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除了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残疾外,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精神症状,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且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及躯体干预,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现将抑郁患者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1,2]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国外为40.1%,国内为34.2%.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疾病的发展、疗效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一般临床护理仅从疾病本身去护理,很难改善抑郁症状,我们开展整体护理,并让家属参与配合护士全方位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3—2011-12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后抑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依据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7—2013-09我院收治的21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确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2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导致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表(NIHSS)评分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本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4.8%。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关系、文化程度、卒中部位均是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OR值1)。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后的HAMD和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症状及护理手段。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抑郁标准判定脑卒中患者有无抑郁症状。结果经综合护理措施,20例PSD患者的抑郁情绪于2~3个月内康复。结论及早判断脑卒中后抑郁症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促进功能障碍肢体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2017-03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家庭自我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建立社区脑卒中患者档案,通过成立"社区脑卒中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宣教(肢体功能锻炼、正确生活方式的指导及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和心理干预(开展社区活动及组建"脑卒中之家"微信群)等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得分。结果干预后2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状态,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症状及护理手段.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抑郁标准判定脑卒中患者有无抑郁症状.结果 经综合护理措施,20例PSD患者的抑郁情绪于2~3个月内康复.结论 及早判断脑卒中后抑郁症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促进功能障碍肢体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8例,运用美国国立医院脑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筛查,并根据患者一般资料找出发生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结果 198例脑卒中患者共筛查出急性期卒中后抑郁患者22例(11.11%),急性期卒中后焦虑40例(20.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抑郁患者与年龄、婚姻状况和脑卒中合并其他疾病数量有关(P0.05);合并焦虑患者与年龄、婚姻状况、合并其他病种数量及脑卒中发病部位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同时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和BI指数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独立性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卒中后抑郁和焦虑与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数量及脑卒中病灶发生位置有关,同时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和BI指数是影响该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最大程度的克服心理生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汉密顿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对8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制定各种护理措施,使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状态明显减轻。结论通过采取各种积极的护理措施,使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闫海燕  袁栋才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6):382-382,F0003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病死率最高的三类疾病之一。脑卒中使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进而导致患者情绪发生波动、低落以及兴奋减退等症状,最后往往出现抑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了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PSD )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07—2014‐01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对症常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和心理指导,观察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2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均有改善,但综合护理干预组效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快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对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对抑郁组在给予抗抑郁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采用改良Ba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两组ADL评分较训练前均显著增加,但以无抑郁组ADL较抑郁组明显增高(t=2.347,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及时发现抑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95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依据抑郁发生情况分组。采集患者病变类型、年龄等一般资料,入院时检测血清NSE、ALP、CRP的表达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因子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组NSE、ALP、CRP水平高于非脑卒中后抑郁组,中重度脑卒中后抑郁患者NSE、ALP、CRP水平均高于轻度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NSE、ALP、CRP水平是脑卒中后抑郁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NSE、ALP、CRP水平可作为预测脑卒中后抑郁患病以及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我科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9例患者中男71例,女38例;年龄3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抑郁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ADL评分均明显减小,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系指发生于脑卒中后经相关量表测定证实存在抑郁情绪或处于抑郁的状态,是急性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内文献报道为22%~61%犤1犦,即约有半数的脑卒中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需要治疗的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或暴饮、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互动式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5-09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接受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互动式护理,收集并分析观察前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在HAMD评分方面低于对照组,在Barthel指数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效果,能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52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及行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及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52例患者中抑郁患者共87例,发病率57.23%(87/152),抑郁及非抑郁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行为类型A型抑郁人数显著高于非抑郁A型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卒中后抑郁无显著关系(P0.05),而行为类型及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后抑郁密切相关。结论行为类型及社会支持度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关键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个体情况充分了解,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强化疾病、心理相关健康教育,提高社会支持度,矫正患者不良行为,从而降低脑卒中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30例,其中脑卒中后抑郁者64例,脑卒中后无抑郁发生者66例,且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脑卒中情况、基础疾病等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负性生活事件、经济困难、丧偶、家庭不和、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和抑郁史是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负性生活事件、经济困难、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和高血压、抑郁史是诱发脑卒中后抑郁的高危因素。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社会-心理-生理综合性因素所致,且积极对其高危因素加以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1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实施干预前后的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恢复部分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