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张艳  刘西建 《河南中医》2013,33(7):1144-1145
生半夏的毒性目前主要集中在刺激性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毒性三方面,常用减毒方法有炮制、配伍和煎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川乌与生半夏的配伍比例与大鼠肾脏毒性的关系。方法按1∶0、4∶1、2∶1、1∶1比例制作生川乌、生半夏冻干粉。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川乌组、川乌4半夏1组、川乌2半夏1组、川乌1半夏1组,每组10只。保证各给药组大鼠生川乌给药剂量均为0.8 g/kg的前提下,按比例灌胃给予各给药组冻干粉溶液4 ml/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周末次给药后24 h及停药2周时测定大鼠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 Alb)、转铁蛋白(TRF)和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计算肾脏指数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给药4周后,除川乌1半夏1组血清BUN外,各给药组大鼠m Alb、TRF、BUN、SCr、β2-M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生川乌组、川乌4半夏1组、川乌2半夏1组大鼠肾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生川乌组上述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余给药组(P0.05或P0.01),川乌2半夏1组与川乌1半夏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后,各组肾脏指数、m Alb、TRF、BUN、SCr、β2-M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川乌对大鼠肾脏具有明显毒性,生川乌配伍不同比例生半夏后其肾脏毒性降低,且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毒性随生半夏配伍比例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生川乌配伍不同比例生半夏对大鼠心肌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配伍的生川乌和生半夏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配伍组、1∶0.25配伍组、1∶0.5配伍组、1∶1配伍组各10只,各配伍组给予相应浓度药物0.4ml/100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停药2周.分别于给药4周及停药2周,计算体质量增长率、心脏系数,生化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关心肌酶.结果 各组大鼠给药4周及停药2周时体质量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周各配伍组大鼠心脏系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停药2周1∶0配伍组及1∶0.5配伍组心脏系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给药4周和停药2周,各配伍组心肌酶含量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并且1∶0.25配伍组、1∶0.5配伍组、1∶1配伍组部分心肌酶含量均较1∶0配伍组低(P<0.05或P<0.01).结论 生川乌对大鼠心脏有明显的毒性,生川乌与生半夏配伍对心脏的毒性则明显降低,且配伍生半夏的比例越高,对心脏的毒性越低.  相似文献   

4.
生半夏临床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生半夏临床运用的理论基础、处方剂量、煎煮方法及其在癌肿、慢性肝病、妊娠恶阻、结核性瘘管等证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并对生半夏毒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浅议生半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在校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时,对麻黄、桂枝、附子、半夏四味中药印象最深。一是由于有四味药冠名的方剂,二是因四味药在仲景方剂中应用最多。及至临床,药脉对证,运用四方剂时,麻黄、桂枝、附子效如桴鼓,常叹经方奇效。唯半夏方剂疗效寥寥,甚至制半夏大剂量运用至百克以上,其基本的止呕效果也少见。问之同道,多有同感,查阅资料,也鲜有使用制半夏达到仲景疗效的报道。多年来,为保障用药安全,药房皆售制半夏,对生半夏畏如虎狼,严格限制。半夏生、制之别,是否影响方剂疗效,令人困惑。为了解生半夏的毒性和用法,自己便亲自体验,初用1g…  相似文献   

