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拇指近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一期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设计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一期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8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 × 3.5 cm~2.5 cm×5.0cm,供区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患侧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接近.患指指腹的两点辨别觉平均为9.2 mm. 结论 应用拇指近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一期修复拇指指端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拇指桡侧指动脉关节皮支为蒂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3月,收治10例10指拇指指腹缺损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3~68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挤压伤4例,电刨伤3例,慢性感染2例,烫伤1例。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cm×0.8cm~2.0cm×1.4cm;近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cm×0.8cm~2.5cm×2.0cm。病程3h~4个月。4例末节指腹缺损采用大小为1.0cm×0.8cm~2.2cm×1.5cm的拇指桡侧指动脉指间关节皮支为蒂岛状皮瓣修复;6例近节指腹缺损采用大小为1.0cm×0.8cm~2.6cm×2.2cm的拇指桡侧指动脉掌指关节皮支为蒂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指腹外形无臃肿,颜色与患指周围皮肤相似。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7~10mm。拇指功能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获优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结论拇指桡侧指动脉关节皮支为蒂岛状皮瓣不损伤拇指指动脉和指神经,手术操作简便,可较好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相似文献   

3.
五种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五种微型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1998年1月~2003年3月,对5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应用甲皮瓣5例、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5例、大鱼际皮瓣10例、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8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14例进行修复。缺损部位:拇指脱套伤5例,拇指指腹缺损12例,拇指近节掌侧缺损6例,拇指全掌侧缺损5例,拇指背缺损7例,拇指尺侧缘缺损6例,拇指桡侧缘缺损7例,拇指指端缺损4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17~35岁,平均25岁;左拇指23例,右拇指29例。皮瓣面积最大5.0cm×2.5cm,最小2.0cm×1.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血运、质地良好,外形、功能满意。自带神经皮瓣及吻合神经皮瓣共46例的平均两点分辨觉:甲皮瓣为5.8mm,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为8.5mm,大鱼际皮瓣为7.0mm,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为6.2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为8.8mm;6例未吻合神经的皮瓣拇指仅恢复触痛觉,两点分辨觉恢复较差。结论五种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其中甲皮瓣和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最佳,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大鱼际皮瓣操作容易,损伤最小。应根据拇指的缺损部位,选择不同修复皮瓣。  相似文献   

4.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血供障碍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并探讨血供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外科治疗21例21指拇指软组织缺损,男16例,女5例;年龄16~55岁,平均39岁。应用拇指背桡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桡侧软组织缺损(4例),拇指背尺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侧、指腹及甲床缺损(17例),皮瓣旋转点指间关节近侧0.5cm,皮瓣面积2cm×1.5cm~4cm×2.5cm。结果:术中术后6例发生血供障碍,经对应处理皮瓣无坏死。随访3个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色素沉着轻度,外形满意,拇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修复指腹者感觉不同程度恢复,两点辨别觉:4~10mm。结论: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蒂部长度、宽窄及受压均能影响皮瓣的血供,蒂部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方法根据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解剖特点,于拇指尺背侧和掌指关节处设计皮瓣,拇指尺背侧距指背正中线1.0 cm的纵行线为皮瓣轴心线。旋转点距甲上皮约2.5 cm处。切取的皮瓣内含拇指尺背侧神经,以便重建感觉。应用该术式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共12例。皮瓣面积3.0 cm×1.5 cm~4.0 cm×2.5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2例均得到随访。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无明显触痛,静止两点辨别觉达3.0~5.5 mm。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此术式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建的指腹感觉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带拇指背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治疗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缺点,探索和优化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技术方法.方法 对25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4例带拇指背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2.5 cm×1.0 cm~4.0 cm×3.0 cm,11例采用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进行修复,观察并对比其疗效.结果 带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14例皮瓣完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的11例中,10例皮瓣成活;1例术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并伴部分远端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 ~ 24个月,两种皮瓣均无臃肿,色泽正常,外形满意,前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指间关节活动范围为20°~ 70°,依据临床常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恢复S2以上感觉百分比达87.2%以上.