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技术、数据挖掘理论打造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药动学研究模式。本文在反思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综合和分析,提出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和建议,以期对其研究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的技术手段,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模式与中医药理论不谋而合。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常用技术和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靶点预测、"病-方-证"的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以及新药研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阶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795-798
医药结合 ,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 ,在复方研究中 ,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 ,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破口。复方药动学研究应注重方法学研究和有效物质的确定。由于复方的疗效在不同的证状态下作用不同甚或相反 ,重视中药复方行为有效性的主体———中医证候同样重要。多元化的中药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中药研发及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治疗临床疾病的新型高效中药的组方优化理论和设计方法学及方证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用药监测 ,从而在中药及复方临床实验中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 ,以利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独特的疗效和复杂性等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十年来有关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含义、研究思路、采用的新技术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循证医学对中药复方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开展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充足的疗效证据,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本文提出中药复方循证生物系统研究策略(Chinese herbal compound formula evidencebased biosystem research strategy,CHCF-EB-BRS),从中医古医籍、系统评价、质量控制、临床辩证治疗疗效评价、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等多层次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从古医籍、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多层面验证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采用质量控制良好的复方进行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揭示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解决目前中药复方研究面临的瓶颈提供参考。本策略各个研究层次已经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广泛实施,但仍缺乏某个中药复方系统性研究的案例,CHCF-EB-BRS思路的提出有助于系统深入研究中药复方,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产生的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方法,它强调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将系统生物学宏微并举的成果渗透到中药复方的研究中,形成中药复方研究的系统生物学思路,从药材和制剂的获得、药理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到中药复方二次开发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实质,并进行新药创制,对中医药传承、发扬和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研究思路局限,导致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这也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引入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该研究建立了构效组学的研究方法,在中药成分化学结构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研究中药中不同种类化合物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多组多效,组效对应关系,分析和预测中药及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及多靶点协同的作用机制,并以气滞胃痛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例开展构效组学研究,为药效组分筛选、有效成分解析提供了支撑,为复方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及中药先导化合物的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推动中药的现代研究和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自学习的特点,与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不谋而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推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进程,为中药复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有助于系统的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文章主要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中药复方的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全新技术手段,结合现有的中医药资源,建立相关数据库,加强中药信息化建设,从而有效推动中药复方研究,从以往孤立的研究模式向理论和技术系统化的现代化研究模式转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的功效代表了复方的整体效应,该效应是中药复方特定化学成分在特定病理条件下对机体发生作用进行调整和整合后的生物效应表达,而这些化学成分就是中药复方功效的物质基础。受多种条件限制,开展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较少,多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这就造成与中医药理论的脱节,很难对中药复方的功能主治进行科学阐释。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力争通过多学科、多技术的有机结合,构建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技术体系,进而阐释中药复方功效的产生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其作用物质及机理研究一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地位,无法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阐述。系统生物学的提出,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成为当今中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系统生物学从整体观出发,系统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广泛的药理及其作用机理,为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医药研究的“黑匣”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对系统生物学的思路、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其作用物质及机理研究一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地位,无法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阐述.系统生物学的提出,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成为当今中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系统生物学从整体观出发,系统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广泛的药理及其作用机理,为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医药研究的"黑匣"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对系统生物学的思路、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形式[1],拆方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把处方中的中药逐步减去一味中药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的变化,甚或寻找有效成分[2].进行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组成原理及作用机制,可以为提高中药质量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仅就近年来对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复方中的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了解和掌握中医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及君臣佐使等配伍规律的必由之路。尽管数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阐明中医学的方药理论,即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但由于中医药理论的复杂性,至今难以为其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我们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及仪器设备,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并能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创新道路。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药复方的研究状态及方法作一回顾,并为复方中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培养思路、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内容,阐述了采用课程体系与教学平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办学实际,提出了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重视中药生物工程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发挥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办学优势,培养中药发酵工程、中药酶工程等实用型人才,服务于中医药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疗效得到充分肯定。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热点,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有效指导临床应用和研发中药新产品、揭示中药复方配伍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和认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笔者对其研究难点、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一综述。1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药效成分基本清楚、机理基本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复方中药创新药,有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认可,并在未来创新药物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技术路线,对其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方案,并对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内容,促进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独特的疗效和复杂性等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复方的体外药理研究方法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方法的存在问题进行初步综述,提出要加强中药复方体外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复方成分分析以及引进新的研究方法,以阐明复方的药理机制与物质基础,提高复方药理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领域,是决定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中药复方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及整体作用的特点,对其开展物质基础研究较为困难。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通过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代表性应用成果,为认识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实现更高水平的药品品质控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药效成分基本清楚、机理基本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复方中药创新药,有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认可,并在未来创新药物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技术路线,对其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方案,并对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