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的因素,提高空气整复成功的把握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空气整复失败并经手术探腹整复的病例。结果:本组59例手术探查均发现肠套叠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其中肠坏死共42例,合并回肠囊肿5例,并发肠穿孔4例,阑尾被套35例。回回结结型3例,回回回结2例。空气整复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1例,空气整复压力不足2例。结论:空气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叠,患儿病程长,肠壁肿胀坏死有明显关系,X线下“杯口影”位置固定不变,呈大团块状肿块影是难复性肠套叠的特征,应中转手术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空气压力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附28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空气压力灌肠整复为首选治疗方法.影响肠套叠整复成功的因素有病程长短、肠套叠部位及其程度、患儿的全身情况、注气压力选择等[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15例空气压力灌肠整复中采用间歇注气法辅以手法按摩整复的价值与71例采用一般注气法整复的比较及208例使用男性成人导尿管代替双腔气囊管(Foley管)与整复成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超声表现与空气灌肠整复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及空气灌肠确诊的222例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表现,比较不同的超声表现与空气灌肠整复可能性的关系。结果:当肠套叠表现为“同心圆征”,空气灌肠整复率为100%。当表现为“炸面圈征”,肠套叠整复情况依赖于低回声外圈的厚度。当出现套头部内积液,整复率为17%。合并少量腹腔游离积液与套叠内肿大淋巴结不影响空气灌肠整复率。结论:通过分析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可预测空气灌肠整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的体会和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对126例临床诊断肠套叠的患儿进行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整复未成功者行外科手术。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12例,整复成功率88.9%,其中14例复位失败后改行手术治疗。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只要符合适应症并无其他并发症;空气灌肠为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或氧气整复成功与失败病例在临床X线表现及整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年轻医生及基层医生有一定的帮助。材料与方法:X线荧屏下行结肠注空气或氧气整复小儿肠套叠133例。整复成功86例。失败47例。结果:空气或氧气灌肠整复成功病例均属比较单纯套叠,病程比较短,无肠管畸形及肠腔坏死患者,整复失败经手术复位均属比较复杂型肠套叠,病程比较长,年龄比较小或有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结论:整复成功与失败与肠套叠所套类型,病程长短,年龄大小,肠管有无畸形,肠腔有无坏死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整复医生如何掌握压力及整复方法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47例空气灌肠整复或手术证实肠套叠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重组,测量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肿胀厚度。结果横轴面显示靶征43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23例,结合MPR显示靶征47例(100%)、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33例(70.2%)。整复成功36例,失败9例。成功组套叠肠管长(8.20±3.06)cm,厚(0.81±0.29)cm,失败组:长(12.15±0.26)cm,厚(1.47±0.28)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长=3.8360,t 厚=6.1456,P值均〈0.01)。结论 MSCT多平面技术能提高套叠特征性征象显示率,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厚度的测量,能帮助临床预测整复成功率,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手法辅助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用手法辅助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提高复位成功率。方法:本组共50例,气压选择在8~14.6kPa之间,当套头于肠曲内受阻时,施以双手的按摩,推压来降低脱套阻力。结果:50例中,5例套头受阻于肝曲,43例受阻于回盲瓣区,2例于肝区、回盲瓣区均受阻,经配合手法后,47例复位成功,成功率94%。结论: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借助于手法按摩,推压可明显矫正肠腔的弯曲,减轻套入部的痉挛与水肿,降低脱套阻力,加速肠套叠复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下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7例超声引导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均先行立位腹透排除膈下游离气体,再行常规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后,直接在超声实时监视下,采用空气灌肠机对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压力为6~12k Pa。如套头出现停顿不动,则排气后对相应部位的腹部进行揉按。再继续充气并用超声观察,如发现套头迅速消失且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小肠区内见广泛气体强回声,则提示整复成功。结果本组肠套叠患儿均为回—结肠型,横切面上均表现为典型的"同心圆征",所有患儿均成功整复。其中3例患儿整复后出现回盲瓣处水肿,在声像图上可见环形低回声的水肿带,称为"暗环征"。结论超声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常规X线透视的辐射损害,有望成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X线表现与整复的关系,认为钡剂灌肠与空气灌肠整复同样具有高安全性、高整复率的优点,对未整复成功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材料与方法:总结了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经钡剂灌肠确诊的小儿肠套叠46例,年龄3个月至3岁,以6个月至1岁患儿多发,发病时间8h至4d,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哭闹不安,呕吐,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块;全部病例在灌肠前做了腹透,发现有肠梗阻征象就摄片;用日立XF130型800mA胃肠X线机,容量300ml至400ml带气囊灌肠器,灌肠压7KPa至14KPa(52.5mmHg至105mmHg)进行灌肠。结果:钡剂灌肠X线片上1.梗阻端为“杯口”状改变,本文43例,其中41例整复成功,整复率89.1%;尚有2例,因发病时间长3d至4d,精神差,疑有肠坏死,未整复。2、梗阻端为“分叶”状及“弹簧”状改变,本文分别为1例和2例,整复失败;在整复过程中均无一例肠破裂穿孔。结论:通过对41例整复成功和5例整复失败小儿肠套叠的钡剂灌肠,结合有关资料表明,只要患儿,1、发病时间短48h内,体质好;2.无复杂性套入;3、无合并器质性病变;无论是钡剂灌肠还是空气灌肠均能达到安全性高、整复率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不能复位的影响因素,提高整复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1997年-2001年间495例肠套叠中443例经空气灌肠整复,52例未整复成功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整复时穿孔)。整复压力6.5-12.5kPa(48.75-93.75mmHg)。165例肌内注射654-2约5mg。52例中年龄2月至13月,平均5.3月,发病6至70小时,平均32小时,31例超过24小时。结果:52例手术病例,27例有肠坏死;49例为复套,回-回-结型39例,回-盲-结型7例,回-回-盲-结型3例;35例套叠颈部较紧;29例套头大,呈分叶状;7例套入头部有原发病变。结论:89.5%小儿肠套叠可经空气灌肠整复。影响整复的因素有:发病时间;套叠类型;注气压力;解痉药物;整复器类型。  相似文献   

11.