后者拇指的夹捏功能及抗压耐磨性均较好.结论 带拇指背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拇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选用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24例,切取皮瓣面积1.5 cm×2.5 cm~3.0 cm× 3.0 cm.结果 术后24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1年,拇指外形满意,指腹两点分辨觉(2-PD)为6~10mm,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度与健侧相同.结论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23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1~47岁,平均27.5岁。致伤原因:机械伤18例,重物砸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5.0h,平均3.5h。尺掌侧缺损5例,尺背侧缺损6例,桡掌侧缺损8例,桡背侧缺损4例。23例均伴拇指末节指骨外露。创面缺损范围2.1cm×1.8cm~2.8cm×2.5cm。根据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改良皮瓣设计使蒂部关键点前移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切取范围2.3cm×2.0cm~3.0cm×2.7cm。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6.4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达S3+18例,S32例,S23例;两点辨别觉为3~4mm。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虎口区未发生挛缩。供区示指掌指关节屈伸活动正常。结论改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蒂部旋转点前移达10mm以上,能满足拇指指端缺损修复的需要,且皮瓣血供良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
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利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其中修复感觉神经15例。缺损面积:1.5cm×1.0cm~2.5cm×2.5cm;皮瓣面积:2.0cm×1.5cm~3.0cm×2.5cm。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30个月,皮瓣外观及感觉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10mm。指间关节活动范围0°~80°。结论该皮神经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部分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局部岛状皮瓣移位修复伴皮肤、软组织、血管缺损的复杂拇指离断伤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5月-2006年3月,采用局部岛状皮瓣移位修复伴皮肤、软组织、血管缺损的复杂拇指离断伤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4~48岁,平均23.5岁.三角带绞伤2例,旋转撕脱伤3例,爆炸伤1例.5例为单纯拇指离断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伴中环指复合损伤.缺损部位:近节指腹缺损4例,近节指背缺损2例,缺损范围2.0 cm×1.2 cm~2.5 cm×1.8 cm.患者损伤至入院时间30 min~6 h.在进行断指再植术的同时,2例采用食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2例采用环指近节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2例采用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范围为2.0 cm×1.4 cm~2.5 cm×1.8 cm.供区采用令厚皮植皮修复. 结果 6例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皮瓣均成活,断拇再植成功.供区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皮瓣及拇指血循环良好,再植拇指外形良好,指腹饱满,末节指腹两点辨别觉为10~12 mm,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4例,良2例,优良率100%. 结论 采用局部岛状皮瓣期修复伴皮肤软组织血管缺损的离断拇指,能最大程度恢复再植拇指的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手术方式. 方法 自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对37例拇指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或Ⅰ类拇指缺损者进行手术修复.37例患者中,以拇指桡背侧动脉为蒂的皮瓣修复15例,指腹推进皮瓣修复5例,示指背侧皮瓣修复6例,桡动脉皮瓣修复2例,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皮瓣修复9例.其中拇指尺、桡背侧动脉皮瓣的设计以拇指尺、桡背侧动脉体表投影线为轴心线,拇指桡、尺侧纵轴线上距甲沟(2.2±0.2)cm处为旋转点,皮瓣面积最大可达3.5 cm×4.5cm.结果 术后3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0±0.8)个月.拇指桡、尺背侧动脉皮瓣修复组拇指外形大部分满意,指腹二点分辨觉为5~10 mm,指间关节活动范围为0~70°,由于吻合了桡神经分支与指神经末端,皮瓣术后恢复S_2以上感觉百分比达86.7%、66.7%.结论 拇指桡背侧动脉皮瓣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全拇指脱套伤在特殊情况下则可以考虑应用桡动脉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修复相邻两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 在手指近节指根部同时切取两块岛状皮瓣,修复7例相邻两指指端软组织缺损,其中利用一块皮瓣来修复同指,另一块皮瓣修复邻指.示、中指2例,中、环指4例,环、小指1例;手指末节指腹缺损8指,中节以远软组织缺损4指,手指残端缺损2指,均伴有肌腱、神经或指骨外露.切取指根部近侧皮瓣面积为1.2 cm×1.5cm~2.3 cm×1.5 cm;远端皮瓣面积为1.0 cm×1.0 cm~1.5 cm×1.0cm.结果 术后7例14块皮瓣均顺利存活.1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勾甲畸形而再次行矫形术.术后6例随访时间为6~18个月,皮瓣血供及质地良好,两点分辨觉为8~12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7%.结论 本术式根据近节指动脉交通支的解剖特点,充分利用了手指近节的皮肤面积,在一块供区上切取两块皮瓣,减少了对另一指的外型及功能破坏,拓展了原有指根部岛状皮瓣的应用范围,为修复邻近两指的指端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伴有骨外露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伴有骨外露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移植,缺损面积6 cm×4 cm~25 cm×15 cm。术前、术中彻底清创受区,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处理血管危象。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出现血管危象6例,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恢复血液循环5例,皮瓣坏死1例,成功率为98.39%。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简便实用,可用于伴有骨外露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4.