6.
半夏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国内外有关半夏毒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生半夏是有毒的,并可能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炮制后的半夏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半夏毒性与应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半数抑制浓度及细胞搏动频率为指标,评价生川乌与生半夏合用对原代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影响及与生半夏比例的关系.方法:分离出生3d内的SD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生川乌组(Ⅰ组),生川乌配生半夏1∶0.25(Ⅱ组),1∶0.5(Ⅲ组),1∶1(Ⅳ组)分别以生川乌终质量浓度0,0.016,0.078,0.235,0.392,0.548,0.705,0.861,1.018 g·mL-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5,15,25,35,45,55,65 mg·L-1)染毒心肌细胞,分别培养1,2,4,12h,观察各时间点细胞搏动频率,以MTT法检测培养12h时细胞存活率,应用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①染毒12h,生川乌组抑制率(CI)显著高于其他配伍组(P<0.01),且随着生半夏比例的提高,抑制率降低.②Ⅰ,Ⅱ,Ⅲ,Ⅳ组的IC50分别为0.446,0.460,0.530,0.575 g·mL-1.③在生川乌终质量浓度0.016 ~0.078 g·mL-1内,1~2h细胞搏动频率增高,4~12h搏动频率降低.在0.235 ~0.861 g·mL-1内,1h时细胞搏动频率降低,2h时搏动频率高于1h,但低于正常水平,4~12 h频率低于1h.给药1.018 g·mL-1,细胞立即停搏.结论:生半夏配伍生川乌降低了生川乌的毒性,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半夏的毒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国亮 《中草药》1999,(2):156-156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根,呈类球形,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黑尿酸及天门冬氨酸、精氨酸、β-氨基酸;另含胆碱、微量挥发油、原儿茶醛等。原儿茶醛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临床有生半夏和制半夏之分,但规定处方写半夏必须标明制半夏。生半夏历来被视为有毒药物,《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下品,现代把其列为二类有毒中药,限制使用,使生半夏在临床上受到限制。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结合历代典籍所载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半夏毒性及其解毒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欣 《中医药信息》2009,26(3):12-15
随着中药应用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药所致毒性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药无毒”的神话已被彻底打破,致使中药国际化进程受阻;又由于有毒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不明,毒性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措施,使中医药跨向现代化的步伐减慢。因而,有毒中药毒性机制的阐明,以及有效制毒方法的建立是目前应尽快解决的实际问题。半夏生品的毒性表现为对黏膜的强烈刺激作用,近年来仍有因误服生半夏中毒致死的报道。在对半夏毒性本草学考察的基础上,从历年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角度对半夏的毒性及其解毒方法进行评价,为明确半夏致毒靶器官,毒性发生机理和毒性物质基础提供研究思路,也为后期科学有效的评价有毒中药的毒性本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半夏中毒及其解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生半夏的毒性成分、中毒症状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中毒机理、解救方法、炮制工艺等。临床研究表明:生姜可解半夏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生半夏与生川乌配伍对大鼠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川乌组、生川乌配生半夏组(1∶0.25组、1∶0.5组、1∶1组)。连续灌胃4周,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各组剩余4只大鼠停药2周,同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给药4周,各给药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肝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生川乌组ALT、AST、ALP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川乌配伍不同比例生半夏组(P<0.05或P<0.01),肝脏指数明显高于生川乌配生半夏1∶0.5组、1∶1组(P<0.01);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各给药组出现不同程度病理形态学改变;生川乌配生半夏1∶0.5组与1∶1组比较,ALT、AST、ALP水平,肝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生川乌组ALT、AST水平,肝脏指数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且光镜下仍能观察到明显的病理损伤。结论生川乌对大鼠肝脏具有明显毒性,生川乌配伍生半夏后其肝脏毒性明显降低,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毒性随配伍比例的升高而降低,即生半夏对生川乌大鼠肝脏毒性有拮抗作用,但当生半夏达到一定比例(1∶1)时,拮抗作用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13.
半夏的应用及毒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疾病,含有生物碱、氨基酸、黄酮、挥发油、半夏蛋白及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在我国半夏的临床应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临床应用生半夏,作者引证文献无误,提出的意见供参考。我国药典明确规定该药为有毒药品,必须经过炮制解毒,以保证用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半夏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药,临床上用途广泛,大多数医家因畏其毒性,在临床上多用其炮制品,而很少应用生半夏。本文试从古代医籍对生半夏应用的记载结合近现代医家临床上的应用体会以及现代药理研究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生半夏入汤剂应用安全有效,以期中医工作者能够重新认识生半夏的毒性,进而恰当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生半夏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国医论坛》2003,18(5):29-29
半夏属天南星科 ,药性辛温燥烈 ,为温化寒痰的要药 ,临床主要用于寒痰、温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稀薄等 ,也可用于因痰饮所致的癫痫、中风等证。生半夏有毒 ,服后表现为口舌麻木、咽喉部灼热疼痛 ,口腔粘膜轻度糜烂 ,水肿 ,大量流涎 ,味觉丧失 ,声音嘶哑 ,张口困难 ,严重者出现窒息 ,呼吸停止。其毒性主要在于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鉴于其毒副作用大 ,许多医者与患者对生用该药视为畏途。有的中药教科书也出于安全考虑 ,特意点明“生半夏有毒 ,一般内服须经过炮制”。按照这种用法 ,半夏在临床上就不能发挥应有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半夏水煎液的遗传毒性与肝肾毒性。方法: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氧化钠注射液,0.25mL/20g/d),阴性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0.256ml/20g/d),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mg/kg),低剂量组(1g/kg),中剂量组(5g/kg),高剂量组(25g/kg)。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肝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生半夏水煎液灌胃10天,25g/kg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肾小管内有管型形成,1g/kg、5g/kg、25g/kg三个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g/kg组生半夏水煎液对骨髓细胞有潜在的遗传毒性,对肝脏、肾脏有损伤。  相似文献   

19.
半夏对大白鼠妊娠及胚胎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夏对大白鼠妊娠和胚胎的毒性试验表明:生半夏粉9 g/kg 灌胃,对妊娠母鼠和胚胎均有非常显著的毒性,而相同剂量的制半夏粉与对照组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制半夏汤剂30g/kg(相当于临床常用量的150倍)则能引起孕鼠阴道出血,胚胎早期死亡数增加,胎儿体重显著降低,提示前人所谓"半夏动胎"是有其道理的生半夏汤剂30g/kg 对大白鼠妊娠和胚胎的毒性与制半夏汤剂无差异,说明半夏汤剂的毒性不因炮制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安全合理使用生半夏。通过煎煮后并无刺激咽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适用于汤剂。生半夏在治疗降逆止呕、化痰镇咳等病症中疗效明显高于制半夏,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通过两年来我院114例临床病例疗效观察,生半夏结果:生半夏用于汤剂无毒,禁用中成药丸、散制剂。结论:生半夏与其它药合用比使用制半夏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