脉冲式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附8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蓓蒂  赵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99-1100
目的:探讨脉冲式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经肛门插入Foley气囊导管,连接脉冲灌肠整复仪,先行诊断性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后行脉冲空气整复,难复型结合手法按摩,本组病例气压选择在8~16KPa之间。结果:86例患者中,回—结肠型72例(83.7%),回—回—结肠型14例(16.3%),套头位于回盲部25例,升结肠17例,结肠肝曲14例,横结肠8例,结肠脾曲9例,降结肠5例。81例患者复位成功,成功率约94.2%。结论:脉冲式空气灌肠能减轻套叠部位的痉挛与水肿,提高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空气压力灌肠诊断与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附17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压力灌肠适应证和操作要点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临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177例 ,行腹部摄片、空气压力灌肠诊断与整复 ,整复未成功者行外科剖腹探查 ,回顾分析空气压力灌肠的指征和操作要点。结果 :( 1)腹部平片 :出现典型肠梗阻表现 11例 ,未出现者 16 6例 ;( 2 )空气压力灌肠的X线征象 :杯口状软组织块 16 1例 ,无软组织块 16例 ,杯口状软组织块合并钳状、球状、息肉状、分叶状影分别为 31例、19例、6例、11例 ;( 3)整复成功16 1例 ,未成功 16例。结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 ,在适应证范围内 ,应首选空气压力灌肠。  相似文献   

13.
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方法:对26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52例(94%),其中24例经2次整复成功,2例在术前麻醉后第三次整复成功,失败16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整复成功率,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空气灌肠不能整复的患儿550例,经肌注山莨菪碱5mg,20~30min后再行试灌。结果 468例整复成功,82例未成功,其中2例穿孔,行手术治疗。结论 空气整复小儿肠套叠应用山莨菪碱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附28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肠套叠整复中采用间歇注气法的价值及套叠时间与复位率的关系。方法:对220例采用间歇注气法整复与68例采用一般注气法整复小儿肠套叠复位情况进行对比,并选择套叠时间在24h以内146例和套叠时间在24h以上的40例复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间歇注气法整复小儿肠套叠220例复位206例(93.6%),一般注气法整复小儿肠套叠68例复位56例(82.6%),套叠时间在24h以内的比在24h以上的复位率高19.1%。结论:采用间歇注气法整复肠套叠比一般注气法复位率高,并且肠套叠时间越短复位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在婴儿期尤其多见半岁至两岁间。非手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生理盐水、钡剂和空气灌肠整复法,其整复效果也不一。小儿肠套叠如能早期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多获成功。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89.0%(388/436).其中病程≤24h,若在实施空气灌肠复位前给予盐酸山莨菪碱等舒张平滑肌的药物其成功率更高,曾就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有部分患者在给予麻药后打开腹腔套叠部位已自行打开,还有部分患者套叠部位已明显松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疗效。方法:29例肠套叠患儿,在X线透视机下,用CTB201型自动遥控灌肠器行空气灌肠(压力8.0-16.0KPa)进行整复术。结果:29例患者行空气灌肠后均明确诊断,其中20例为回一结肠型肠套叠,5例为结-结肠型,4例为回-回结肠型。结论: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首选的安全、方便的方法。灌肠前注射解痉药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空气灌肠在整复小儿肠套叠中的价值。方法:取足三里、合谷、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毫针直刺,深度0.5-1寸,用泻法,配合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结果:32例肠套叠针灸配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1例,占96.8%。结论:针灸结合空气灌肠提高了肠套叠的整复率,是小儿肠套叠诊断、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85例小儿肠套叠气压整复的临床观察,分析肠套叠的坏死征象,从而提高肠套叠诊断准确性和整复率,减少灌肠并发症。材料和方法:近三年来,用气钡灌肠机确诊小儿肠套叠共85例,分析小儿肠套叠气压整复的体会和成功率。结果:85例确诊小儿肠套叠,除7例伴肠坏死,2例严重淤血水肿未能整复外,其余76例(90%)全部整复,无出现灌肠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要注意抓住肠坏死特有X线征象,避免或减少灌肠并发症为重点。采用简便安全的整复术,可提高整复率,有极好临床应用疗效。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失败病例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 X线荧上行结肠注气整复小儿肠套叠497例,失败43例。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失败43例均经手术复位,其中复杂型24例,器质性肠套叠1例,2例肠坏死,16例肠壁损伤,25例阑尾被套。结论 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叠、病程长、年龄小、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有关。透视下见套入头吴大团块影、分叶状和在间隙气压作用下套入部呈“弹簧”样表现是难整复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