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级诊疗制度下深圳市居民就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深圳市18岁以上居民调查其就医意愿和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就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有效问卷回收率93.05%,居民首选市级大医院、区级医院、街道医院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分别为21.07%、20.20%、8.47%和21.07%。单因素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户籍、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及参与医疗保险类型均有统计学意义。以视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医疗机构类型为参照,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参与深圳市医疗保险类型、户籍及月收入水平(P0.05)影响居民就医意愿。41.33%居民视医疗技术为就医首要考虑因素,56.67%居民认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存在主要问题是医疗技术水平问题。结论文化程度高、月收入水平高、已婚、参与深圳市医疗保险及深圳户籍居民倾向于选择大医院就医,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是分级诊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市中老年(40岁以上)居民医疗需求、利用现状和患病后就医方式,探讨影响就医方式选择的因素,以期引导中老年居民形成正确的就医模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某市6个行政村(居委会)766名年龄≥40岁的户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描述中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患病后就医方式选择行为并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74.5%,两周患病率为47.7%,两周就诊率为12.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26.3%。患病后有161人选择医院就诊(21%),有455人选择自我医疗(59.4%),有150人选择不做任何治疗(19.6%)。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态、体检、健康档案、获取健康知识频率和医疗类型偏好等因素影响着中老年居民的就医方式。结论中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较大但卫生服务利用率不足,患病不就医现象严重,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3.
肖倩  武晓猛  张龙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147-3149,3160
目的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简称"参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参合")的居民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方式费用差别,了解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方法选择某县2011年度城乡参保和参合居民患者,运用非参秩和检验分析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方式费用。结果除一般检查费外,县级医院总费用、各项费用及不同支付费用均高于乡镇医院(P0.05);县级医院参合与参保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未见有显著差异(P0.05),但参保患者统筹支付费用高于参合患者,个人支付费用低于参合患者(P0.05);参保及参合居民患者乡镇医院统筹支付费用及个人支付费用均低于县级医院(P0.05),但参保居民不同级别医院间统筹支付费用(63%~64%)及个人支付费用(35%~36%)所占比例接近,参合居民个人支付费用县级医院(1 647.47元)占总费用的55.84%,乡镇医院(560.81元)占43.01%。结论促进和引导参合和参保居民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合理控制药物使用、不断提高统筹支付报销比例,以减轻城乡居民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城乡居民就医行为演变趋势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居民就医行为演变的趋势,明确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医疗体制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4个城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常州市和江阴市)的城乡居民随机抽样1400人作为调查对象。自制调查表、问卷表,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所得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10.0分析。结果:52.0%的居民惠一些小病时,不去医院就医而自己采取处理措施的较多:当居民患病就医时,48.6%的居民仍以选择大医院为主:36.3%的居民就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影响健康的因素,53.4%的居民认为与身体锻炼有关、39.0%的居民认为与饮食有关结论: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就医行为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居民的健康知识增多、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主动体检、服用保健品的人数仍较多;当居民患病去医院时,仍以选择大医院为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居民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变化对北京市高血压住院患者就医选择和医保基金流向的影响,为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借鉴患者就医选择行为研究成果,以2015—201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和市属医院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Anylogic平台进行多主体建模仿真实验。结果:提高一级医院报销比例,一级医院患者比例和医保基金比例分别增加了21.41%和21.82%;提高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二级医院患者比例和医保基金比例分别增加了35.06%和36.01%;提高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三级医院患者比例和医保基金比例分别增加了11.61%和14.90%。结论:北京市居民较强的支付能力冲销了医保差异化报销的影响,差异化报销在需求弹性小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的作用有限。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会影响居民个人自付水平,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和居民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知是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泉州市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社区14~69岁居民的就医行为。