和高疟区回归人员的健康教育,防止继发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我国在2021年由WHO认证为无疟疾国家,疟疾已成为一种罕见传染性疾病,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和减少因输入性疟疾死亡是中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分析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为境外务工的民众和医务工作者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法 收集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2016—2020年疟疾死亡病例分析研讨会上报告17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数据,分析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资料。结果 17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发病月份无明显规律,其中男性16例,5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首诊机构为二级及以下医院10例。排除在救护车上呼吸心脏骤停的死亡病例外,16例初次发病至疟疾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8 d(中位数5.5 d),初次发病到服用抗疟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为7.4 d(中位数6 d),初次发病到病例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0.3 d(中位数8.5 d)。排除国外发病和回国时间不明的病例,14例病例均于回国后30 d内发病。结论 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患者积极就诊意识薄弱,乡镇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诊治能力不足所导致就医延迟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新疆某院2018年收治的输入性2例恶性疟和2例三日疟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特点、治疗、预防情况。4例患者均为外派非洲喀麦隆、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南苏丹务工人员,均有蚊虫叮咬史,回国返疆前后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烦躁等症状入院。实验室快速法检测疟原虫阳性3例,阴性1例;薄血膜涂片镜检可见恶性疟和三日疟不同阶段环状体、裂殖体、配子体等多种形态特点;炎性细胞因子检测:C-反应蛋白增高,L-6、IL-10、IFN-γ、TNF-α均明显增高至数倍,血沉加快,而血象变化不大。用蒿甲醚 80 mg 肌肉注射,1 次/d,或以青蒿琥酯静脉注射120 mg,首次剂量加倍,连续7 d方案治疗,7 d 疟原虫转阴1例,1例转阴时间较长为16 d,4例均治愈,随访2个月,均无复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长沙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和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5—2019年长沙市疟疾病例信息,描述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对疟疾诊断机构、诊断及时性、病情等情况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长沙市共报告290例疟疾病例,全部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患者占74.83%;长沙市9个辖区(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和分布,现住址为本市病例151例,外地病例139例;疟疾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务工人员居多;市级医疗机构诊治病例数最多,省级医疗机构诊断率最高,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初诊到诊断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396, P>0.05);2019年相对于2015年诊断及时性上升(H发病-初诊=14.186, P<0.05; H初诊-诊断=33.708, P<0.05);疟疾重症患者(包括危重)有191例,恶性疟相对于其他疟疾患者重症率高(χ2=6.712, P<0.05),不同病情的疟疾患者诊断及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发病-初诊=-1.157, P>0.05; Z初诊-诊断=-0.197, P>0.05)。结论 长沙市输入性疟疾诊断及时性有所提升,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疟疾防控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