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于磊  宋钢  刘伟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5):439-440
目的 研究济南市CT检查受检者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临床实际成年患者CT检查时的照射参数对CT性能体模进行扫描,并记录剂量仪表显示值,分别计算断层扫描及螺旋扫描时CT剂量指数100(CTDI100)、CT剂量指数(CTDI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从而得出受检者CT检查时的实际受照剂量。结果 临床数据表明,针对不同个体,CT扫描剂量差别较大,主要由于其扫描范围差别较大有关。此外,由于设备螺距不同,也导致其DLP差异较大。结论 通过CT辐射剂量的监测、CT检查方法的改进及扫描方案的优化,在保证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降低受检者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牙科受检者受照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科受检者受照剂量的研究陈艳,翁振乾,林春培,林美榕,兰水明(福建省放射卫生防护所,福州350001)牙科X射线机摄片时,对受检者的头颈部主要器官直至全身的器官或组织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照射,而牙片是当前口腔X射线受检者中使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检查方...  相似文献   

3.
五种CT检查受检者受照剂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春培  郑石芳 《中国辐射卫生》1995,4(3):159-160,162
五种CT检查受检者受照剂量的调查林春培,郑石芳,陈艳,翁振乾,周新辉,黄凤才(福建省放射卫生防护所福州350001)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据初步统计,我省现有36台已投入使用。CT检查时,受检者的检查部位将受到较...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在X射线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5.
闵楠  刘伟  张琳  牛菲 《中国辐射卫生》2016,25(6):730-732
目的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针对现在所使用的腹部扫描条件,对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 选择常规扫描参数和低剂量扫描参数,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剂量计,测量体表剂量和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器官或组织的受照剂量范围分别为0.014~96.7 mGy,0.00148~5.56 mGy,有效剂量结果分别为14.5 mSv和1.52 mSv。结论 合理减少CT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为了解我区介入放射学中放射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受照剂量,规范介入放射学应用管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拟定调查表格,在统一的质量控制条件下,统一方法和要求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单位使用为进口机器,防护性能较好,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效果显著。结论 要加强介入放射学中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与管理,同时不能忽视患者的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蒙特卡罗(Monte Carlo, MC)模拟方法,建立介入治疗中第一术者眼晶状体受照剂量估算模型,为介入治疗中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快速、准确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MIRD体模和中国成年男性眼部模型,运用MCNPX蒙特卡罗模拟程序,建立物理模型,计算辐射场分布和第一术者眼晶状体受照剂量。采用GR200A型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进行实验测量,验证模拟结果。结果 蒙特卡罗模拟及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空间辐射场分布呈对称分布。第一术者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误差分布于-8.3%~7.3%。左侧眼晶状体受照剂量高于右侧。结论 本研究所建MC模型初步实现了介入手术中第一术者的眼晶状体受照剂量的模拟计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结合实际手术过程,基于曝光时间、管电压、管电流、投射方向等照射参数,进一步优化模型,从而更准确地评价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9.
监测表明,X射线投照中使用监视器透视定位摄片的做法增加了受检者的受照剂量。为了减少受检者不必要的照射,应尽量避免使用该方法,如需使用,应严格控制应用范围,对某些敏感器官,应严禁使用监视器透视定位。  相似文献   

10.