结果调查2 268名居民,16~30岁居民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48.52%,61~岁居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51.00%,不同年龄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科及以上者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51.64%,文盲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53.46%,不同学历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农保居民中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43.00%,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40.13%,不同保险类型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市区居民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50.06%,农村居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50.10%,不同居住地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户口外地的居民去药店自行买药者占49.33%,本地居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占47.17%,不同户口居民就医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泉州市社区居民年龄、学历、保险类型、户口和居住地对就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对腹泻症状的认知情况及就医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两个典型社区1004名社区居民的腹泻相关知识、就医行为和就诊医院选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41.2%的人认为与肠道传染病病人一起进餐会感染肠道传染病,41.4%的人认为接触病人的物品会感染肠道传染病,60.8%以上的人认为肠道传染病会通过病人的排泄物、被污染的水传播。91.4%的人腹泻时会去不同级别的医院就医。40~50岁人群及在北京居住时间长的居民选择去大医院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P﹤0.01)。社区居民选择去大医院的原因主要是医疗水平高、设备先进,选择去社区医院就诊的原因主要是离家近、病人少、费用低。[结论]社区居民对于腹泻症状及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仍有待提高。年龄及在北京居住时间与居民的就医选择间有相关性。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价格水平是居民选择就诊医院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在患病时就医机构选择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中混合Logit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居民支付能力越强、健康状况越差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到大医院就诊(P<0.05)。在同等条件下,居民往往会选择到价格水平较低、医疗质量较高的机构就医(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均会对我国农村居民就医机构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居民的支付水平、健康状况、医疗服务价格与质量同样是影响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重要因素,医保对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的作用仍不够明显,诊所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下北京市居民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为促进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550位参保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差异化医保报销下居民就医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结果:若参保人因常见病或多发病就医,门诊或者住院实施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时,分别有63.82%和59.09%的参保人认为该政策会影响其门诊或住院行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层服务能力对居民在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下的就医选择行为有显著作用(P<0.05)。结论:差异化医保补偿方式对居民基层就诊和住院有一定引导作用,但鉴于目前医保报销比例差距不明显,且易受个体经济状况、倾向特征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异质性的影响,该政策不足以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岛市居民减少空气污染致病的支付意愿。方法于2007年1月21—27日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随机访问了1050位居民,利用问卷中一系列假定、开放式问题调查该地区居民对空气质量的评价以及减少空气污染造成疾病的支付意愿。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居民是否愿意支付的影响因素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居民支付意愿的大小。结果获得有效问卷1008份,占调查总数的96%。其中,73.9%的居民认为空气污染对健康有影响,54.6%居民家庭年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费用在100~500元之间,94.2%居民愿意支付金钱以减少空气污染致病,支付金额为600元/(户·年)。由逐步回归模型得到最终拟合公式:lg(WTP)=0.889 3.92×10-5I 0.093E 0.063C 0.047A(I为家庭年收入,元;E为受教育水平;C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费用,元;A为年龄,岁)。结论青岛市民的支付意愿占家庭年收入的1.25%,占青岛市政府2005年治理环境空气投资的11.9%。居民年龄、有无工作、家庭收入与减少空气污染致病的支付意愿相关。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治病费用、年龄是决定青岛市居民支付意愿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居民社区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影响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的因素。方法 采用选择加随机.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苏省1141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6%的居民在自感病重时会选择市级及以上医院.54.1%的居民在自感病轻时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居民愿意到社区首诊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就近方便、医疗费用低和服务态度好。卫生机构的类型是居民去社区首诊的主要因素。结论 居民择医观念是理性的,影响居民去社区就诊的关键因素是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在衡阳市蒸湘区随机抽取54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衡阳市蒸湘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依次为定期健康体检、就近就医、普及卫生及健康知识等;≥50岁居民在医生出诊、家庭病床、慢性病定期随访、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方面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在个人与家庭保健指导方面的需求越高(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的居民,在家庭病床、家庭护理服务等方面需求更高(P<0.05),而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的居民则更倾向于定期健康检查方面的需求(P<0.05)。结论不同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均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川  赵欣  彭丽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80-2382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以了解当前居民就医的流向及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为促进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被调查城市的不同级别医院及社区开展现场访谈调查.结果:有过求医行为的被调查对象求医的场所基本上都是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占到65.7%,仅有4.8%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选择私人诊所的有8.5%.