掌背动脉皮支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掌背动脉皮支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手指皮肤缺损伴指骨或肌腱外露的患者,分别采用第2、3、4掌背动脉皮支蒂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4.5 m~3.0cm×8.0cm.结果 术后38例38指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两点分辨觉为5~9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掌背留有线形瘢痕,少许色素沉着.结论 掌背动脉皮支蒂逆行筋膜皮瓣切取方便,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皮瓣切取范围大,可修复指尖创面,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吻合神经的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吻合神经的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中、环、小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相应指端软组织缺损;共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56例.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3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指端饱满,色泽正常,两点辨别觉5.4~9.6 mm,45例感觉恢复至S3,11例至S4,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吻合神经的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采用同一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指端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7月.采用同一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指端脱套伤8例。左手拇指3例,右手5例。皮肤缺损范围为4.0cm×3.2cm~7.2cm×5.5cm。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0min-7h,平均3.5h。本组中指皮瓣切取范围为2.5cm×2.2cm-4.2cm×3.0cm,环指皮瓣为2.0cmv1.5cm-3.5cm×2.8cm。供区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打包加压包扎。结果本组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指屈伸功能正常。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供指外形及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同一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指端脱套伤,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采用改良Moberg岛状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适应证、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Moberg皮瓣进行改良,于1998年6月~2003年2月应用带神经血管蒂的改良Moberg岛状推进皮瓣修复各种水平的拇指指端皮肤缺损72例,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指端缺损长度0.8~3cm。平均随访2年4个月,皮瓣在覆盖质量、感觉、耐寒程度及关节活动范围和捏力等方面疗效满意。结论采用改良Moberg皮瓣治疗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相对于传统Moberg皮瓣适应证扩大,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同指侧方改良推进皮瓣修复指尖短斜形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同指侧方改良推进皮瓣修复指尖短斜形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2007年10月一2010年4月,收治17例指尖呈短斜形缺损伤伴骨外露患者。术中采用1.Ocm×1.8cm-1.2cm×2.0cm同指侧方改良推进皮瓣修复指尖缺损创面。供区取皮瓣远尖端多余皮肤修成全厚皮片回植。结果术后17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4例一期愈合,3例二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术后患者均获6~14个月随访.皮瓣血运良好,质软有弹性,无色素沉着,无臃肿,痛温觉正常,两点辨别觉6-8mm。指体各关节活动无影响,指甲平整。结论同指侧方改良推进皮瓣修复指尖短斜形缺损,解剖恒定,手术简便、安全,术后外形、功能满意,对于指尖甲中1/3及甲远1/3短斜形平面缺损创面的修复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骨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将股前外侧皮瓣与腓骨皮瓣的轴心血管串联吻合后移植修复8例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3 cm×12cm~34 cm×16 cm,骨缺损长度为7~16 cm.股前外侧皮瓣切取面积为16 cm×12 cm~28 cm×15cm,腓骨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1 cm×10 cm,腓骨切取长度为10~18 cm.结果 7例串联组织瓣一期成活,1例术后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伤口逐渐愈合.8例患者术后获7~31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3~6个月移植腓骨愈合,术后1年移植腓骨直径明显增粗.所有皮瓣质地柔软,形态及功能满意,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骨皮瓣联合移植能有效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骨缺损,且缩短了病程,减少了肢体的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