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凌峰  屈志强  石健  罗密芳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062-1065
目的 分析总结南宁市江南区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应急处置的工作情况,为今后有效地防制登革热提供对策、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 收集南宁市江南区2019年登革热疫情相关数据,评价本次应急处置的工作成效。结果 2019年南宁市江南区登革热疫情严峻,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70例,其中输入病例4例,本地病例366例;感染人数以家务待业和离退休者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1.12;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92岁;发病的空间分布呈现高度聚集,福建园街道占本城区本地病例的87.70%。早期伊蚊应急监测布雷图指数和账诱指数合格率偏低,分别为72.17%和62.61%。针对本次疫情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做好精准疫情应急处置,有效压低峰值,迅速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结论 本次疫情是由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病例社区水平暴发,疫情呈现多点暴发及扩散蔓延态势。需做好疫情研判、预警预测,准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尽早实施登革热应急处置,精准防控、孳生地处理、健康宣教和病例管理是应急处置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澜沧县登革热媒介种类、分布、季节消长和孳生习性,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调查各类型积水容器的伊蚊幼虫孳生和组成情况,采集阳性容器内的幼虫进行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伊蚊幼虫阳性率。结果 2014—2018年共调查23 750户,阳性1 946户,调查积水容器59 859个,其中阳性容器2 229个,总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为9.39,总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为3.72,总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为8.19。2017、2018年全年均有伊蚊幼虫孳生, 5月BI开始升高,9月为密度高峰, 10月开始下降。永久性积水、花瓶、废旧轮胎、水桶、废弃瓶/罐和其他(暂时)容器的幼虫阳性率分别是0.49%、2.17%、6.51%、2.77%、3.01%和1.43%。2 229个阳性容器中,经虫种鉴定白纹伊蚊2 226个占99.87%,埃及伊蚊3个占0.13%。结论 普洱市澜沧县首次发现登革热重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广泛分布城区和口岸,且密度较高,是当地的优势伊蚊蚊种,因登革热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的风险高。应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管理,采取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伊蚊,降低登革热疫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收集和分析重庆市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资料,为重庆市防控媒介伊蚊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重庆市登革热出现本地疫情的万州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以及未出现本地病例的黔江区、大足区和垫江县为调查点。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幼虫,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伊蚊成蚊。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重庆市6个调查点媒介伊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登革热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结果 重庆市2020年4—12月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4.50,全市6—9月平均BI>5,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其中沙坪坝区6月,渝北区6—7月,万州区7—8月平均B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2.15,渝北区7月和8月平均MO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媒介伊蚊成蚊密度为0.86只/(顶·h)。沙坪坝区和垫江县伊蚊密度帐诱指数较高,分别为1.81只/(顶·h)和1.48只/(顶·h),其次为万州区1.04只/(顶·h),沙坪坝区6—9月,万州区6—7月,垫江县5—6月及8—9月媒介伊蚊成蚊密度均>2只/(顶·h)。结论 2020年重庆市不同区县,不同月份登革热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不同,渝北区、沙坪坝区和万州区相对风险较高。建议各区县持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重庆市蚊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中缅边境傣族对登革热看法、疑似病人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正确求医。方法 采用重点人员深度访谈和入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结果 缅甸傣族和边境线上打洛镇傣族均知道傣族语登革热名字是“Paya Yong(帕雅蛹)”,但在中国距边境50 km的勐混镇和100 km景洪市郊区傣族不知道任何傣族语登革热名字;中国傣族登革热临床症状知识和登革热敏感意识显著高于缅甸傣族(P<0.01),中国88.5%(95%CI:84.0%~92.1%)傣族户主知道登革热,50.2%(95%CI:43.9%~56.2%)视登革热为严重疾病;缅甸33.5%(95%CI:27.7%~39.6%)傣族知道登革热,27.8%(95%CI:22.4%~33.7%)认为是严重疾病。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对登革热意识敏感性是影响中缅两国傣族登革热求医行为首要影响因素,认为登革热能致人死亡户主的家庭更容易前往正规医院求医,中缅两国比值比(OR)分别为6.112(95%CI:2.416~15.456)和5.113 (2.081~12.576),此外中国傣族家庭决策和缅甸傣族登革热知识也影响求医行为。结论 在中缅边境地区,登革热防控不但受病原和媒介生物相互输入影响,也受社会文化相互输入的影响,需进一步通过行为改变的交流,促进求医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南宁市登革热媒介季节消长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伊蚊种群、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标准间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指数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伊蚊携带病毒监测采用RT-PCR分型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和登革热病毒分离方法气候、环境等因素监测采用定期收集气象部门的观测数据和实时现场记录的气候、环境数据。结果 南宁市2015年5月—2018年4月捕获的伊蚊均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常年有伊蚊活动,密度随季节消长,高峰期为5—9月;与气温、日照时间、相对湿度、降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压存在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密度较高的场所是废品收购站、花鸟市场、公园、工地,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孳生地类型主要是小型积水容器,孳生繁育的适宜小气候环境和栖息条件为丘陵地形、毗邻水系、有废弃物或有植被覆盖。