医疗费用负担形式、收入、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调查对象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居民选择就诊机构更看重医疗技术,距离远近也是考虑因素之一.结论:合理定位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职责,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并使社区居民看到这种技术的提高,合理设置医疗机构是促进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潜在需求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陈冠民  孙静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065-1066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的潜在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省宜昌地区5县1839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地区治病未就诊率为13.21%,男女性未就诊率分别为12.01%,15.5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患病未就治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健康状况、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婚姻状况以及不同县等。结论 在农村要完善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对医疗机构建设应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遏制费用增长为主要目的,并能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使患能及时利用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居民门诊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城乡居民门诊医疗费用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全省11个县市(区)6 597个样本住户的家庭成员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与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城乡患者人均门诊费用中位数城市为100元,农村为60元.门诊费用的影响因素,城市:月家庭人均收入、就诊医疗机构、自觉患病严重程度;农村:就诊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次数、就医科室、自觉患病严重程度、患病状况.结论 湖北省城乡居民门诊费用和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城乡居民门诊费用高于全国水平.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加快慢性病防治工作是控制门诊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和就诊医疗机构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价格杠杆在吸引居民主动签约和下沉就诊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依托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相关数据,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签约与就医行为的差异,分析影响居民签约和就诊的因素以及价格因素在其中的贡献度。结果 6成居民表示便捷性是影响其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决定性因素,而价格因素是影响其签约首要因素的比例不到2成。不同收入等级人群的签约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价格因素均不是首要因素;居民就诊方面,选择社区和二级医院的首要动因是距离因素,而选择三级或其他医院的首要动因为技术水平因素。价格因素在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中影响力十分微弱。结论价格因素对居民实施家庭医生签约与就诊行为吸引力有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从提升自身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角度入手,吸引居民签约并下沉就诊。  相似文献   

17.
贾秀萍  周燕 《职业与健康》2012,28(2):236-238
目的了解邯郸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其在就医方面的切实困难和需求。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社区居民和前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居民、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就医方便性满意度最高(75.7%),其次是服务态度(59.7%);而最不满意的是服务质量(43.8%),其次是设备配置(38.9%)。结论邯郸市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建议政府给予适当的经费保障,提高医疗队伍整体素质,以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目的 分析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以针对性地开展社区老年保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WHOQOL-BREF量表,对北京市城市社区360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86.9%的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在中等以上,生存质量自评高于量表得分。48.1%患有各种慢性病,居于前三位的慢病是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同时患这3种病中的两种及以上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显低于单纯患其中一种病的老年病和糖尿病。同时患这3种病中的两种及以上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显低于单纯患其中一种病的老年人。对“医疗帮助”在“需要及以上”占62.5%,86.11%的被调查对卫生保障服务方便程度的满意程度在中等及以上。结论 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整体生存质量较好;慢性病是影响该人群生存质量的最重要因素;老年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济南市长清区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71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5.3%的居民患小病后未就医,7.4%的居民选择到大医院,13.2%的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0%的居民选择到私人诊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及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与居民就医行为有相关性。结论只有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医疗水平,改善就诊环境,才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市中老年居民就医行为现状,探讨影响中老年就医行为的社会支持因素,以期提出中老年居民建立健康就医行为的社会支持策略.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该市≥40岁的户籍居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影响中老年就医行为的因素有性别、教育程度、医保类型、到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健康档案服务、患病时获得照顾或陪同就医、体检、就医时机、就医相关偏好等因素.结论:政府支持、医疗服务支持、经济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支持利用度对科学就医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从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社会支持利用程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