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领娣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3,25(4):269-270
目的 了解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对7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生素治疗证实的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瘤27例(35%),听神经瘤17例(22%),脑膜瘤8例(10%),血管网状细胞瘤8例(10%),室管膜瘤6例(8%),表皮样囊肿5例(6%),脑脓肿4例(5%),蛛网膜囊肿2例(3%),结核瘤1例(1%)。结论 后颅窝占位性病变以肿瘤居多,大多数病变缺乏CT特征性表现,必须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7例经临床证实的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cT和MRI资料,分析病变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MRI显示本组27例(100%)患者存在室管膜下结节,MRI显示26例(90%)患者存在皮层及皮层下结节,表现为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见室管膜下星形细胞瘤,4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合并肺部血管淋巴管腺肌瘤病.1例合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结节性硬化综合征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显示室管膜下钙化灶敏感.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有特征性,MRI对非钙化性病灶敏感,能发现更多病变。  相似文献   

3.
徐海旺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3,25(4):280-280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二者的鉴别。方法 对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50例与单发脑转移瘤44例的CT表现进行总结性回顾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征象,如发生部位、病灶形态、囊变坏死、水肿占位及增强改变各有特点。综合分析这些CT征象,能够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结论 CT在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种类小脑囊性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特点,探讨发生于小脑的囊性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规律,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小脑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评价病变的囊变程度、部位、大小、边界、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梗阻性脑积水的情况。探讨不同种类小脑囊性肿瘤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规律。结果 发生于小脑的囊性病变23例,其中髓母细胞瘤12例(52%),血管母细胞瘤8例(35%),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3例(13%)。髓母细胞瘤有囊变者8例,但范围均较小,血管母细胞瘤8例均表现为大囊小结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3例囊变范围均较大,结节较血管母细胞瘤结节大;3种肿瘤边界清晰、周围无或仅I度水肿、占位效应较轻、肿瘤体积较大时易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增强扫描髓母细胞瘤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中至重度强化,血管母细胞瘤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囊变部分不强化,结节重度强化,血管母细胞瘤囊壁无强化,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囊壁可见强化。结论 MRI图像可以清楚的显示肿瘤位置、囊变程度及占位效应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髓母细胞瘤小脑蚓部多见,囊变多见,但囊变范围较小,占位效应较轻;血管母细胞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小脑半球多见,囊变多见,囊变范围较大;血管母细胞瘤有典型的大囊小结节MRI表现,囊壁强化少见,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典型的大囊大结节表现,囊壁强化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脑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所证实的7例脑结核病患者的CT表现与诊断。结果:7例脑结核病包括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瘤和结核性脑脓肿3种类型。①结核性脑膜炎3例,CT表现为轻度脑积水,脑池、脑沟、脑裂改变。②脑结核瘤2例,CT表现为脑水肿,增强扫描见单发或多发结节样强化。③结核性脑脓肿1例,CT表现为脑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见环形强化。④脑结核瘤并发脑脓肿1例,CT表现为脑水肿及结节样强化和环形强化。结论:脑结核病的CT征象虽然缺乏特异性,但根据CT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对脑结核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经远处感染灶的血行播散或其他途径进入脑组织,使脑实质组织发炎、坏死,继而形成脓肿的炎症性病变.在CT图像上易误诊为脑内单发或多发环形病变,如脑转移瘤、星形细胞瘤等恶性病变.为了提高正确诊断率,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本病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为临床及早的合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186例脑囊虫病的临床与CT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珊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24-1224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临床与CT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病例进行分析。CT为日本东芝TCT—300EZ,扫描厚/距5~10mm,大部分病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根据CT分型,检查结果为脑实质型186例。其中急性脑炎型8例,多发或单发囊型(囊泡型)35例,单发结节型及环状强化型88例,慢性钙化型20例,混合型35例;脑实质合并脑膜型3例;脑实质型合并脑室型1例。结论:典型的临床症状,CT扫描出现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影或囊泡加头节,增强扫描出现点状、结节状、环状及壁结节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依据,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CT诊断单发脑脓肿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4例脑脓肿患者脑部经CT增强扫描呈单发环状强化的病灶,并探讨其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及抗炎治疗证实的脑部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脑脓肿呈特异性的单发环状强化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34例环形强化病灶中:其内低密度18例,等密度7例,混杂密度5例、且有钙化者4例;壁呈均匀强化者24例,壁有结节状强化6例,不规则强化4例;额叶12例,颞叶7例,顶叶6例,小脑半球3例,枕叶2例,脑深部3例;桥脑1例。脑脓肿22例、转移瘤8例、星形细胞瘤2例、陈旧血肿2例。结论CT对脑部单发呈环状强化的脑脓肿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脑干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经CT诊断及临床确认原发灶的脑干转移瘤8例,男7例,女1例,年龄50—71岁,平均60.5岁。采用2060—Q型CT机及Picker—2000S螺旋CT机扫描,分析其脑干转移瘤的临床CT表现特点。结果 7例脑干转移瘤呈低或略低密度影,1例单一结节为略高密度影,伴随脑内其他部位多发转移2例,3例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较度水肿6例,无水肿2例,环池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变形,以及局限性闭塞或增宽。结论 认识脑干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有助于其鉴别诊断,尤其是脑干缺血性梗死、脑干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资料,16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DWI扫描并测量ADC值,4例行MRS扫描。结果 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3例为多发病灶,13例为单发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5.5±1.8)cm。