PET/CT是临床中不可替代的工具。PET/CT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是由PET和CT两部分导致的受照剂量之和。本文通过研究数据论述PET/CT受检者受照水平。PET/CT和其他的放射诊断方法一样,均为所获得的益处高于辐射风险。对受检者受照剂量的夸大及忽视均不可取。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条件下,应尽量控制受检者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使用新旧两版标准对电离辐射致眼晶体剂量估算的不同。方法 分别依据新旧两版标准估算一例白内障患者的眼晶体剂量并对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依据新旧两种标准进行估算的结果分别为1.1、2.0 Gy,均达到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眼晶体剂量阈值,旧标准估算的剂量结果高于新标准。结论 新版标准完善了电离辐射所致眼晶体剂量的估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量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职业受照剂量,为PET/CT中心防护设计和国家防护标准制定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应用普通TLD测量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胸部、颈部受照剂量,用指环剂量计测量他们手部剂量,每月测量一次,共测量6个月;同时在铅衣内、外相对位置粘贴剂量计,比较两者剂量大小。结果 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全身剂量较高,他们分担了各自中心集体剂量的64%~94%;甲状腺受照剂量为1.20~1.70mSv/a,个别人员手部剂量超过了500mSv/a;穿铅衣可以将受照剂量减少8%。结论 分装和注射人员是PET/CT中心主要的受照人群,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降低他们的受照剂量,尤其是手部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搜集某医院口腔科住院治疗的36例诊断明确并经手术证实的颌面部骨折患者。对4种影像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并与手术骨折线对照。结果:下颌骨各部骨折几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颌骨细微骨折与上颌骨骨折CT三维重组准确率最高,上颌骨骨折口腔曲面体层片显示较差。结论:4种影像学检查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均有意义,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选择,相互之间又可互补以提高骨折显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眼晶状体是人体对辐射最敏感的组织之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因其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的不同而不同,同等吸收剂量条件下,高LET辐射生物效应比低LET辐射更强,尽管目前辐射对眼晶状体的影响这一领域已经有了较多研究,但对于高LET对眼晶状体的影响知之甚少.本文简述人眼晶状体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调查我省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我省儿童CT辐射剂量情况,从而研究儿童CT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省内5家综合性医院,5家儿童医院,通过医院CT医学影像系统随机选择五个年龄段中接受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针对样本受检者剂量报告中显示数据进行统计建立数据库。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70岁组与其他四组比较,CTDIvol和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年龄段(0~1,1~5,5~10,10~15岁组)中,两个相邻年龄段CTDIv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组与5~10岁组DLP比较,5~10岁组与10~15岁组D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儿童CT辐射防护的标准,进一步指导儿童CT检查的工作的发展。医疗机构在此基础上,更加细致完善儿童CT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微波辐射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蛋白溶解性的影响,探讨晶状体的微波辐射损伤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为对象,应用频率2450 MHz,辐射强度分别为0.25、0.50、1.00、2.00和5.00 mW/cm^2的微波连续辐射8 h,观察晶状体透明度;分别提取晶状体水溶性蛋白(WSP)、脲溶性蛋白(USP)、碱溶性蛋白(ASP)和超声溶性蛋白(SP),检测蛋白浓度变化;对晶状体WSP进行电泳分离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微波辐射对WSP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条带的影响。结果随着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加,晶状体的透明度逐渐下降,经过5.00 mW/cm^2微波辐射后的晶状体出现了较明显的片状皮质混浊。微波辐射强度为1.00、2.00和5.00 mW/cm^2时,晶状体WSP占总蛋白的比例明显降低,而USP含量升高,ASP含量不随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加而改变,当微波强度达到5.00mW/cm^2时,S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随微波辐射强度增加,晶状体WSP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含量减少,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条带增加。结论当微波辐射强度高于1.00 mW/cm^2时,可导致体外培养晶状体中可溶性蛋白比例降低,ASP比例升高,这种平衡的改变可破坏晶状体的透明性和折光性,导致晶状体混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临床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以及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寻找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广东省14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辐射监测方法,对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放射性污染水平及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和推算。结果 工作场所中18F合成室操作孔在防护罩打开状态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达到166 μSv/h;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操作环节手部的剂量率较高,其中在分装柜分装18F、131I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3720、1220和468.2 μSv/h,在注射台(窗)注射18F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537和882 μSv/h。广州G医院18F注射室的工作台面β表面污染水平为99.6 Bq/cm2,工作人员手掌部位为1.6 Bq/cm2,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核医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08~5.18 mSv/a。在无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分装人员手部的年当量剂量最高,为0.02~390 mSv/a;注射人员次之,为0.57~85.62 mSv/a;而分装、注射时工作人员眼晶体、全身和下腹部的职业照射剂量较低。结论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现况良好;应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熟练操作技能以缩短作业时间,采取合理防护设(措)施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放射卫生技术机构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的分析能力和水平,保障对受照者生物剂量的评估质量。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按照能力考核方案对其实验及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个样品的估算剂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20%,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结论 本单位生物剂量实验室的整体技术水平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东省MDCT机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24台MDCT机进行医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分析广东省MDCT检查所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结果 成人头部、成人胸部、成人腹部、成人脊柱、成人四肢、成人冠脉的加权CT剂量指数的均值分别为44.5、15.4、20.0、23.4、16.9、38.2 mGy,而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的均值分别为776、482、693、691、539、1056 mGy·cm;儿童头部、儿童胸部、儿童腹部的加权CT剂量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0.9、9.6、15.1 mGy,而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的均值分别为257、167、472 mGy·cm。结论 调查数据可以促进对受检者的剂量控制,以更好推动辐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利用X、γ散漏射线巡测仪451P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HT5"SS]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职业性外照射757人,有效监测536人,有效监测率为70.81%,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2017年共监测1 123人,有效监测309人,有效监测率为27.52%,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 mSv;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1);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且头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剂量照射水平但有效监测率偏低;放射防护工作仍需不断完善,重点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