结论 南宁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常年有活动,5—9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腾冲市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的发现、诊断、个案调查和处置情况,为基孔肯雅病热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腾冲市人民医院报告的1例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采集患者血液,用Real-time PCR法进行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开展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媒介伊蚊调查;采取环境整治、灭蚊、防蚊隔离治疗,追踪同行人员、密切接触者及家庭周围人群控制疫情。结果 患者2019年7月31日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疼痛,8月1日出现皮疹,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发病前有缅甸探亲史,确认为缅甸输入性病例,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同行人员、密切接触者及家庭周围人群未发现疑似症状者;滇滩岳家寨、猴桥及滇滩口岸均捕获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布雷图指数(BI)分别为4.00、9.80、3.85;灭蚊喷洒90余户,面积2.3万m2,处置后,布雷图指数(BI)控制在5以下。结论 病例为腾冲市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调查处置及时有效,未发生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淮北市城市和农村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及分布变化规律,为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0年每年的5—10月份,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以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铁佛镇四个村的居民做为农村监测点,烈山区杨庄街道办、烈山街道办四个社区的居民做为城镇监测点,开展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监测,分析淮北市城镇和农村媒介伊蚊幼蚊的密度和分布。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3年间容器指数(CI)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8—2020年全市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3.5、4.92、8.33,平均BI为8.92;2018—2020农村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3.33、4.83、8.17,平均BI为8.78;2018—2020城镇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3.67、5.00、8.50,平均BI为9.06。每年全市BI峰值主要出现在7—8月,2018和2020年存在区域流行风险,2019年存在传播风险。监测显示孳生地种类中闲置容器(碗、瓶等)积水最多。3年间全市CI分别为9.24、5.58、7.85,平均CI为8.92;农村CI分别为9.13、5.58、7.58,平均CI为8.78;城市CI分别为9.34、5.75、8.15,平均CI为9.06。2018年和2019年容器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5)。结论 根据3年监测结果,观察到闲置容器是伊蚊幼虫的主要孳生场所,密度较高,农村和城市都同时存在流行潜在风险,应加强外环境治理、病媒消杀、宣传教育等有效控制手段,消除登革热流行的潜在传播因素。  相似文献   

8.
潞西市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书华  番绍虎  雷剑  马丽  李冕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155-156,172
目的了解潞西市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并对登革热疫点采取的处置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调查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调查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数量及伊蚊幼虫各项指标,采取疫情主动监测、灭蚊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处置登革热疫情,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全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5例,当地感染病例4例;检测当地健康人群血清325份,其中:抗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12.31%,抗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率4.62%;捕获白纹伊蚊62只,平均人工小时密度为7.75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为主要优势蚊种;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和千人指数分别为2.47、2.24、7.75和17.01;疫情处置措施开展后,媒介伊蚊成蚊从处置前的7.75只/人工小时下降为0.72只/人工小时、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从开展前的2.47下降为0.14;当地居民登革热认知率从开展前的0提高到96.92%。结论潞西市边境沿线一带登革热流行状况十分严峻,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有效,建议今后继续加强疫情主动监测、疫点灭媒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教等主要疫情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明盈江县及相邻的境外地区登革热疫情流行态势,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对境内外开展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和媒介监测,采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患者血清抗体,并开展防控措施。结果调查及检测疫区人群血清239份,阳性37份,阳性率15.48%,确诊登革热患者37例,其中境内4例,境外33例,采取救治措施后患者全部治愈;伊蚊成蚊密度监测2点次,捕获伊蚊10只,平均每小时捕蚊5只;伊蚊幼虫监测4点次,平均布雷图指数6.19,容器指数4.28,房屋指数4.94,千人指数12.33;针对疫情开展了综合性预防处置措施。结论盈江县相邻的境外登革热疫情态势严峻,并造成了疫情输入,开展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广州市白云区登革热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使用SaT Scan9.6软件进行登革热时空聚集性扫描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报告登革热12 050例,其中2014 年登革热发病率最高,年发病率517.41/10万。经时空聚集性分析,共有17个街镇为Ⅰ类聚集区域。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7年登革热发病主高峰在7—11月。空间聚集位于白云区城区中部。发病率空间分布呈现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的特征。在经过2014年暴发疫情后,2015年至2016年疫情相对平缓,2017年疫情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经空间聚集性分析,共有15个街镇为Ⅰ类聚集区域。