发病部位以额叶及颞叶多见,并向脑叶深部生长,其中5例病灶跨脑叶生长。14例呈不均质中度至明显强化,其中明显坏死囊变11例,病变实质呈环状、不规则结节样强化。DWI显示7例肿块的实质部分以高信号为主。MRS检查显示4例肿瘤的Cho峰均升高,NAA峰3例减低,1例减低不明显。结论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DWI及MRS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分析松果体区肿瘤发病率及影像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松果体区病变165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的56例,单纯行CT扫描的109例。结果 1常见松果体区肿瘤有松果体囊肿、松果体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转移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2大多数松果体区肿瘤具有影像特征性。结论松果体区最常见肿瘤为松果体囊肿。MRI增强后可可更准确清晰显示病变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是松果体区病变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在丘脑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或外院手术病理证实的丘脑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和磁共振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35患者患者经MRI诊断并按照组织病理分型对其分类,可见星形细胞瘤17例,多发于背侧丘脑及上丘脑,Ⅰ级、Ⅱ级强化较轻,Ⅲ级、Ⅳ级强化显著;生殖细胞瘤10例,多发于背侧丘脑和上丘脑,中度强化,无明显的占位效应;3例转移瘤呈小环形强化,无显著占位效应;室管膜瘤有占位效应;畸胎瘤和淋巴瘤各1例,强化明显。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丘脑肿瘤的诊断中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等,为疾病的临床准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350例囊虫性脑脓肿的追踪及分析,探讨其病因,做出CT诊断.方法 对1988年至2007年的350例颅内囊虫性脑脓肿患者进行CT检查诊断和跟踪随访,重点分析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囊虫性脑脓肿CT表现为在皮髓质交界区可见有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区,有轻度占位效应,在低密度区近皮质侧有一完整或不完整环形致密影,直径约0.8~1.0cm,环壁厚约0.2~0.3cm,强化扫描时环形致密影可见有明显强化效应,其腔有时可见有强化小结节.结论 CT是囊虫性脑脓肿的首选检查手段,因此临床有癫痫发作症状和病史(可疑脑囊虫合并感染)的患者均需作CT平扫加增强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刘怡文  程宝亮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8-2619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穿刺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肝结核的CT资料.结果:(1)肝浆膜型1例,为肝包膜增厚及包膜下多发低密度病灶.(2)肝实质型5例,其中又分为粟粒型1例、结节型3例、混合型1例.粟粒型表现为肝弥漫肿大、密度减低并伴有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节型表现为肝内局灶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部分有周边性强化混合型1例,混合型同时具有肝浆膜型和结节型的表现.(3)结核性胆管炎1例,仅表现胆管内积气、胆管扩张,可散见胆管壁走行的钙化.结论:粟粒型肝结核,早期结核性胆管炎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除非有结核病史或活检证实,CT诊断价值有限.结节型肝结核和晚期结核性胆管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肝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小脑囊性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及其外科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囊性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它和病理类型的关系及其外科意义。方法对35例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小脑囊性星形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二种类型;囊在瘤内(I型),即肿瘤组织内有单房或多房的囊;瘤在囊内(Ⅱ型),即有一个很大的囊,囊内有瘤结节附于囊壁上。结果MRI增强扫描(CEMR)显示:Ⅰ型肿瘤实质部分和囊壁都有强化,囊液无强化,凡强化部分病理证实均为肿瘤组织,类型多为间变型星形细胞瘤。Ⅱ型只有瘤结节强化,囊壁及囊液无强化,病理证实,只有强化的结节为肿瘤组织,类型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无强化的囊壁无肿瘤组织。结论CEMR提示:囊壁有强化的Ⅰ型病变囊壁为肿瘤组织构成,必须切除之;囊壁无强化的Ⅱ型病变,囊壁无肿瘤成分,不必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脑内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病变的影像特征与原发病灶表现对照。结果 18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基本为2种类型,16例为结节肿块、环形强化型,2例为囊型,伴出血为1例。结论螺旋CT扫描对脑转移瘤的早期诊断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井岗 《江西医药》2007,42(4):347-34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胰腺病变的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症实的20例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层厚7.0mm,螺距1.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动脉、门脉期扫描分别为30s和70s.结果 胰腺假性囊肿12例,平扫为囊状水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脓肿4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CT值为24Hu左右,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胰腺囊腺瘤4例,平扫为类圆形的水样或肌肉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呈不规则强化,囊壁厚度<2mm.胰腺囊腺癌2例,平扫星囊状水样密度及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不规则明显强化,囊壁厚度>2mm,1例伴有肝内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特征,但也有相似之处,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加以鉴别,难以鉴别时,必须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颅内结核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的颅内结核忠者的CT与临床资料。结果:胸片双上肺浸润病灶3例,其中并存粟粒灶2例。脑积水4例,脑池不同程度强化8例;颞叶单发及多发等或稍高密度结节灶2例,有均匀或环形强化。2例增强时双颞顶叶见散在强化点。结论: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合胸片有利于提高颅内结核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刘冰  孟浩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43-1044
目的:评价CT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用GENX/I和美国皮克IQ型全身CT机.以OML为基线5mm扫描。40例中,35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脑内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钙化16例,血管团中发现正常脑组织3例.显示深部引流静脉4例,有占位效应3例。AVM的CT表现为混杂密度、高密度和低密度。结论:CT扫描在血管团内发现正常脑组织对AVM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3—10cm,5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7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叶萎缩7例,局部肝轮廓凹陷5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和网格状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延迟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可以和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其中又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是原发肝癌的少见类型,其影像、病理及临床表现均与肝细胞癌有所不同。为进一步提高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18例,着重分析其CT表现,找出CT特征,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