随着扫描半径增大,最可能聚集区域向南部市区方向扩散。结论 广州市白云区登革热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7—11月是高发季节,城区街道聚集性明显高于郊区各个镇,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家务和待业、工人及商业服务职业是高发人群。建议对登革热高风险人群和高聚集区域加强监测和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登革热防控策略。2017年疫情的复燃态势,提示2018年登革热要尽早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因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 2007软件作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2019年万州区登革热疫情333例,其中输入性4例,本地感染329例,罹患率20.68/10万。登革热疫情波及万州城区11个街道和4个镇,其中城区328例,占98.49%,农村5例占1.5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均为国内输入,其中云南输入2例、海南输入1例、台湾输入1例。本地感染病例中,除1例在重庆渝北区感染发病回万州区治疗外,其余328例均分布在万州城区的11个街道辖区。333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250例,实验室检测确诊病例83例,均为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时间分布为8月2例,9月288例,10月42例,11月1例,病例高峰出现在9月。328例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在万州主城区11个街道,农村5例。发病数由多到少的前5位镇乡街道依次为钟鼓楼街道155例,牌楼街道93例,高笋塘街道29例,太白街道16例,陈家坝街道11例。患者年龄最小者11个月,最大者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7.49岁。结论 近年登革热疫情呈上升态势,我地开通柬埔寨、泰国航班,加速人员流动,万州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引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提示应加强登革热疫情和蚊媒监测,及时预警,为登革热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Dengue, a viral disease transmitted by the Aedes mosquito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outbreaks in urban settings. Planned and coordinated actions including entomological surveillance need to be undertaken at the community level, through synergized efforts by all partners and stakeholders.The experience of conducting such a Task Force based action pla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ngue, in a desert township is highlight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pdate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dengue fever(DF) and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disease control in Fujian province,China.Methods Details about DF cases in Fujian reported during 2004–2017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The envelope(E) genes of isolates of dengue virus(DENV) were sequenced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Results The number of imported DF cases had increased dramatically since 2013,and the source regions expanded from Southeast Asia to South Asia,America,Oceania,and Africa,as well as the surrounding provinces.This resulted in local outbreaks and indigenous cases of DF that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with 10 of 13 local outbreaks and 85.9%(1,252/1,458) of indigenous cases reported in2013–2017.Compared with only two coastal cities before 2013,four coastal and one inland city in 2013–2017 experienced the local DF outbreaks.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E genes confirmed that the import of DENV,not only from abroad but also from the surrounding provinces,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semination and local outbreaks of DF in Fujian.Conclusions The frequent import of DF cases from not only abroad but also the surrounding provinces resulted in increased incidence,frequent local outbreaks,and expansion of distribution in Fujian in recent years.There is a need for urgent measures to improve disease control in this provin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2016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和登革病毒血清型、基因型及其传播来源.方法 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结果 2016年西双版纳州共确诊登革热病例53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4例(勐腊县21例和景洪市3例),输入性病例29例(来自缅甸24例和老挝5例).流行月份为7-11月.病例年龄以20~49岁组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9∶1.蚊媒监测景洪5-10月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为8.4~21,勐腊6-10月BI为7.6~18.2,勐海县9-10月BI为8.4~8.8,其它月份BI均小于5.从患者血清中获得13株登革病毒的C/Pr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表明,10株为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DENV-1)中的基因Ⅰ型(Genotype-Ⅰ,G-Ⅰ),3株为登革病毒血清型2型(DENV-2)的亚洲基因Ⅰ型(Asian genotypeⅠ,AG-Ⅰ),均为东南亚地区的优势基因型.无论DENV-1或DENV-2均与近几年云南省瑞丽市、临沧市和东南亚地区的同型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西双版纳州2016年发生了包括本地和输入性病例并存的DENV-1 G-Ⅰ和DENV-2 AG-Ⅰ流行,并证实相邻的缅甸和老挝边境地区存在这两种血清型登革病毒流行,来自缅甸和老挝的输入性病例是引起西双版纳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此为西双版纳首次发生DENV-1和DENV-2 AG-Ⅰ的本地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